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欣赏落日余晖。

    “公子,征北大元帅及兵部尚书传讯明日抵达京城!”张冲接到讯息第一时间过来汇报,李宽头也不回的表示知道了,张冲躬身退下,李宽望着前方的红透半天的晚霞,喃喃细语:“终于到了!”

    武珝奇怪的撇过头,道:“什么?”

    “没什么!”李宽淡然一笑,道:“明天王叔他们回来了,我也得入宫复命了。”

    武珝满脸笑容的点点头,李宽有正事她自然不会耽误。况且,这段时间李宽几乎寸步不离的陪在自己身边,武珝空洞的心早就被填满了,哪里还会在乎一时半刻的分别。

    翌日,李宽早早起床深情款款地看着尚在熟睡的武珝,在她脸颊亲了一口悄悄出了门。

    由于回宫面圣,李宽换上朝服,并未穿盔甲。至于李珍、李歙两人则被告知同去。李道宗、李勣已经派人告知,他们会从春明门回京,沿着春明门东大街穿过东市抵达皇城的朱雀门。

    李宽可不会傻乎乎的前往春明门,而是直奔朱雀门等待大军归来。与此同时,当今皇上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在朱雀门等待凯旋而归的将士。当李宽等人出现时,除了李世民外其他人都是目瞪口呆。

    李宽回京的消息被封锁乃是李世民亲自下的敕命,不过他们回来了城门守军将士不可能不禀报。在场的文武百官见到李宽居然未能与大军同行,提前一步回京而没有上报朝廷,更没有出现在朝会之上,有些大臣目光阴沉,有些大臣诧异过后是疑惑。

    “殿下何时回京的?怎么没任何风声?”

    “提前多久回京的?”

    “若是不奏报而私自回京岂不是犯了大唐律?”

    “恐怕没那么简单!”

    “此话何意?”

    “军令规定:擅自离开且未有命令乃大罪也!”

    “难道说殿下是逃回京城的?不可能啊!我军明明凯旋而归,薛延陀已经灭国了,不可能私逃回京,难道是受伤被送回来的?”

    文武百官私底下窃窃私语,小声议论着李宽提前回京之事,作为当事人的李宽根本没解释。此时,李宽的目光正在扫视着文武百官,他要看看到底是谁脸色有异?

    如果那幕后之人真是朝廷权势,看见他安然无恙的回京,还是提前回来了,神色必有异常。奈何,李宽观察了许久仍然一无所获,官场中浮沉十余年的老臣眼神虽是惊诧,很快就消失不见,哪怕是魏徵、房玄龄、程咬金、张士贵等人均是如此。

    李宽能提前回京,他们定然不像其他人那般想法。虽然有些吃惊,不过看到当今皇上从容淡然的神色,众人心知此事皇上是知道的。既然皇上知晓他回京,那么这件事肯定是得到陛下恩准。

    文武百官以文左武右,依照官阶整齐站列左右,当今皇上李世民穿着龙袍,两名太监穿戴整齐站在李世民身后为其撑着黄罗伞遮挡炙热的阳光,伞面乃是褐黄色绣着精美的游龙,栩栩如生犹如真龙。

    随着时间推移,旭日东升,火红的太阳光芒万丈,照射大地,滋润万物。文武百官足足在阳光下站了足足半个时辰,早已汗流浃背,就连李世民自己额头都有些汗水。

    即便如此,李世民依旧满脸的笑容,大唐军此役大胜,彰显大唐国威更是威震四海,身为大唐皇帝李世民焉能不高兴?现如今才半个时辰,与征北军将士的功绩相比,堪比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

    “启奏陛下,征北大元帅、江夏郡王李道宗等人已经通过春明门正朝着朱雀门而来!”

    随着禁卫军将士的汇报,汗流浃背有些吃不消的文臣陡然间变得精神抖擞,李世民笑道:“奏乐!”

    当李道宗等人通过春明门,进入京城时,整个春明门东大街街道两旁均是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每个人都欢呼雀跃的呐喊声,让李道宗等人将士精神一震,昂首挺胸的朝着朱雀门缓缓走去。

    百姓夹道欢迎,完全是自发并非李世民下诏。薛延陀屡屡进犯大唐边境,京城中的商贾来往贸易也吃了不少亏,如今大军凯旋而归,他们终于安心的做生意,如何不高兴?

