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宽愣住了,他根本不懂如何作诗,让他来点评肯定出岔子,孔颖达见李宽有些发愣不明所以,又见李宽回答:“我不过是旁观之人,多有不便,还是孔祭酒与助教点评为好。”

    “殿下胸怀不仅宽阔,还如此谦逊,着实自愧不如啊!”孔颖达感慨万千,李宽也不知道自己是不会而婉拒的话,在其他人看来是一种谦逊有礼,没有喧宾夺主的意思。

    斗诗环节继续进行,不过众人再听其他人作诗就有些乏味了,珠玉在前,两者比较之下无法相提并论。正是李宽的百韵之诗,给所有人都造成了巨大压力,反倒是激起众人的斗志,佳作频出。

    虽然都是五韵、十韵,不过李宽不得不承认真正的传世名作基本上都是五韵五言,或是五韵七言,其它的那就不是诗而是宋词了。李宽与武珝两人一唱一和之下,化解了危机不说,还化解了孔颖达与李宽之间的嫌隙。

    李泰双拳紧握,阴沉着脸,如同毒蛇般的眼神望着李宽,李愔铁青着脸沉默不语的看着意气风发的李宽,李承乾、李恪两人不像他们俩表现的那么明显,不过两人的笑容都有些僵硬,唯有李治从一开始就揣测不安,听闻李宽、武珝两人的佳作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

    李宽回头正好看见李治大笑,点点头示意,从李治的言行举止中看得出来,李治应该知道其他几人的想法,要是没猜错的话,想必李泰、李愔等人早已商量好了,至于李承乾与李恪有没有参与其中,李宽倒是不想知道。

    出乎意料的是李治居然从原本的位置站起身来,屁颠屁颠的朝着李宽、武珝两人的位置走来,就算李宽都有些意外,不过他倒是没有阻止,像是李泰、李愔等人见状不由得怒火中烧,李承乾眼里寒光转瞬即逝,李宽眉头一皱,叹息一声:“果然还是参与了!”

    “二哥、二嫂!”李治第一时间打招呼,他已经憋了好久,终于没能忍住喊出口来。李宽、武珝相视一笑的点点头,眼前的李治已经十几岁了,可他还是跟个孩子似的,情不自禁的想道:“没有任何心计的人也能做皇帝?”

    太子李承乾被废以后,其他皇子纷纷跳出来争夺储君之位,唯独李治对皇位不感兴趣,又或者说他想得很开。长孙无忌是他的舅舅,又是皇后嫡出之子,最后被推上皇位成为一国之君,或许不是他的本意,也或者是他隐藏的深,不论什么原因,至少现在的李治是是个没有心机的少年郎。

    “九弟,你怎么也来了?”李治支支吾吾半天,十分为难,李宽见状也懒得追根究底,笑道:“不说也罢了!”

    “谢二哥!”李治感激涕流,他是被逼着来的,“二哥,那首诗能不能送给我?”

    “你要它做什么?”李宽不解的问。

    李治撒娇道:“我当然是有用啦!”

    李宽狐疑地看了眼李治,李治继续跟个孩子似的撒娇,武珝捂着嘴偷笑,李治浑然不觉有什么,反正是自己的二哥,一点都不在乎自己形象,看见李宽答应下来激动不已。

    “现在就要?”李宽又见李治命人取笔墨纸砚,哭笑不得看着李治满脸的兴奋,后者更是毫不犹豫的点点头,亲自铺好宣纸,又为李宽磨墨,待墨好了又屁颠屁颠的取来毛笔递给李宽。

    李宽的字如何心知肚明,大庭广众下这不是要他的命吗?看着李治满是渴望的眼神,最后不得不求武珝帮忙,武珝见状只好帮忙代写,李宽捧在手心里笑得那叫一个得意,又楚楚可怜的看向武珝,恳求道:“二嫂,能不能将您的那首诗也送给我啊?”

    武珝无奈只得挥毫又写,李治得到后奉若珍宝,命人小心翼翼的封存起来,李宽、武珝面面相觑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李治得到自己想要的,又屁颠屁颠的坐了回去,李宽、武珝哭笑不得的摇摇头,心想:“真现实!”

