《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宽如实说出自己心里想法,他对那个人人争夺的皇位真的不感兴趣,在他眼里那个位置不好做,做什么都束手束脚,还不如做个自由自在的闲云野鹤,那样的日子才是真的逍遥人生。

    在地球上他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早已厌倦的日子很想出去走走,天地那么宽阔不走出去看看对不起自己,人生苦短不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等到老了就后悔莫及。

    李宽天真无邪的眼神,说到皇位那满脸的嫌弃,李渊看得真切也心知肚明这是他心里真实想法。李宽同样清楚,这个世界的李渊绝非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无能,如若不然又如何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大唐帝国。

    至于历史上的记载,李宽对此嗤之以鼻,李世民即位丰功伟业没错,可他要不能做到的话就会被世人唾弃,“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污点将永远洗不净,只得做的比李渊这个开国皇帝还要好才能让百姓记住自己这个皇帝,历史上自然得多是褒奖。

    三日后,即武德九年六月初七,李渊下诏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统领全国军政大事,任何事宜皆有太子李世民决断,然后再上奏于自己。实际上李渊已经心生退意,文武百官心知肚明,谁都没有出言劝阻。

    自此以后,李世民成为太子正式接管大唐军政要务大事,至于上报于李渊的事情早就抛诸脑后。另外,李渊也答应绝不干涉朝堂政务,这是他与李世民之间的约定,谁都不会打破。

    经过李淳风的推算,李世民登基称帝的黄道吉日为八月初九,李渊正式退位成为太上皇。由于李世民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夺得帝位,朝堂上对他颇有成见的人不少,为了稳住局势,李渊不得不继续居住于太极殿,而李世民则在两仪殿处理朝堂政务。

    次年,李世民改元贞观!

    李渊一直居于太极殿,李宽终日陪其左右,李世民登基称帝果然信守承诺,下诏召见妙应真人孙思邈入京师长安。年近古稀的孙思邈应召入宫,李世民见其七十岁犹如少年一般,叹道:“有道之人真是值得尊敬呀!”

    “草民见过陛下!”孙思邈躬身高呼,李世民微微颔首:“朕下诏让你入长安,乃是有一事相求。”

    “敢问陛下何事?”孙思邈不卑不亢的追问,“草民乃是平民,平日里也多是行医,并无鸿鹄之志也无此能力,陛下为何召见草民入宫面圣?”

    李世民焉能听不出孙思邈的疑惑,微微一笑道:“你随他前往太极殿便知缘由!”

    孙思邈仍然疑惑不解,李世民下诏让其入京师长安面圣,又让身旁的太监将其带至太极殿,也没说是什么事,这让他有些忐忑不安。直到他随着公公来到太极殿看见一老一小在园内,看其穿着便知是太上皇李渊,不过那少年脸色苍白无血色,眉头一紧,立即明白怎么回事。

    “太上皇,妙应真人来了!”

    自从李渊成为太上皇以后,从未露出今日的大喜脸色,顾不得引领太监的禀报,目光直接转向孙思邈,大步上前,激动地问道:“您老便是妙应真人,孙思邈?”

    孙思邈诚惶诚恐的点点头,他没想到李渊居然如此平易近人,李宽的目光也随之看了过来,孙思邈正准备行礼却被李渊直接拒绝,李宽也随之走了过来,孙思邈定睛一看肯定自己心中猜测。

    引领太监见状躬身退了出去,不过他并未走远,仍然在殿外等候,孙思邈在民间行医多年,下意识的来到李宽面前,仔细地观察他的神色,又摸了摸他的脉象,李渊脸上露出焦急之色却未打扰,沉思片刻:“时常感觉体力不支,稍有动作就会引起剧烈咳嗽,甚至有时会晕厥?”

    李宽震惊的点点头,李渊急忙追问道:“孙老,我孙儿之病可能治?”

