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犹豫不决时,李宽语气更加严重了,“若是郑国公执意不听从,我自会遵循你的建议,不过这病治与不治已经不重要了。即便是治好了,也会因为大人心忧国事,或因为某事而刺激一命呜呼,多则半年,少则数日。”
老年病无法根治是事实,魏徵要是不听劝的话,李宽也是无能为力,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李宽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魏徵就这么死了。即便魏徵不再朝廷,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象征。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片刻后,魏徵斩钉截铁的说:“纵然是死,我也愿意为朝廷流进最后一滴血!”
“糊涂!”李宽猜到魏徵十有八九会这样说,语重心长的骂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现在陛下乃是壮年,大唐繁荣富强是事实,然而今年以来便已经内忧外患不断。若是郑国公执意如此,那不是对朝廷尽忠,而是对不起陛下。若是保证好身体,待身体好转许多再关心大唐国事又又何妨,现在的大人又能改变什么?”
魏徵满脸通红,羞愧难当,正如李宽教训的那样,他现在病重的躯体别说鞠躬尽瘁了,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
“若是郑国公还想不通,那岂不是愧对陛下视你为铜镜的信任?”李宽接着说,“只要你活着,待你身体好转些再次成为陛下的铜镜,想必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重于泰山,而不是现在固执己见的坚持。”
全本
………………………………
第五百四十一章 楚王跑了!
魏徵被李宽的话说动了,回想起刚刚皇上对他的认可。若是固执己见,就像是昙花,刹那芳华,绚丽多彩的美无法让人看得见。李宽语重心长的说:“郑国公,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体魄就算有万般才华也无法展现,只留下无尽的遗憾,你当真愿意?”
“一语惊醒梦中人!”魏徵躬身回道,“殿下所言,魏徵受教了!”
李宽微微颔首,魏徵不再固执下去就已经是大喜。若是魏徵这么早就死了,那么损失的是大唐。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亦是自然之道,虽不能长生不死,也无法阻止生老病死,却有办法多过几年。
当晚魏徵便去了楚王府,李宽以鬼门十三针疏通其堵塞的经脉,暂时稳住其病情。接着,李宽又叮嘱魏徵每日饮食禁忌,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情,切忌急躁与愤怒,遇事以平常心待之。
次日,李世民派人前往郑国公府探望,见他脸色好转许多,走路也好了不少。李世民当即决定让魏徵回朝廷任职,却被魏徵婉拒,李世民理解其苦衷也不在强求,故而不再为难,更下诏不需任何人前去打扰魏徵休养。
与此同时,李世民亲自安排一处更适合休养的宅邸,单独让魏徵居住,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让魏徵很感动,欣然接受李世民的安排远离朝廷大小事务,安心过着退休生活。
李宽回府以后当真足不出户,更是严令楚王府中人在外寻衅滋事。从前京城百姓谈论的人是楚王李宽的事迹,随着李宽仅有亲王爵位,其它权力一并收回,又十分的低调渐渐地没人注意他的举动。
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魏王李泰等人闻言,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都不相信李宽就这么远离朝堂之上,故而十分震惊,纷纷派人去打探消息,得知是真的,均是大喜过望。
在李承乾眼中李宽是威胁自己太子之位的人,在吴王、魏王等人眼中,李宽是阻碍他们成为太子的人。随着李宽失去权力以后,众人对他的防备心降低了不少。
李宽以退为进的策略成功避免引人注目,闲赋在家的李宽每天除了陪孩子就是陪老婆,要不就是带着孩子四处游山玩水。当然,他们去的地方也不会太远,基本上都在京城范围内。
“传诏命楚王李宽明日入宫见朕!”半个月过去了,李世民得知李宽居然游山玩水,浑然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气恼之下再次下诏书命李宽入宫,吴公公苦笑道:“陛下,此时召见殿下怕是不妥吧!”