    全本


………………………………

第四百九十三章 国子博士

    斗诗仅仅是以诗会友,并非真的一较高下,众人集思广益,在王公贵族面前彰显自己才华,为了投卷而做准备。斗诗所作之诗乃佳作,必会引起注意,得到赏识,那些外来参加省试的学子就可以有门路与各朝中大臣联系,获得他们的引荐。

    孔颖达之前所言均是针对李宽说的,两人之间的恩怨悄然化解后,斗诗就不再以争高低而论,完全是以诗会友。当斗诗环节结束,进行到最后一个阶段,这才是所有人最期待的环节。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等人等得就是这个环节,尤其是李承乾、李泰两人更是急不可耐,长孙无忌嫡长子驸马都尉长孙冲等人也在等待着。

    李承乾缓缓起身,整理衣冠从二楼走了下去,其他人纷纷效仿,他们要拉拢人心,收纳人才,这是一个绝佳机会。众人见太子、吴王、魏王、驸马都尉等人纷纷下来,连忙躬身行礼。

    “殿下为何不下去?”

    “为何要下去?在这里赏赏花,看看风景不是挺好么?”李宽反问一句,对方愣了片刻,李宽抬头看着来人,印象里没有这个人,站起身来问道:“您是学院的博士?”

    “殿下如何知道在下是学院博士?”李宽笑道,“你这身衣裳与司马助教所穿很像却又有些区别,只是不知你是哪位国子博士?”

    “殿下好眼力!”对方称赞道,“在下乃是国子博士马嘉运!”

    “不知马博士找我何事?”李宽与马嘉运打声招呼,很奇怪的看着他,按照道理这次盛会中官阶最大的乃是太子李承乾,就算是要打招呼应该也是与李承乾而不是他。

    马嘉运躬身回道:“在下仰慕殿下许久,故来此不知殿下可有不便?”

    “来都来了还有什么不方便的!”李宽心里一阵无语,笑着说道:“不妨事,马博士请坐!”

    马嘉运躬身行礼道谢后方才入座,又接着说:“前些日子上元节,殿下与王妃等人游玩长安街时,在下正好与友人在天下楼小酌,偶然听闻有佳作,心生好奇便去了,不曾想倒是与殿下擦身而过而不知,今日得见算是了了我之心愿。”

    李宽心里一惊,看着摇摇头的武珝,他也是一头雾水,的确是没有注意到马嘉运也在人群中,今天又突然主动找上自己,这让李宽十分诧异,道:“马博士谬赞,我之学远远不及也!”

    在唐朝能称为‘博士’的绝对不是一般人,要么是经学大师,要么就是儒学大师,声名远播,绝非一个头衔那么简单。李宽真不是自谦,而是真心实意的钦佩他们学识渊博。

    “殿下说笑了,就以百韵之诗来说,我恐不及也!”李宽脸色一红,要是他自己写的可以心安理得接受他人称赞,问题是剽窃他人之作,着实有些脸红,就连武珝也十分尴尬。

    马嘉运真心的话,却让李宽有些汗颜,问题是这事还不能如实回答,不得不转移话题:“我相信以马博士之才,百韵之诗亦能做到,只是不屑于表现罢了。”

    “马某真的作不出来!”马嘉运被李宽一番追捧的话说得他无地自容,坦诚自己做不到,这让李宽面露苦笑,又听马嘉运说:“今日我前来拜会殿下,正是想讨教一二。”

    堂堂国子博士跑来问自己作诗的问题,那不是瞎子点灯白费功夫吗?李宽又不能说实话,不得不故作神秘:“马博士,这作诗就像是书法一样,当你意境到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必能超常发挥。”

    “受教了!”马嘉运信以为真,让武珝下巴都快惊掉了,她可是知道这些话完全就是李宽胡编乱造的,没想到马嘉运居然这么实在,李宽有些脸红,连忙转移话题:“孔祭酒之前所言,大家都是平等相交,咱们如此称呼太过拘束,要是马博士不嫌弃的话,你我以兄弟相称?”

    马嘉运大惊:“这可如何使得?万万不可!”

    “难道马博士瞧不上?”李宽故作疑惑的看着马嘉运,心里又是一阵叹息:“为何这个时代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是在乎尊卑之分?难道就不能忘了礼制,仅仅是交友又不是什么大事,有必要那么大惊小怪吗?”

    马嘉运受宠若惊的摇摇头:“在下岂敢与殿下兄弟相称啊!”

