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欢喜不已,接受各国使臣的朝贺会给予回赠之礼,由礼部拟定。直到此时,朝贺之礼方才结束,而后续的则是公事了,首先是表彰有功之臣,像是驻守边疆的将帅,以及朝中官员政绩突出的会得到李世民亲笔所写的“福”字作为红包,而且给予丝绸绢布等钱财赏赐。

    至于六部尚书则是依次向皇上奏报一年的政绩情况,若是政绩突出并无过错将会得到褒奖之语,反之则是降薪处罚。另外,六部尚书还要宣读接下来的一年工作方向,相当于现代的年终总结报告与次年的计划安排。当然这些各国使臣是不可能知道的,除非是有人泄露。

    自此元正大朝会才真正结束,由于今年六部报告不错,使得李世民龙颜大悦,自然而然进入元正大朝会结束后的活动,也就是大摆筵席,凡是参与朝会人员均要参与,又称“国宴”!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国宴

    太宗皇帝李世民、长孙皇后两人在群臣躬身施礼下离开,在太常寺众官员的指挥带领下,群臣纷纷朝着两仪殿的方向走去,浩浩荡荡,整齐划一的步伐犹如行军打仗一样。

    从太极宫前移步至两仪殿也不可随意行走,必须紧跟步伐而动,就算是亲王、国公等都必须听从太常寺安排。若是有任何不听者可直接逐出宫外,甚至被捕入狱。

    众人整齐划一的方队走了半个时辰才抵达两仪殿前,由于入宫朝拜官员甚多,两仪殿大殿无法容纳这么多人,不得不根据官员官阶进行安排:皇亲国戚、外来使臣及三品及以上官员均可入殿内就坐;三品以下至五品则是安排在大殿的;五品以下官员一律在殿外,要是人数太多容纳不下只得依官阶而排。

    至于皇上的宾妃及太子妃、亲王妃、公主等人则被安排至两仪殿靠近大殿两旁的配殿落座,她们均是女子故而与大殿用珠帘遮挡;三品以下至五品官员所在配殿则没有遮挡之物。

    殿内殿外的官阶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在殿内的官员则是朝中要臣,绝对的最高级别待遇,皇上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殿外的五品以下官员则是一半,就连酒也仅仅是屠苏酒,而不是皇宫贡酒“剑南春烧酒”。

    三品以上官员及外来使臣、皇亲国戚等在太常寺官员的安排下纷纷落座,长孙无忌、魏徵、马周、李道宗、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勣、程咬金等文武重臣依照“文在左,武在右”原则落座,皇亲国戚、外来使臣则是在此之后落座,外来使臣的位置依照其国力排序,像吐蕃、吐谷浑则靠前与要臣位置较近。

    从卯时四刻入宫开始直至现在午时三刻,足足过去了两个半时辰。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完全安排好,主要是元正日朝会的人数逐年增加,使得两仪殿本就是设宴之地也无法容纳的下这么多人,太常寺官员不得不全部动员安排,一时半刻根本没头绪,就算有官员名册足足近万人,亦是让他们焦头烂额。

    直至申时方才安排妥当,紧随其后的便是当今皇上李世民及长孙皇后入席。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换下朝拜时所穿朝服,而是换上更加轻便的服饰,头戴翼善冠,身穿褚黄色龙袍,龙袍上绣有九条龙,龙与龙之间绣有五色云彩,腰佩配有同色宝剑。

    “坐!”

    太常寺卿高唱一声,众人这才纷纷跪坐在地毯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只葱绿色的玉酒盏与通体乳白色的玉碗配有一双银筷与玉勺;众人入座后,宫女端着盛满烧酒的白釉瓷瓶缓缓地倒入酒盏中;太常寺官员端着菜鱼贯而出,直至放了三盘这才作罢。

    配殿的妃嫔、公主、王妃等均有宫女上菜,而三品以下至五品官员则是由太常寺官员负责,殿外的官员则是由太监负责,待众人全部上好菜以后,李世民、长孙皇后举杯站起身子,众臣纷纷起身站起与君共饮第一杯。

    放下酒杯,众人必须等到皇上、皇后动筷方能夹菜,这个时候礼乐再次响起,与之前的礼乐不同的是奏得不再是庄严肃穆而是欢快之乐,随着礼乐响起,衣着靓丽的女子来到大殿中央躬身行礼后开始独舞。

