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再次相聚一堂,清河公主则陪着武珝在府中四处逛逛,程处亮也没想到郑玄果、房遗直等人都来了,自然客客气气的招待,众人见他并无大碍,全都放心了。

    直至晌午时分,众人这才纷纷告辞离去。

    “夫君,为何你今日会说那些话?”李宽、武珝等人离去以后,清河公主迫不及待的追问丈夫,程处亮摇摇头并未解释,不是他不说而是有些事情不能说,说多了传出去对大家都不好。

    “老婆,我要是争位,你觉得怎样?”回去的路上,李宽突然发问,武珝愣了片刻,笑道:“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若是你想争,那便去争,我会从旁协助的;若是你不愿意争,那就一切顺其自然嘛,没啥大不了的,就算没了现在身份权力,咱家底子厚实不用怕。”

    李宽搂着武珝微微一笑,脑中回想着程处亮今日突然说的话,他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不是程处亮这个大老粗问的,背后肯定有人唆使才怂恿他去争位,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卢国公程咬金。

    当晚,卢国公程咬金回府听到下人说李宽等人前来探望过程处亮,点头示意知道了便去了书房。

    “主人怎么没去夫人房中?”下人看着程咬金急匆匆的背影,满脸的差异,他在卢国公府已经有些年头了,对于程咬金的日常作息习惯等了如指掌,平日里程咬金直接先去夫人房中,有事的话就会在正房商议,几乎很少去书房。

    当程咬金匆匆赶至书房,迎面便见坐着的程处亮立即站了起来,开门见山的问话:“怎么样?”

    “殿下不愿意!”程处亮沉声道。

    “为什么?”程咬金微微皱眉,他心里有些猜测,还是有些不确定,程处亮便复述了一遍李宽今日所言,程咬金点点头以后便沉默了,程处亮没有问自己父亲原因,总之程咬金说的一切他都会照做。

    沉默片刻,程咬金便让程处亮回房歇息去了,至于他又从府中匆匆的离开,谁也不知道他深更半夜去了何地。

    :。:m。x

    全本


………………………………

第六百二十八章 契机

    酷热难耐的夏季悄然离去,即将迎接秋日的凉爽,夜晚微风迎面吹来,各家各户的门前灯笼随风摇曳,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远去。

    灯火通明的皇宫,宿卫将士坚守岗位,沉稳的步伐一致踏出,腰间的佩刀与铠甲发出碰撞的金属声。

    夜深人静时,甘露殿内却聚集着寥寥数人,秘密商议着国事。

    当今皇上李世民正襟危坐,面色低沉,沉默不语,许久以后抬头望着急匆匆入宫的程咬金,道:“真的是他亲口说的话?”

    “处亮是什么人,我还不清楚嘛!”程咬金坚定不移的点头,“臣敢断定此话是殿下亲口所言,绝无半点虚假之词。再说,处亮他也不敢拿这事跟他爹说笑。”

    “唉!”一声轻叹,李世民苦笑道:“没想到过去这么久,他还是初心不改啊!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房玄龄、魏徵、杜如晦、李道宗、李勣、尉迟敬德五人也被秘密召见入宫,当时他们几人都有些不明所以。直到程咬金匆匆入宫,将程处亮复述的话重新说一遍以后,众人方才明白今夜为何而来。

    起初几人都沉默不语,不知是什么事情也不敢随便发言。

    “陛下,臣以为殿下所言是真。”房玄龄率先开口,李世民等人目光齐齐看了过来,“殿下虽是皇子,在朝中话语权并不高,尤其他在朝中并未立下丰功伟绩,如今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就有人背后议论,要是陛下有此意思,不仅对殿下而言是一种折磨,对陛下也不见得是好事。”

    “诚如殿下所言,名不正言不顺,远的不说就说殿下乃是庶出之子,并非陛下与皇后娘娘嫡出子嗣。若是贸然定下来,依臣之见十有八九会有朝臣反对,那时进退维谷岂不更糟?”

