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冷锋给他这把刀时,他用手摸了刀身上的锈迹就知道自己弃之一旁的鸣鸿刀。但是,眼前的这把鸣鸿刀却与之前的大相径庭,仿佛脱胎换骨一样让李宽有些难以相信。

    原本刀身上的锈迹居然全部脱落,原本仅有刀背上星辰图案,居然遍布整个刀身,这把刀具体是用什么材料锻造而成的,李宽也不清楚,说它是黄铜除了刀背有青黄色外,刀尖至刀颚都是赤红色仿佛流淌的血液。

    至于星辰图案,李宽仔细比对发现是北斗七星图,正好刀身的每个部位处都有一颗闪烁着光芒的星辰;刀柄与护手相连,不像是后来镶嵌上去的,更像一体化工艺,整体看上去更像是一条匍匐的黄龙,这让李宽有种错觉仿佛眼前的这把刀像是从黄龙口中吐出来似的。

    李宽手握鸣鸿刀清楚的感受到与敌人碰撞时的颤抖,以及砍伤了敌人,因为他身上的铠甲上都有血迹。可是这把鸣鸿刀上却没有任何血迹,仿佛从未用过一样。

    “杀人不沾血?”

    李宽脑中回忆起看过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杨志卖刀时的杀了泼皮牛二,证明自己祖传宝刀杀人不沾血,至于是否有没有刀剑真的做到杀人不沾血,李宽无从知晓,不过眼前的这把刀确实让他吃惊不已。

    :。:m。x

    全本


………………………………

第四百零三章 敌人未知

    众人严阵以待,以防遭遇敌袭,有了这次教训,无人敢懈怠,打气十二分精神巡查着周围动静。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还不容易挨过寒冷的夜晚迎来曙光。

    “伤亡人数多少?”李宽面色沉重的说。

    冷锋回答:“我军无死亡,伤员六百四十五人,重伤两百四十六,伤残四十二人,余下均是轻伤并无大碍。”

    “可有其它损失?”李宽再问。

    李珍回答:“侍女及工匠等人也收了不同的伤势,也没什么大碍。至于其它的,则是我军马匹死亡一百八十,冲散五十三,受伤三百二十一。”

    史锐接话补充:“至于公主嫁妆则损失一些菜叶、茶种等农作物,其它财物并无损失。”

    李宽接过三人整理出来的清单,这事在能看见周围情况时就已经开始。直到太阳升起方才妥当,李宽将清单拿给面色同样沉重的李道宗,“王叔,这便是此次损失清单!”

    李道宗沉默不语地接了过来,看着负伤在身的李宽,感叹一声:“我李道宗自大唐立国以来南征北战不下百次战役,却从未像昨日那般憋屈。若非你早有防备,此次我军必会损失惨重。唉!……”

    “谁能料到会遇到这样的事,王叔不必自责!”

    李宽安慰李道宗来,李道宗临危不乱指挥得当,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当他被困在营帐无法脱困时,最多也就是高声指挥了几次部署,后面的部署全都是李道宗指挥,要不是他当机立断率兵保护李诗的营帐,那么此次两国和亲之事就真的麻烦了。

    数十只绵羊浑身火焰的奔腾而来,那些受伤致残的士兵便是用生命护住后面的大唐公主。漆黑的夜里无法判断敌人来自何处,不得不团团围住,这也导致先后有人受伤。

    虽然吐蕃使团的人不信李宽的担心,不代表李道宗也会怀疑,之后的护卫责任全都交给李宽处理。正是这份信任让此次护嫁团损失重了点,却没有性命之忧。在李宽高声提醒那一刻瞬间反应过来,这也使得受伤的人基本上都是被流窜的箭矢射中,措手不及之下没能立即做出反击,这也造成此次几乎全军都受了伤。

    相比较而言,上百人的吐蕃使团这次可是真正的损失惨重,上百人的使团如今仅剩下十余人,还是不同程度的受伤,望着湖泊河流中被冻僵的同伴尸体,吐蕃使臣噶尔东赞面色沉重,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更是惭愧不已,要不是他们太过自信,不信任李宽也不要求己方使团人员设防,也不至于造成今日结果。

    吐蕃使臣羞愧地低着头,不发一言的望着那些死去的同伴,每个人的心情都格外沉重,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直接跪在地上,流出懊悔的泪水,可是人已经死了,这是事实而他们三人将为此次被夜袭死亡同伴承担责任。

    李宽缓缓地走了过来,没有嘲笑,心情也不太好受,这是他第一次经历战争的残酷。由于担心还有敌人埋伏,为了避免众人再次被袭击,不得不前来与噶尔东赞商量后续的事情。

    “吐蕃使大人!”

