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宽知道李承乾担心有什么万一,希望自己能护住他们周全。即便不过继也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有他在就保证他们俩安全。武珝等人都懵了,完全不明白他们不在的时候,李承乾与李宽兄弟间都说了什么。

    顿时,气氛有些尴尬!

    李承乾又让婢女取酒,他要与李宽痛饮。武珝倒是没什么,苏氏眉头紧蹙,倒也没说什么。片刻后,婢女端着酒前来,李承乾亲自斟酒,端起酒杯意味深长的说:“二弟,这酒就当是送别吧!”

    李宽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心中有些感叹,两人默默地喝了三大杯,李承乾便让他们离开了。李承乾并未起身相送,只是目光停留在李宽身上,心中默默地说了一句:“以后就拜托你了!”

    “你跟大哥说了什么啊?”武珝对刚才的一幕还是耿耿于怀,直觉告诉她肯定有事。

    李宽苦涩的说:“没什么,只是他心中有些感慨罢了!”

    武珝见李宽不愿意说,也没继续追问下去。李熹、李暾俩则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他们也没明白怎么回事,不过李象、李厥对他们俩倒是很疼爱,在武珝与苏氏聊天的时候,他们俩都是被李象兄弟俩照顾着。

    “公子,你终于回来了!”李青见李宽、武珝回来以后,一一施礼后,满脸焦急的说:“宫中来了,说是宣读陛下的诏令!”

    李宽、武珝刚刚回府都没缓过来,就急急匆匆的前往正殿之中,这次宣读诏书的是李宽熟人郑夕川。正是因为两人比较熟悉,所以郑夕川来了以后得知李宽不在府上,便一直等着他回来。

    “郑内谒!”

    “殿下!”郑夕川可不敢托大,连忙躬身行礼:“见过楚王妃!”

    武珝点点头微微躬身回礼,李宽开门见山道:“陛下让你传诏的?”

    郑夕川点点头:“请殿下自看!”

    李宽接过郑夕川手中的诏书,几乎郑夕川传诏都不会当众宣读,反倒是向传递书信似的,要是其他人百分百需要焚香恭听圣谕,唯有李宽与众不同,两人私底下关系较好,而且楚王府也没外人几乎不会外泄,还有当今皇上的另眼相待。

    “我去!”

    李宽反反复复看了许久,难以掩饰心中的惊诧之情,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他万万没想到当今皇上会下这样的诏书,这让李宽左右为难;武珝、王槐等人也是诧异不已,目光全都盯着诏书,众人全都傻眼了。

    “郑内谒,皇上是不是喝多了?”

    郑夕川哭笑不得的摇摇头:“这份诏书乃是今日早朝当众宣读的,因殿下未上朝故而命奴才前来传诏。若是殿下不信的话,可以去打听打听,如今怕是整个京城百官全都知道了。”

    李宽真的完全不相信,因为这份诏书上称赞他此次功绩,居然赐予一座府邸,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赐予一座宫殿。这处宫殿不是别的,正是当年高祖皇帝李渊退位以后搬离皇宫居住的大安宫。

    大安宫是什么地方,众所周知,可是李宽不解的是为什么李世民会突然赐给他一座宫殿以示奖励?

    大安宫对于李宽而言,不仅仅是一座宫殿那么简单,它承载着诸多回忆,是一处十分特别的地方。同时,高祖皇帝李渊也居住于此,李宽被赐予大安宫居住,这样的隆恩仿佛就是再告诉文武百官,他李宽将会得到重用,甚至会给人一种立他为皇太子的错觉。

    李宽很想回到最初呆过的地方,怀念曾经的美好时光,可他并不想成为枪头鸟,成为众矢之的,让人误以为他有争夺皇储之心。于是,李宽真的左右为难,完全不明白今日朝堂之上发生什么事情,以致于会有这样的诏书。

    :。:m。x

    全本


………………………………

第六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争

    李宽沉着脸,喃喃自语:“绝对是脑子短路了,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做!”

