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钐┏沟资耍土娑疾幌爰

    于是当夜便被侍卫护送出京城前往均州,李泰死活不愿意,奈何侍卫听命行事没人愿意搭理他。另外,侍卫也带皇上的话给李泰,让他好生在均州静养,李泰带着失落的心情,垂头丧气的被送出京城。

    与此同时,李世民换上冬衣在禁卫的保护下出了甘露殿朝着东宫太子府走去。

    当太宗进入东宫时,并未有人通传,因为李世民想要悄悄观察平日里李治在做什么。当他悄悄地观察以后,发现李治仍旧挑灯夜读,十分勤奋,心里更加欣慰。

    李世民见李治看得入神,也不想去打扰,正欲转身离去被李治看见,连忙放下书本追了上去。李世民听见脚步声,转身回头望去见到匆忙赶来的李治并未披上裘衣,心里一暖示意他不必行礼,笑道:“走,进屋!”

    李治恭敬地跟在身后,李世民进屋以后,第一时间翻看李治刚才看的书籍乃是《李卫公兵法》,李世民笑着问:“你看出什么道理来?”

    “回父皇,儿臣从卫国公兵书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不论是排兵布阵,还是面对强敌等都需要随机应变……”李治自信满满的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李世民赞道:“汝如此上进,大唐江山未来交给你我也放心了。”

    说完,李世民从怀里取出一本手写本的书籍,李治接过一看才知道是皇上亲笔所写的《帝范》,李治疑惑不解,心里却十分的高兴,李世民笑着说:“此书乃是父皇这些年的心得总结,其中有十二篇,你仔细研读对你有用处,这也是父皇唯一能教导你的为君之道。”

    “谢父皇赏赐!”李治把它当成宝贝似的,爱不释手的傻笑,李世民心里一阵感叹,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最不想提及的李宽模样,刹那间李世民百般滋味涌上心头,眼里的哀伤稍纵即逝。

    《唐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手打吧!

    (

    全本


………………………………

第七百五十三章 太宗告诫,出门被阻

    “父皇,您在想念二哥吗?”

    李治观察力极强,仅仅是从面部神态就隐隐猜到自己父亲心中所想,略带疑惑的声音传进李世民耳里,李世民方才回过神来,看着有些小心的李治,再想无法无天的李宽,两人都是自己儿子,怎么性格差距那么大?

    李世民默默的叹息一声,脸上浮现慈祥的笑容,示意李治放宽心不必小心谨慎,有时候他希望眼前的李治能像李宽那样,有时候又不希望他那样太有主见,作为父亲的他也是左右为难。

    “雉奴,汝是当今太子,以后是未来的大唐皇帝,切莫让人看出你的软肋。”李世民语重心长的教诲,“身为未来的君主,就应该有自己的气势,不过你要记住千万不要学你二哥那般无法无天,明白吗?”

    李治抬头似懂非懂的问:“父皇,二哥怎么无法无天了?”

    “你二哥……唉,算了,不提他了!”李世民想起软硬不吃的李宽,心中颇为无奈,提及他李世民心里就泛着一丝苦涩,这种感觉让他有力无处使,十分难受。

    “若是未来你成为大唐皇帝,定要懂得平衡之道,以及君王统御之术,此乃为君之道的必经之路。现在对你而言,这些都太过早了,待你执掌天下时就会明白做好一位仁君的不易。”

    李治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点点头道:“儿臣心里父皇就是大大的仁君!”

    “哈哈!……”李世民下意识的捋了捋胡须,心里倍儿爽,李治这话说得很认真,哪怕是拍马屁李世民心里也高兴,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道:“仁君非一人之言,乃天下万民及后世流传方能佐证真假。君者,人间之主也;天下万民共尊为皇,世家大族共辅为帝,是故皇帝为百姓及阶级共同拥护之人。若为君者不为民,也不为国,则国破百姓苦;若为君者以民为本,世家大族共辅之,则天下万民归心,则国盛民强,百姓富庶。”

    “吾为大唐第二位皇帝,二十余年为国效命,竭尽所能,自登基以来国运昌隆,百姓富庶,虽不知历代君王如何,也不敢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之。”