    噶尔东赞转身很是恭敬地行礼,他知道昨晚要不是李宽以及大唐使团的相助,自己这些人都得死在这,两名副使也不再小觑李宽,就连看他的勇气都没有,“殿下不必说,一切按照您说的去做,我等必会全力配合!”

    见识到李宽的过人之处后,吐蕃使臣心悦诚服,李宽还没开口就被一句话给抵了回来,李宽愣了一下随即也明白噶尔东赞的意思,然后开口说:“此地不宜久留,咱们必须尽快与赞普汇合。”

    突然,吞弥桑布扎抬起头,无地自容的他还是开了口:“殿下,要不派人前去探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们俩人都学乖了,主动地提议派人先行探路,李宽摇摇头回答:“探路不必了,不过此事有必要与赞普联系!”

    噶尔东赞点头赞同,连忙吩咐两人安排人前去传讯,这件事必须调查清楚是何人所为。此地乃是吐蕃国内,居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要是传至大唐皇帝耳中,必会影响两国关系。

    如果这事没办法交代清楚,噶尔东赞自己都觉得都没脸向那些死去的同伴交代。身为正使在自己的国家内差点命都没了,还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要不是他疏忽大意,赞同两名副使的做法,也不会造成今日局面。

    冷锋等人重整大军时,他已经亲自去过昨日战斗的地方勘察,李道宗、噶尔东赞也随同前往,经验老练的李道宗发现敌方的人数只有百人不到,通过混乱的马蹄印以及夜袭使团的敌人尸体,将昨夜的数量猜个大概出来。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敌人居然穿得是吐蕃服饰,噶尔东赞大惊失色,他不是傻子。如果真是吐蕃国民岂能不知吐蕃与大唐两国和亲之事,尤其是夜袭之事非同小可,完全是挑衅大唐帝国。

    噶尔东赞肯定这些人绝对不是吐蕃国民,肯定是他人陷害。若是换成其它衣服,将会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李宽、李道宗自然不会怀疑是吐蕃所为,具体是何人指使还有待商榷,这也是李宽为何让噶尔东赞传讯给赞普告知一切。

    此事发生在吐蕃国境,不论是何人所为,身为吐蕃赞普的松赞干布肯定要追查真相。

    “传令下去,继续前行!”李宽以副使身份命众人即可动身,眼下敌人身份未知,虽然白天不必担心有危险,不过到了晚上以他们现在的战斗力,根本无法再次抵御再次袭击。

    众人不得不收拾行装再次出发,经历敌人袭击之事也导致伤员众多,继而影响大军行程。纵然如此李宽依然选择继续前行,只要与吐蕃赞普汇合,那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王叔,您率领两百人护卫文成公主先行一步与吐蕃赞普汇合!”李宽眼看太阳过了头顶,而他们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仅仅走了三里路,这样下去耽搁时间,与其如此倒不如让李道宗先行离开,他负责断后。

    李道宗沉思片刻,也赞同李宽的建议,先一步率领两百人卫队护送李诗前往过海。

    :。:m。x

    全本


………………………………

第四百零四章 柏海相见

    李道宗率领两百人卫队先行,在过海与吐蕃赞普会面,李宽负责断后以及押送嫁妆及保护受伤的士兵等工作,之前忙来忙外都没来得及问,正好有时间,看着冷锋、史锐、李珍三人问道:“你们仨怎么出现在护嫁团的队伍中?”

    冷锋保持一贯风格,板着脸不说话,回答李宽的话,这个任务就落在李珍、史锐两人身上,史锐率先开口回答:“公子从京城出发时,我们三人便一直跟随在护嫁团中。”

    看着李宽疑惑的眼神,李珍补充道:“我们三人装扮成十六卫军士兵,穿着同样的戎服在景耀门北大街的转角处混入,冷锋他之前是十六卫忠的士兵,所以有些事情都是他出面摆平,我们俩只负责沉默寡言就行。”

    “你们的戎服从哪里得来的?”如果十六卫军能随意的混入那就真的见鬼了,这其中必有人协助,至于是何人李宽也不清楚,他们三人也不知道是谁帮忙,唯一知道的是他们三人的戎服是王槐拿给他们的。

    李宽低头沉思,让他们三人混入其中肯定与王槐脱不了干系,不过幸好这次安排要不然自己的命也没了。所以对于私自前来,李宽不仅没有责怪他们,反倒是十分感激。

    接着,李珍、史锐两人又说了他们三人被安排进入护嫁卫队的原因!