    郑夕川不明白短路是什么意思,看到李宽的脸色也猜到绝对不是什么好词,很识趣的没有追问就当是从未听过;武珝尴尬的碰了碰李宽,示意他说话要注意场合。

    “殿下,要是没什么事奴才回宫复命了!”郑夕川想了想还是抽身而退,免得惹火烧身,要是再待下去听到什么大不敬之言,他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留在这里太难堪了。

    李宽回过神来准备送郑夕川,却被对方婉拒,随着郑夕川离去。李宽实在没忍住,旁若无人说:“老婆,你说他是不是脑子秀逗了?”

    武珝哭笑不得:“你啊,说话也得注意一下嘛!”

    “难道我说错了?”李宽不解的回答。

    武珝摇摇头叹道:“这事真的说不准!”

    王槐等三人一直沉默不语,他们也没明白皇上此举是何意思,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三人对视一眼,心中有些猜测却又不敢断定,他们觉得皇上此举应该是想将李宽推至前面,说白点就是让他成为挡箭牌。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也就没再纠结皇上赐予大安宫的事情。当晚,武珝倒是问起李宽有关大安宫的一些事情,李宽也没隐瞒如实相告。武珝这才懂得李宽为何这么吃惊的原因,大安宫承载着李宽童年回忆,而且那里是高祖皇帝李渊退位以后居住的宫殿,意义非凡,绝非普通的宫殿那么简单。并且,大安宫距离皇宫很近。

    武珝听着李宽述说着童年,很快便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李宽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倒是根本睡不着。如果知道今日早朝居然有这样的赏赐,李宽绝对不会不去,不再局中根本不知道具体事情,李宽想了想还是暂时不搬至大安宫,先进宫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翌日!

    李宽早早醒来,昨夜满怀心事的他根本没怎么睡,匆匆忙忙洗漱以后便穿好朝服直奔皇宫。昨夜没有参与朝会,今日李宽可不敢缺席,要是再来一次突发情况,李宽根本无法承受。

    久未露面的尉迟敬德、魏徵也来了,这倒是让李宽十分意外。尉迟敬德得到允许每逢初一、十五上朝即可;魏徵自从身体出状况以后,几乎不曾露面,也就前些日子出现一次。

    同样,李宽的出现也引起不小的震动,众人纷纷侧目而视,李宽走到魏徵身边,小声问道:“郑国公,昨日到底发生什么事?”

    魏徵摇头道:“殿下,臣昨日也未前来,倒是真不知道。”

    “那您今日为何而来?”李宽追问。

    魏徵回道:“陛下有诏!”

    李宽若有所思的低着头,他觉得今日前来兴许是真的来对了。如果再不来,朝中大事他是真的不知道,而且房玄龄、杜如晦被下诏禁足,闭门思过,故而没有前来。

    恰好此时,程咬金、李勣、李道宗等与李宽熟悉的人也来了,可是朝会时辰将至,内侍省的官员前来整顿朝会秩序,也无法继续攀谈下去,全都按照官阶高低整齐有序的排列。

    随着鼓声响起,文武百官躬身上殿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由于不是初一、十五的大朝会,所以不是行三跪九叩之大礼,而是一拜礼即可。

    李宽现如今位居三品大员,又是皇子身份,所以他的朝会班列与以往不同,而是与同为皇室宗亲的李道宗并排而立,站在右侧第一排。李世民陡然看见李宽居然破天荒的来了,眼中闪现一丝惊诧,随即明白李宽肯定是因为昨日那份诏书而来的,转眼间便释然了。

    “臣再奏请吾皇另立太子,国不可一日无君,蛇无头寸步难行。”中书令岑文本躬身说道,“前太子承乾已为庶民,如今我朝并无皇太子,臣叩请陛下另立贤才为太子,以此稳住朝纲。”

    李世民淡淡的说:“那依你之见该立何人为太子?”

    “皇太子乃我朝未来储君,必定是皇室尊贵血脉方可。”岑文本据实回答,“臣以为当从陛下与皇后娘娘之子中挑选为最,纵然楚王殿下亦是贤才之王,吴王亦是大才,然嫡庶有别,臣以为不当立,唯有魏王、晋王当立。”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附和道:“臣以为当立晋王为太子!”