“有何不妥?”李世民诧异道。
吴公公躬身回道:“殿下一心远离朝廷,陛下应该知晓殿下为何如此做。若是再传诏入宫面圣,只怕会引起新的一轮风波。毕竟,殿下好不容易闲下来,估计他不会同意。”
“朕就不信他敢违逆!”李世民没有听从吴公公的建议,让他亲自前去传诏。
此时,李宽尚在府中陪着孩子,经过半个月的相处,不论是李暾,还是李熹两人对他的感情颇深,一口一个爹爹,听得李宽眉开眼笑,遇见谁都嘚瑟的炫耀自己两个儿子。
“再怎么忙还是得留点时间陪陪孩子啊!”李宽感慨之时,下人传话说是宫中来人,李宽大吃一惊道:“老婆,这事交给你处理,不论什么理由一定想办法给我打发走!”
武珝无奈的点头同意,当即出面迎接使臣,看见是吴公公亲临,连忙躬身行礼:“吴中监,您今日前来有何事?”
“王妃!”吴公公躬身回礼,道:“此次我来府上乃是传诏,不知楚王人在何处?”
武珝佯装惊慌,道:“吴中监怕是这次是白来了,楚王此时并不在府中。”
“那王妃可知楚王在哪?”武珝摇头回道,“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相公走之前说让我不要跟去,说是有什么事要办,或许是去了郑国公休养之地为其重新把脉吧!”
吴公公满脸狐疑的望着武珝,道:“王妃,殿下真不在府中?”
“真的不在!”武珝斩钉截铁的回道,“若是夫君回来了,我再与他让其去宫中见皇上如何?”
吴公公有些犹豫,也不敢确定李宽是不是在府中,他知道李宽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再说他也无法断定,总不能搜楚王府找人,再说传诏必须是当事人在场,要不然根本没办法宣读诏书。
“既如此那请王妃转告殿下回来后,立即入宫面圣!”
吴公公想了想还是不耽搁时间了,武珝点头答应下来,又送吴公公离开这才吁了一口气,然后叮嘱府中人严守秘密,不得泄露李宽的行踪,转身去了后院。
“走了?”武珝哭丧着脸,道:“下次能不能让我去啊!”
李宽搂着武珝点头答应,然后询问武珝来人说什么,不出所料是皇上传诏让其入宫面圣,李宽闻言嘿嘿一笑:“既然出了朝堂,想让我再进去得看我心情咯!”
吴公公满怀疑虑的回宫以后,李世民得知李宽居然不在府中,也就是说诏书根本没宣布,这让李世民有些怀疑,吴公公心中也有怀疑可他不好明说。三天后,吴公公又去了楚王府传诏,没想到这次是王槐出府迎接,理由跟武珝相似,不过多了武珝与李宽一起不在。
吴公公再次无功而返,终于意识到不对劲,李世民也从魏徵处得来消息说李宽根本没在他那里。李世民知道李宽是故意避而不见,不仅没有生气反倒微微一笑,喃喃自语:“跟我玩捉迷藏,你还嫩着呢!”
于是,李世民又再次命人前往楚王府,这次出面的是赵谦,同样以人没回来为借口,再次无功而返;接着,钱武出来接待,借口还是一成不变,不过人倒是越来越少,这让李世民觉得有些不对劲,心有疑惑:“这小子不会偷偷跑了吧?”
李世民心中疑惑越来越深,不仅命使臣前去传诏,还命金吾卫军看紧楚王府的人员出入,就连城门守军也接到命令要加强巡查出入人员信息,最后再次派人前往楚王府,居然连钱武也不在了,而且府中的几个典军都不在,居然是府中的一个仆役开门。
“陛下,大事不好了,楚王他跑了!”李世民这次派人传诏时,直接命人下令搜府,府中仆役打开府门任由那人带人搜查,这下可不得了,整个王府中根本找不到任何踪迹,仿佛失踪了似的,那人当即匆忙回宫复命。
全本
………………………………
第五百四十二章 去哪了?
“什么?”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来,质问道:“楚王真的跑了?”
“真跑了!”使臣恭恭敬敬,一动不动的跪在地上,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有没有按照朕说得去做?”李世民再问。
“陛下有命,小的难敢不从?”使臣颤颤惊惊的回道,“小的命人四处搜寻了一遍,真的没见到楚王殿下,就连王妃及嗣王、中山郡王都不在,还有王府的管家及典军也没看到人,不知去了何处?”