    “敢问太上皇,这病是何时落下的?”孙思邈此时才知李宽身份,不过却不知其爵位也不敢冒昧说出口,只得询问李渊具体情况,李渊便将李宽的病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孙思邈见李渊有些焦急,安慰道:“太上皇不必担心,此等病状草民必保无恙。”

    “若您能治好楚王之疾,任何封赏朕皆可赏之!”李渊大喜过望,目光看向李宽慢慢的慈祥,他最在乎的便是这个孙子,这个病让他很是担心,生怕李宽重蹈覆辙,再次因此病而离开人世。

    “楚王不会有事的!”孙思邈自信满满的回答,让李渊更加确信他有能力治好李宽的顽疾。

    接着,孙思邈便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箱,又取出包裹严实的金针,用火消毒后,金针迅速的插入李宽的期门、巨阙穴。此法乃是依据《伤寒论》记载所述:“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这便是治疗李宽时常晕厥的方法,不过这次施针也不过是稳住病情,中医讲究的阴阳循环之道,人体分阴阳,脉也分阴阳。李宽的病情便是少阴脉受损,必须让其体内经络畅通才进行下一步治疗。

    施针结束后,孙思邈说道:“禀太上皇,草民已为楚王施针,暂缓病情,待草民再开一副药方,内服外治再行下一步治疗。”

    李渊禅让帝位后无所事事,又因李宽顽疾在身,不得不让其耗费心思在医学上。虽说不懂治病救人,也懂得一些药理常识,看见孙思邈药方上写道:“五味子十株、前胡、紫菀、甘草、桂心、麻黄(去节)、川芎、山茱萸各三两,细辛一两,干枣二十枚。”

    李宽也伸头看了眼,只见用法上写有‘以水一斗,煮取七升,绞去滓,每服—升,日三夜二’,瞬间石化了,每次一升,也就是每次要喝差不多六百毫升的中药,还是每天五次,想想嘴里满满都是中药味着实难受,暗暗地叫苦不迭:“这是要我的命啊!”
………………………………

第八章 鬼门十三针

    李宽喜怒于色,脸上写着大大的嫌弃,李渊、孙思邈看见相视一笑,他们都明白吃药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吃药治病,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就是这么来的。

    李渊拿着药方立即命人着手准备,孙思邈深知李宽的病情比预想中的还要严重,为了安抚李渊情绪,也不想李宽担心这才说的那么轻松。李渊心如明镜,看见孙思邈犹豫的模样,他已经明白一切,就吩咐身旁的公公让带路的那位公公回去复命,就说孙思邈暂时居住在太极殿内为楚王治病。

    带路的公公立即回禀李世民,李世民闻言也是点点头并未说什么,孙思邈就一直留在太极殿内为李宽治病。虽说治病,可是他也不会闲着,闲暇之时依旧沉浸在研究医学上面,李渊也在此期间询问一些养生之道,李宽也跟在孙思邈后面学了一些皮毛,基本上都是医学上的药理知识,以及中药的名称与疗效,其它的倒是没有教。

    每到喝药的时候,李宽忍着难闻的气味一股脑的喝完,这个时候是他最难受的,着实不愿意喝了却不得不喝。第一步经过七天才完结,经过这几天的观察与诊断,孙思邈知道病情已经彻底稳住,不会再加重,这才着手进行第二阶段治疗。

    孙思邈再次施针,针刺李宽的三里、曲池、中脘三处穴位,目的便是强化脾胃功能,减缓其面色苍白无血色之症状,此过程反复施针三日;又七日,针灸肺俞、膏肓两处穴位,强化肺气;最后十五日,进行最后一个阶段,将寒气彻底从体内排出以及治愈其它受损经络,针灸气海、膻中、巨阙、肩井四处穴位。

    直到金针刺穴彻底结束,李宽这才不必喝中药,而他的身体也逐渐的恢复。三日后,脸色渐转,咳嗽、无力、晕厥等症状全部消失,李宽欣喜若狂,这个月让他受尽苦楚,终于苦尽甘来,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彻底好了,依然还有些病怏怏的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可以解决。

    孙思邈见李宽彻底好转,暗自舒了一口气,便向李渊请辞离开。李渊听闻孙思邈要离开,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李世民便来到了太极殿,先是拜见了李渊,其他人则是再拜见李世民,纵然李宽心不甘情不愿,这个礼是免不了的。

    李世民第一次正眼看了李宽,见他脸色好转许多,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错,立即生起爱才之心,不等李渊赏赐率先委以重任,让其担任太医院的掌事,却不想被孙思邈婉言拒绝:“草民乃是民医,一生致力于救死扶伤,民间太多无钱治病的百姓。若在太医院则无法完成草民之追求,故草民无法担任此重任,还请陛下、太上皇让草民回乡继续行医。”

    “先生大才,是朕冒昧了!”李世民闻言也不好强硬要求,他想了想也觉得孙思邈说得很对,民间百姓疾苦,有些疾病需要耗费大量钱财,要是没有钱甚少有大夫愿意免费治疗,孙思邈有此大愿,自然得支持,而且也能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以先生治好楚王之功,朕赐先生在全国上下行医若有难处,各地官员一律协助如何?”

