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吴公公均是愣住了,李宽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再次出现,这次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怼李世民,对于他的决策直接提出质疑,这让两人捏了一把冷汗,李道宗使劲的拉着李宽仍然无法阻止正在气头上的李宽。
“欺君,臣等已然和盘托出并无隐瞒,再说臣等并无违法之行为,最多也就是不曾上报。但是臣之初衷是为了大唐与吐蕃两国交好,永不动兵戈,为两国百姓谋求福祉。”
“若是为国为民判罪,敢问皇上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李宽站起身挺起胸膛丝毫不惧李世民愤怒,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装腔作势的行为。人家都同意了,你还在那里矫情考虑自己的颜面问题,还在那里找各种借口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是李宽最看不惯的。
“李赟,你敢如此与朕说话?”李世民气得青筋暴起,双手紧握拳头,猛然起身满脸杀气腾腾的直视李宽,犹如一头被激怒的狮子露出嗜血的本性,李宽依然站得笔直毫无惧色,更与李世民四目相对谁也不服谁。
“少说两句!”
李道宗低声劝说,他这次是真正见识到李宽的倔脾气,为什么李世民提及他时总是无奈与叹息,这样的脾气如同当年的李世民一模一样,李道宗不想因为李诗而让两人矛盾激化,这不是他的初衷。
原本计划好的一切,在这一刻李道宗发现所有的美好都是虚幻的,眼前发生的一切已经超出他的控制范围,李宽的性子太过刚直,当着众人面数落李世民的不是,除了魏徵外李宽绝对算得上第一人,以皇子身份而言他的的确确可以成为当朝第一人,无人能出其右。
:。:m。x
全本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尘埃落定
“骁卫军何在,给朕拿下此子!”
李世民怒吼一声,直接敕命骁卫军将李宽拿下。顿时,殿门被推开,几十名手持兵器的骁卫军闯了进来,将李宽团团围住。
李道宗、吴公公愣住了,本以为两人争吵吵完以后就没事,怎么还动起了骁卫军,这样的话性质就变了,当即李道宗、吴公公两人跪地求情,却听得李世民大喝一声:“谁敢求情与其同罪!”
李宽没想到李世民居然跟他耍赖,明明吵不过自己居然派骁卫军前来,要不是顾忌连累他人,以李宽的脾性大不了直接动手,就算骁卫军又如何,只要他想走谁能拦得住?
但是,李宽知道自己真的那样做了,后果很严重,再说现在的武珝怀有身孕根本不能长途跋涉,尤其道路颠簸很容易动胎气,一直以来李宽都忍了,这是是真的没能忍住,谁曾想当今皇上也会玩阴的,套他们的话然后再给他们判罪,明明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还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都别动!”
千钧一发之时,长孙皇后突然来到太极殿,看着骁卫军将李宽团团围住,惊得她连忙走了进来,随着她的声音落下,骁卫军着实不敢再有动作,就连愤怒的李世民也在这一刻平静下来,皱着眉头看着长孙皇后:“皇后怎么来了?”
长孙皇后摆摆手示意骁卫军退下,骁卫军将领看向李世民见他点头这才收回武器退至殿外守候,可他们丝毫不敢松懈,随时等候敕命冲进来将李宽擒获。与此同时,跟随在长孙皇后的身边的还有两人。
“老婆怎么也来了?”李宽看见武珝缓慢的走了过来,顿时瞪大着眼睛满脸的羞愧,他真不知该如何向她解释刚才发生的事情,接着又看见李诗的身影,李宽更加吃惊:“小诗怎么也来了?”
李宽侧着脸询问的看向李道宗,李道宗亦是满脸吃惊,茫然不知的眼神与之对视,他们两人都有些搞不懂,怎么武珝、李诗两人居然都在皇宫,而且看情况应该从立政殿前来的。
“妾武氏拜见皇上!”
“妾李氏拜见皇上!”
长孙皇后急忙忙的来到李世民身边站着,武珝、李诗两女也跟了过来,两人第一时间便是躬身行礼,李世民冷着脸让两人起来,对于武珝他倒是认识,看见抬头来的李诗略显吃惊,长孙皇后小声说道:“她便是道玄之女,小名诗诗。”
李世民本想明日召见其入宫,未曾想她居然今天就入宫了,而且还是在武珝的陪同下入宫现行拜见皇后,然后通过皇后再来到自己面前。事已至此,李世民仔细打量着李诗,见她不卑不亢,端庄大方不由得十分满意。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在长孙皇后、武珝、李诗三人的来了之后瞬间消失不见,李道宗暗暗擦了冷汗,却听得李宽小声问:“王叔,这是您的意思?”