“找!全都给我去找!”李世民怒不可遏,“哪怕将整个京城给我翻个遍也要将他给我找出来,朕限你们三日里务必找到踪迹,要是没有任何线索,那么你们也不必回来了!”
“唯!”使臣吓得魂不附体,唯唯诺诺的答应下来。
吴公公沉声道:“陛下,殿下是不是故意藏起来?”
“此话怎么说?”李世民怒气未平,瞪着眼睛疑惑的看着吴公公。
“如果殿下真的跑了,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吴公公寻思自己第一次前往楚王府传诏,经过几日的思考他断定那个时候李宽在府中,三日过后开始一个接一个的不见踪影,可以说不符合常理推断。
因为三日后武珝不在时,皇上就已经下令金吾卫军严密看守楚王府进出人员,就连各个城门守军都被要求严查,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踪,除非楚王府的人会飞出去,要不然绝无可能。
“若是真藏起来,那他又会藏在哪里?”李世民低头沉思,吴公公也想不通这点,再说了王槐等人都不见了,这更加不可能,王槐三人的举动肯定是被人监视着,怎么可能不在府中。
“荣国夫人府上!”突然,李世民与吴公公均想到这个地方,整个京城李宽最有可能去的地方便是荣国夫人杨氏府上,其次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府上,再次便是兵部尚书李勣府中。
于是,李世民立即命人分别前往这三处,务必找到李宽的踪迹。两个时辰后,三处地方的人员回来复命,仍然不见踪影。荣国夫人杨氏等人得知李宽失踪了,亦是大吃一惊。
李道宗、李勣两人连夜入宫面圣,李世民当即追问:“他真的不在你们府中?”
李道宗、李勣均是摇头,要是真的在他们也不敢隐瞒皇上,不过两人还提及到了李宽无所事事时,的确去过他们的府上,不过也都是小坐片刻便离开了,并未留宿。
“会不会在国子博士马嘉运家中?”李道宗忽然想起马嘉运来,除了他们外李宽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只有马嘉运家中。由于马嘉运闲云野鹤,居无定所,基本上都是住在国子监中。
于是,李宽又派人去了一趟国子监寻找,马嘉运的确在国子监,可是李宽等人均不在,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仿佛人间蒸发似的,这让李世民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就不应该跟他玩捉迷藏。
“会不会去了献陵?”众人都在低头沉思时,李勣突然提出想法。
顿时,李世民等人均是愣住了,献陵是高祖皇帝李渊的陵墓,自从李渊驾崩以后别说他们了,就连李世民都很少前往,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没怎么去过。
党仁弘自杀后便陪葬在献陵,李勣的话让众人都觉得有些道理,众人算算日子与李渊驾崩的忌日相隔一天。次日便是李渊的忌日,要是李宽真去了献陵,这让身为儿子的李世民都觉得尴尬。
“传诏明日祭祀高祖皇帝,命礼部立即着手去办祭祀之物!”李世民觉得是时候去一趟了,不论李宽在不在献陵,他也应该前去扫墓。虽说献陵有专人打理,亲自前往意义不同。
李道宗接旨立即着手去办,连夜召集礼部官吏商议此事,李世民此去并不想大张旗鼓,也不想搞得十分隆重,一切从简所以流程也不是很复杂,主要是太过仓促也没办法这么快准备。
次日,当今皇上李世民及长孙皇后的銮驾直奔献陵,李道宗、李勣两人作陪,其他大臣均没有前来。当他们抵达献陵后,正如李勣猜测的那样,李宽一行人均在献陵。
今日乃是李渊忌日,李宽等人均是缟衣素服,就连李熹、李暾俩都穿着素服。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从銮驾上走了下来,步行至李渊陵墓前,李勣、李道宗等人紧随其后,众人穿得都是素服。
接着,李世民、长孙皇后及吴公公三人进入陵寝之中,步伐缓慢而坚定,李世民对于父亲李渊的记忆慢慢的浮现出来,看着李宽、武珝及两个孩子,还有王槐三人均在陵寝中的墓碑跪着,李世民思绪万千,眼神复杂,长孙皇后亦是如此。
吴公公在后面跪着,李世民及长孙皇后两人则走到前面,同样双膝跪地。李宽没有抬头,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