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以前李世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如今两人倒是敞开了不少心扉,李世民着实于心不忍。

    “陛下放心,我敢保证殿下绝对不会有事!”

    魏徵信誓旦旦的保证,他知道李宽行事时偏激了一些,而这正是御史台需要的血性,不畏权贵敢于谏言,甚至弹劾百官,换言之有李宽在的御史台绝对会改变朝中一些不好的风气,不敢说官员之中不会没有像侯君集、党仁弘等人,可是有了李宽震慑绝对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以你的意思,该加封个什么官,又将其放在哪一院?”李世民见魏徵为李宽作保,心也动摇了。

    “御史大夫!”魏徵语出惊人,李世民失声惊呼:“玄成莫要说笑啊!”

    御史大人是御史台真正的最高长官,乃是从三品官阶,位列三品大员,是真正的朝中重臣。并且,在遇到审查案件及复查之时,御史大夫权力与刑部尚书相当,甚至在某些时候御史大夫还可否决刑部尚书的决定。

    但是,御使大夫在唐朝并不是常设官职,基本上御史台最高长官则是御史中丞。因为御使大夫的权力虽不及六部尚书,品阶也不如六部尚书高,可是执掌御史台三院,监察百官且执法,大理寺、刑部审理之案件还必须经过御史台复核才行。

    “陛下,臣是认真的!”魏徵坚定不移的望着李世民,道:“虽然御史大夫不常设,却非先例。再说了陛下要是担心,不如将御使大夫从御史台独立出来不就行了。”

    全本


………………………………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分离出来吗?”李世民眉头紧锁,目露疑惑,御史大夫可是三品大员,虽不常设却也真真实实存在的官阶,要是从御史台独立出去,相当与将御史台的权力一分为二,这让李世民有些为难。

    魏徵斩钉截铁地说:“臣知此法有些不妥,但可一试。御史台仍然是由御史中丞执掌大权,我的意思是将御使大夫独立出来,简单而言就是以他一人为长,并无执掌御史台大权。”

    “若真如此,他会答应吗?”魏徵的意思,李世民能懂,可是不能忽视李宽的感受。

    魏徵肯定的点点头:“陛下放心,殿下定然答应!”

    为什么李宽会答应,魏徵又详细的分析了其中原因,御史大夫没有上下级关系,就他一人为官也无固定的场所,不属于三省六部,也不属于御史台,却有监察百官之权,任何一部门均可随意进出,有任何不法之人均可弹劾上奏,说白点就是按照李宽喜爱自由不受约束的性子对症下药。

    “那便依玄成所言了!”李世民闻言大喜,微笑的望着锋芒内敛的魏徵,发现病愈以后他变得有些不同了,以前都是横冲直撞的直言进谏,现在懂得转弯了,仍然深知他的心意,“若你能回去,真乃朝廷之福啊!”

    “陛下过誉了!”魏徵很想回去,可他自知身体情况,如今能保持淡然也多亏这段时间的修身养性,淡然笑道:“朝廷有殿下,才是真正的朝廷之福。”

    “你看重赟儿?”李世民有些惊讶,魏徵笑而不语,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他还是知道的。如果什么事都挑明了,那么对他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李世民见他不说也没多问。

    片刻后,李世民从芙蓉园回宫,魏徵坐在凉亭中喝着茶欣赏美丽的夜景,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自言自语:“起风了!……”

    当晚李宽并未心急如焚的告知众人自己与魏徵约赌的事情,这事不确定因素较多,李宽也没十足把握,总不能让众人白高兴。既然李世民答应自己,李宽相信不会是假的,满怀期待的明日朝会。

    次日,太子、六部尚书等百官按部就班的陆续走入太极殿,满脸笑容的李世民出现在殿内,众人齐齐参拜起身,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宣布:“传楚王进殿觐见!”

    “楚王?什么情况?什么时候来的?”

    群臣闻言对望一眼均是疑惑不解,纷纷猜测李宽此次入宫面圣意欲何为,还是在朝会出现,这绝对是大事。自从李宽离开以后,众人对他的消息也不曾关注,唯一知道的就是李世民数次传诏均不见踪影。

    “不是失踪了吗?难道这次陛下是想治殿下不敬之罪的?”

