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见李宽仍旧不思悔改,气不打一处来,房玄龄、李勣等人均是为李宽捏了一把冷汗,同时又十分疑惑为何李宽完全没当回事。中书令杨师道突然发声,声色厉苒的质问李宽,道:“楚王殿下莫不是以为此事非国事也?”
李宽瞥了一眼杨师道的冷笑,心想:“我不去找你,你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
李宽想要追查母亲的身世及死亡真相,本欲前往杨师道府中一趟,奈何屡屡因事耽搁而分身乏术。当他再次准备前往时,杨师道公然与长孙无忌同气连枝支持晋王李治成为太子,他要去拜会绝对被婉拒,除非是有正当理由,故而一拖再拖之下始终没有寻得合适时机。
现如今杨师道开口直接将事情的性质改变了,李世民脸色愈发阴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可能,李宽也没有与杨师道周旋,收回目光看向出使高句丽传诏的相里玄奖,道:“敢问相里大人如何传诏命,高句丽王又如何回答,烦请大人说一下其中经过?”
相里玄奖远在高句丽也听闻过李宽的盛名,恭敬地说道:“回楚王殿下,下官并未见到高句丽王,接见下官的乃是高句丽摄政王盖苏文,即其国的大莫离支。”
盖苏文乃扶余人,本名渊盖苏文,因避讳高祖皇帝李渊名讳故而略去‘渊’,或是以‘泉’代之称呼,其父更是高句丽本国的大对卢,相当于大唐王朝的宰相,简而言之盖苏文出自名门望族,早期是高句丽五部中的顺奴部,是一位颇具争议的铁腕军事独裁者。
相里玄奖出使高句丽时,原高句丽荣留王因忌盖苏文对王位的威胁想要除掉对方,不曾想最后他自己倒是死在盖苏文的手中,不仅被乱刀砍死,而且尸体都当作垃圾丢进沟里,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最后盖苏文立其侄子高葬为王,即宝藏王,说白点这位高句丽王就是傀儡,高句丽国内大小事务均是盖苏文决策。
“你们在平壤会面时如何说的?”
李宽对于盖苏文自然清楚了,不是因为他多么厉害,而是另外一人的原因才知道的,那人便是传记演义中的征讨辽东大元帅的薛仁贵,故而查过相关资料,所以有些印象。
相里玄奖大惊,他不知道李宽是如何知晓自己与盖苏文在平壤会面?愣了片刻,相里玄奖便说明两人会面的情况。当时盖苏文正在用兵攻打新罗,听闻唐朝来使臣,特意返回平壤与他会面。
相里玄奖初次见到传闻中的盖苏文,颇为惊讶,乍看上去其五官端正,身材魁梧,不怒自威的气势,更像是王公贵族的世家子弟,不像是军事独裁者,然而两人会面,对方开门见山询问来意,最后拒绝大唐皇帝诏命等事情,相里玄奖一五一十的说了。
沉默片刻,李宽望着相里玄奖,淡淡地问道:“那相里大人可曾言语间有过不妥之处?”
“下官哪敢啊!”相里玄奖心里一慌,眼神有些躲闪,声音略显颤抖,就连李世民也看出来相里玄奖肯定摆架子,因为他代表着大唐王朝,国力强盛的大唐使臣肯定有些傲气,那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若是其他人兴许会畏惧大唐军,可盖苏文偏偏不吃这套,毫不犹豫的选择拒绝,半点情面都没留下。相里玄奖见状这才换了口吻,可他这副模样,更加刺激了盖苏文,最后再次拒绝奉诏而行。
唐太宗李世民本就有征讨辽东之心,因为贞观十五年派遣使臣陈大德前往时发现前隋旧部有许多人在高句丽担任将领,本想出征最后思虑再三决定放弃这个想法,这才避免战火发生。
如今盖苏文的强势拒绝以及新罗王的求援,给了李世民充分借口,以此为契机准备攻打辽东,趁机挫败对方锐气的同时,剿灭残存的前隋势力,这也是他的小九九,李宽看出来却没有说出来,反而以相里玄奖为突破口表明他的立场,这让李世民有些下不来台,而相里玄奖则是如坐针毡,中书令杨师道则是心惊不已。
………………………………
第七百一十七章 抽丝剥茧
李宽三言两语说出其中关键,盖苏文的确跋扈强势,相里玄奖何尝没错?以此为契机,迎合皇上的心思,顺水推舟,李世民自然有借口讨伐辽东,攻打高句丽及百济国。
身为当今皇上,谁不想做个宏图霸业的君主?李世民更是过之而无不及,前隋时期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成功反倒是被高句丽俘获大量物资及人力,李世民想功比三皇五帝,唯有做到前隋做不到的事情,真正统一大陆,唯大唐王朝为尊。
薛延陀国屡屡犯禁,双方交战在所难免,尽早除去以免后患无穷。高句丽地处大唐王朝东北方向,距离山南道、河东道、燕然都护府较近,真的发动战争,兵力只能在山南道、河北道征调大军前往,至于燕然都护府刚刚收复尚未完全归心,贸然出兵恐有隐患。
李宽的想法也很明确,不赞成此次讨伐辽东的对策,与当今皇上李世民的想法背道而驰。虽然李宽并未直言,可他与相里玄奖的对话中可见一二。顿时,甘露殿内书房中气氛有些冷寂。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阴晴不定的李世民终于冷静下来,他也想听听李宽有什么真知灼见。
李宽回道:“回陛下,臣难敢有什么意思,一切不得遵从圣谕吗?”