    “我都不介意,难道马兄还在乎?”李宽又是一番大道理,说得马嘉运无言以对,不得不接受李宽的称呼,李宽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的念叨一句:“再问下去就真的穿帮了!”

    “马兄刚才之言是何意思?”马嘉运被李宽突然的话搞得有些不知所措,李宽不得不重复一遍他之前的话,“为何我也要下去?”

    马嘉运恍然大悟,反问道:“贤弟此来难道不是拉拢人脉的?”

    “当然不是!”李宽当即否定,诧异道:“难道拉拢人脉跟下楼有关?”

    “既然贤弟并无此意,为兄也就知无不言了!”马嘉运小声说道,“赛诗大会最后一个环节的意义便在于此,就像是驸马都尉长孙冲及其他人都是代表着他们父亲前来,均是朝中要臣。”

    “之前的几次均是本人前来,不知为何此次均是后生晚辈,不过他们的身份乃是官宦子弟,又身居高位。其实他们前来就是发现省试中帮上有名之人是否真的有才,以此观察他们的表现,还有看中的人就会被格外注意,到时候他们就会投卷,而此投卷便是入仕的敲门砖之一,没有投卷吏部是不会授予官职,这也使得投卷十分重要,渐渐地形成一股风气,凡是得到何人投卷的便是他的门生,像是各部尚书及朝中其他大臣都有自己的门生,太子、魏王等人自然也不例外。”

    李宽回想起赵谦与自己说的话,结合马嘉运补充的,他才知道赵谦并没有骗他。赛诗大会不仅仅是斗诗那么简单,主要还是选中自己人,马嘉运没有明说,可他已经暗示了李宽要是建立自己的势力,就下楼与那些士子多多交流,对自己的前途大有好处。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等人前来,李宽不意外,为何李治也突然前来,再转头看向李治的位置发现空无一人,四处寻找了半天也不见人影,喃喃自语道:“那他来此又是为何?”

    《唐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手打吧!

    全本


………………………………

第四百九十四章 抢孩子

    此时的李治早就从国子监离开,喜滋滋的抱着两卷纸,朝着皇宫方向走去。城门守卫见是晋王,自然放他入宫。李治直奔甘露殿而去,速度之快看得宫女、侍卫面面相觑。

    “父皇!父皇!”尚未入殿,李治便兴奋地大喊,李世民闻言忍俊不禁的笑道:“为善回来了!”

    满头大汗的李治入殿以后看着李世民含笑的望着自己,顾不得额头上的汗珠,高兴地说:“父皇,儿臣幸不辱命!”说完双手便将两卷纸递给李世民,李世民立即接过来,大赞道:“吾儿厉害!”

    得到李世民褒奖的李治闻言露出喜悦之色,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吴公公恭敬地端来茶水让李治解渴,李治道谢一声便一饮而尽,吴公公见他意犹未尽,又为他倒了一杯。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摊开,首先看的是笔迹,思忖道:“什么时候他写得字这么好了?”抬起头看着李治问,“为善,这字是他亲笔所写,还是他人代写的?”

    “是二嫂!”李治咕哝一声喝完茶水,擦拭嘴边的茶水,道:“二哥说,二嫂手书!父皇,您可不能因为不是二哥亲笔写的不算数哦!这可是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来的,二哥、二嫂都不知道呢!”

    只要这事没被他们俩知道就行,李世民当然不会因为这不是李宽亲笔所写而不算数。或许对李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在其他人面前都是一诺千金,君无戏言。

    “哪一个是他所作?”李治都不用看,高兴的说:“百韵那首是二哥所作,少的是二嫂所作。父皇,您都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场景,二哥简直就是诗圣,就连孔祭酒等人都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的。”

    李世民看着李宽所作的百韵之诗,他看了一眼是有些长,却没有仔细数过,李治此话一说就连他都惊呆了:“居然是百韵!”李世民有些不相信,亲自数了一遍,这才确定是真的。

    “吾儿大才也!”李世民捋了捋胡须,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微微上扬,道:“当真是良配!”

    吴公公抿嘴偷笑,要知道李宽迎娶武珝时,李世民可是坚决反对,迫不得已之下才同意,就连楚王妃这个封号也是木已成舟,没想到今日武珝一篇三十五韵之诗彻底改变李世民的想法。

    当初李世民反对有他的考虑,今时不同往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