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生来就平等,之所以有阶级存在是因为他们投错了胎,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也不是富甲一方的财富之家。可是你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忘了当初咱们李家江山是如何打下来的,士族力量依旧存在,你虽处理得当可他们依旧垄断大部分朝中官员,那些寒窗苦读之人得不到重用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出身在普通人家,起点不同人生道路也就不同。”

    “我所做的不过是为了讨回公道,也是告诉他们别把自己看得太高,总有一天会摔下来的。你宠爱子女的结果是什么?除了恃宠而骄,骄横跋扈,就连最基本的尊重生命都没有,这样的子女还继续宠溺着为何?难道等到他们铸成大错才让他们改吗?”

    “李愔那边你早已安置妥当,就是防着我报复他,李泰这边你更加安排妥当,因为他是你的爱子。但是,你做这些的同时,可曾想过我的感受,有想过那些枉死的将士吗?”

    “曾经的你是仁义君主,亦是明君。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明君,仅仅是徇私情,遵循自己意识的独裁者罢了。”

    李世民愣在原地,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盯着李宽,像是白日做梦似的,自己的儿子居然敢训斥做父亲的,违背伦理纲常不说,甚至连基本的礼制都没了。

    “言尽于此,至于你该如处理悉听尊便,不过提醒一句,不要咄咄逼人,否则后果自负。”说完,李宽便转身离去了,他与李世民的关系彻底破裂,再留下来也没意思。

    全本


………………………………

第七百五十一章 父子决裂,立诏皇储(下)【加更】

    “你真的不愿意出手救治青雀?”

    李世民艰难的开口,这是他给予李宽最后的机会,在他看来是这样认为,对于李宽而言无所谓,现在的李宽早已初出茅庐的少年,历经数年的沉浮及隐忍,羽翼已丰的他根本不在乎李世民的态度,大不了一拍两散。

    “我非圣人!”

    李宽停下脚步,头也没回,言简意赅的四个字概括他心中想法,他不可能出手治想要取他性命的人,哪怕那个人身上流淌着一半相似的血缘关系,李宽依旧做不到以德报怨,就算以德报怨李泰会不会感恩还是未知数,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李宽不可能去做,犹如长孙皇后病危时奉诏而行换来的是惹火烧身,他记得很清楚当时李世民的话,让自己的儿子为妻子陪葬,纵观古今鲜有听闻。

    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李宽这个活生生的儿子还不如已经去世的长孙皇后重要。每每想起都如鲠在喉,李宽心中就有一股莫名的火焰在燃烧,两人之间的父子关系名存实亡,彻底决裂了。

    “青雀染疾是否与你有关?”

    李世民话锋一转终于问出隐藏在心中许久的疑问,他相信李泰所言,又不完全相信此事与李宽无关。李世民不问,李宽也不会说起,这条沟壑已经深不见底,要是再继续下去真的不知未来会是什么样,李世民放弃强制要求李宽出手救治李泰的想法,转而寻求李宽为其解惑。

    “从你相信李泰的那一刻起,答案不是已经在你心里了吗?”李宽依旧没有回头,平淡的说道:“你若信我,那你就不会采取一连串的动作,借此逼我就范,却又苦无实证不是吗?是非对错都没搞清楚就妄下结论,你这明君也不过如此。”

    李世民面色涨红,显然是被李宽的讥讽之语给刺激到了,强忍心中怒火,一字一句的说:“是或不是?”

    “我说不是,你会信吗?”李宽转身与李世民目光对视,此话说出口的那一刻,李世民的眼神有些躲闪,李宽自嘲的笑道:“果然如此!既然你想知道答案,那我告诉你,至于信不信随你便。”

    “事实上,李泰染疾本就是我的计划中的一环,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但我还是忽略了李泰在你心目中地位,以致于你的干涉使得我的计划彻底打乱,所以我决定提前。”

    “但是,你这个儿子很敏锐,也很聪明,故意诱导你这个溺爱他的父亲往我身上泼冷水,而你也知道那件事的真相,毫不犹豫的相信他的挑唆,对我进行一系列打击。”

    “现在他的后果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对了,要真的怨恨的话,就该怨恨你这个宠爱他的父亲,正是你的无条件宠爱使他骄纵且工于心计,甚至比你这个父亲还要狠辣,不过可惜的是他做的不太干净,被我知道,又因为的偏袒私心想要保他一命,而他为了重回京城才落得如此下场。”

    李世民闻言怒不可遏,对于李宽的话他将信将疑,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不确定的说:“这么说与你无关了?”