陡然间,气氛更加紧张,父子两人之间因想法不同而引发斗争,其他人见状也不好接话。现如今李宽的地位摆在那里,除了当今皇上外他还真的没必要给任何人颜面,接话没错,要是惹了李宽被他一连串的手段打脸,那就是颜面尽失,思索再三后决定明哲保身。
李宽的言语中有些讥讽之意,在场的都听得出来,李世民闻言脸上肌肉有些僵硬,李宽丝毫不给他这个皇上留点面子。偏偏李世民拿他没辙,谁让李宽并没有直接挑明,委婉回答他也不好说什么。
“说!”李世民忍无可忍,怒目而视,言语间有些威胁之意,冷声道:“再敢跟朕打马虎眼,朕就下诏命你率军前往!”
若是以前李宽浑然不在乎,哪怕是诏令他也照样不放在眼里。现在他身居高位,又有争位的打算,所以他不能不听从,这便是得到权力的同时失去了自有,有得才有失。
武珝尚未临盆,李宽可不想这个时候再次领兵出征,压住心中怒火,缓了片刻,沉声道:“此战不可打,一来我朝与薛延陀一役已经劳民伤财,尚未恢复又再次调配大军前往高句丽,不合时宜不说,还会引发一连串问题。”
“我大唐虽国力繁荣,兵强马壮,不惧敌人来犯,可高句丽远在边陲之地,要是我朝派遣大军前往势必得从河北道、山南道调兵前往,而且又是远征之下每日所耗必是庞大数目,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到头来一场空反倒是给高句丽、百济做嫁衣,得不偿失。”
黄门侍郎褚遂良面露疑虑,道:“依照楚王殿下的意思是此仗不可打?但是,新罗王派人前来求援,说是百济攻取本国四十余座城池,而且百济又与高句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入朝之路,又该如何处理?”
李宽看了一眼褚遂良,当初因为他而迫使褚遂良被贬,最后在他领兵出征只是再次因为其书法而备受李世民重视,使得他再次被启用回朝被授予黄门侍郎之职。
吃一暂长一智!
