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过后,菜上桌了,李宽看着眼前的菜色着实吓了一跳,这与他在宫里吃得完全是两回事,几乎都是蒸熟的,并非炒熟。杨氏忐忑的望着李宽,见他下筷夹起肉块吃了起来,期盼的等待着他的评价。
李宽吃着蒸熟的肉,嚼了两口发现味道还可以,与后世吃到的蒸菜倒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夹其另外一盘菜吃了起来,看样子应该是煎的,味道也不错,其他人见他吃了自然也跟着动筷。
半个时辰吃完饭,杨氏母女四人收拾碗筷,李宽留在正殿思考问题,现在唐朝使用的油多是麻油,也就是芝麻油,俗称‘香油’,却非寻常百姓家可用,普及率并不高,烹饪多以蒸、煎、烤等方式完成,这让思索能不能用其它的代替,有些菜还是得炒才好吃。
想了半天没着落,李宽干脆不想了,去了左配殿安心的练功。现在身上的重量让他依然有些不适应,不过练功还是有必要的,没有兵器只得练习拳脚功夫。
李宽进入左配殿不允许任何前去打扰,久而久之此殿成为整个府邸中的禁地,无一人敢踏足。练功完毕以后,李宽这才回到正殿休息,张冲、廖凡、冷锋、费廉则轮流值守。
次日,卯时李宽再次起身练功,练功两个时辰后,饥肠辘辘,府内却无吃得,不得不出府去街上买吃得。当然这些事都是张冲提前做的,吃过早餐以后李宽顿时觉得府内的人还是太少了,便询问杨氏。
杨氏深以为然,道:“殿下贵为楚王,又身兼荆州大都督,府上只有我等几人确实忙不过来,添置一下仆役是有必要的。”
“人数大概多少为好?”李宽对于这事真的一窍不通,只得询问杨氏,毕竟她嫁过人知道如何安排这些事。
“杂役四人、仆役四人足矣!”杨氏沉思道,“至于府中的管家或是亲事府、帐内府的人员安排则由殿下自行决定人数。”
“八人够了吗?”
李宽想了想自己这座府邸有一百八十亩,占地面积不小,八个人又是做端茶送水,又是洗衣做饭,还得收拾屋子照顾衣食起居等着实有些少了,府中管家的事情李宽倒是没考虑,还有府中护卫倒是需要增添。
“若是殿下不嫌弃,老身及三个女儿便留在府中做仆役如何?”
杨氏的话让李宽想都没想便拒绝了,开什么玩笑让荣国夫人杨氏及三个女儿留在府中做仆役的事情,这可是天大的笑话。荣国夫人可是先皇赐予的号,分量绝对不低,再说她们又是应国公的遗孤,李宽留下她们在府上可不是为了让她们当仆役的。
“殿下且听老身说完!”杨氏恭敬地说道,“老身及三女留在殿下府上做些仆役之事乃是天经地义,却非卖身为奴,久住于此若是不做些贡献老身也无颜面留在此处,再说老身带女儿回返京城也不知亲人是否还在,或是借宿庙宇,要不就是为他人为奴为仆。”
杨氏虽说与李宽相处才短短一日时间,可她看人的本领绝对不遑多让,只是性子平淡不愿意去争而已,不代表她不会看人。李宽的行事作风的确出人意料,却无任何王爷架子,对下人也是尊重有礼,坦诚相待,这样的王爷杨氏从未遇到过。
与其回返长安投奔亲戚寄人篱下,她心知自己的那些亲戚都是什么样的人,无一人有李宽这样的宽宏大量,倒不如留在楚王府中,而且她们母女又不是卖身为奴,仅仅是以自己的本事换来容身之处。
李宽十分犹豫,武珝却突然蹦了出来,气呼呼地说道:“我母亲及我们三人留在府中做仆役难道都不行吗?”
