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噶尔东赞为首的吐蕃使团人数百余人,早已在安福门等候,李宽也穿上戎装在此等候。当李道宗率先出了安福门,礼乐瞬间响起,众人纷纷躬身迎接,就连李宽也不例外。
在安福门外就一辆四匹马的马车等候,根据礼制规定四匹马的马车则是诸侯才可享受的礼制。李世民亲自下诏赐予四匹马的服车出嫁,已经是莫大的皇恩。
此马车为四轮且是方形,乍看上去有些像榻床,不仅可以坐也可以躺着休息。在马车的周围使用木栏围住且有车顶,隐蔽性较高且正门有帘子遮挡,驱使马车的则是一名经验老练的老手,亦是从宫中圉官中挑选出来随团前往吐蕃。
婢女小翠穿着陪嫁的红衣掀开车帘,奶娘则扶着李诗上了马车。原本是由李道宗搀扶上马车,不过他作为使团正使,必须走在队伍的前面整理队伍,而李宽作为副使则在后方重新巡视了一遍。
当李诗上车车帘关上,李道宗下命:“出发!”
护嫁使团千余人浩浩荡荡的从安福门出发,向前行至景耀门北街路口向右转直行。此时,整个道路上挤满了人群,武珝也罕见的出现在高处的楼阁上目送着李诗出嫁,同时也是为李宽送行。
李宽起来的早没有喊醒武珝,当她醒来后就匆匆忙忙的出府,杨氏、王槐、赵谦三人劝阻可她毅然决然,最后三人无奈不得不答应,又命府中护卫紧紧相随。
众人担心人群拥挤故而没有站在道路两旁,而是在附近的楼阁上观望,望着护嫁团越走越远,武珝的心随着李宽一起走了,眼里满是恋恋不舍,强忍着泪水,直到护嫁团出了景耀门这才打道回府。
没有李宽的日子很难熬,就算再难熬也得咬着牙坚持下去,武珝安全回府以后便有些失魂落魄的坐着发呆,低着头抚摸着四月大的孕肚,涣散着的眼神让她看上去有些魂不守舍,杨氏、王槐、赵谦三人见状也是欲言又止,他们深知武珝此时的心情,可是有些事情不得不去独自面对。
全本
………………………………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西
“大人,渡过黄河便是我吐蕃国境!”噶尔东赞指着一江之隔的青海,在唐朝青海隶属于吐蕃管辖范围,整个护嫁队伍整整经过半个月才按照原来计划的路线抵达河州。
大唐公主远嫁吐蕃之事早已传遍至整个大唐,途径的各个州县官员都会亲自迎接送行。可以说在整个大唐境内的地方,护嫁团并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不过随着向西行的地势越来越高,使得护嫁团的行程速度较慢。
李宽本打算一个月左右来回,如今看来估计得要两个月才行,随着地势越来越高高原气候反应也越来越重,整个队伍中有不下四百人出现高原反应。若是加速前行则会造成人困马乏,行程则会越来越慢
当护嫁团抵达河州渡口时,望着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众人都被这美丽的风景吸引。护嫁团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看见如此清澈透明的黄河水,这与他们所见的浑浊的黄河水天差地别。
站在渡口的山头上俯视前方的黄河,仿佛一条蓝色飘带环绕在大地上,缓缓流淌的河水就像是有生命似的生生不息,蓝的那样纯粹与柔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光芒,显得从容恬静。
黄河水自西向东流淌遇到山石阻挡,轻盈的身姿完美的避开,宛如穿着蓝衣的舞姬跳着优美的舞姿,让人目眩神迷。在视野之外的地方传来阵阵的奔腾声,这是黄河水一泻千里时的动静,那巨大的声响虽然看不见却也听得清楚,仿佛千军万马奔腾不息。
在两地的交界处,远处眺望就会看见重峦叠嶂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可见山顶上的白皑皑的积雪。在山峰处又有朵朵白云萦绕着,仿佛人间仙境一样让人心驰神往且心生敬畏。
连绵起伏的山脉紧密相连,与天空相接,又与大地相连,仿佛传说中的天地间相连的天梯。此时此刻就会觉得人十分渺小,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难以攀越的高度让人望而生畏。