褚遂良上次在李宽手中吃过大亏,不敢与他对着干,自那以后就算回京见到李宽也是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倨傲姿态,褚遂良当心李宽又对他出手,尤其是李宽现如今今非昔比,所以他说出心里疑惑时,态度十分恭敬,并无任何嚣张气势。
“新罗王派人求援说提及的攻取四十座城池,褚侍郎以为这事是真的?”李宽淡然一笑的反问一句,让褚遂良再次语塞,“据我所知,百济与新罗、高句丽乃是三国鼎立之势,占据同一片土地上。纵然百济、高句丽联合进攻,以新罗国力而言不可能如此溃败,势必会殊死抵抗,而高句丽尚且稳定国内局势,并不能将全部兵力投入其中,所以新罗失去城池必定是有的,不过有没有四十座这么多就不知道了。”
众人情不自禁的低头沉思,就连李世民眼神都有些缓和,众人都觉得李宽说的有些道理,新罗国内局势如何他们不是很清楚,就算有使臣前往也不可能在三方大战前去,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再说了宝藏王刚刚继位成为高句丽王,盖苏文统摄国内军政大权,必定引起朝中大臣及原来的高句丽王旧部不满。盖苏文在狠绝,也不可能全部都杀了,那样势必会激起民愤,所以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是真,不过尚未全部投入兵力也是真。
李世民是当今皇上,大多人朝臣当然顺着他的意思去说去做,李世民本就想要征讨高句丽之心,恰好给了他适当借口肯定借题发挥才好出兵。但是,李宽反其道而行之,抽丝剥茧的分析之下,反倒是让人看清楚现如今的局势不适合与高句丽全面开战,就像李宽说的那样,以目前的大唐国力不适合。
即便真的灭了高句丽,迫使百济从新罗退兵,可是损耗的国力必定是庞大的,对于大唐王朝而言也不见得是好事,反倒是成全其它小国,给了他们喘息机会,这样的局势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当然不愿意见到。
新罗王求助大唐是真,同时也给了自己喘息机会,借助大唐兵力灭了高句丽、百济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接替两国疆土,自此以后整个朝鲜半岛必将是新罗的天下。
新罗王还会想以前的态度臣服于大唐王朝吗?答案是不确定的!
任何成为国主的人都不是善茬,哪怕是新罗等小国,都不能小觑他们的鸿鹄之志及野心。若是在薛延陀之战后,再次发动大军进攻高句丽,援助新罗对目前的大唐王朝不合时宜,伤筋动骨之下成全新罗王,李世民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的。
:。:m。x
全本
………………………………
第七百一十八章 无利而不往【加更求订阅】
“楚王殿下依您的意思该当如何?”
房玄龄问出众人心里所想,他们也想听听李宽如何看待这样,以及用何种方法解决,就连长孙无忌等人也不得不对李宽刮目相看,从他们的角度上肯定支持皇上的决定,唯独李宽另辟蹊径抽茧剥丝分析的头头是道。
李宽转身看了过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几乎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眼巴巴的盯着自己,就连当今皇上李世民也是如此眼神。李宽欲哭无泪,也不知是高兴还是难过,总之五味杂陈。
“尚书大人难道猜不出?”李宽颇为无奈的反问一句。
房玄龄尴尬的笑笑不说话,他的确是没猜到李宽心中所想,要是说得对还好,说错了那就丢大发了,索性闭口不言安静的听着李宽方是上策。就在此时,李勣不确定的声音传进众人耳里:“楚王殿下的意思是这场仗得打?”
“善也!”
李宽赞许点头,满脸笑容的肯定李勣猜测,李勣也是哭笑不得的看了一眼李宽,这感觉有些不对劲,不仅是李勣就连其他大臣眼神都有些奇怪,又齐齐的看向坐在龙榻上的李世民,见他目光闪烁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开口。
褚遂良皱眉疑惑道:“不对啊,楚王殿下您之前所言不是此仗不能打吗?”
“我说过吗?”褚遂良等人肯定的点头,没想到李宽不以为然的笑道:“我怎么不记得了!”
众人一个趔趄,真心觉得累!
李世民沉声道:“你的意思是攻打百济?”
李宽微笑的点点头,李世民顿时就沉默了,其他人也闻言低头沉思,唯有李宽的声音继续传进每个人的耳里:“现如今高句丽与新罗并未全面开战,主要还是百济与新罗之间的斗争,咱们师出有名便可挥师辽东,再说新罗王愿意俯首称臣心向我大唐,如今新罗王派人前来求援,我大唐不出兵岂不是寒了其它邻国的心?”
李世民并未阻止李宽继续说,其他人也是全神贯注地听着李宽的分析,不愿意错漏任何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字都不想漏掉。
“所以此仗必须打,还得获胜才行。”李宽掷地有声地说道,“百济、高句丽、新罗三国鼎立,高句丽在盖苏文的独裁之下风雨飘摇,百姓并未真心依附其统治,且宝藏王真的甘心成为傀儡?百济之所以进攻新罗,乃是受到盖苏文的唆使且百济王本就有此心思,任何之间的联盟都建立在利益之上,难道盖苏文就没有统一朝鲜半岛之心?”
“依我看盖苏文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消磨新罗与百济两国兵力,趁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恰好,高句丽本国局势尚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