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你去荆州!”李世民哭笑不得看了一眼李宽,心想:“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多花花肠子!”

    顿时,李宽迅速站起来,躬身施礼以后便急匆匆的出了寝宫,片刻工夫都不想耽搁,这选人可是十分讲究的事情,要是看不准害得还是自己,要是看得准那就可以收归己用。

    身旁的太监也被李宽的动作吓了一跳,有些苦笑的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点头同意这才躬身出去,连走带跑的才追上李宽,他是皇上的公公,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李宽一直沉默不语跟随其后来到左右骁卫府。

    “吴殿监,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李宽这才知道李世民身边的殿中监的姓氏,唐朝对人称呼都是名字加上官衔,以示尊重,除非是身无官职的太监才会以‘公公’代替,这也是李宽跟随赵谦学习礼仪时才知晓的,正因为不熟李宽这才没有跟吴殿监说话,以免得罪人。

    “樊国公、夔国公,老奴今日前来乃是奉皇上口谕,命二位将军召集左右骁卫府的将士。”吴殿监说明来意,这可那两位吓了一跳,问都没有问直接鸣锣召集将士,在他们看来肯定是有事发生耽误不得。

    李宽也不认识这两位是何人,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两人绝对是左右骁卫府的上将军。与此同时,这两人才看见李宽,急忙上前施礼,李宽这才知道眼前的两人到底是谁。

    ‘樊国公’是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这可是一位大人物,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扶助李世民登基称帝,他记得当年李世民在太极殿逼宫时,这人就在身边站在。

    ‘夔国公’则是右骁卫大将军,官拜右光禄大夫,世袭朗州刺史,不过此人命运多舛,起起伏伏倒是让他更加稳重,除了基本的礼数外几乎不愿多言,实际上也是无可奈何。

    “吴殿监,是不是皇上那边有事发生?兄弟们已经集合了,咱们直接过去!”段志玄扯着嗓子心急如焚硬拉着吴公公走,搞得后者哭笑不得,要不是刘弘基出面劝说怕是真的有理也说不清。

    吴公公无奈再次说明来意,段志玄这才知道自己闹了大乌龙,李宽倒是有些好笑,这样的人担任禁军的将军,实在是出乎意料。刘弘基倒是稳重许多,李宽觉得他更加适合这个一把手的位置,冷静的头脑,话不多眼睛却时刻的观察着四周,就连他都没放过,这样的才是负责皇上安危的最佳人选。

    “楚王,您不用来挑,我们带的兵绝对是百里挑一,随便哪一个都比外面的强!”段志玄自信满满的打着包票,李宽微笑的点点示意,做将军的哪有不称赞自己的兵的,这个还是自己挑才能放心。

    左右骁卫府负责唐太宗安全,由他亲自指挥的军队,人数总计在八千人左右,李世民登基后又从中挑选出能征善战的百人,又将其分为六军轮番值班,人数没有原来得多,依然有不下于六千人,要想从这里里面挑出四人,绝对是‘千人挑一’。

    李宽行动略有别扭,眼尖的刘弘基立即发现了其中缘由,略显惊讶的望着李宽的背景,很快又恢复正常,看不出任何异样。接着,李宽站在数千人的队伍前大喝一声:“陛下让我前来选人,我的要求不高也就四人。”

    众人闻言均是满脸的诧异,甚至还有一丝不屑,不过很快又恢复正常,李宽的眼里被训练的很是毒辣,加上他对针灸的研究,使得任何一人的动作都逃不过他的双眼,在后世他也曾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绝对比眼前这个数千人还要多,阅人无数的李宽自然明白这些人心中的想法。

    “凡是大家族子嗣或朝中重臣之后全都站在我的右手边!”虽然不知道李宽要做什么,众人还是看了一眼两位将军,得到同意后只得听话照做,接着李宽又说道:“凡是家中独子或娶妻或有婚约的向前一步,余下的则原地不动!”

    “楚王在干什么?”

    段志玄、刘弘基、吴公公三人面面相觑,他们要不是知道李宽是在挑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沙场点兵,三下五除二的工夫就将数千人的队伍缩小成为仅有一千余人,这让他们有些吃惊。

    “年满十八以上的向前一步!”李宽话音刚落,直接站出来一半人,余下的只有五百人,“自认为表现优异的向前一步!”