    两刻钟以后,李道宗、李勣等人抵达朱雀门,当他们看见皇上及文武百官迎接,众将士纷纷下马走来。李世民看见李道宗等人回来,面带笑容的走了过去。

    “陛下,臣等不负使命灭了薛延陀!”李道宗躬身行礼,李世民哈哈大笑,欣慰的点头,道:“大将军辛苦了,朕已经备好酒宴,待将军随朕入宫论功行赏再与众将士痛饮三杯!”

    李世民热情地握着李道宗的手,两人携手并肩而行进入皇城。与此同时,李宽等人也随即跟了上去。至于李道宗带回来的将士,他们同样进入皇城,因为后面的酒宴他们也要参加。

    文武百官在大军之前跟了上去,李世民激动且热情地牵着李道宗的手,完全放下君臣之别,犹如兄弟一般的热忱让李道宗心里一暖,一路上两人低声细语,时不时地传来李世民爽朗的笑声。

    半个时辰后,文武百官皆已进入太极殿,李世民端坐在龙榻之上,文武百官仍旧看得出来他的喜悦,眼中满是骄傲、赞赏,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从未消失,众人心知接下来的赏赐必定是重头戏。

    全本


………………………………

第六百九十三章 英雄出少年

    李珍、李歙虽是此次北伐将领,可他们身份仍旧楚王典军,简单来说就是家将。在兵部、吏部均有他们俩的名字,仍旧上不了朝堂,哪怕是赏赐也不会在太极殿内,故而两人也同样留在皇城内并未入宫。

    “禀皇上,此次征讨薛延陀历经八个月,我军将士死伤数万,耗费物资等不计其数,然不负皇恩,灭了薛延陀国,收归其疆土。臣身为征北大元帅,不敢居功自傲,此次凯旋而归乃诸位将领之功,今奉诏回京复命。”

    李道宗谦逊的躬身行礼,双手捧着大帅印鉴,薛延陀被灭国,李道宗身为大元帅功不可没,可他自知这个时候不是居功自傲,该谦逊还得谦逊,李世民微微颔首,吴公公上前将帅印接了过来。

    “承范啊,汝为大元帅,此次大胜乃是彰显我大唐国威,汝若不是功臣,那何人是功臣?”李世民肯定李道宗的功绩,铿锵有力地说:“传朕诏令,敕封江夏郡王李道宗为江夏王,授特进之职,实封六百户。”

    “臣受之有愧啊!”李道宗诚惶诚恐的回道。

    “切莫多言,朕意已决!”李道宗无奈只得接受,李世民目不转睛的盯着李道宗,诚挚地说:“汝是大唐皇室宗族,更是礼部尚书,我朝之重臣,乃朕之左膀右臂。自即日起,凡朕皇室宗族亲眷者遇之均以‘皇叔’称之,朕之子嗣见汝如见朕,行拜礼,若敢违者罚宗庙自省。”

    “皇上,这……”李道宗愣住了,这样的待遇完全不符合他这个堂弟身份,又逾礼制。

    “承范莫推辞!”李世民不容置疑的声音传来,“汝率领大军长途跋涉讨伐薛延陀,历经数月更是不辞辛苦,若无汝这位大元帅坐镇军中,怕是此役结果尚且难明,不知何时方能灭了薛延陀,以除后患。”

    “朕以为汝理所应当,汝若无资格,谁还有资格?朕虽无亲至燕然都护府监督作战,可我深知两军交锋的凶险异常,汝能一劳永逸灭了薛延陀,更是相助李勣等人接手其疆土领地,朕深感欣慰,朕之子嗣尊称汝一声‘皇叔’,汝受之无愧。”

    “臣叩谢皇恩!”

    李道宗见李世民心意已决,话都说到这份上,他要是再三婉拒,那就是他不懂皇上心思。现如今李道宗在朝中地位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前他是江夏郡王,如今晋升亲王爵位,更授予特进以及实封六百户,尤其是这声‘皇叔’绝对是真正的皇室宗族第一人,哪怕是李世民的亲弟弟都没有这个待遇,可见皇上对他是绝对的信任。

    薛万彻、宋君明、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等将军早已封赏,此次讨伐薛延陀战役后不少路人甲路人乙的士兵也受到不同擢升。由于他们都是驻守各州的都督、大将军,不必回京复命领赏。

    “汝不负乃父叔宝之威名!”

    李道宗封赏结束,李世民目光投向了秦善道,看着穿戴盔甲的秦善道,仿佛是看到了当年征战沙场的大将军秦叔宝,眼中含泪,激动道:“若叔宝泉下有知,自当含笑九泉!”

