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人紧随在李宽身后,向他详细的介绍此处宅邸的大小与布局,听得李宽是目瞪口呆,回想起买个房子也就百来平米足够大了,就算是豪宅也没有达到上万平米,如今这座宅邸足足有十二万平米,占地约为一百八十多亩。

    那人见李宽脸色有异,急忙解释说本来是准备更大的宅邸以作王府之用,奈何李宽来得匆忙便以在这座宅邸的基础上加以修缮而改成的,按照唐朝王府的规模最高可达三四百亩。

    李宽哪里会觉得小,反倒是觉得太大了,就他们几个人一个月轮流住也没办法住完这里的全部房间。此处府邸东西南北共有五道门,分为正殿一座,房舍七间;东西配楼两座,每座房舍三间;左右侧房,房舍十六间;后殿一座,房舍八间;左右正房,房舍六间;寝殿一座,房舍七间;东西配殿,房舍十间;南北厢房,房舍六间;库房一座,房舍两间……总计共有一百五十多间房舍。

    李宽跟随祖父李渊身边时,对此并未放在心上,如今他倒是觉得这座府邸确实太大了。另外,那人又说道:“殿下,您是一字王,又身兼荆州大都督之中职,依照唐律您可设府。”

    李宽洗耳恭听,那人便说了他可以以楚王身份设置亲事府与帐内府,亲事府负责府外的相关事宜,负责出行等事宜;帐内府则是负责府内的护卫安全,包括王府亲卫等。

    亲王亲事府可设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官衔;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执掌亲事十六人,执乘亲事十六人,亲事三百三十三人,校尉、队正、队副等官职;帐内府同样可设典军二人、副典军二人,官衔与亲事府一样,帐内可设六百六十七人,而典军、副典军则负责校尉以下的王府守卫事宜。

    除了有官衔的会由朝廷补给一半薪俸外,其余人等都是亲王自己承担所有费用,也就是说开府以后日常花销将会是一笔巨额开支,眼下李宽想了想暂时不打算开府。

    原本以为这些人是府邸的仆役或是管家之类的,事实上并不是。他们仅仅是被派来暂时看管这座府邸的外派官员,与李宽说明情况的乃是户部中人,余下多是工部外派官员。

    李宽身为这座府邸的主人,他未到自然不能登记入册,户部外派官员必须亲自到场看着李宽入住,其次工部外派人员简单来说就是要是李宽觉得哪些地方不好可以吩咐他们重新整修。

    既然李宽没有其他要求,他们就得回去复命。这让李宽很是尴尬,对此他是真的不知情,还以为这些人是跟随自己的仆役,嘱咐张冲、费廉送他们出府,并给了一些赏钱。

    待他们离开以后,李宽反倒是放心了,要是突然出现不熟悉的人不见得是好事,这样走的干净给了他充足的空间。虽然没打算开府,不过张冲、费廉等四人的安置便有了着落,帐内府的正副典军正好给他们,至于谁正谁副由他们自行安排便是。

    “荣国夫人,府邸房间很多,您带着她们自行挑选,您喜欢住哪间就住哪间!”李宽见杨氏又要施礼,急忙抢先一步强调道:“在这里没有外人,一些虚礼能免则免,就当是你的家里一样就行!”

    杨氏见状也不好再施礼,只得点点头便带着三个女儿自行挑选房间,李宽见她们母女四人走了,转身看向张冲、费廉四人,说了一样的话,让他们自己去选四个房间,至于他自己则是四处走走转转,熟悉府邸的情况。

    张冲、费廉四人并未真的离开,反倒是跟随在李宽左右一起熟悉府邸环境,他们整整转了一个时辰才摸清府邸的房屋布局以及各殿之间的门,在府邸正殿、后殿、寝殿、配殿等地各有一口水井,又在东西配楼装有天井,天井下方铺满了大小一样的鹅卵石,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正殿、寝殿使用的家具材料是紫檀木,其余的还有黑紫檀、榆木等材料制成,家具包括:吃饭用的板竹案、写字作画的翘头案、屏风床、箱式床、月牙凳、三彩柜、方凳等。

    李宽被这座府邸的豪华给惊呆了,仅仅是紫檀木家具就不下百余件、黑紫檀木更多,榆木等家具也不少。如果将这些家具放在后世拍卖,绝对是真正的天价。

    通常来说,李宽多居住于正殿,时常前排配殿等处,至于寝殿在他看来尚未娶妻根本就是空置,眼下没什么用处。在正殿中挑选一间房作为日常休息的地方,又将左边的配殿作为自己练功之处。