    “是或不是,你自己不会查吗?”李宽嘲讽道,“毕竟他是你最疼爱的儿子,兴许舍不得,也是人之常情,再怎么说你这位皇上也是凡人罢了,七情六欲在所难免。如果你把他染疾的事情算在我头上,我也无所谓了,反正这里没什么值得回忆的事物。”

    李宽怅然若失的看了一眼李世民,随即转身走了出去,李大亮等人早已严阵以待防备着李宽突然出手。此时,李大亮早已秘密派人调来千人禁卫军,直接将李宽围得水泄不通。

    “你拦我?”李宽笑眯眯的看着李大亮,未有敕令李大亮不敢放人,依旧没有让开的意思,一如既往的将李宽围住,李宽见李大亮心意已决,微微一笑道:“不论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后果!”

    话音刚落,不等李大亮反应过来,李宽就率先发动攻势,毫不犹豫的在太极殿外杀戮起来。纵然对方有千人禁卫军,奈何李宽的身手矫健,而且出手不留情,心中的暴戾情绪尽数发泄出来,悲催的李大亮成为受气包。

    眨眼间李宽就击倒数人,抢过来禁卫的佩刀,举刀便是屠杀,不过他没有取人性命,而是为他们放放血。顿时,太极殿外刀兵相接发出刺耳的碰撞声,以及众人惨叫声。

    端坐在龙榻上的李世民终于清醒过来,慌忙走了出去,眼见发生的一幕让他有些发憷,心里一震。李宽独自一人面对千人禁卫军丝毫不惧,不仅游刃有余,而且还能瞅准机会干倒禁卫军,要不是李宽留手,兴许被他击中的禁卫都成为尸体了。

    “罢手!”

    李世民再次气得不轻,他没想到李宽居然当着自己的面在太极殿屠杀起来,殿外的石阶上满是鲜血,李宽满脸的轻松惬意,反观李大亮同样伤得不轻,可他强忍着身体的痛楚,咬紧牙关愣是不喊出声。

    “哟,意志力不错!”

    李宽赞赏李大亮的忍耐力,面带笑容的走到李大亮面前,当即一脚踹了过来,强大的力道让李大亮终于失声痛呼,李世民的声音让禁卫军罢手,而李宽也选择罢手不过对李大亮倒是没有住手,反倒是重点照顾一下对方。

    “别以为大将军就能与我抗衡,要不是人多就凭你跟我一对一,你还没那个资格。”李宽冰冷的目光直视李大亮,后者心里一阵寒意,因为他相信李宽说的话是真的,自己确实不是对手,李宽收回目光又看了一眼李世民,淡淡的说道:“现在相信我刚才不是虚张声势了吧!”

    李宽手中的佩刀扔到李世民的面前,迈着步伐从容不迫的潇洒离去。那一刻的背影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胆寒,直到此时他们知道为何薛延陀部族之人听闻李宽的威名便会落荒而逃,因为他的称号是真的杀出来的。

    李世民震惊之余心里涌出无限的忧愁,命人清洗太极殿外的血迹,又传诏长孙无忌、岑文本、马周等人立即入宫。众人马不停蹄的入宫,他们也听说了一些关于李宽的事情,心里更加笃定李宽决不能成为太子。

    “朕决定立九子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开门见山的话惊得所有人目瞪口呆,随即众人一致赞同,长孙无忌更是欣喜若狂。于是乎,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立皇太子诏书再次传遍整个大唐。

    全本


………………………………

第七百五十二章 帝范传子【五更感谢blank_light打赏】

    “晋王治乃帝与后之嫡系九子,仁孝纯真,丰姿峻嶷;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德才兼之,修身养性,品行俱佳,甚为欣慰;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宪则前王,思隆正绪,宜依众请,以答佥望,立李治为皇太子。”

