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朕便答应了,准苏氏母子回京暂住!”李世民趁机化解彼此尴尬,原本静谧的气氛被他无形中化解,崔仁师等人也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事态发展,无法阻止苏氏母子回京。
“苏氏母子三人孤儿寡母,在京城并无宅邸,朕特赐……”
“陛下!”李世民眉头紧锁,面色不悦,他的话再次被人打断,心情自然不太好,撇头看了过去见那人是苏亶,脸色稍稍好转了些,沉声道:“你有事要说?”
苏亶见皇上语气不善,可他要是再不站出来,那他这个父亲就白做了,硬着头皮回道:“陛下,苏氏乃是臣之女,其子更是臣之外孙。若他们母子回京,可居住于我府上,恳请陛下准许。”
李世民沉默片刻,正准备答应,又被李宽抢先一步:“这事不必劳烦苏大人了,苏氏母子他们我自会安排妥当。至于苏大人想去探望,待他们落脚以后我让他们前去便是。”
苏亶苦笑的点点头,又默默地退了下去。
李世民见李宽满脸的淡然平静,眼中满是不屑,略微迟疑了片刻也就答应下来。从李宽的话中,李世民猜测苏氏母子应该早就被李宽安排妥当,只不过是需要一个正当理由罢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也没点破李宽的小心思,不论怎么说李象、李厥都是自己的孙子,他也不愿意看见两人流落在外。与此同时,李世民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之前流落在外的李承乾,心里一阵惋惜:“若是承乾没有离京前往黔州,兴许他还活着!”
李宽不怎么待见苏亶,之前有那么多次机会给他求情让皇上网开一面,苏亶始终犹豫不决,怯懦的行为让李宽瞧不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苏氏怎么样他这个父亲最多也就担心或是关心两句,至于百分百的疼爱几乎不存在,要不然苏亶怎么会在尘埃落定之时才开口,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李世民沉浸在懊悔中醒了过来,目光再次聚集在李宽身上,看着曾经最不受待见的儿子居然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甚至于比自己当年更胜一筹,心里又爱又恨,复杂的眼神一闪而逝。
“除了此请求外,你就没有其它的吗?”半晌后,李世民再次开口。
李宽摇摇头道:“我说过以军功换取苏氏母子回京机会,其它的还真的没什么要求。若是陛下准许的话,臣恳请卸任御史大夫之职。此官非我所愿,臣更喜欢镇国大将军之职。”
文武百官均是大吃一惊,御史大夫乃是真正的实职,镇国大将军虽也不差却是武散官完全就是虚职,实官与虚官孰轻孰重是个做官的人都清楚。偏偏李宽弃文从武,更愿意做个虚职大将军。
“这才是殿下风格啊!”魏徵、房玄龄等人心中感叹,不按常理出牌的李宽才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而且经过战场的磨砺使得李宽的心更倾向于大将军之职,就连李世民瞪着眼睛呆呆地看着李宽。
“朕可以答应你卸任御史大夫之职,不过……”李世民目不转睛的盯着李宽,停顿片刻,道:“你得还一个!”
“还一个?”李宽诧异道。
李世民淡淡地说道:“御史大夫在自设置以来便是御史台长官,然我朝沿袭前隋官制,故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而御史大夫自高祖皇帝至今均极其少之。我朝自你开始,虽有监察百官之权却非御史台官吏,今日朕答应你卸任御史大夫之职,不过你得给朕推荐一人能担此重任,且此人为御史大夫与前朝所设一致成为御史台最高长官。”
整个太极殿再次又一次迎来惊叹声,李宽带给他们的冲击实在太大了。长孙无忌、崔仁师等人的面色愈发阴沉,目光死死地盯着李宽,生怕他直接举荐自己的人上位。
如今李宽因为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一步登天,甚至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地步。
“杜正伦!”李宽思索片刻才回答。
话音刚落,众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宽。杜正伦何许人也,众人心知肚明,因为李承乾的事情受到牵连,流放于地方做个刺史。对于杜正伦,李世民也是有些气愤,要不是他泄露自己的话给李承乾,也不会加深父子两人的隔阂。
“杜正伦虽说犯了忌讳,惹得陛下不悦。”李宽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说:“但是,不能否认其有真才实学,其两位兄长均是名满的文士,杜氏一族三兄弟均是秀才出身,可见其才能。若是由他担任御史大夫,相信以他的性子定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为大唐效命。”
李宽并未举荐自己的人,反倒是推荐八竿子打不着的杜正伦,魏徵等人则是赞赏,其他人则是幸灾乐祸,心里一阵高兴。李世民沉默不语,他不得不承认杜正伦的确真才实学,确是才学之人,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下来:“传诏敕命杜正伦回京授予御史大夫之职。”
于是,远在千里之外被流放于驩州的杜正伦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甚至比未贬之前的官职地位还要高,有些大臣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李宽心里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应该提前与他结交,兴许这份差事就轮到自己头上。
:。:m。x
全本
………………………………
第六百九十九章 难以置信的封赏
“臣叩谢陛下!”