    其他人纷纷点头赞同,李世民苦笑一声:“你说的是没错,可……他太不争气了,居然一点想法都没有!难道这个位置对他而言,真的无关紧要么?还说朕得到天下失去太多,真是岂有此理。”

    众人自然不敢接话,事实上他们都清楚李宽直言不讳,这话说得不是假的。自从当今皇上登基以来,的确超越前人开创大唐盛世,实则失去了也不少,太子李承乾、齐王李佑、原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一桩又一桩的事情接连发生,让人应接不暇。

    李世民反思己过,他知道自己全部心思都放在国事上,忽略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而且子女甚多,无法一碗水端平也是实话,以致于李承乾、李佑等人心事重重,最后铤而走险,意图不轨。

    众人心知肚明,却没人敢当面数落李世民的不是。即便魏徵面对皇上的家事,他也不敢有任何想法。若非全心全意的投身于国事,又如何能作为开创盛世之明君?

    “他到底追求什么?”李世民的疑问,无人能给予回答,唯有当事人能回答。

    “朕倒是希望他有野心,也希望他能去争一争,可没想到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愣是没那个想法。难道在他眼里自由比什么都重要么?这个位置真的那么不屑一顾?”

    李道宗深有同感,李宽是什么样的人他也弄清楚,就连魏徵也是一知半解,李世民的无奈谁也没办法解决,唯有沉默以对。接着,李世民又问:“你们可有方法刺激他的野心?”

    “皇兄,您真的打算传位于他吗?”李道宗等人都觉得天方夜谭,之前另立皇储时,李世民不愿意这么早确定,现在说出这样的话,让他们有种错觉:“会不会是突发奇想?”

    李世民抬头望着李道宗,李道宗毫不畏惧的与之对视,他们都迫切的知道答案。如果李世民无法下定决心,他们又怎么轻易决定。即便他们在朝堂上支持李宽的建议,实则更是附和皇上的心思。

    若是李世民亲口说出来,那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朕何时没说不传位于他?”李世民反问,众人心里一惊,互相对望一眼,最后落在李道宗身上,有些话只能李道宗去说,其他人开口都没有任何立场,唯有李道宗有此资格,李道宗不确定的看着李世民,道:“皇兄,您的意思是传位于他了?”

    李世民沉默不语,既没点头也没摇头,说白点就是默认了!

    李道宗大喜,其他人也都舒了一口气,尤其是李道宗更是笑出声来,眼睛眯成一条缝,高兴地合不拢嘴。在他心里不论是吴王李恪,还是魏王李泰,又或是晋王李治等人都不及李宽,所以他从一开始便支持李宽争夺太子之位,碍于大势所趋他一人之力,微不足道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尉迟敬德从朝中退下以后,从不过问朝政,愿意做个闲云野鹤,看到李世民默认了,眼睛瞪的大大。接着,尉迟敬德主动开口:“殿下不是没有野心,而是未到时候,只要给予刺激刺激即可。”

    “有话直说!”李世民连忙问道。

    尉迟敬德回道:“殿下在文治上颇有建树,这点毋庸置疑,要真想完全让其他人闭嘴,只能另走他路,完完全全的取得一次功绩,以此为契机封赏岂有反对之言?”

    李世民等人若有所思的低着头,李勣接话:“薛延陀部!”

    尉迟敬德微微一笑,没有继续说话,李勣说的正是他说的另一个方法,程咬金也恍然大悟,李世民诧异道:“薛延陀部?”

    李勣解释道:“兵部早有捷报传来,说是薛延陀部为争夺可汗之位,薛延陀部内部发生大乱,夷男二子明争暗斗,几乎水火不容的地步。前不久,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进击薛延陀,俘虏两千余人,此事正是一个契机。”

    李世民看过捷报,当时还大加赞赏乔师望等人的勇猛,这些日子因为大唐内部有些事情发生,使得李世民分身乏术。如今李勣的一席话,让李世民茅塞顿开,尉迟敬德的建议出现在脑中,交织在一起以后李世民可以断定灭薛延陀部统一漠北之日近在咫尺。

    于是,李世民的注意力悄然转移至如何灭薛延陀部上,还能激发出李宽的野心,一举两得之下,李世民龙颜大悦。

    :。:m。x

    全本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海底针

    殊不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世民等人商议大事之时,他们讨论的内容部分泄露出去。

    魏王府,李泰睡得正香之际,被人从睡梦中吵醒,怒吼道:“若不是重要的事情,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请主人恕罪!”管家面如死灰,吓得他扑通跪在屋外,浑身止不住的哆嗦,他也不想前来打搅,眼前这位的脾气可不好,稍有不痛快倒霉的便是他们这些奴才。

    “何事?”李泰躺在榻上,怀中有美人相伴,哪里愿意起来,双手还不断的探寻着,似乎意犹未尽。

    管家颤颤惊惊的回答:“禀主人,宫中传来讯息,事关要事,奴才不敢不报!”