    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诏书颁布天下,太宗皇帝亲自摆驾前往承天门,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诏书。自此,李治成为当今太子殿下,入主东宫。与此同时,李世民未免李治走上长子李承乾的错误道路,亲自任命东宫太子府官员。

    礼部尚书许敬宗为太子左庶子,户部尚书高季辅任太子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尚书左丞,兼任太子少詹事,礼部侍郎于志宁兼任侍中御史,又兼领太子少师之位;长孙无忌任太子太师,杨师道任太子少保,褚遂良任尚书右仆射。

    李世民直接下诏加封长孙无忌等人官职,说白点就是稳固李治皇太子的地位不动摇。因为李宽给他带来的震撼太大,让李世民无法消化,不得不提前立下皇储,避免进一步的手足相残。

    晋王李治立为皇太子之时,整个晋王党官员扶摇直上九万里,长孙无忌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太宗皇帝是他妹夫,未来的大唐皇帝是他外甥,可以说长孙家族高枕无忧了。

    晋王党的喜庆相比,房玄龄等人则是愁眉苦脸,一筹莫展。虽然他们不知当今皇上与李宽之间发生了什么,李道宗身为皇叔他自然探听到一些口风,也被李宽所作所为给惊到了。

    当着皇上的面,将皇宫禁卫军给打伤,血洒太极殿外石阶上,事后更是威胁当今皇上,如今的李宽做事出人意料,他们根本跟不上李宽的节奏,也不知道李宽想干什么。

    房玄龄、李道宗等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跳脚,奈何李宽一点都不慌,他们也不知道李宽哪里来的底气,只得按耐住性子静候佳音。自从李宽传信告诉他们不必表明立场,说白点就是让他们按兵不动,不论发生任何事都不要冲动,一切自有安排。

    立皇储诏书下达,一切尘埃落定,回天乏术了,若说不失望那都是假的,人生就像是在演戏,他们哪怕在失落也不得不佯装笑容陪着笑脸,以免落人口实。

    最担心的莫过于李道宗,如今长孙无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用,完全说是权倾朝野,这让李道宗十分忌惮。因为李道宗与长孙皇后政见不合,众人心知肚明,而长孙无忌更想李道宗离开朝堂之上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只是这一切都是李世民在斡旋才没有到达那一步。

    李道宗心里清楚长孙无忌不会让自己好过,而且不仅仅是他会被长孙无忌报复,有可能还有其他人也会被他记恨上。因为长孙无忌忠君爱国不假,可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李治立为太子以后,每日朝会均会站立左右,李世民也会询问他的意见,李治毫不怯场的侃侃而谈,这让李世民大加赞赏其才思敏捷。十一月眼看就要结束了,迎来十二月。

    寒冬腊月的深夜,寒风呼呼地吹,皇宫内外的灯笼随风飘舞,偌大的皇宫内院中除了来回巡逻的禁卫军外,再无任何人流动。自从长孙皇后离世,李世民已经很少回到寝宫歇息,几乎都在甘露殿看书或是处理国事。

    “查的结果如何?”甘露殿灯火通明,暖炉中的炭火散发着热量温暖着寒冷的房间,李世民合上书,抬头望着及匆匆赶来的吴公公,开门见山地追问结果。

    吴公公犹豫许久,恭声道:“请陛下过目!”

    双手捧着调查出来的结果递交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放在烛火下细细的看了一遍,目光愈发冰冷,手中的结果直接被弃之一旁,咬牙切齿的说:“还真是这样,这个混账东西!”

    顿时,李世民再次捂住胸口,气息有些不均匀,吴公公见状很自然地从锦盒内取出一枚红色药丸让李世民服下。缓了片刻以后,吴公公恭敬地问:“陛下,濮王那边如何处理?”

    “朕也累了,也不想因他而烦忧,敕命濮王泰降爵位顺阳郡王,立即护送至均州郧乡县,那里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十分适合修养身心,对他的病情也有好处。”

    李世民真心累了,为了平衡几个儿子心力交瘁,他让吴公公调查李泰在庐州所作所为以及李泰染疾的真相,事实真相如同李宽说的那样,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索性李世民也就遂了他心意,直接发配至均州颐养天年,终生不得踏入京城半步,也算是对李泰彻底失望了,就连面都不想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