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时候的李宽除了落寞与哀伤,再无其它感情;现在的李宽再次吹起,同样的曲调却是不同的表情,脸上满是爱恋与深情,又再次看着武珝脸上的表情,没有意外也没有惊诧,完全是知道似的,眼里同样与李宽深情对望,那浓浓的情意让他沉默。

    这首曲子赵谦翻遍古籍都不曾查出是何人所创,追问之下李宽才说是一位名叫“翁清溪”的所作。可是赵谦却从未听说此人,李宽也是笑而不语,不是他不说而是不能说,总不能告诉赵谦这曲还配有歌词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流行曲。

    “殿下,此曲能教我吗?”

    李诗、肖秋水、花月容三女情不自禁的都想学这首曲,因为这曲子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这让李宽有些犯难了,毕竟不是他的作品,要是传出去那就是剽窃人家的知识产权。

    武珝心知李宽的顾虑,接过话肯定的回答:“当然可以教咯!”

    李宽见武珝答应了,他哪里还会拒绝,自然而然的点头答应下来,三人立即高兴不已。并且,武珝还说了这首曲子有歌词,毫不犹豫的将歌词写了下来,然后当着众人与李宽一起搭配演唱下去,那浓浓得深情让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曾经的两人分隔两地再无联系,直到李宽车祸身亡才得以联系上的武珝,那一刻心里仅有的思念唯有月亮才能传递出去。既是分别后的思念,也是两人在一起时的真情:“我的心意只有月亮能代表!”

    :。:m。x

    全本


………………………………

第三百六十八章 狗屁不通

    李诗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之事已经定下来,接下来的四十天内李宽不必插手陪嫁之礼的事宜,一切皆有李道宗这个礼部尚书处理,就连上朝李宽也是每逢初一、十五两天,其它时间均在王府足不出户。

    腊月十五,李宽早朝散了以后没有立即回府,因为他已经闲了数日,李世民身为皇上岂会坐视不理。当天李宽就被留下来去了偏殿,李世民也没绕圈子,开门见山地追问大唐律疏的事情办得如何。

    自从上次被李宽以长孙无忌等人未拟定为由,光明正大的闲赋在家,自那以后李世民便催促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快马加鞭整理大唐律疏之事,故在李诗之事尘埃落定以后,律疏已经摆在楚王府书房的桌上,李宽这几日倒是乐得清闲,每天除了教花月容、李诗等人乐谱之事,其它的都没处理,使得李宽根本不记得放哪了。

    “回皇上,正在整理中!”李宽撒谎眼睛都不眨一下,仿佛真的认真阅读过似的,可是李世民是何许人,他猜到李宽肯定置之不理,直接下了死命令,必须在月底交上来。

    李世民的意思是明年开春正式昭告天下,李宽心领神会的点头答应下来,没有丝毫的不满。对此李世民倒是没说什么,便让他先行下去了,出了偏殿李宽赶紧出了皇宫回府。

    “赵老,您可知前些日子吏部派人送来的文本放在哪?”赵谦愣住了,反问道:“我不是给你了?”

    李宽郁闷了,他没想起来律疏自己放在哪了,有可能随手一放便没去管它。若是丢了那就真的遭了,不得不吩咐全府上下寻找,武珝从后院走了过来,看见府中上下忙忙碌碌的,狐疑道:“老公,这是怎么了?”

    “找东西呢!”李宽一边说着一边找,武珝追问:“什么东西?”

    “应该跟奏本差不多吧!”李宽说了大概,具体是什么样的他也不记得了,武珝想了想提醒道:“要不去书房看看!”

    李宽觉得不可能在书房,他自己先去了书房找过了没有看见,这才询问赵谦。但是,武珝的建议他又不能忽视,武珝也跟着一起去了书房,赵谦、王槐两人也在书房找了半天,众人都没找到。

    “老公是不是这个?”