    至于练功所用的兵器,李宽倒是不担心,张冲等四人皆是王府亲卫,自然可以从江陵城中军库中领取兵器。由于此府邸甚大,李宽暂时就将左配殿单独分出来,至于以后估计得再扩大,那是以后的事情。

    李宽选择居住于正殿,张冲、冷锋两人则在东西配楼各选一间房,相当于两人守卫府邸的正门,保护李宽的安全;杨氏母女四人并未真的随意选择,她们是借住,只是选择了转角处的四间房间。

    李宽心知这这几间房乃是仆役所住的,让她们自行挑选怕是有些为难,干脆做主让她们四人居住在南北厢房中,而廖凡、费廉则居住于后殿的两间房舍中。

    如果李宽非楚王身份,那他的也仅仅是从二品的大都督官衔,府邸占地最大也不过千平米,如今这是按照亲王身份制定的规格。另外,李宽并非嫡系亲王,没有王府内官的职位,简单来说就是府内并无太监。

    由于太宗李世民给予加封时并未提及赏赐仆役等,所以府中的仆役李宽都必须亲自去选。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将会是李宽最忙的时候,因为家具、床褥等物不用添置外,其它的都需要添置。
………………………………

第四十八章 携美买衣

    李宽还未来得及收拾房间便听到大门前的铺首撞门的声音,张冲快步开了侧门,探出头看见屋外十余人,每个人脸上写着风尘仆仆,恭敬地说道:“兄台何事前来?”

    “烦请兄台通禀,说是荆州使君、长史前来拜谒!”

    那人恭敬地回答,张冲点点头又将侧门关上,急匆匆的赶到正殿找到李宽,并与他说明情况,李宽一愣,他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这么快得到消息,这才刚到府邸不久就知道自己到了,不过这次是初次相见,他这个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必须得接见,要不然就是不敬。

    片刻后,正大门开了,李宽从门内出来亲自迎接,荆州刺史、长史等官吏吃惊不已,纷纷躬身回礼,又以官位高低依次入府。刺史身为一州长官,自然是第一个入内,在张冲的带领下跟随李宽来到正殿。

    李宽庆幸正殿内的家具准备齐全,要不然客人来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那就真的说不过去。在拜谒的人群中,李宽看见了熟悉面孔,其中之一便是刚刚与自己介绍府邸的那人。

    众人并未穿官服,并非公务自然没必要如此,不过穿得也是朝廷规定的各级官员制作的常服。荆州刺史盖文达、长史权文诞、司马、录事参军、江陵县县令与六曹的人一一通禀。

    接着,李宽不好意思地说道:“诸位同僚到访,某不胜感激,然匆匆而来尚未告知,本欲安定好再去各位府上,今日有些招待不周,还望各位海涵!”

    “殿下客气,是某等唐突并未提前告知!”盖文达身为荆州刺史,自然有他发言,其他人只不过是凑凑人数,见见世面并非真的有发言权,盖文达也知道李宽初来乍到还未安置妥当,他们便在得到消息后立即前来,的确是唐突了一些,反倒是他们觉得不好意思。

    通报此消息的不是旁人,正是‘六曹’之一户曹史。虽说李宽没有实际权力,仅仅是挂着虚名,不过这个礼数不能省。抛开大都督这个虚职外,还有楚王身份,所以他们必须拜谒,免得失了礼数。

    其实他们此次前来也没什么事,只不过是过过场,面子总是要给的,李宽自然也不会不给面子,礼尚往来好说话。纵然他们不来,李宽也打算前去拜谒,同在荆州江陵郡抬头不见低头见,打个招呼对自己也好。

    众人仅仅是坐了一盏茶的工夫便匆匆离开了,当然他们也不是空手而来,每个人都送来了礼。初次登门拜谒自然得备些礼物前来,李宽没有拒绝,这是人之常情,要是拒绝那不就是不给他们面子。

    如果他有实权不要没关系,眼下只是挂个名字,收下这些礼物倒是真的没什么。

    李宽亲自送他们离开,迅速的将每个人的礼物拆开,看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的物品。当他拆开发现零零散散的礼物中,没什么值钱之物,也就是表示自己的心意,除了一串茶叶与茶具外,其它的倒是真的没什么可用,还有人送了女人用的胭脂水粉,李宽猜测这应该是那位户曹史做的好事。