    “为君者,吾无愧于天下万民;为夫者,吾有愧于汝母;为父者,吾亦有愧矣!然,吾不曾后悔。人世间本就难以做到两全其美,亦无完美无缺之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君者便要如此为之,一切均以大局为重,以国为主,以民为本方能长治久安。”

    “明白了!”李治似乎体会到父亲的苦衷,认真的回答心中所想。

    “记住为父的话,不论你是太子也好,还是未来大唐皇帝也罢,都不要惹恼他。”李世民想起李宽,心中不免有些伤痛,语气中带着警告之意,李治茫然不知的望着自己父亲,李世民也没解释太多,仅仅是让他再三记住就行。

    李治明白父亲口中的他是谁,只是不清楚为何不能惹他?李世民无法去解释这事,因为就连他都不能让李宽臣服,要是哪天他不在人世,李治继任君王之后贸然与他冲突,兴许未来的大唐将会四分五裂,李宽的存在让不可一世的太宗皇帝都心生忌惮。

    与此同时,尚在大安宫的李宽一如既往的过着潇洒日子。

    自从他与李世民撕破脸皮,微薄的父子亲情早已消失殆尽,李宽在大安宫等待着李世民的诏令,说白点就是等着他出手。没想到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李治都立为皇储了,依旧不见动静,而且大安宫附近的暗哨也都撤走了。

    李宽知道李世民已经查明真相,主动退了一步,就算有那些暗哨李宽也不在乎,真要处理干净李世民也拿他没辙。当日,李宽跟武珝说一声准备出门,这可把武珝等人都吓得不行,王槐等人死活不同意他出门。

    虽说上次奉诏入宫具体发生何事,他们是不知道,不过也听说一些,钱武留意了一下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惊得王槐、赵谦两人下巴都快掉在地上,心脏是真的有些受不了。

    于是,众人合计以后决定千万不能让李宽出门,避免让他再次惹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我不过是出去转转,干嘛那么紧张?”李宽狐疑地扫视一眼王槐等人,王槐勉强的挤出笑容,“公子,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寒风冷冽,还是别出门了吧!”

    赵谦、钱武连忙点头赞同,李宽默不作声的看着他们许久,随即明白他们知道了上次进宫发生的事情,笑着说:“这次不是进宫!”

    “那是去哪?”王槐等人吁了一口气,只要不是进宫就好商量。

    “见一个许久未见的人!”

    李宽微笑的解释,示意他们不用那么紧张,武珝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李宽要去见什么人,还得出府才行,最后众人还是同意了,为了避免意外张冲、李达勒被强制要求陪同,武珝还悄悄地叮嘱他们有任何情况一定要阻止。

    张冲、李达勒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里暗自嘀咕:“太看得起我们了!……”

    在张冲、李达勒的陪同下,李宽这才被同意出门,李宽心里也是郁闷,明明是自己的家居然连门都不让出去。至于张冲、李达勒两人完全就是监视自己,还明目张胆的监视,这让李宽更加无语。

    自大安宫出来以后,李宽沿着皇城的街道向南走着,张冲、李达勒提心吊胆生怕李宽入宫,最后李宽看都没看一眼离开了;踏入安化门大街与兴化坊街道交汇处拐弯向东走进坊间道路,最后停在长兴坊北街处。

    张冲、李达勒见是一处宅邸,心想:“还真是见人?”

    三人目光都停留在宅邸大门上方的匾额写着:“杨府”,此处府邸正是吏部尚书杨师道的府邸。自从杨师道官运亨通以后,就连原本居住在宣义坊的杨府也全部搬迁至长兴坊,距离皇城更近了。

    既然李世民退后一步,不再继续找他麻烦,李宽觉得是时候来见见这位一直想见而未见的吏部尚书杨师道,因为有很多事情他不知道,必须询问过杨师道才能知道一些关于母亲的事迹。

    全本


………………………………

第七百五十四章 投鼠忌器,道当年事

    “什么?楚王来访?”尚在书房中的杨师道乍听之下,吓得浑身一个激灵,手中的毛笔都掉了,李宽绝对是煞星,还是不能惹得主,杨师道不明李宽来意,只能避而不见,急忙说道:“告诉楚王就说我还未回府!”