    孙思邈笑笑点头答应,他在民间行医多年,深知官场争斗绝不简单,他不愿意涉足这趟浑水,再说了皇上虽有承诺,然而在地方上官员不见得会帮助自己,相当于口头支票,并无实际意义,不过这也是他最想要的结果。

    李渊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说话,就这么看着李世民当着自己的面前赏赐孙思邈,他也知道孙思邈的志愿,自然不会强留。但是,孙思邈什么赏赐都不需要,这倒是让李渊有些难办,沉思片刻:“先生愿意在民间行医,朕不会强留,然先生治好我孙儿之病,解了朕之心病,待先生离京之前设宴招待可否答允?”

    孙思邈犹豫片刻点头答应下来,他已经拒绝李世民这个当今皇上的高官厚禄奖赏,要是再拒绝太上皇李渊,那就着实说不过去。李渊立即命人着手安排,不过他没说让李世民留下来一起用膳,李世民借口有事便离开了。

    李渊本想准备极其丰盛的吃食全都被孙思邈一一否决,他习惯粗茶淡饭,不得已只得一切从简,这可把尚食局的人难坏了,他们每天为皇室做的都是美味佳肴的菜色,今天突然说要做家常菜,关键是味道还不能太差,要不然职位保不住不说,人头能不能保住真的不确定。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尚食局的人才将饭菜端上来,李渊又命人前去拿酒,准备与孙思邈喝上几杯,又再次被孙思邈婉拒。李渊追问原因,孙思邈说酒虽好却不能常饮,对身体有损伤。

    李渊闻言也就作罢,在饭桌上又再次询问养生之道,孙思邈也将自己的见解一一说了,李渊受益良多,也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与作息做了改动,只不过年轻时南征北战身上留有太多伤,就算是孙思邈也无能为力,只得调养才能延年益寿。

    自从称帝以后,李渊还从未像今天这样吃得如此朴素,这样的氛围却是他最期望的,李宽坐在一旁默默地吃着,就算他是楚王身份尊贵,这个时候他依然是晚辈,长辈说话不许插嘴。

    通常情况下,李宽虽有亲王爵位,理应不会坐在最末位置,不过今天却是以寻常百姓家的规矩,那他作为晚辈自当坐在最末位,就连说话的权力都没有。直到孙思邈与李渊聊完,孙思邈主动地说道:“楚王殿下,临行前我有一物送于你,你若对医术有兴趣可以研究一番,足够你受用一生。”

    李宽知道孙思邈可是当代医术佼佼者,他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也被后世称为‘药王’,能得其赠礼乃是大大的荣幸,李宽以晚辈之礼躬身说道:“还请先生赐教!”

    孙思邈从怀中取出用麻布包裹的书籍递给李宽:“这是草民无意中寻到的,就当是赠礼送楚王。”

    李宽拆开麻布只见上面写有“鬼门十三针”,略有疑惑的看着孙思邈,心想这不是孙思邈的著作,而且对此书他一点都不了解,又听孙思邈说道:“此乃名医扁鹊传下来的,再配以金针刺穴便可不必吃药治疗。”

    李宽略显尴尬,他最烦的就是吃药,孙思邈知道他心思,而他发现李宽的确对此十分上心,短短一个月就已经将人体的所有穴位全部熟记于心,这样的天分让他很是震惊。
………………………………

第九章 徙居

    纵然李宽学医天分很高,却从未有过收其为徒的想法。在封建王朝时代,太医是官衔没错,然而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不说京官就连地方官都不曾放在眼里,也可以说太医在官职中是危险度最高的职业。

    太医专为皇室提供服务,有功之臣也可享受太医诊治的待遇,可是常年为皇室治病,知道秘闻太多有性命之忧,诊断错误有性命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