    李泰手上动作戛然而止,来不及多想猛地起身,匆匆打开房门,管家连忙将宫中得来的讯息递给李泰。夜色正浓,根本看不清楚说的是什么,又匆匆忙忙的点灯,对着烛火仔细的看着讯息。

    在摇曳的烛火下,管家看着李泰脸色愈发铁青,青筋暴起,狠狠地将纸条揉成一团,狠狠地摔在地上,怒气冲冲的低吼:“果然如我所料那样,我就猜到他会这样!……”

    暴怒的李泰让管家噤若寒蝉,浑身僵硬的跪在地上,动都不敢动一下,他怕李泰会将怒火烧到自己身上,惊恐不安的低着头,等待着李泰的怒火,时间仿佛禁止了似的。

    李泰心中满是不忿,当即穿好衣服,急匆匆的离开,就连床榻上的美人都弃之一旁。女人再美,也没江山重要,讯息上写明:“陛下有意传位于楚王,请殿下尽早打算。”

    此时的李泰根本睡不着,脑中回想着自从李宽回京以后,每次两人交锋都是自己落于下风,处处受制于人。本来一帆风顺的李泰,深得皇上喜爱,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自从李宽出现一切都变了,他不再是那个最受宠的皇子,反倒是因为李宽而第一次受惩罚。如今李宽的两个儿子,更是深得皇上宠爱,这让李泰很妒忌,更多的是危机感。

    前日的秋弥活动,李泰的确安排了人,或者说是想借此机会打压李宽的气焰,甚至是有机会误杀都可以。但是,李宽的做法彻底打破他计划,他嫉恨李宽受宠,更怨皇上的偏心。

    若非皇上有心偏袒,李泰自问以自己的影响力,就算是李治都不是对手,太子之位唾手可得。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变了,让李泰无法掌控,心中惴惴不安,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李泰如何坐得住,连夜见心腹之人商议决策。

    吴王府,李恪也得到类似的消息,可他不像李泰如此冲动,得知讯息以后一笑置之并未放在心上,仿佛想开了似的。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吴王李恪的血统无疑是最高贵的,哪怕是李承乾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李恪不想太子之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沉着冷静的李恪不像李泰那样心急如焚,不过也没有继续睡,脑中想着看到的讯息,更加坚定他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原本并不抱任何希望的李恪,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既然李宽能被皇上认可,那他同样是庶出子嗣,为何不能被认可?次日,李恪也同样与心腹之人商量着,而他也开始想着争夺太子之位。既然给他机会,为何不把握住?

    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三人同样收到风声,相比较而言他们三人清楚知道自己位置在哪,没有贸然参与进太子之争。虽说他们与李宽不合,或者说不熟悉,不过李宽做不做太子跟他们无关紧要。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蜀王李愔,他与吴王李恪一母同胞兄弟,就算他想争位也得考虑李恪。两人是亲兄弟,不论才华及能力,李愔远不及李恪,李恪都没希望他怎么会有希望。

    在他心里自然期望李恪能夺得太子之位,而他又是李恪的亲弟弟,只要李恪成为皇太子,日后大唐江山社稷就是李恪的,以他的身份到时候地位绝对比现在要强得多。

    于是,李愔破天荒的首次前往吴王府,与自己的兄长谈论太子之位的事情。

    蒋王李恽、越王李贞及其他兄弟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总之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与其螳臂当车自不量力,倒不如作壁上观,看看谁更胜一筹,就像是吃瓜群众一样。

    与此同时,吏部尚书、赵国公长孙无忌也探听到了一些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