由于护嫁人员众多,一般的渡船无法容纳这么多人,不得不在河州渡头休整一日。若是渡过黄河以后,进入青海境内便是完全高原气候,日照时间长、辐射强而且昼夜温差较大。
渡过黄河以后进入青海北部偏东地方,雨水量随着向西进发而不断减少,并且很容易缺氧。虽然是二月,气候寒冷干燥,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便是一月,最热的是在七月。
即便过了最冷的一月,进入青海还是感觉到寒冷,后面的路将会更加难走。经过一晚上的休整,补充足够的水源,又从船家处雇来十艘船准备分批次送至对岸。
由于时差关系,河州的太阳完全出来时已经是巳时,众人分批次渡过黄河抵达青海龙之城,李宽负责断后是最后一批渡过黄河的队伍。李道宗则是第一批,文成公主的马车队伍则是中间一批。
众人完全渡过黄河已经是未时四刻,龙之城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山区,最低海拔也是两千米以上,而且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稍有不慎便会失足掉落下来,使得行程速度更慢。
即便如此众人不得不继续向西北方向,幸运的是海拔虽高地形复杂,不过相差不过三百米以内,这也使得众人能尽快适应此地气候。若非吐蕃使团再前方带路,让他们自己去走还真不知道往哪走才好。
从龙之城前往鄯州以最短的路线只有六十公里的路,不过山路崎岖且复杂加大了前行难度,这也使得这条路用了七天才抵达鄯州,也就是现在的青海省会西宁市。
众人抵达鄯州后又再次原地休息三天,噶尔东赞也得到吐蕃赞普回信,信中言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率禁卫军劲旅早已出发,李道宗经过长途跋涉身体有些吃不消,经过三天的休息时间,使得众人又再次调整过来,继续向西前行直至临蕃城,然后抵达绥戎城。
此地一往望去均是放牧的牛羊,成群结队的牛羊低着头静静地吃着草。绥戎城光照时间比之前的还要长,气候干旱且寒冷,昼夜温差甚大,使得护嫁团中有上百人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众人不得不又再此地休整,待好了些许才沿着羌水继续向前,途经石堡城、赤岭、尉迟川至莫离驿四个地方,不过这条路他们却走了一个月方才出了鄯州地界。
莫离驿也是连接唐蕃古道中必经之路,连绵不绝的崇山使得此地成为休整最重要的地方。众人不得不再次停留五日,就算有着美丽的风景与文化,李宽也无暇欣赏。
此次前来他的主要责任是护卫护嫁团的安全,踏入吐蕃地界不再大唐国境时,有很多事情都说不准,这也使得众人的压力陡增,就连休整的地方都必须是最佳的地点才能停留。
说白点就是退可守近可攻的地方,谁也无法保证此地会不会有他国小范围的军队出没,其实真正需要防御的则是吐谷浑。毕竟,吐蕃与吐谷浑之间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数不胜数,大唐与吐谷浑同样发生战斗,吐谷浑国内的政治并不稳定使得这次护嫁之行充满变数。
护嫁使团休整过后,又继续前行,途径大非川、那录驿、暖泉、烈谟海,这条路同样让众人很难受,即便是平原居多,可是越是前行海拔就越高,现如今海拔平均在三千米高度,高原反应不仅仅是人,就连马匹都有些受不了。为了保证行程,途中在驿站时都会选择更换马匹。
长途跋涉加上时间长且气候不同于中原地区,累死了上百匹马都已经是最正常的事情。与此同时,众人在烈谟海地区休息,然后安营扎寨暂时歇息,噶尔东赞取出路线图,看了看下一站是“过海”,沉思片刻大喜:“大人,此地便是此行最后一站!”
李道宗、李宽等人勉强挤出笑容来,这一路走来已经筋疲力尽,哪里像吐蕃使团那样轻松。文成公主被安排在单独的营帐内休息,除了婢女小翠及奶娘等侍女外,其他人都不得靠近。
现在听闻还有最后一站了,众人心里多少有些放心。
:。:m。x
全本
………………………………
第四百章 小黑预警
“吐蕃赞普何时抵达过海?”李宽寻遍记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确亲率禁卫军前来迎接,至于具体地点在哪里有些模糊,唯一能确定的是在青海境内。
噶尔东赞沉思片刻,道:“应该先于我等抵达!”
