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羁砣绱擞谐鱿⒀赡懿桓咝耍

    “朕知汝在此役中立下汗马功劳,一人之力震慑万军,逼得薛延陀其他部族闻风丧胆。若论军功战绩,汝为首功之臣亦不为过;朕知汝历经大大小小战役,更是孤军深入敌军阵营,擒获拔灼等其他部族首领,如今燕然都护府和平稳定汝之功劳不小。”

    李宽在军中大小事务及立下战功等,李世民知之甚详,唯独匈奴河之战不知真相。对于李宽的表彰之词,情真意切,语气中慢慢的赞赏,李世民之所以询问何时回京,不是真的想治罪,而是心里不忿,明明奉诏提前回京,居然都没进宫看他几眼,这让李世民心里气不过。

    朝中文武大臣也知道李宽在此役中立下赫赫战功,镇国大将军名副其实,不论如何封赏他们都没有理由反驳。整个太极殿内,除了当今皇上及李宽两人对话外,再也听不到任何人声音,每个人都竖着耳头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错过重要信息。

    “汝是镇国大将军、御史大夫,又是一字亲王。”李世民提及此事沉默了片刻,抬头凝望着李宽,沉声道:“可以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役所立战功赫赫,朕也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封赏,倒不如你来说,不论任何要求朕必答应。”

    之前李宽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更是如此,要不是李宽三天打鱼两天撒网的上朝,以李宽的功劳绝对再进一步。众人猛然想起这个问题,心中一阵难受,就连长孙无忌、岑文本等人均是面露凝重之色。

    “太子!”

    从李世民的话中意思,众人脑中不约而同的闪现出这么个念头。现如今李宽的地位已经够高了,就像当年秦王李世民一样,封无可封的结果。当年隐太子李建成仍在,高祖皇帝没办法加封其为东宫太子;如今前太子李承乾已经病故,太子之位已经空置一年之久,意味着李宽可以晋升为当朝皇太子。

    众人越想越是心惊胆战,像李道宗、李勣、房玄龄等人更是激动无比,长孙无忌、岑文本、刘洎、张行成等均是一言不发的阴沉着脸,他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如今却是顺理成章的结果,他们如何能保持冷静?

    “臣愿意以此役立下的军功赦免前太子妃苏氏及两子之罪,准其离开黔州回京居住。”

    李宽扑通一声跪地恳求,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想法,愿意以所有的军功换苏氏母子三人在京城安身立命,之前让苏氏母子暂时不露面便是等待这天。现如今时机成熟,只要皇上点头答应,那么苏氏母子的安危也就有了保障。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齐齐望向李宽,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众人本以为李宽为太子已成定局,不曾想李宽的请求出乎众人意料之外,长孙无忌、岑文本等人面露喜色。

    “殿下!……”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心里一阵叹息,险些出声阻止,看着李宽坚定的眼神,认真的神态,众人张开的嘴缓缓闭上,李道宗愣了片刻,赞赏地点点头,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文武大臣中间有一位老臣听闻李宽的请求后,瘦骨嶙峋的身体微微颤抖,满脸的激动,老泪纵横,心里一阵感激。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太子妃苏氏之父,秘书丞苏亶。

    苏亶在秘书丞当差,可他对于李承乾图谋不轨之事浑然不知情,当今皇上也并未治他连坐之罪,让苏亶继续在秘书丞任职。苏亶不止一次想要向皇上求情,让他女儿及外孙能回京,可他没有任何功绩无法开口,说白点就是有心无力。

    满脸激动,湿润的双眼颤抖的看着李世民,焦急不安的等待着他的回答。现在自己女儿能不能回京,只要当今皇上李世民点头便可以。

    “为什么?”李世民既没同意也没否决,面色平静的盯着李宽。乍听之下,李世民也有些意外,很快就恢复平静。

    “前太子承乾已经被贬为民,流放黔州,此乃罪有应得怨不得旁人,一切是他咎由自取!”李宽激动地说,“但是,他人已经不在了,哪怕是怎么不是始终都是我李赟之兄,苏氏及两子乃是吾兄之妻,亦是其子嗣,臣不想看见他们流落在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换言之,李象、李厥乃是半大点孩子,有些事情不能让他们去承担,不论怎么说他们都是我李家嫡系子嗣,这份血脉绝不能断。”