李道宗苦笑的摇摇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武珝、李诗会与长孙皇后在一起,而且十分凑巧的来到太极殿,算是解了他们的围。若是凑巧李道宗自己都不相信,肯定是有人提点,要不然李诗怎么会突然入宫,还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这绝对不是她能想到的。
“皇后怎会来此?”李世民有些想不通,长孙皇后笑道:“妾知晓承范、宽儿均在太极殿,正好楚王妃前来说他夫君是不是在宫里,让妾帮忙找找这才前来,不知皇上因何动怒?”
李世民看了一眼武珝,没有回答长孙皇后的话,又听得她笑着说:“皇上不说,妾也知道!诗诗都与妾说了,依照妾的意思是既然诗诗为大唐着想愿意嫁于吐蕃赞普,那妾自然答应。但是,国家大事妾无权过问这才前来问问皇上该如何处理?”
李世民目光停留在李诗身上,正声道:“汝愿远嫁吐蕃赞普为妻?”
“回皇上,妾愿嫁于吐蕃赞普为妻!”李诗点点头,又接着说道:“妾乃大唐子民又是皇室宗女,理应为君分忧!既然吐蕃赞普仰慕大唐已久,又愿意迎娶宗室之女,妾孑然一身无牵无挂。虽妾之父病逝,理应守孝道;然,妾重任再肩,父泉下有知自然知晓女儿乃是为大唐与吐蕃邦交,非不孝矣!”
李世民沉默不语,长孙皇后劝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如今诗诗除了皇室宗女身份外,其它的均没有。若是真的守孝三年,到时候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成问题。此礼于士族或世家大族可行,百姓则无法做到。皇上乃贤明之君,体恤百姓,深知百姓疾苦,万万不愿看到因守礼而使其无法生存吧!”
长孙皇后话都说到这份上,纵然李世民再有火也没办法发泄出来。再说长孙皇后说的有道理,守孝三年他这个皇上都没做到。突然,李世民像是明白李宽之前说的“当以国事为重”那句话,孝道很重要,可是与整个大唐国事比起来又微不足道。
原本李世民对于李宽当面质疑自己的决定心有不满,如今冷静下来以后再细想李宽所言很对,心里又不由得怀疑李诗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是李宽的安排,要不然怎么来的这么凑巧。
“若你远嫁吐蕃,可还有什么要求?”李世民望着李诗,再次说出之前的话,李诗躬身施礼微笑的回道:“回皇上,妾自知远嫁吐蕃自此与大唐再无关系,妾只想带些大唐所产的茶种、茶叶,想大唐时喝着茶回味着大唐的味道;若是可以的话,妾还想带些佛经著作,至于送嫁队伍妾不喜奢侈,越简单越好,其它的并无所求!”
李诗的要求不高,显得十分贤淑大方,这样的女子的确配得上皇室宗亲,当即李世民传诏,封皇室宗女李诗为文成公主,对于她的请求一并答应,另外又说:“大唐公主远嫁吐蕃岂能简单,承范你是礼部尚书,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另外,文成公主乃是我大唐远嫁吐蕃之公主,出嫁之礼比之公主要更好。”
“遵旨!”
李道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李世民已经传诏下去,也就是说之前对他们的处罚一笔勾销,这是最好的结果了。并且,李世民特意命李宽、李道宗、武珝、李诗几人留下吃午膳,四人自然遵旨,唯有李宽偷偷的看向武珝眼里满是愧疚,要不是长孙皇后及时出现险些又闯祸了。
:。:m。x
全本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王心,海底针
“老婆,对不起!”李宽悄悄地走到武珝身边,小声道歉。
武珝笑笑回道:“你没做错什么,干嘛道歉?”
李宽笑了,不顾他人在旁的搂着武珝,武珝当即吓了一跳,满脸羞红却又不敢挣扎,抬头却见李宽得寸进尺,吓得她一巴掌捂住李宽凑过来的嘴,心里早已乱作一团:“这个人真是的,也不看什么场合!”