李宽躬身行礼谢恩,对他而言御史大夫有没有并不重要,他不愿意割舍镇国大将军乃是需要讨回公道。自从沙场回来,李宽也觉得军中生活比之朝堂之上要纯粹得多。
不服就干!
谁敢挑衅大唐军威就必须付出代价,大规模战役需要得到朝廷调令,小规模战役根本不需要。身为地方军队长官,有权调动两万以下的兵力,前提是得到各州刺史或是都督同意即可。
若是遇到敌袭不能迅速集结大军,反倒是上报朝廷那岂不是贻误战机,白白错失最佳反击时机?御史大夫看似位高权重,实则最容易得罪人,李宽做好争位准备,自当选择卸任,尽可能避免与朝中大臣结怨,他还指望这些人为自己所用,全都得罪了那他不就孤家寡人?
之所以推荐杜正伦,首先他的确是真才实学之人,其次他要是举荐自己人,那岂不是被人在背后议论,说他因私废公,那他在朝中威信必定受影响。既能让人信服,又能收归己用,思来想去也就杜正伦可用。
李承乾在遗书中给他推荐了之前的旧部,其中就包括杜正伦。并且,李承乾在离京前往黔州,与杜正伦所在的驩州较近,提前写信送往驩州转交给杜正伦,这也是李承乾留给李宽的助力之一。
“汝是征北副帅,此位乃是汝争取得来的。”李世民接着又说道,“此役中身先士卒,披荆斩棘,以己之力震慑薛延陀部大军,令其他部族精锐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今稽落山中仍有你当初立下的银枪,更是成为我军军威象征。”
李宽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李世民,心里一阵狐疑。对他而言,两件事都已经完成了,也没什么其它要求,为何李世民又要旧事重提,听这话意思感觉还有一些不满意?
“他想干嘛啊?”李宽眉头一皱,大为疑惑不解。
“汝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今日提出的两个要求与你所立下的战功相比,不足道哉!”李世民的话让李宽心里一紧,又听李世民掷地有声地说:“若朕不加封以表彰汝之功绩,那岂不是寒了天下所有将士的心?故传朕诏令,加封原镇国大将军、楚王李赟为骠骑大将军!”
“我去!”
李宽心里暗暗吃惊,骠骑大将军乃是从一品,位于武官最高阶。大唐王朝自建国以来,骠骑大将军屈指可数,在世且任职的唯有李靖、李勣两人耳,还有一位便是当今皇上李世民,不过他身居高位许久,这个称谓还是在他尚未称帝时才有的,另外李世民还有一个天策上将军专属称谓,不过后来都没了。
“这才对嘛!”
李道宗、李勣等人满脸笑容的点点头,李勣更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个骠骑大将军他早已不再担任了,现在他是兵部尚书,这个武官最高阶的称谓也不是常设,几乎都是在特殊时期才有,哪怕是李靖也没了,不过两人仍旧在武官中地位最高,便是因为他们曾经都加封骠骑大将军。
“如此甚好!”
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捋了捋胡须,眉开眼笑的点头示意,他们也认为此封赏符合李宽所立的战功,现在李宽军中地位就算是李靖也不遑多让,有此称谓合乎情理。
“不可能!绝不可能!”