    余下的人全部向前一步走,李宽瞪大着眼睛,叹了口气,道:“咱们换个说法,与你身边的人相比,各方面的考核成绩突出的站出来!”

    于是,余下的人左顾右盼的对比了一下,这个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平日里大家都是一起训练,知根知底,有些话不用说自然心知肚明,这个时候终于又有四百人率先一步站出来,还有五十人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迈出了半步,仅剩下五十人左右。

    “留下的人将你们的双手伸出,并一字站成一排!”余下的五十人才是真正需要挑选的,而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这倒是让那些看戏的人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就连刘弘基也不淡定了。

    即便是选人也没必要从最差的选,基本上都是最优秀的首当其冲,他们面面相觑全都定睛注视着李宽的动作,很想知道接下来他该如何做出选择。虽然人数仅剩下五十人,挑出四人不难,就想知道他是随意对付,还是真的目光如炬,慧眼识英雄。

    那些莫名其妙被淘汰出局的将士也纷纷把目光投了过来,他们心里满满的失落,之前他们是不屑一顾或是无所谓,眼下自己落选了,这份失落感还是让他们的骄傲受到打击。
………………………………

第四十二章 离京赴任

    李宽淡定自若的在五十人面前走了一遍,又从他们身后走了一遍,什么话没说,唯有目光不停的游走,他在观察每个人伸出双手后的动作,武功如何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反应都能看出大概。

    接着,李宽在每个人面前都停留了片刻,看看他们的手,又看看他们的眼神,没有任何话倒是让余下的人有些不淡定了,仿佛被人当做猴子一样的欣赏心情,让有些人眼里满是急躁之色,甚至连上出现了不耐烦。

    当他们稍有异动,立即被李宽指出被淘汰出局,如此这般的挑选方式让人措手不及,仅剩下十人。这次李宽终于采取行动,他让十人相距一臂的之遥,双腿合拢站的笔直,腿部不允许有任何弯曲,要是撑不住的说一声便行。

    身为皇上身边的禁卫军,各个都是争强好胜的主,眼下这十人直接卯足了劲像是宣布什么似的,李宽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便听命行事,眼睛都不带眨的,没有丝毫犹豫。

    李宽让他们站军姿后,又从每个人的身后走过,用手触碰每个人的腿部,猝不及防下的外力作用让他们的腿瞬间弯曲。李宽并没有用太大的力量,主要是他身上有负重物使不上力,不过这份重量也让他们心里暗暗吃惊。

    十人中仅有一人依旧钢铁般的站着,除了身体微微向前外,双腿没有任何弯曲,李宽大惊,他将此人从十人中单独拎出来,让他在身后站着;余下的九人再次被要求伸出手,不过需要双手紧握拳头。

    李宽细看了一眼后,又从筛选出六人,余下的三人则留下来,分别询问了四人名讳,以年龄长幼秩序依次为:张冲、廖凡、冷锋、费廉。

    段志玄、刘弘基两人对视一眼,他们均是诧异万分,要知道这四人在左右骁卫府中表现不仅不突出,可以说是垫底的,本想着将他们调往其它军,偏偏被李宽挑了出来,他们真的不知道李宽到底想什么。

    “他们四人我要了,后面的事情还请二位将军多多费心!”

    李宽恭敬地向段志玄、刘弘基两人打招呼,他知道这四人将会从禁军中除名,甚至于兵籍也会被抹去,从此以后这四人将会跟随在自己身边,成为自己的亲卫,后面的事情他不必出面,交给他们两人就行。

    吴公公对于左右骁卫府的事情不清楚,看见两人的脸上的诧异与不解,顿时了然于胸。既然是楚王李宽自己挑选的,那么他这个外人也不好插嘴提醒,再说这四人离开不见得是坏事。

    在左右骁卫府中难成气候,离开皇宫去外面反倒是更加适合他们四人。再说左右骁卫府乃是皇上身边的禁军,直属唐太宗李世民统领,又是负责护卫皇上安危,与其留下还不如任其离开。

    段志玄、刘弘基愣了片刻均是点头默许,对于这四人的情况他们只字未提,与吴公公所想不谋而合。四人卸下身上的皮甲,换上戎服跟随李宽一起来到寝宫面见唐太宗李世民,虽说李世民直接统管左右骁卫府的军队,对于军中的人员情况倒不是很清楚。

    李宽明确表示这四人跟随自己前往荆州后,李世民并未反对,欣然答允下来。紧接着,四人便抬着两口木箱子出去,李宽也躬身谢恩后转身离去,李世民突然说道:“朕在朱雀门为你备好马车,你去吧!”