    李宽作为副使前往吐蕃,护送文成公主安全出嫁,此去一别便是一月以上,而且史锐、李珍等人都是突厥人,深知吐蕃国内地势复杂,没有三个月根本无法返回。

    王槐亲口询问李达勒、李歙等四人,四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正因如此,王槐决定秘密安排他们同去吐蕃,保护李宽的安全。原本是李达勒、李歙加上李珍、史锐,他们四人前来。

    王槐思前想后,决定让冷锋与李珍、史锐三人前往,人数多了不见得是好事,而且很容易暴露行踪。他们只要秘密保护李宽的安全,就不会被人发现,这事本就是秘密进行的,暴露行踪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好事。

    武珝得知李宽前往吐蕃的时间越来越近,她的担心挂在脸上,王槐不让她担心,不得不秘密安排这一切。当武珝目送着李宽离开京城后,王槐便和盘托出他已经安排府中侍卫同去,让她放心李宽的安全。

    从长安城出发历经近四个月时间,他们三人像是隐形人似的,李宽一直没有发现。李珍、史锐早已适应高原气候,对他们而言没什么影响,冷锋的反应较大不过他的性子十分能忍,这才一直强撑着直到昨日才现身,就算身体不适还是选择与李宽并肩作战。

    李宽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让史锐先行探路,李珍则在后方巡查。半个时辰后,史锐骑着马飞奔而来,眉头紧锁的说:“公子,前方二十里有一支不知名的队伍快速向我方奔来!”

    “具体多少人?”李宽皱着眉头追问。

    “不下百人!”史锐回答。

    李宽回身看了一眼众人,心里有些焦急,不过他没有选择避让,立即传令众人做好防备措施。一刻钟过去了,一阵马蹄声传来,李宽拉开弓箭,随时准备射击。

    “慢着!”

    李宽注视着前方的动静,没有任何旗帜也不知是何方人马,定睛望去在正前方出现噶尔东赞,连忙命士兵松开手中的弓,李宽准备的是弓箭阵招呼未知的敌人,看到噶尔东赞就知道这些人应该是吐蕃赞普禁卫军。

    “殿下!”噶尔东赞骑在马上没有下来,招呼一声主动说道:“大唐公主已与我国赞普相见于柏海,还请殿下等随我一同前往!”

    李宽回身看了一眼卫队士兵,思索片刻回答:“谢使臣大人的美意,然而这些兄弟们都有伤无法快速行军,使臣大人先行回去,我等晚些时候再拜见赞普。”

    “既如此,那我便与殿下一起!”噶尔东赞没有独自回去,反倒是选择与李宽一起。至于吐蕃赞普的禁卫军,噶尔东赞则是命其中一人回去禀报,余下的则是负责一起护卫安全。

    此时此刻,李宽一阵感慨:“若是没有战争,或许大唐与吐蕃的关系也不至于需要和亲维系。”

    噶尔东赞在路上与李宽又说了关于他们先行一步的事情,其实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也是昨日才抵达柏海,扎好营帐又布置了一番,可他心急如焚的想要见见心仪许久的文成公主,奈何天色已晚不得不等候。

    李道宗率领两百人卫队护卫文成公主先行还没走十几里,就遇到了禁卫军探子,正好将此消息传回营帐,然后松赞干布亲自率军前去迎接大唐和亲使团,对李道宗十分恭敬,而他的目光早就停留在李诗身上。

    由于李诗头上有盖头看不见真容,两人彼此都看不见,李诗却能听见松赞干布的声音,顿时心乱如麻犹如小鹿乱撞,满脸红润的想看看他长得如何。噶尔东赞又将昨夜之事说了,松赞干布二话没说便让其带领百余名禁卫军前去驰援。

    至于成婚仪式则是放在晚上,而且等到李宽等人都回来以后才举行。既然李诗远嫁于吐蕃,那就得按照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