    突然武珝的声音传来,众人抬头看了过去,李宽也连忙看了过来,看见上面写有“吏部公文”料想应该没错,当即跑了过来翻了翻的确是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整理出来的律疏,询问武珝哪里找的,她指了指椅子,李宽一阵尴尬,恍惚间想起前段时间太冷了,索性就找了几本书垫在椅子上,就连律疏一并夹在其中。

    书房不同于其它房间,禁止明火,这也导致李宽每次来书房就像是进入冰窖似的,长时间坐着不动的确是冷得不行。纵然赵谦拿来了裘衣披着,还是有些受不了。

    既然律疏找到了,李宽自然得细看一遍,虽说律法之事他是一知半解,没吃过猪肉总看过猪跑,似模似样的认真的看了起来。根据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一起编撰的律疏共分为十二篇章,涵盖了整个大唐所有阶层,不过总归到底还是保护士族的利益居多。

    从第一篇名例律到最后一篇断狱律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李宽几乎手不释卷的才将律疏完全的看完,当然李宽主要看的是释义这方面的内容,至于律法等倒是弃之一旁。

    若是全部看完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不行,现在的问题是李世民给他的时间就只有十五天,完全是赶鸭子上架逼得他不得不全神贯注的阅读,其中户婚律篇中的释义中提及家族中的尊卑有序,婚姻中的禁忌与条件、程序等。

    比如说明确规定“纳妾”的合法性,也同样规定一夫一妻制度,尤其解释说明:“若所纳之妾不得入厅堂,不得以正妻自居!纵然休妻或无正妻,妾始终是妾,终生不得入妻之名。”同时,又在此篇中强调,若是妾之所出子嗣,正妻若无所出则可嗣养为子方可继承家业。若是妻有子,则妾之所生结为庶出子嗣不得继承家业等。

    重点强调了正妻的地位,权益不因任何外在因素而改变,就连离婚都以“七出”和“义绝”为条件,而且还解释了唯有男休妻,女不得休夫等苛刻要求,李宽对此嗤之以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于是,李宽首先从这篇律令的释义重新整理,开创性的提出“若夫私通则妻妾均有权休夫并得夫一半家产”。当王槐、赵谦、钱武等人看见这句话,纷纷惊得下巴都掉了。

    李宽自鸣得意的说道:“此释义一出,断尽天下寻花问柳之心!”

    “呵呵!”

    三人均是笑笑不说话,他们猜测这句话就算加上去也不会被采纳,试问哪个男人不好女色,七情六欲均是人之常情,他们觉得要是真的昭行天下,整个大唐的青楼妓院生意将会一落千丈。

    李宽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的释义重新整理,甚至连原本的律法都加以修改,重点突出女性的地位。另外,李宽又对断狱律加以补充说明,目的自然是突出执行前除了吃断头饭外,还准许其亲眷予以探望,至于让犯人回乡探望李宽不敢冒这个风险。

    基本上李宽对十二篇的律疏都有所改动,就连大唐刑罚制度都改变了,提高了赎铜抵罪的门槛,重点强调出了人命以后不得以“赎铜抵罪”,以此规范社会秩序。

    但是,李宽有五篇律令释义没有任何修改,即:卫禁律、职制律、擅兴律、厩库律、捕亡律。因为这五篇律疏中提议的相关事宜,均已大唐国家安全以及社会治安稳定息息相关,其它律法有些觉得不行的李宽可以提出建议修改,唯独这些律法不能修改,因为动了将会动摇国本,至于奴隶的解释重新做了释义,不过修改的地方也仅仅是保留奴隶的生命安全,其它的倒是没有动过。

    整理好以后,李宽又将修改的释义地方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编撰出来的原文一并呈交给皇上过目。原本李宽信心十足,没想到最后得到的答复是:“狗屁不通,不予采纳,以原文为本昭行全国!”

    得知这个结果,差点没把李宽气死,自己引以为傲的修改之处,更具人性化居然在皇上眼里是个“狗屁不通”,这让李宽很愤怒。次日便去了皇宫想要争辩,奈何李世民根本没见他,扑了空的李宽耷拉着头回府,王槐等人早就猜到结果似的,纷纷大笑。

    :。:m。x

    全本


………………………………

第三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顶

    王槐三人笑得前俯后仰,与之相反则是哭丧着脸的李宽,他想不通自己很细心的写好释义,还包括后世的一些法律条文及释义,在他看来这绝对是史无前例,跨越千年的伟大成就,居然在李世民眼里狗屁不是,着实伤了他的心。