    众人纷纷猜测,太子李承乾站在台阶之上,闻言亦是目瞪口呆,整个人都愣住了,冷厉地眼神一闪而逝,面不改色的佯装什么事都没有,心里早就暴跳如雷:“已经离开了,为什么又要回来?为什么!”

    李承乾怒火中烧,心中涌出强烈的不安,仿佛有座大山阻挡在面前,无论怎么用力都无法挪开,他的心像是被无数根银针扎似的疼,死死地盯着正门,脑中闪现着无数的画面。

    众人纷纷转头看向门口,面带笑容的李宽陡然出现,众人神色各异,坦然自若,目不斜视的大步迈前,一步步的朝着大殿中央走去。刹那间,太极殿内鸦雀无声,就连太子李承乾都无法遮挡他的光芒,这一刻主角是他李宽。

    “臣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宽躬身行礼,李世民微微颔首道:“起来吧!”

    “他自称了臣?”

    顿时,李承乾目光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他知道离开不久的李宽又将会重新回来,这让他压力倍增,不论吴王还是魏王都不曾让他有过窒息的感觉,在光芒万丈的李宽身上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危机,这让他都快抓狂了。

    朝中大臣各个都是人精,像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更是如此,他们也从李宽的自称中听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如今朝堂中各派系争斗好不容易平息,这样的局面怕是要打破了,可他们不敢说出口。毕竟,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没必要说破。

    “楚王李赟仁孝且德才兼备,因犯不敬之罪而表辞,今已过半月有余,朕屡次传诏均不接,本该依法论处,然查明方知其去了献陵祭奠先皇,着实仁孝故免去不接诏之罪。”

    李世民停顿片刻,特意看了一眼李承乾,也是提醒他注意言行,铿锵有力地说:“传诏曰敕封楚王李赟御史大夫之职,监百官之权,有任何违法乱纪之人均可上奏其罪。”

    太极殿内群臣一片哗然,众人瞠目结舌,就连李宽自己脸上的笑容也都戛然而止,他没想到皇上会赐封这么大的官给自己,这让李宽有些隐隐不安,出乎意料之外。

    “虽有监察百官之权,但其不属御史台之长官,亦非御史台之官员,两者分而治之。另,御史大夫有事上朝,无事均不必前来,不论中央还是地方,所有官署均可自由出入,但凡询问之事均要回答。若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之人,均有先执法后请奏之权。”

    “卧槽!”李宽闻言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他是真的懵了,这权力实在是大的让他有些承担不起。

    文武百官均愣在原地,他们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李宽重新入朝为官,而且还是一步登天直接授予从三品官衔,这可不是有名无实的官职,而是真真实实的实官,这权力比之丞相都不为过。

    上至太子、王侯将相,下至地方小吏均受到其监督,这样庞大的权力完全就是再给李宽造势,还是当今皇上亲自开了口传诏的。由于谏议大夫的官职被撤销,再说朝中真正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也没几个了,褚遂良被贬闲赋在家,魏徵也从朝堂上退了下来,黄门侍郎刘洎知道是李宽救了自己,投桃报李的他同样保持沉默。

    诏书传达下来,那便是板钉上的事是,也就是说现在的李宽完全就是凌驾于众人之上的职权,还有先执法后上奏的权力,通俗点就是被李宽盯上了,那就像是判了死刑,哪怕是杀了也拿他没办法。

    众人一片震惊之色,仿佛自己听错了似的,他们真的不相信这是真的,李承乾更是呆若木鸡眼里都快喷出火来,要是李宽真的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他这个太子就是名存实亡了。

    全本


………………………………

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锤定音

    “另,封楚王李赟为黜陟使,不仅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并且京城百官政绩皆可巡察之。若吏部考核不过,其可提出推荐或贬黜之建议。若是地方官吏政绩考察不过者,或有作奸犯科者均可处之,亦可杀之。”