    秦善道躬着身子洗耳恭听,对于父亲秦琼他的印象几乎都是躺在病榻上,别说征战沙场就连下床走路都难。至于父亲军中事迹,几乎都是兄长及其他长辈说的,秦善道并未亲眼所见。

    “朕从奏报中得知汝之功绩,诺真水之战中汝身先士卒,不惧危险,屡屡与敌军将领交锋而不败,更是稽落山之战中遭受敌军埋伏而身受重伤,然汝不怯战仍然勇猛杀敌,大唐军中有汝等之将军乃我朝之幸也。”

    秦善道瞳孔收缩,低沉的眼神中满是怒火,由于低着头无人看出他的愤怒。匈奴河一役,死伤一万余人,就连费廉、廖凡也战死,而他侥幸能存活,实乃运气。

    当时要是费廉、廖凡两人去巡察,那么死的人会是他。匈奴河一役成为他与李宽两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触及伤口焉能无动于衷?从李世民的话中所知,秦善道并未和盘托出,默默地承受。

    “上次汝随楚王出征,亦是屡建奇功,此役更是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当众宣布,“传朕诏令,敕封原勋卫羽林中郎将、轻车都尉秦善道为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授勋护军;另赐钱百两,绢布百匹。”

    “谢皇上隆恩!”

    秦善道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没想到当今皇上会授予左金吾卫大将军之职,要知道金吾卫乃是掌管京城内外巡察警戒事宜,说白点就是守卫在皇宫的职位,而他这个大将军头衔比之兄长上柱国、国公不遑多让。

    程咬金、李道宗、尉迟敬德等人均是会心一笑,他们之前也有些发愣,很快便反应过来。因为秦琼长子虽说继承其父秦琼爵位,也因此门荫入仕,不过真实职位也不过是右卫左郎将,比之秦善道的大将军差了好几个等级,而秦琼三子中唯有幼子最像当年征战沙场的秦琼,对于秦琼嫡长子继承爵位无可厚非,皇上此次赏赐也是为了秦琼正名:“虎父无犬子!”

    “汝今年多大?”李世民满脸笑容,赞赏地眼神望着秦善道。

    秦善道愣了一下,道:“年十七!”

    “十七?”李世民都愣住了,更别说其他大臣了,当真是英雄出少年,不过未到十八而授予大将军唯有秦善道一人,李世民之前也不清楚秦善道多大,惊得众人目光齐齐投向秦善道。

    “那你可曾婚配?”这下李世民笑得更欢了,五官都变了样,当真是越看越喜欢。

    秦善道尴尬的摇摇头:“回皇上,臣未曾婚配,亦无婚约!”

    “既如此那朕便为你做媒如何?”李世民惋惜的叹息一声,要不是女儿年龄较小他肯定第一时间许配给秦善道,少年英才日后必定是大将之才,身为爱才的君主李世民肯定留给自己人。

    顿时,秦善道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那些家中有女儿的大臣各个目露精光,就差抢先开口回答,将自己未出嫁的女儿送上门让秦善道挑选了。奈何,秦善道听闻后整个人都是懵的,秦琼去世得早,他与二哥秦怀道两人均未定下婚约,唯有大哥已经娶妻,哥哥都没成亲哪有弟弟先成婚的道理?


………………………………

第六百九十四章 赐婚

    “朕为你说媒不愿意?”

    秦善道惊得不知道如何回话,好半晌都没动静,李世民见他犹犹豫豫,不怒自威的声音传来,吓得秦善道赶紧躬身行礼,道:“陛下说媒乃是臣之幸也,臣如何不愿意?但,臣兄怀道尚未成亲,若我先于兄成婚不合礼制。”

    “原来如此!”秦善道诚惶诚恐的解释,李世民怒气顿消,笑容再次浮现在脸上,淡淡的笑道:“汝与怀道乃手足,故同时迎娶并无不可。千牛备身秦怀道何在?”

    话音刚落,秦怀道急忙的走了过来,躬身行礼:“臣拜见吾皇!”

    此时秦怀道乃是千牛卫当差,正好在太极殿外值班,莫名其妙的被殿中少监喊至太极殿内,秦怀道满头雾水的急匆匆赶来,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躬身行礼抬头正好看见自己弟弟秦善道,眼神闪过一丝喜悦,又迅速恢复平静。

    “朕决定为你们兄弟俩说一门亲事,弟不能先于兄成婚,今日朕且问你可曾婚配否?”秦怀道愣了一会,连忙回道:“回陛下,臣并无婚配!”

    “若朕赐婚,你可接受?”李世民语出惊人,秦怀道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