    李世民心里一阵苦涩,他何尝希望看见李象、李厥流落在外,不论怎么说两人都是自己亲孙子。李世民再狠心也做不到真的置之不理,对于苏氏母子的近况他也知道,一直充耳不闻只是不想让人以为他徇私,没有台阶下来,李宽的建议正好给了他台阶,完成李世民心中的遗憾。

    “唉,也罢!”李世民叹息一声,仿佛下定决心似的,掷地有声地说:“朕答……”

    :。:m。x

    全本


………………………………

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势压人

    “陛下,不可啊!”李世民正准备答应李宽的请求,不曾想有人提出异议,打断李世民,让他硬生生的憋了回去,阴沉的目光盯着崔仁师,寒声道:“你有异议?”

    崔仁师浑然不惧,道:“陛下,前太子承乾因犯国律而伏法被贬,其妻苏氏及两子乃是陛下宽仁而为治罪。楚王殿下所言虽有些道理,然臣以为国法与私情不可混为一谈。”

    “陛下仁义之君,以宽仁治理国家,赏罚分明。若今日答应楚王殿下所求之事,准许苏氏母子回京,那岂不是让陛下之前所下诏为废令。如此一来,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那时四夷又当如何看待陛下?”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李世民阴沉着脸,直视崔仁师,目光中有些怒意。

    此时的崔仁师深知发言的后果,可他怡然不惧,自认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君分忧责无旁贷。虽说之前他与李宽关系较好,只不过时间推移,人是会变得。

    “非臣之见,乃依国法为定,自当遵从先前诏令,一切如常而不改之。”崔仁师也担心事后被皇上记恨在心,故而说得冠冕堂皇,直接以国法而就事论事,这不仅显示他的大公无私,还能彰显他真的忠心耿耿,事事为陛下着想。

    苏亶目光闪烁着怨恨之色,双眼都快要喷出火来,他地位不及崔仁师,而且也没他说话的份。若是这个时候插嘴,明显不是明智之举。可是,苏亶对崔仁师的怨愤达到极点。

    当今皇上明明已经松口眼看就要答应下来,奈何崔仁师居然横插一脚不说,还义正言辞的反驳,不让自己的女儿及外孙回京,梦想即将实现偏偏被人硬生生的毁掉,从云端跌落谷底,犹如过山车似的复杂心情让苏亶强忍着怒火,怨毒的目光盯着崔仁师背影,要是目光能杀人的话,苏亶绝对不会犹豫,换做任何人都会心生怨恨。

    李宽见崔仁师反对,俨然没当回事,就连看都没看一眼,完全的不屑一顾。虽说两人之前在同一屋檐下共事,算得上过命的革命友情。只不过李宽的地位水涨船高,崔仁师又是骨子里有些胆怯,认为跟随李宽身边太过危险,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

    再三思索以后,崔仁师选择避嫌,不再与李宽有任何瓜葛。久而久之,崔仁师与李宽的关系不复从前,而他也彻底解除身上的楚王系标签。现如今崔仁师已经成为李宽敌对阵营的代表人物之一。

    崔仁师不敢与李宽豪赌一次,退而求次的选择魏王李泰,在好友韦挺的劝说下加入魏王阵营。现在争夺太子之位,皇子间的斗争已经是公开化了,李宽带兵打仗在外仍旧无法避免,而崔仁师与韦挺等人忠实的站在李泰身边。

    至于长孙无忌、张行成等人则是拥护晋王李治成为太子,只不过各个诸王斗争日益白热化的同时,却没人知晓李宽何时回京的。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李宽的出现打破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前太子李承乾虽然已死,可他麾下仍有忠心效命的大臣。如果李宽恳求皇上准许苏氏母子回京,势必得到之前太子旧部的效忠,那个时候还能有谁与他争锋?

    另外,李宽离京奔赴战场消失八个月时间里,吴王李恪的势力早已乱作一团变为一盘散沙。现在朝中的争位的势力,仅有魏王李泰、晋王李治,而吴王李恪在朝中已无人可用,几乎成为边缘人,几乎待在府内足不出户,完全摒弃在核心之外。

    若是崔仁师一己之言,李世民不会当回事,如今听他之言,言辞凿凿的拿出国法律令,这让李世民有些难办了。并且,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同样开口劝说李世民:“陛下,臣以为当以大局为先啊!”