    众人均是睁大着眼睛,全都石化了,李承乾心中满是妒忌,怨愤的目光直视李宽,像是要将他吃了似的。

    据史记载:贞观八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使,巡视全国十个道,监察地方官员政绩及民间疾苦,要是发生灾情亦会派遣,赈济灾民等权力。

    黜陟使乃是官方称呼,根据考察对象及内容不同,又分为巡察使、安抚使。现在大唐境内并无战事,也没灾情,故而李宽这个黜陟使通俗点就是巡察使,而他又有御史大夫之职,也就是巡察御史。

    短短两年时间,李宽入朝为官历经数次升降,最后表辞归隐,如今再次入朝为官更是一步登天。若是以职权而言,李宽的权力甚大,超越六部尚书直逼尚书令。

    唐太宗李世民曾任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其担任此职,故贞观年间一直空置而无人担任。现在的李宽经历一次次的封赏,虽无尚书令之名,却有尚书令之权,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上至王孙贵胄,下至地方官吏均受其监管,任何人敢违法乱纪皆可惩之。魏徵的建议是让李宽担任御史大夫不假,可他也没提议给予这么大权力,主要还是李世民回宫以后决定的事情。

    既然不畏强权,又志不在仕,李世民偏偏让他入仕,一方面是李宽有此才能,另一方面李世民需要一个代言人,还有一方面则是弥补当年的亏欠,哪怕是晚了些总比没有强。

    “父皇,臣自知能力有限,着实无法胜任此重任啊!”朝中文武百官均被一连数次晋升而震惊,李宽则是心情低落,他是真的搞不懂皇上为何会突然给予这么大权力,他是万万不敢答应的。若是御史大夫倒是没什么,只是后面的权力他是真的无法担任。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李宽不怕其他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也不怕朝中的重臣会有意见,只是不愿意卷入派系之争,以及皇储之争。若是他接受了,那么他的权力将凌驾于任何人之上,到时候以他现有的权力一呼百应,依附着更多。

    那个时候不仅太子李承乾,就连长孙无忌等人都会忌惮,要是他们恶意中伤,就像是刘洎被人诬陷一样,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而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尔虞我诈。

    想通关键所在,李宽第一时间拒绝,李世民望着李宽,淡淡的说:“朕给予你重任,均因你有此才能。不论是大理寺,还是吏部、户部等职位,汝之才能乃是众所周知,汝若不担任,旁人又有何资格?不必推辞,你担着便是!”

    “我是要官不假,可是我没想要这么大的官啊!”李宽都快要哭了,内心挣扎,脸上满是苦涩,眼里流露出深深地无可奈何,可他这话又不能直说,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长孙无忌躬身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殿下担此重任确实有些重了。”

    “辅机有何话说,不妨直言!”李世民平静的看着长孙无忌。

    “殿下确有真才实学,能文能武,确是不可多得人才!”长孙无忌据实回答,“但是,殿下入朝为官不过两年矣,授予如此重任怕是朝中上下多有非议,自古以来均无此例,臣以为御使大夫尚可足矣,至于黜陟使待过些时日即可。”

    “哦!”李世民扫视一眼众人,淡淡地说:“还有谁不满的,不妨一次性站出来!”

    话音刚落,中书令杨师道、岑文本、中书舍人马周、礼部侍郎杨思敬、吏部侍郎杨思玄、太子舍人杨思简、太常寺卿王仁佑、户部侍郎孙伏伽、工部尚书杜楚客、刑部郎中阎立本、刑部尚书唐临、刑部侍郎张行成等人均站了出来。

    “你,一边站着去!”

    李世民面色如常的望着朝中有半数以上官员都站出来,众人看不出他的喜怒,就在这时一声怒吼吓得众人连忙抬头望去,只见李宽这个当事人不知何时居然出现在长孙无忌身旁,他现在是三品大员,有资格与长孙无忌站列一排。

    “为什么啊?”李宽懊恼的望着李世民,他是真的担当不了如此重任,这可把李世民给惹火了,他知道肯定有人反对,毕竟连续晋升涉及到的权利较大,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偏偏李宽他不懂李世民的心思,气得李世民怒目而视,警告的眼神让李宽悻悻然的退在一旁,李宽是真的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