崔仁师、张行成等人则是目瞪口呆,满脸的惊愕,仿佛自己听错了似的。如果李宽成为骠骑大将军,意味着他在武官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而且此官虽是武散官却有调动兵马的权力,也就是说李宽可以不奏禀朝廷调动大军,说白点就是先斩后奏的权力,就算是兵部尚书也没辙。
长孙无忌目光一闪而过阴冷之色,面无表情的脸上终于浮出震惊之色,他也没想到当今皇上会授予李宽如此重要的官职,哪怕是散官也不得不说影响力太大了。
至于其他大臣脸上同样浮现出惊愕、嫉妒之色,却没人敢出言反对。因为李宽在薛延陀之战时,数次击溃敌军防线,带领大军夺得一个个城池,一点点击溃薛延陀部大军,尤其是稽落山之战李宽更是功不可没,就连解救宋君明、薛孤吴等人也是李宽的功劳。
可以说薛延陀之战,要是没有李宽兴许真的不知何时才能灭掉薛延陀国,更别说仅仅用时八个月就平定一切。若是以战功而论,李宽当记头功不假,甚至有大半的功劳都与李宽有关。
所以那些心有不甘地大臣只能打碎牙齿将所有的不忿往自己肚子咽,屁都不敢放一个。若是他们在朝堂上否定李宽立下的战功,相信其他将军听闻也不会放过他们,这都是他们用鲜血打出来的,绝对的货真价实。
众人本以为李宽的封赏就此作罢,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紧接着,李世民又说道:“御史大夫不适合你,朕也答应了。不过朕以为,还有个官职更适合你。”
“啥?”李宽懵圈了,其他人闻言纷纷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所有的人目光齐齐投向李世民,纷纷猜测他会封什么官职,“传朕诏令,授予骠骑大将军李赟为正二品尚书令之职,兼领太行台尚书令,执掌京畿道军政事务,一切人事调度均有楚王李赟定夺,若抗旨不遵者以叛国罪处决。”
“……”
众人全都傻眼了,刚才还在捋须的魏徵、房玄龄等人硬生生拔下胡须,完全不知疼痛,因为他们此时全都目瞪口呆,所有人都是呆滞的表情,他们完全没办法消化此时听到的声音,感觉自己还在做梦似的。
顿时,鸦雀无声的太极殿内落针可闻,谁都不相信自己听到的。因为李世民封赏的两个官职,均是当年他担任过得职务。自从李世民登基为帝以后,尚书令也好,大行台尚书令也罢均是没有过得事情,如今李宽一次性得到这两个重要官职,意味着军中大权以及朝中大权,李宽全部都有,甚至比在场的任何一位大臣都要高,这个位置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便是下一任皇朝太子。
:。:m。x
全本
………………………………
第七百章 大局已定?
“皇太子是楚王李赟?”
太极殿内文武百官脑海中均浮现同样的想法,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的望着淡然地皇上,又看了看呆若木鸡的李宽,父子俩相貌一般无二,这让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老臣刹那间像是追忆起往事。
二十年前,即武德四年,尚未登基称帝的李世民因灭了窦建德、王世充等反王势力,立下赫赫战功被加封天策上将,位列王公之上,仅次于太子李建成,又被授予陕东道大行台。
自此以后,李世民位极人臣,更有设立官职军政大权,直逼当时太子李建成。如今前太子李承乾已死,太子之位空置许久,李宽不仅加封尚书令,还有京畿道大行台,意味着李宽掌控军政大权,犹如当年的李世民一样,同样有权授予官职而不需要户部、吏部、兵部等核准。
李宽成为当朝皇太子已经板钉上的事情,长孙无忌、崔仁师等人想到这样结果,眼神终于露出惊慌,神色慌张的脸上强忍着心中不快,互相对望一眼,咬咬牙坚决不能让李宽成为太子。
尚书令及大行台均因李世民的存在,而在今朝官职中不设立,一来是避讳当今皇上,二来意义非凡。在众人眼里,这两个位置只有当年的秦王李世民才有资格,也就是现在的当今皇上。
若是亲王被授予此官职,意味着大局已定,根本没必要再去争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