    众人议论纷纷赞同崔仁师之言,苏亶心急如焚有心无力,失去神采的眼神满是空洞之色。就在此时,李宽不咸不淡的声音传进众人耳里,“这事跟你们有关系么?”

    崔仁师怒斥道:“纵然殿下立下赫赫战功,也不能如此中伤我等?此事与我们无关却与国法有关!”

    “崔仁师,你别忘了这大唐律令是谁编撰的?”

    李宽戏谑的笑容让崔仁师等人无地自容,涨红着脸愣是半个字说不出口。因为大唐律令的确是李宽作为总审,哪怕他是个挂名不过也是在他的作用下推动改变的,所以他们还真的没办法反驳李宽的话。

    “既然说到国事,那咱们就事论事!”之前还趾高气昂的众人均被李宽的气势被震慑,无一人敢直接与李宽争执,“陛下乃是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之前陛下允许臣提个要求,故而我以所立军功提出要求,这事跟你们有关系么?有本事你们也立下战功再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现在全都给我闭上嘴,谁要是再敢放屁休怪我不念同僚之情!”

    李宽最恨窝里斗,这些人还都斗得不亦乐乎,之前北伐时怎么没见到这些人如此积极,反倒是争权夺利比谁都积极,尤其是崔仁师之前还与他有些关系,转眼间就与他撇干净关系,更成为他的敌人。

    “别在我面前说什么国事国法的,要想在我面前说话可以,你必须立下军功,否则别在我面前哔哔。”李宽恼怒,指着崔仁师的鼻子破口大骂,“此乃我用军功换来的条件,你们凭什么反对?难道你们想让我用军功换取其它条件?当然这是你们希望的话,那我就顺了你们的心思怎么样?”

    崔仁师、韦挺、长孙无忌、张行成等人均是愣住了,之前还气恼不已的他们瞬间平心静气,立即冷静下来。因为李宽的话明显是威逼之意,可他们真的害怕了。

    顿时,之前叫嚣的那些大臣纷纷哑火,尴尬的躬身闭口不言。

    “崔大人,你觉得呢?”崔仁师涨红着脸,低头不语,李宽不屑的冷笑一声,又看向长孙无忌等人,道:“长孙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等人均是哑口无言,默默地低头不敢提出异议,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险些好心办坏事,差点就自毁长城,亲手送李宽成为太子。想到这个结果,众人一阵后怕。

    李世民见众人都被李宽的话给震住了,心里一阵高兴,嘴角微微上扬,笑容再次浮现在脸上。此时的李宽犹如出鞘的利剑,谁敢惹他必定见血,试问这个时候的李宽谁敢与他正面交锋?

    全本


………………………………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举贤荐能

    李宽戏虐的笑容让那些反对之人纷纷敢怒不敢言,今时不同往日。自从战场回来,李宽足不出户并不是收敛身上的锋芒,而是想弥补亏欠怀孕的妻子。如今再次回到朝堂之上,又有争位之心,李宽锋芒毕露不再收敛。现在的李宽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怕是长孙无忌等旧臣都不敢与他交锋。

    崔仁师也好,长孙无忌也罢,又或是张行成等人,他们都惧怕李宽登上太子之位。李宽并不是李世民,而且彼此间关系也不怎么好,李宽绝对不会给他们任何面子。

    昔日的李宽以雷霆手段著称,又在军中立威,风头正盛谁敢触他眉头?

    面对气势高涨且不留情面的李宽,众人敢怒不敢言,心里早就恨极了李宽,偏偏拿他没办法。众人明知李宽是在威逼、奚落他们,可他们又能怎么办?难道真的亲自送他登上太子之位吗?

    长孙无忌选择支持晋王李治,一方面是两人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李治的性子懦弱,尚未成年不足为虑,长孙一族依旧能够保持荣耀。自从上次事情发生以后,长孙皇后已经对他这位兄长有怨言,长孙无忌无可奈何。

    “既如此朕便答应了,准苏氏母子回京暂住!”李世民趁机化解彼此尴尬,原本静谧的气氛被他无形中化解,崔仁师等人也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事态发展,无法阻止苏氏母子回京。

    “苏氏母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