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东赞惊疑:“殿下何出此言?”
“既然吐蕃使大人如此坦白,那我等也不再隐瞒了!”李宽直言不讳道,“我王叔乃是小诗的姨父,小诗在大唐除了我王叔外再无亲眷。纵然是姨父身份,可是王叔俨然视其如女儿,女儿的终身大事身为长辈岂能不担心?事实上正如大人所想那样,小诗之所以被选中亦是王叔之意,目的我不说大人应该能懂!”
“这个小子居然把我给卖了!”
李道宗暗骂李宽的不是,又看见噶尔东赞的眼神有些尴尬,故作镇定的佯装没听懂似的,扭着头别过脸去,他的确是有私心,可是这话被李宽直接挑明多少说不过去。
噶尔东赞等人恍然大悟,从一开始就一步步的陷入李道宗布下的套,问题是他们还心甘情愿。如果他们没有瞧上李诗,或许李道宗所做一切均无用,事实他们相中了李诗,也就遂了李道宗的心愿。
正如李宽所言,这事真的一举两得,李诗的确是最佳赞蒙人选:第一,李诗是皇室宗女身份是真的,并无任何虚假;其次,李诗的知书达礼、端庄典雅同样是亲眼所见,经过多日观察更加确定;最后,李诗的容貌的确更符合吐蕃的审美观,而且从她身上仿佛看见了吐蕃女子才有的美,这也是噶尔东赞如此笃定原因。
事情已经挑明了,接下来几人说的话商量的是就更加好办,比之前藏着掖着强得多。当天晚上,众人便商议明日与皇上提议,就连李道宗都开了口出谋划策,李诗能嫁吐蕃赞普这样的夫君,在他眼里是最好的结果,自然愿意促成这门亲事,最后的难关便是说服当今皇上,这样的话这门亲事也就顺理成章。
:。:m。x
全本
………………………………
第三百六十二章 互相推卸
由于皇城门在酉时便会关城门,若无皇上敕令不得私自出城,擅闯者以犯上论罪可就地处斩,故而李宽、李道宗两人均留在四方馆。他们两人应邀前来就已经做好彻夜不归的准备,当晚除了商议如何完美的解决李诗远嫁吐蕃的事情,重点商量了送嫁仪仗队该如何安排。
此次李道宗为送嫁团正使,李宽为副使,有权决定送嫁团人员相关事宜,至于嫁妆等则由礼部拟定交由皇上批准。于是,众人围着火炉一边烫着酒一边商量正事均无睡意。
次日,噶尔东赞便与李道宗、李宽两人一同前往太极殿面见皇上!
“吐蕃使噶尔东赞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臣拜见皇上!”
散朝以后,李世民听闻吐蕃使噶尔东赞与李道宗、李宽三人同时前来求见,故而猜到和亲之人已经选定了,便传他们三人觐见。三人不约而同的躬身施礼,李世民急忙说道:“起来说话!”
三人又是异口同声地谢恩:“谢皇上!”
“和亲之人可有着落?”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追问李道宗、李宽两人,噶尔东赞率先接话:“回大唐皇上,我等经过精挑细选决定此人乃郓州刺史之女!此女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端庄大方与我国赞普十分般配!”
“郓州刺史?”李世民闻言眉头一紧,望着李道宗:“道明之女也在其中?”
……竒@ 書#網¥q Ι & &δ u& # ω ā Ν g &。 ℃ ǒ M……
李道宗点点头,李世民的眉头皱的更紧,李道明于今年死于郓州途中,目不转睛的看着李道宗,又看了看李宽,微笑道:“吐蕃使近日劳累了,不如先行回馆歇息!”
噶尔东赞躬身施礼便从太极殿离开,他们三人昨夜商量时已经将各种情况都考虑在内,李道宗、李宽不约而同的赞成他不必插手这事,这事由他们两人解决。
噶尔东赞没有丝毫犹豫,也没与他们两人对视,完全相信李道宗、李宽的本事能完美解决此事。若是这个时候有迟疑或是与两人对视,以当今皇上李世民的聪明绝对猜到其中的猫腻,不仅打乱计划还会影响和亲之事的进度,索性什么都没有想欣然出了宫,可他依然留在宫外等候,哪怕天气寒冷怡然不惧。
“承范,你是礼部尚书不可能不知道吧!”李道宗默不作声的站着,李世民又瞥向李宽,目光骤然变冷,质问道:“你是否也知道此事?”