    舞蹈随着礼乐而翩翩起舞,女子跳完众人也稍稍吃了些菜垫垫肚子,唐朝宫廷宴规矩不像明清那样繁琐,只要你吃得下可以随便吃,不过要与皇上同饮九杯。

    前四杯酒都有礼乐伴奏,每一次举杯中间都会有不同的表演节目,舞蹈、杂技、戏剧、吟诗、琴艺、比武等各种各样的表演节目穿插其中,而且每次表演的时间有长有短,这期间会上不同的菜,你可以选择吃完也可以选择不吃完,那些没吃完的直接撤走。

    至于每个人酒盏中的酒则很少再续,说它是酒盏那是因为好听,实际上这酒盏中可装相当于现代一斤二两的白酒,再说殿中大臣喝得又是贡酒,其后劲十足非海量之人才能做到喝完不醉还要继续再添。

    所以在国宴进行时,基本上都是上菜,甚少添酒,至于殿外五品以下的官员基本上在第四杯的时候便走的差不多了,至于殿内的则必须在与皇上同饮九杯以后方能离席。

    殿外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吃饱喝足以后便离开,这也是给予他们的恩赐,主要是天气寒冷长时间在外又无法看到殿内的情况,相当于流水宴上的宾客,吃完就可以走了,而太监、宫女等便迅速的收拾地方。

    由于正月初一按照习俗不得扫地,所以殿外的官员虽多,却也遵照宫中规矩,不得留下污秽之物。若有发现一律追究责任,这也使得就算殿外官员走后收拾起来也十分简单。

    上桌的菜涵盖了热菜、羹汤、粥、点心、菜肴等;采用的材料也丰富多样,而且都有华丽的菜名,由于制作手法不同,使得味道也也不一样,比如:汤浴绣丸、单笼金乳酥、蟹黄蟹肉卷、乳酿鱼、汤浴绣丸、百鸟朝凤等。

    大理寺少卿一边边的唱着菜名,众人也翘首以盼,不过大多数人目光都聚集在大殿中央的表演节目。此时有二十名清纯女子齐齐跳着舞,那光滑洁白的皮肤,姣好的容颜吸引众人目光。

    对于看美女跳舞李宽倒是没什么兴趣,主要是不懂舞蹈何必不懂装懂,难道看人还不如回家看自己的老婆,所以他的注意力完全在美酒佳肴上面,喝着唐朝的剑南春烧酒,脑中回想着现代时喝到的剑南春味道,再看看酒盏中的酒水如同清露似的,而且味道浓郁香溢四散,心中一阵气恼:“我靠,这才是正宗的剑南春味道,那我之前喝的绝对是假的无疑,那个黑心的商家居然卖假酒这不是毁了享誉千年的名酒声誉吗?靠,假酒害人啊!”

    李宽在心里将坑自己的商家骂了个遍,又看着眼前的放着的菜,翻看了几遍确定是菠菜炒鸡蛋没错,又在心里继续吐糟:“这是菠菜好不?几块一斤的小菜居然这么高大上,国宴中居然放在中间绝对是山珍海味般的美食!”

    全本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宫了?

    李宽的吐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现代社会中菠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中,人人都可买到,甚至还有野生菠菜,对他来说司空见惯的菠菜在唐朝再见,除了吐糟还能怎么说?

    吐糟归吐糟,吃起来丝毫没留情,反倒是十分亲切。根据唐会要中的记载,明确说明菠菜的种子乃是尼泊尔使臣作为贡品献给唐太宗,故而菠菜这才传入我国。

    在当时菠菜只有上层人士才能吃到的蔬菜,普通百姓根本吃不到,而且深受上层人士的喜爱。因为菠菜含有十几宗丰富的营养,还有药用价值,就连李世民都十分钟爱吃菠菜。

    整个国宴已经持续两个时辰,举杯仪式才进行到第五杯,而殿外的官员早已回府。对于大殿的官员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场面了,所以他们只是每道菜吃上几口,有些则是不动筷。

    如果每道菜都吃上一半估计早就吃不下了,李宽根本没注意到这些,只要是好吃的绝对一根不剩,不好吃的就没吃,就算是这样四轮下来还是把他吃撑了。

    李宽摸了摸鼓起来的肚子,像是看见了武珝怀孕的孕肚,按照这样吃下去绝对会胖。并且,酒盏中的酒也被他喝掉大半,看着眼前又上来的菜他是真的吃不下,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有心无力。

    “皇上,宽儿没来么?”