    “臣等复议!”长孙无忌派系众多,他开口自然得到更多人支持。

    “臣以为魏王当立太子!”就在众人纷纷拥戴李治为太子时,同样也有不同的声音反对,他们自然支持李泰立为太子,“魏王才华横溢、聪敏绝伦,乃晋王之兄,处事稳重颇有陛下之遗风。晋王年幼,立为太子,怕是难以服众,还请陛下慎之。”

    “臣等复议!”又有一部分支持李泰立为太子。

    李宽算是看明白了,不论是他还是李恪、李愔这些庶子都不可能了。即便是另立太子,也只能在嫡系子嗣中挑选,而不是从庶子中选择。再说了李恪、李愔的血统注定了他们与皇位无缘。

    试问李世民答应立李恪为太子,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派系会答应吗?答案很明显,他身上流淌着前隋杨氏皇族的血统,要是他立为太子,在他们眼中不就是相当于大唐江山又回到杨氏手中,所以李恪、李愔就算有想法也得望而止步,唯有李泰、李治俩才是适合人选。

    李宽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不仅是他就连魏徵、李道宗、李勣等人也不曾开口。其他人吵得不可开交,反倒是他们满脸的平静,不过目光都停留在李世民身上。

    因为另立太子与否,以及何人为太子,决定权在皇上手中,就算他们再怎么争执也无济于事。另外,李世民目光中有些阴冷,望着下面争吵的大臣,他心中莫名涌出怒火。

    李承乾太子被废短短三日不到,文武百官纷纷奏表另立太子。李世民自然清楚另立太子的重要性,不过他更反感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没有哪位皇帝喜欢看到有派系的力量存在。

    因此,李世民任由他们争论不休,面色平静的看着下方的闹剧。与此同时,李宽微微皱眉,心想:“难道昨日的诏书与另立太子之事有关?”

    :。:m。x

    全本


………………………………

第六百一十五章 等等!

    “李赟!”

    突如其来的一声,让争论不休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长孙无忌、岑文本等人纷纷侧目,神色各异的望着李宽。虽然争吵声较乱,李宽还是听见这声是来自当今皇上的,没有任何犹豫便站了出来:“哎……臣在!”

    李宽低着头不敢看李世民,想都不用想此时的李世民脸色肯定铁青铁青的,谁让他上个朝居然又开小差,好不容易平复心中心情,暗暗地祈祷:“好险!差点暴露了!……希望没发现吧!”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俯视着文武百官,每个人的脸色及动作被他尽收眼底。长孙无忌等人争吵立何人为太子,没想到李宽居然魂游四海,完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让李世民又气又笑。

    “你且说说刚才在想什么呢?”李世民笑眯眯的望着李宽,至于长孙无忌等人争执的立太子之事根本没放在心上,仿佛立太子无关紧要,找李宽麻烦才是当务之急。

    “回陛下,臣真没有想什么!”李宽信誓旦旦的回答。

    即便如此,李世民依旧不相信,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李宽的心就像是脱离地心引力漂浮在空中似的,硬着头皮与李世民对望,仿佛再说:“父皇,我说的是真的!”

    李世民笑意更浓了,渐渐地收回目光,又看向长孙无忌、岑文本等人,李宽悬着的心落地了,不动声色地往回退了退,回到自己的班列之中。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声音又传进李宽耳里,“立太子的事情,你来说说有什么看法!”

    李宽低着头根本没看李世民,哪里知道他这话是对谁说的,自然没有接话。李道宗见状悄悄地碰了碰,低声道:“殿下,陛下问你话呢!”

    顿时,李宽抬头便见李世民笑容仿佛藏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毫不犹豫的再次站出来,下意识的说出心里话:“回陛下,此事臣以为陛下自有决断,用不着臣插嘴。”

    言下之意,就是说:“此事与我无关,我可不想插嘴!”

    “你是御史大夫,更是朕的儿子!”李世民如何听不出他话中意思,父子两人直接杠上了。

    “陛下,真的让臣说?”李宽硬着头皮开口,李世民点点头:“但说无妨!”

    李宽心里很无奈,早知道还不如不来。此事不论开不开口,李宽都处于风口浪尖,想要逃已经无路可逃。因为他感受到无数道杀人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奏表立太子的大臣更加迫切。

    李宽知道他建议立太子,那势必会得罪当今皇上;如果建议暂缓立太子,那他得罪朝中一半以上的大臣。进退维谷之际,李宽犹豫半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