    “回大人,小人已经说您在府上了!”下人尴尬的回答,心里一阵恐惧,早知道就不应该提前说自家大人在府中的话来,这下让他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唉,是福不是祸,是祸避不过啊!”

    杨师道无奈的摇摇头,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迎接李宽入府,这事也怨不得下人,之前没有嘱咐过,所以张冲追问在不在时,顺口回答,要不是人不在府中,下人又怎么会回府传话,要是再让人传话说是不在,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楚王临门,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杨师道匆匆赶来,勉强露出笑容,十分谦逊有礼,李宽微微一笑道:“杨尚书能来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我以为杨尚书会避而不见,正准备让人硬闯呢!”

    “有事耽搁,还请楚王殿下见谅!”杨师道心里一震,笑容有些僵硬,暗暗庆幸还是出来迎接,要不然自己府邸大门就遭殃了,问题是他没地方说理去,悄悄擦拭冷汗,陪着笑脸邀请李宽入府进入正堂。

    杨师道早已命人备好吃食,熏炉等取暖之物早已备好,李宽等人入屋便感受一股暖意,比在外面吹寒风要强得多。众人落座以后,杨师道佯装笑道:“不知楚王殿下今日来犯所为何事?”

    李宽使了眼色,张冲、李达勒心领神会出了正堂,还将门给带上,两人如同门神似的不让任何人踏足此地,李宽喝了一口温酒,道:“今日我来找杨尚书乃是为了生母杨婕抒之事。”

    杨师道大惊失色,温热的酒水就像是开水似的,让他烫的有些拿不稳,酒杯硬生生的掉在地上碎了,李宽不为所动的喝着温酒。沉默片刻,杨师道勉强的笑道:“杨婕抒的事情,我也不知道!”

    “看样子杨尚书官运亨通,做了吏部尚书以后就不一样了嘛!”李宽揶揄道,“若是皇上知道令郎所作所为,不知还能不能信任一如既往的信任杨尚书呢?”

    “吾儿能有什么事?”杨师道心里一颤,声音都有些颤抖,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这话说得一点底气都没有。

    李宽笑眯眯的说:“令郎所作所为,要是杨尚书不感兴趣的话,我不介意跟左卫将军窦奉节说道说道!”

    杨师道嘴角抽了抽,双眼瞪得大大的,心里掀起一阵惊天巨浪。犹豫许久,杨师道叹了一口气,凝望着李宽,缓缓说道:“楚王殿下想知道什么事,我若知晓必定如实告知。”

    “先来说说我母亲的事情吧!”李宽见杨师道终于松了口,他早已知道杨师道必会告知,因为杨豫之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独子,要是出了意外杨师道必会抱憾终身。

    “楚王殿下能否再具体点?”杨师道主动提问。

    李宽也不知从哪里问起,想了想才回答:“那便将你知道我母亲的事情都说了吧,还有我母亲与皇上之间的事情,包括我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外祖父杨恭道。”

    杨师道叹道:“既如此,那我便与殿下先说说我六哥的事情!”李宽点头同意,“我父杨雄,字威惠,本名杨惠,出身弘农杨氏家族,乃是前隋皇室出五服的同族之人,我父共有七子,四哥杨縯至我均是庶出子嗣,而我与六哥一母同胞的兄弟。”

    李宽惊道:“杨尚书与令兄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杨师道苦涩的点点头:“六哥与我同时降生,在当时乃是不详,故我父听信方士之言对外宣称六哥乃是丫鬟所生,以此掩人耳目。正因如此,六哥虽与我们同吃同住,我等均志存高远,唯独六哥是个例外,故不被父亲所喜,渐渐地被排除在外。”

    “外祖父如何是个例外?”李宽好奇的追问道。

    杨师道有些为难,吞吞吐吐的回答:“因六哥不愿入仕,也不愿入军中,一心扑在经商事宜。”

    李宽哑然失笑,他觉得自己这个外公还真是明白人,身为弘农杨氏出身的大家族谁会愿意抛弃现在的社会地位,甘愿成为最末端的商贾之流,这肯定是被排挤在家族之外的存在。

    “那个时候父亲身体还算硬朗,也能压得住六哥,一直到六哥成年以后不顾父王反对毅然决然的离开家族,气得父亲直接将他的名字从宗谱中剔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