说完武珝便要哭了出来,不论是女孩还是妇女都是女人,女人的眼泪杀伤力极大,李宽见武珝委屈的小脸,也着实不想听见她哭泣,木讷的点点头表示同意杨氏的建议。
顿时武珝眼泪瞬间消失,立即绽开笑脸来,那狡黠的眼神让李宽哭笑不得,心想:“她倒是摸清楚了套路!”杨氏对于这个女儿也是捂着脸摇头苦笑,相比较而言另外两女倒是乖巧懂事许多,唯有武珝让她做母亲的有些头痛。
“既然武夫人愿意留在府上,那我便答应了!”李宽亲口同意下来,有补充一句:“至于府上的仆役等事务则由武夫人多多费心,但您得答应仆役之事万不可亲自动手。”
杨氏闻言一愣,随即笑着点头答允下来,她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荣国夫人的身份,信仰佛教的杨氏深信众生平等,在李宽的身上她便是看出这点,这才提出此建议。
李宽见杨氏答应,这才舒了一口气,相当于府上的管家已经有了,杨氏便是大都督府上的女管家。不过李宽心情十分复杂,堂堂的荣国夫人居然委身于自己府上做女管家,这事要传扬出去那还不得惊世骇俗。
事已至此,李宽只得认命!
杨氏身为府上女管家,立即走马上任,她又李宽说了一些该准备的东西,像是过冬所用的吃食得备着,还要准备面粉、粟米、稻米等,搞得李宽一个头两个大,干脆让杨氏自行决定,列下清单嘱咐廖凡、费廉准备就是。
至于张冲、冷锋两人则是前往兵曹领取府中护卫所用的兵器。当他们抵达兵曹后这才知晓领取兵器是根据人头来算的,每个人的名字与武器都得登记入册,无奈之下两人急匆匆的赶回来告知于李宽,李宽闻言只得先招募人才行。
………………………………
第五十二章 奴隶市场
李宽自知来到江陵城才两日,要想募集帐内府的亲卫倒是一件麻烦事情。毕竟会些武功的人或是有些本事的早就被军队收编,能找到那些中意的人也确非易事。
“公子,不如去奴隶市买些奴隶回来?”张冲提议道,“正好府上缺些仆役,而这些人也得从奴隶市上购买。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甚至可以低价购买。”
李宽也知道唐朝依旧有奴隶制度,大多数达官贵人都会购买奴隶回府充当奴婢,只需要管吃管住就行,就连生老病死都可以不管不顾,只是没想到江陵城居然也有奴隶市场。
奴隶市场乃是一个郡或是几个县城集合贩卖奴隶的地方,在那里有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卖女儿的父亲,还有专门贩卖奴隶的商人,根据隶属关系不同分为官奴与私奴。
并且在奴隶市场上还有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这三种奴隶是达官贵人府上最常见的奴隶,其中昆仑奴多以男性为主,其余则是以年轻貌美的女子为主,有些更是被拿来被贵族中当做玩物或是礼物互相赠送。
在大唐较为繁华的都城中都有这样的奴隶市场,就像是长安城更是全国最大的奴隶市场贩卖地,而且受到大唐律法的保护,买卖双方还需要签订契约,此时被称为‘买奴劵’。如果不满意可以退货,卖家则退还买金;若是买家恶意欺诈,将会依法处置,杖刑一百。
“你知不知道奴隶市在哪?”李宽询问熟悉江陵城的武珝,后者点点头回道:“就在江陵城以北十里的纪南城中!”
李宽诧异道:“纪南城还存在?”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自丹阳迁都于此,至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拔郢止,楚国在此建都四百余年,楚共有二十位君王在此成即位,是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
楚国许多重大事情都发生在此城,就像是最早使用的黄金币、吴起变法等重要法令,亦是从这里颁布和推行。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大多来过楚国,像是孔子、庄子、墨子等。
据史料记载是纪南城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都城,全程共有三十万人口,建设也是最好的,商业最繁华的都城之一。但是这一切都在公元前278年,白起一举攻占纪南城戛然而止。
白起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也是出了名的‘杀神’,据不完全统计战国时期共计死亡二百万余人,有一半左右都死于白起指挥的大军之下,可以说真正的‘百万屠神’,在他占领纪南城之后,便将这座都城夷为平地,从此纪南城成为历史。
“当然存在!”武珝斩钉截铁的回答,倒是让李宽目瞪口呆,他知道自己所知的历史与现在的轨迹有很大的偏差,却没想到成为历史的‘纪南城’居然也存在。
武珝见李宽被自己的话吓倒了,她也有些不好意思,自我安慰的喃喃道:“虽然不是原始的纪南城,不过也算是存在的!”