    “王老,您三位给我评评理,咱写得多好啊,怎么就是狗屁不通呢!”李宽满脸气愤的跟王槐三人哭诉,看着他那吃瘪的样子,三人笑得更欢了,钱武率先开口:“你这脑子装的是浆糊吗?那狗屁不通的文章好意思拿给皇上看,就连我做师傅的都觉得丢脸!不过说说实在的,你还真是有骨气啊!哈哈……”

    钱武的笑声让李宽有些气不过,反唇相讥:“有您这么做师傅的么?看见自己唯一的弟子受辱居然无动于衷,还在一旁嘲笑,您真好意思,我觉得脸红怎么就拜您为师呢!”

    “你小子皮痒了吧!”钱武被李宽给激怒了,笑容戛然而止铁青着脸作势要收拾李宽。

    “老钱你也忒小气了,公子不过是说两句发泄一下心中不满,随他去呗!”赵谦不知是劝阻,还是幸灾乐祸,总之钱武听闻脸色好转,再次看向李宽时又接着大笑,这笑声让李宽觉得十分刺耳,偏偏他又瞧不出哪里错了。

    王槐看出他心中疑惑,笑着问道:“打个比方来说,房子修建好了这个时候有人过来挖地基,你会怎么做?”

    “废话,肯定干他!”李宽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看哪个有那个胆子!”

    “现如今大唐国力强盛,远胜周边邻国,不论是吐蕃、吐谷浑等都无法与我大唐相提并论。”王槐看着李宽气愤的模样,解释道:“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是以国为重,你所提的那些释义完全就是与现在的国策及自古传承背道而驰,要是真的按照你说的那一套去做,怕是真的会动摇国之根基。”

    “没那么严重吧!”李宽不以为然,他本就来自后世,自然清楚现代的法律中强调人权的重要性,同时女性地位大大的提升,早已不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就算生活了十几年骨子里的思想还是现代人。

    “不是严重,是非常严重!”王槐一本正经的说道,“刚才我说的那个比喻,就好比你所提的那些建议。如今大唐本就按照之前订下的律法去走,只不过是增加释义,其中部分难以理解的律令增加了事例加以解释,这已经是大大的改变。若是按照你所提议的,直接推翻之前所规定的制度,又是一套新的制度出现,以大唐目前的情况根本行不通。”

    李宽闻言瞬间明白王槐的话中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他的那一套理论方针并未结合实际情况,不论是乱世之中还是和平朝代,几乎都是男子冲锋陷阵,反观女子被保护在身后。

    李宽所看到的是最美好的情况,实际情况是参军的士兵均是男子,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使得他们不顾一切,哪怕是付出性命也要誓死守护国家,为得不就是保护自己的亲人吗?

    若是将女性地位提高,以现在的情况那些出征的将士如何能安心,甚至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动乱。至于奴隶制的存在,那些身份地位高贵之人本就是高高在上,要是没有奴隶他们如何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同样的大唐婚姻父母可以包办,李宽提倡自由恋爱,甚至提倡十八岁方可嫁人等建议,这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违背,再说大唐也赞同自由恋爱,若是父母反对则不成立。若是一味地强调自由恋爱,的确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会影响人口增长。

    冷兵器时代本就是拼的是人多,没有足够的人口,难道真的让女子出征作战?身为大唐男子骨子里的尊严打死他们都不会接受,所以李宽想通以后发现自己所修改的的确是“狗屁不通”。

    治理国家需要的是文人能士,带兵打仗需要的是将帅之才,没有这些人存在大唐帝国如何强盛,真的能凭百姓就能屹立不倒?身为皇上的李世民自然以大局为重,任何纷乱的时代,依仗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力量崛起,而非平民百姓就能治理好国家,不是力量不够强大,而是一时的力量却不是连绵不断的,这也是为什么世家大族在任何朝代都被当权者忌惮,忌惮的同时又不得不仰仗他们的力量。

    李宽的建议不是不可取,而是动摇了这些世家大族以及门阀的利益,到时候真的推行起来,势必困难重重。如果是小部分的利益,他们自然以大局为重不会计较,若是动了他们的根基那自然不会同意。

    大唐王朝的建立本就与这些世家大族息息相关,动了他们的利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