    长孙皇后放下金盏疑惑的追问李宽的下落,按照惯例李宽不可能不出席,可是她根本没看见,起初她也没注意李宽在不在,后来看着大殿中跪坐的大臣们居然没发现李宽,这才有此一问。

    “他没在?”长孙皇后点点头,她都寻了半天都没见到人,正好此时殿中乃是太常寺中女乐师弹琵琶,又有伴舞的女子跳舞,故而没人注意到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人窃窃私语。

    “吴中监,宽儿没来么?”李世民转头看向吴公公。

    “回皇上,敕令老奴已经吩咐人传给殿下了,那人回来复命也说送到了!”吴公公也奇怪了,回答:“皇后顾念楚王妃身体不适,故让其在府中歇息不必前来,不过殿下那里敕令绝对传达了。”

    长孙皇后吩咐道:“吴中监,你去问一下!”

    吴公公躬身从旁边退下,李宽有没有来他也不清楚,他只负责传旨;官员名单以及座位安排等事宜全都是太常寺安排,要想知道李宽有没有来,只能去问太常寺卿。

    “王大人!”太常寺卿连忙躬身回答,“吴中监有何事?是否皇上不满意臣的安排?”

    “王大人多虑了,皇上甚是满意!”吴公公笑着摇摇头,太常寺卿担心的脸色瞬间消散,疑惑不解的看着吴公公,“我来此乃是问一下楚王殿下可来否?又在何处入座?”

    太常寺卿懵了:“楚王来了么?”

    吴公公微笑的看着他,太常寺卿瞬间傻眼了,人数较多忙得焦头烂额的他根本没注意那么多,而且吴公公亲自前来询问想必这事不是皇上就是皇后的意思,心下大急的他急忙转身取来名册,首先是翻看大殿中的官员名单,吴公公打断道:“大殿中并无殿下,不必找了!”

    既然不在大殿中那就在配殿内入座,总不可能在殿外,怀着忐忑的心情太常寺卿双手并用的翻找着配殿名单,心中默默祈祷着:“千万别是殿外啊!”翻了十余页没看见楚王名字,又翻了六页这才看见“吏部郎中从五品上李赟”之名。

    吴公公看见李宽的名字心里的石头落下了,又追问:“殿下在何处?”

    “配……配殿!”太常寺卿哆哆嗦嗦的回了句,他知道这下完了,本以为自己的前途无量没想到这次却栽了,因为李宽的名讳上写得是官阶“吏部郎中”并没有写明爵位,而他身为太常寺卿就算如此也会知道的,主要是李宽在京城绝对算上风云人物。

    如果是朝拜之礼按照官阶安排并无错误,问题是国宴上则不必如此安排,就算李宽的官阶是从五品上,可他是皇子而且有楚王的爵位,这个楚王的爵位绝非一般的王爵封号。偏偏身为太常寺卿的他没有发现不说,还将原本的皇子的席位被撤掉,要是没有发现就算了,这事还被皇上皇后惦记上了,让他欲哭无泪。

    吴公公没理会太常寺卿眼中的担忧,朝着配殿就走了过去,先去左边的配殿看了一眼没见到,这才去了右边的配殿这才看见李宽百无聊赖的发着呆,脸上时不时浮现出犹豫之色,猜测是在考虑要不要吃的问题。

    “回禀皇上、皇后,殿下来了!”吴公公找到了李宽,自然转身回禀李世民、长孙皇后,不等两人询问便接着说道:“殿下以吏部郎中的身份被安排至配殿中落座,故而看不见!不过老奴觉得殿下怕是之前吃得太多又太快,现在是吃不下了!”

    李世民、长孙皇后笑笑没说话,他们也知道对于初次参加国宴的大臣不懂节制,看见吃得自然是使劲的吃,最后吃不下也喝不下。接着,长孙皇后突然开口:“传他殿内入座!”

    现在大殿中央正在表演节目的时刻,吴公公不可能当众宣布,这也扫了众人兴致,所以他又再次转身离开直接去了右侧配殿,面带笑容的朝着李宽的位置走去。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吴公公的笑容渐渐僵硬了,脚步越来越快又再次看了半天才肯定自己没看错。刚刚还在位置上犹豫不决的李宽,居然不见了,大活人居然没了?

    众人见吴公公前来,也十分诧异,甚至还有人借此机会套近乎,吴公公哪有心思与他们周旋,当即询问坐在这里的人去哪了?所有人都摇头表示不知道,他们都看着表演,吃着菜喝着酒哪有心思看别的地方,就连坐在李宽身后的那位大臣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