事实上纪南城的确被破坏了,不过后来奴隶市的兴起,官府便在纪南城的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一处城以备买卖奴隶而用。毕竟江陵城只有那么大,一下子涌入那么多奴隶也会影响城中秩序。
李宽清醒过来后急忙起身准备前往纪南城一探究竟,他倒是对这座城充满好奇,也至于忘了武珝还在屋内,要不是武珝在身后叫喊,李宽自顾自的便将她丢下就走了。
杨氏见李宽心急如焚的前往纪南城,又见武珝在身后不停地叫喊,她也是无奈的摇摇头。既然李宽前往奴隶市场买奴隶,杨氏对此也没怎么在意,便与两女也出了府在集市中购置过冬所用之物,廖凡、费廉两人跟在后面,说白点就是充当苦力。
张冲、冷锋两人则是跟随李宽、武珝前往纪南城,大都督府就处于两城之间的位置,在武珝这个活地图的指挥下,他们很快便抵达纪南城的位置。
李宽、武珝一前一后下了马车,抬头凝望着历史中的纪南城,发现与自己所想的有些不同,又见武珝低着头默默地跟在后面,他心中便知之前武珝说的话肯定有极大的水分。
眼前的纪南城更像是奴隶贩卖的市集,虽然也有城门却不能与任何一城相提并论,城门只有两米高、三米宽,他们一行人将马车放在外面拴好,在城门下还有专门书写‘买奴券’的人。
或许是考虑到有些商人不识字,有人别借此机会赚取一些书本钱,穿过城门便进入奴隶市场。正如张冲所说的那样,一眼望去皆是各式各样的商贩,还有穿着华丽的买家。
此地人声鼎沸,李宽让武珝跟在身后,张冲、冷锋两人护卫左右,实在是聚集了太多的人,人潮拥挤李宽不得不将武珝牵着,张冲、冷锋也被拥挤的人群冲散。
在这里不论是什么身份,统一的都是买家,卖家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价高者得是他们遵循的唯一规矩。武珝被李宽牵着小手,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面红耳赤,脑中又是一片空白。
李宽根本没时间注意这些,要知道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张冲、冷锋两人都被挤散了,要不是他体重异于常人,兴许也不知道被挤到何处,武珝仅仅是十二岁的少女,李宽无法想象她那细胳膊细腿被一群粗汉挤来挤去就像是皮球一样的结局。
人实在是太多了,原本是牵着的手不得不将武珝护在怀中,避免她受伤,也是为了她的安全考虑。看了半天,李宽发现购买奴隶的多是男子,有些女人也都是身宽体胖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一看便知绝不是正常女人,更像是青楼中的老鸨,她们选择的必定是菩萨蛮、新罗婢等姿色上等的女子。
李宽好不容易护住武珝从人群中抽身而出,张冲、冷锋两人也是气喘吁吁地来到李宽身边,他们对于眼前的情况也是手足无措,总不能直接动手或是暴露身份。
即便是暴露身份也不见得有用,这里达官贵人不在少数,购买奴隶本就是价高者得,所以他们两人也十分无奈,要是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倒不如让廖凡、费廉前来更适合。
………………………………
第五十三章 牛马不及
“有没有受伤?”
李宽关切地询问武珝,见她将头埋得很低,也不回话,心急之下直接伸手捧着武珝的脸,刹那间李宽尴尬的不知该说什么才好,缓缓地就将她放下,武珝面色如潮,久久未能平复内心的激荡。
古时将十二岁少女称为“金簪之年”,十五岁为“及笄”即为成年,眼下武珝已经十二岁,再过三年她便成年,到了适婚年纪。据《周礼》记载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纵然过了时间也不得超过三年,再晚不出嫁便视为违法,均要加倍服徭役,而且赋税也会增加。随着战争年代人口锐减,国家急需增加人口,便将男女成婚的年纪降低:男十五六岁、女十三四岁便可成婚。
纵然是盛唐时代也不例外,武珝再过两年她便可出嫁,她知道的远非现代的同年龄女子要多得多。对于李宽而言她还是青春活泼的少女,对于武珝而言则是恰恰相反。
谁家女子不怀春!
李宽自知越礼,也不知该如何解释,两人再次相顾无言。李宽走到哪里,武珝跟到哪,生怕跟丢了似的,李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