    除了留下茶具、茶叶外,其它的全都给张冲四人以及杨氏母女四人分了。另外,李宽看见她们母女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又没有备用的衣服,便商量着让给她们准备几套衣服穿。

    杨氏母女对于衣服的事情倒是没有反对,她们也觉得这样出去见不得人。至于荣国夫人杨氏则让李宽帮忙为其准备一处香堂,供她每日念佛之用,她不愿让李宽出钱,便将自己的首饰取下来让李宽当了换钱,李宽本欲拒绝,杨氏始终不肯接受。

    李宽无奈答应下来,他想了想对于江陵城不熟悉,道:“荣国夫人,烦请您让令嫒带我在江陵城走一趟!”

    杨氏失笑的点点头,唤来女儿,道:“珝儿,你陪殿下去!”

    “是,娘亲!”

    武珝恭敬地点点头,看向李宽俏皮的笑了笑,她没想到眼前这个楚王居然对江陵城不熟悉,可她江陵城待了好几年,自然熟悉,她的性子与姐姐不同,完全就像是男孩子似的,其父对其也从不批评,使得她性子比较野,可以说江陵城就没有她不知道的地方。

    “殿下,您去哪?”

    “出门以后就跟他们一样喊我公子!”李宽提醒一声,接着说道:“先去布庄!”

    武珝目光一愣,心想:“他真的是为母亲与我们买布匹做衣服!”除了震惊还有一丝感动,萍水相逢却如此对待她们母女,武珝迅速的告诉目的地,李宽便乘坐马车前往布庄,随便走了一家进去。

    “客官,您要买什么布匹,我们小店有生绢、麻布、锦绫等各种布料!”伙计热情洋溢的说着店内的布料,又详细的介绍各个款式,这倒是让李宽为难了,对于百姓服饰还真的不明白。

    眼下即将入冬,春夏季的布料这些都可以,然而这些衣服在冬季穿估计受不了,犹豫片刻道:“有没有裘衣?”

    “这个……”那伙计瞬间愣住了,说话都是支支吾吾的,要知道裘衣可只有在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可穿,民间百姓不允许穿裘衣,李宽对此不了解,话说出口就看见伙计尴尬的模样,又看向旁边的旁观的掌柜。

    掌柜见状连忙上前,悄声道:“客官可是要买裘衣?”李宽点点头,又听他悄悄地说道:“客官有所不知,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可穿裘衣,您要买裘衣莫不是官家?”

    “可以这么说!”

    李宽看他意思应该是有得卖,也就顺水推舟的承认自己是官家中人,掌柜观察许久,狠下心带着他前往内堂,李宽抬头一看却见各种兽皮做的裘衣,实际上掌柜也是迫不得已,冬天即将来临,要是不卖点裘衣根本没办法生存,不做的太过分几乎不会有人管。

    李宽自己倒是不用买这些裘衣,他离开京城以前,太宗李世民早已准备好一切,自然不需要担心这些。再说府邸的库房里存放着大量木炭,还有暖炉等过冬之物。

    武珝看得眼睛都直了,她记忆中只有父亲兄长才可以穿裘衣,每年入冬除了烤火外别无他法取暖,每次都冻得瑟瑟发抖,只得姐妹几人睡在一起取暖,李宽今日所作所为让她心里泛出涟漪,望着李宽的眼神都变了。
………………………………

第四十九章 想不想报仇?

    为了生计掌柜的铤而走险,贩卖裘衣,要是量大就会被官府治罪,量少几乎不过问。毕竟商贾均是富裕之家,他们购买的裘衣也不在少数,通常每家布庄都会准备十几件不同种类的裘衣供客官挑选。

    狐、犬、羊、鹿、貂、兔、豹、虎等皮毛均可制成裘衣,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属于奢侈品,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并且,还可以用动物的皮做成大氅、披风、帽子,甚至连手套都有。

    唐朝人过冬可比现代人要凄惨的多,每年冻死的不在少数,平明百姓过多最是痛苦,木炭对于现代人来说除了偏远山村外几乎都看不见,在唐朝木炭的价格在冬季尤其昂贵,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就连一些七品以下官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