    李宽点头道谢一声,再次没有任何犹豫的转身离开,自始至终都没有多说一句题外话,除了公事还是公事。当他转身离去时,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望着李宽的背影,眼神有些复杂,张开嘴巴想再说些什么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又没有说出口。

    “楚王挑选的这四人底细如何?”吴公公闻言据实回答,李世民眉头皱了皱,心想:“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宽已经出了皇城朝着朱雀门走去,在他离开皇城后不久,刘弘基、段志玄两人匆匆赶来,并非是他们主动前来,而是李世民传口谕前往甘露殿,两人心里咯噔一下,忧心忡忡的来了。

    “陛下!”刘弘基、段志玄两人异口同声的躬身施礼,李世民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来回话,两人坐下后,李世民开门见山的询问被楚王李宽挑选的四人情况,实际上李世民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

    段志玄、刘弘基像是早已预料到一样,恭恭敬敬的将四人的过往与在军中考核的成绩悉数呈给李世民,李世民看完四人的底细后,同样满腹疑虑,低头沉思喃喃道:“莫非有其它原因?”

    两人胆战心惊的看着沉默不语的李世民,他们在这件事上的确是存有私心,这四人的成绩都不好,李宽挑选后他们并未直言不讳,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要是李世民怪罪下来,他们必会受到惩罚。

    “你们二人将楚王选人时的经过详详细细的说一遍!”李世民像是猜到什么似的,突然命两人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清楚,吴公公虽然说过一遍,不过角度不一样看不出端倪。

    段志玄、刘弘基两人常年领兵作战的将领,身份与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于是,段志玄、刘弘基将事情经过复述一遍,没有任何遗漏之处。

    李世民将他们两人说的情况对照那四人的底细,终于弄清楚李宽为何如此做,就连他每一步的想法都猜到一二,心里不得不叹服李款的聪明才智,突然回想起李宽与自己说过的话,方才明白其中意思。

    相差一个字,意思却完全不一样,这四人的考核成绩包括家庭情况等都符合李宽选人条件。如果是挑选四个优秀的禁卫军,他们不见得会真心效命于李宽,这样的人护送可以,用之不行;反倒是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差强人意的这四人更适合培养。

    李世民又从档案中得知四人武功路数,兵器、拳脚、弓箭最核心的都有了,想通后哑然失笑,便命两人将他们四人的备案与兵籍从左右骁卫府消除,改为楚王亲卫。

    此时,李宽出了皇城来到朱雀门,坐上马车带上随身之物,四名亲卫随即上马一起直奔荆州而去。
………………………………

第2卷 闲散王爷暗布局,领家有女初长成


………………………………

第四十三章 坦诚相待

    贞观九年十月十五辰时,李宽自长安往东南方前行至关内道京兆郡的蓝田县已经是亥时,不得不在蓝田县驿站内暂歇一晚,待明日再启程。当天晚上,李宽将四人喊到自己的房间,四人满怀疑虑的前来。

    “麻烦四位将身上的戎服换成便服!”

    李宽没有王爷架子,很是和蔼的给予尊重,这倒是让四人吓了一跳,他们见过的皇亲贵胄也不少,还真的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主,不仅对他们很尊敬,而且说话都是和颜悦色的,四人自然很顺从的将身上的戎装换下,作寻常百姓打扮。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准备的马车也被李宽在驿站给换掉,这座驿站乃是官府设置,也是为了便于传递消息而设。李宽乘马车前来,驿站的衙役看见那马车样式就猜到身份不一般,对李宽也是毕恭毕敬。

    “楚王,为何要作此打扮?”

    张冲犹豫再三,鼓足勇气说出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