李宽看着地形图,粗略估算两地相距百里,以他们的速度至少十天。若是吐蕃赞普先行抵达,也就是说松赞干布应该在七天之内抵达过海。为了安全起见,李宽提议:“不知吐蕃使团中有没有对路况十分熟悉的人?”
“有!”噶尔东赞诧异地看着李宽,指着副使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两人,“他们俩曾经去过,较为熟悉当地的情况。”
“若是副使大人不介意的话,麻烦大人带着一行人先行探探路!”李宽此举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噶尔东赞低头沉思不语,吞弥桑布扎不以为然的笑道:“大人不必担心,此地乃是我吐蕃国境,百里范围内绝无任何敌人,要是大人不信的话,明日启程前往过海由我等带路!”
“小心驶得万年船!”李宽没有反驳吐蕃副使的话,可他还是重申自己的立场,就连李道宗自己都有些奇怪李宽有些反常,不过这个时候他选择站在李宽这边,点头附和:“吐蕃使大人意下如何?”
吐蕃副使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以为李宽不信任他们吐蕃的实力,在自己国境内还会出现意外情况,这事根本不可能。他们俩还想继续说,噶尔东赞伸手阻止,微笑的说道:“殿下的担心,我能懂得,不过眼下天色已晚,待天亮以后再作打算!”
李宽默不作声的点头答应下来,随后他与李道宗两人出了营帐,李道宗诧异道:“你怎么了?”
“王叔,我觉得这次护嫁之事必有阻拦!”李宽皱着眉头低声回答。
李道宗惊道:“这……怎么可能?”
“王叔,您有没有注意到四周特别的安静?”李道宗闻言竖起耳朵去听,除了自己营帐外的火堆外,还真的没听见任何声音,而且平原上又无任何阻挡之物,要是真有危险也能发现。
“此地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再说真有危险早就发现了!”李道宗也觉得李宽过于担心。
李宽再次分析道:“在抵达此地前,我已经命人巡查方圆三十里的地方,除了农家及游牧帐篷外的确没有发现其它异常。但是,这些人的出现才让我更加担心。”
李道宗眉头紧锁等待李宽进一步分析,“按照道理来说,这里除了平原外就是连绵的山峰,积雪与草坪外也没其它农作物。既然如此他们又如何在此地生存?而且这些放牧的牧民不像是在放牧,倒像是在勘察我等情况。”
李道宗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些,高原反应已经让他疲惫不堪,哪里还有精力注意四周。另外,李宽还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小黑来到此地后不仅没有欢喜异常,反倒是有些警觉的竖起耳朵。
经过三个月的朝夕相处,李宽越发觉得小黑的不同寻常,在没有任何危险的地方它会毫不犹豫的奔驰着,绝不会抬头看其它地方一心一意的吃着草。正因为从小黑的反常举动中,李宽才觉察到此地有些不同寻常。
为了以防万一,李宽特意将营帐扎在最高处地方,提前嘱咐将士一定要视察周围的情况,任何一处地方都不能放过。同时,李宽命弓箭手隐身于暗处随时待命。
晚上没有任何风吹草动,众人平安的度过一夜。次日,吐蕃副使两人毫不给面子的嘲讽李宽,对此李宽没有反驳。接着,众人又再次向过海的方向走去,浩浩荡荡的队伍在翠绿色的草原上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吞弥桑布扎、支塞汝贡敦两人并未带队先行出发探路,噶尔东赞也没命他们前去。若是真有事的话,昨夜就已经发生了。既然没事的话,也就没必要按照李宽的提议去探路。
现在是迎亲又不是打仗,再说这里是在吐蕃国境内,对于本国的情况还是十分清楚的。既然吐蕃使团不信任自己,李宽只得自己下令让护嫁军提起十二分精神。
李宽通过小黑的警觉性判断如何部署,要是平安无事到了晚上就轮流休息,要是有危险则会让众人不眠不休,就连他自己都会亲自出来巡查周围,众人看见身为副使的李宽都出马,也只得无怨无悔的坚持他的指令。
有时候动物的警觉性比人要厉害得多,李宽选择信任小黑!对于这里不熟悉的他只得小心谨慎,可是小黑不同它本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