李诗捂嘴偷笑,长孙皇后笑得很开心,唯有李世民面色阴沉,李宽完全没把他这个皇上当回事,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跟武珝打情骂俏这还得了,李道宗咳嗽两声提醒李宽注意行为。
李宽倒是没事人似的继续搂着武珝,振振有词的说着:“老婆有孕,多多包涵!”
长孙皇后笑得更开心了,眼睛都眯成一条缝,武珝被李宽的厚颜无耻彻底击败,红着脸低着头都不敢看其他人的脸色,实在是太丢人了。李诗倒是见怪不怪了,反而羡慕武珝有李宽如此宠爱。
李道宗苦笑的摇摇头,李世民气得不行,就算你们感情再怎么好总得注意场合,这里是皇宫不是你楚王府,正准备训斥却被长孙皇后看出端倪,连忙走到身边挡住,那意思很明显:“随他们去吧!”
“诗诗,你会不会下棋?”李世民突然开口,李诗愣了片刻连忙点头,“那咱们对弈一局如何?”
“诺!”
李诗点头答允,李宽对于下棋倒是兴趣不大,再说美人在怀哪有心思看他们下棋,正准备借口离开来着却被长孙皇后眼神制止,无奈他只得坐下看着两人对弈。
李宽百无聊赖的看着,李世民执白子后手,李诗执黑子先手,两人对弈以李世民赢二十子获胜,李世民微笑的赞道:“棋艺不错!”
“还是皇上更胜一筹!”李诗微微笑地回答。接着,李世民又让李诗作诗一首,李诗沉吟片刻,道:“十里青山一径斜,诗情随处可生涯;溪边老树垂千叶,林下寒梅发数花;白石清泉留客饮,绿云红雨送春华;何人更识閒中趣,日暮归来自煮茶。”
李世民见李诗出口成章,棋艺高超,对她甚是喜欢,又让李诗将所作之诗写下来,李诗提笔便写。当她以一手楷书写好以后,李世民更是赞不绝口,如此知书达礼之女远嫁吐蕃的确让他放心。
此时,李世民已然明白李诗被选中并不仅仅是她的容貌,在与自己对弈时,李诗的风格偏向于守城,每一步都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李诗的大局观很不错。
并且,李世民身在其中如何不知李诗不留痕迹的谦让,这更让他更加喜欢。接着考察了其它方面,均是出乎李世民意料。同时,李诗的风格与李道宗有些相似,渐渐地也明白李道宗出了不少力。
吃午膳时,李诗小口品尝,也不挑食,端庄贤淑的气质让长孙皇后赞不绝口。直到午膳吃完,众人全都离开,李世民询问长孙皇后的看法,两人的想法一致,纷纷称赞李诗远嫁吐蕃定能促进大唐与吐蕃两国之间的邦交,李世民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小诗,你怎么跟楚王妃一起进宫?”众人吃过午膳便告辞离开,在出宫的路上李道宗率先开口询问李诗,李宽也十分好奇自己老婆怎么李诗都在皇宫之中。
武珝接过话:“王叔,此事说来也巧!”
原来昨夜李宽、李道宗都不曾回府,全都留在四方馆商议事情,李诗也留宿在楚王府中。当天晚上在杨氏的陪同下,李诗、武珝两人围着熏炉聊天,武珝打趣李诗说她思春了,想早点嫁给吐蕃赞普,李诗羞红着脸低着头,渐渐地武珝也与她敞开心扉确定了此次吐蕃使选中的人便是她。
李诗听闻又惊又喜,在李道宗接二连三讲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伟大时,她的确动了心,向往着与松赞干布见上一见,又对吐蕃的风土人情有了兴趣,武珝便将她知道的一股脑的说了。
两人聊得正高兴时,王槐、赵谦也来了,于是武珝没有隐瞒的向他们说了李宽今夜未归的原因,还提及李诗远嫁吐蕃之事。王槐、赵谦闻言却是皱了皱眉头,追问这事的具体情况。
武珝见他们面色凝重,杨氏、李诗都有些懵了,只得将李诗的身世说了出来,包括她知道的环节。正是昨晚李诗才知道李道宗为了自己,到底做了多大的牺牲,心里很感激的同时经过王槐的分析又有些担心。
“王老,应该不会吧!”武珝听着王槐猜测有可能在明日会发生激烈冲突,而且依李宽的性子绝对不会忍得住,所以武珝觉得王槐的担心多虑了,可是她的心里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