李宽同样沉默不语,李世民见两人均是沉默以对,自然明白两人都知道了这事。顿时,李世民大怒,冷冷地说道:“你们真是给朕办了一件好差事啊!你们可知罪?”
“皇上,臣等不知所犯何罪?”李道宗、李宽异口同声的回答,李世民怒极反笑:“大唐律严明服丧期三年不得嫁娶,如今道明之女居然在其中,你是礼部尚书真的不知么?这份名单乃是礼部负责,你这个礼部尚书是白做的吗?还是说这事本就是你的主意?”
李道宗面色不变,气定神闲的回答:“皇上,冤枉啊!臣虽是礼部尚书,然臣均是遵从皇上敕命办事,从皇室宗族中选择适龄之女,自然是将适龄的女子都列出来,然后由吐蕃使团随吏部郎中去挑选,这事臣如何知道啊!”
李宽嘴角抽了抽,李道宗这话明摆着是把责任往自己这边推,这与昨夜商量好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果然,李世民冰冷的目光看向李宽,李宽大骂李道宗说话不算话,让自己背这个黑锅。
“又是你做的好事?”李世民着实气恼了,眼神更加冰冷,李宽镇定自若的回答:“皇上,此事与臣有何关系?臣只是奉旨办事带人去府中看,再说郓州刺史府并未有任何服丧饰物,我又如何知晓府中有人故去。”
既然李道宗推卸责任,李宽自然也不客气,总之两人互相推诿,李世民听着两人的话中意思,不由得冷哼一声:“你们都没错,难道是朕错了?”
顿时,李道宗、李宽猛地抬头看了过来,那眼神气得李世民险些暴走,两人又迅速的低下头嘴里说着:“臣不敢!”至于心里如何想的,李世民想想也猜到了。
“行了,你们俩别跟朕演戏了!”
直到此时李世民如何看不出两人是做戏给自己看,说到底这事具体怎么回事李世民的确不清楚,在不知道的情况随意处置李世民做不到,况且一个是并肩作战的同宗同族的堂弟,另一个是自己亲生儿子,他百分百断定这事就算是再追究下去两人肯定互相推诿,最后落得不了了之的结果,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如实说出来,既往不咎,若有隐瞒,朕定惩不饶!”
话音刚落,李道宗躬身说道:“皇上可还记得道玄?”
李世民的记忆瞬间被拉回至洛水之战的那个时候,以及李道玄战死沙场的事情,眼里闪现一抹哀伤。若是李道玄不死,现在的皇室宗亲将领将是以他为首,李道宗居于次席。
“郓州刺史之女实则道玄之女,亦是淮阳王之女!”李道宗执掌皇室宗族多年,故而李世民没有怀疑他的话,皱了皱眉头:“既然是道玄之女,为何又是道明之女?”
李道宗将其中经过如实交代,李世民闻言沉默不语,李宽却开口说话:“皇上,吐蕃使团认准了小诗我也无可奈何!”李世民阴晴不定的看着李宽,李宽自知说漏嘴,略显尴尬还是硬着头皮的说了自己前往淮阳王府所见情况。
顿时,李世民眼里的怒火消散不少,反问道:“真是如此?”
“皇上若不信大可问王叔!”李宽连忙将锅甩给了李道宗,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李道宗硬着头皮的点点头,李世民对于之前的事情也没有追究,要是李诗是李道明之女,对不起这事还真的说不定会被惩罚,可是她是李道玄之女这意义完全不一样。
李世民曾经还是秦王时南征北战,李道玄、李道宗等皇室宗族皆跟随其右,因为洛水之战时李道玄也曾救他一命,对于李道玄的救命之恩李世民一直记得,几人关系也十分熟悉;李道明则不被他所喜,因为弘化公主送嫁吐谷浑时走漏她不是皇上亲生女而引发吐谷浑国内不满,使得和亲促进两国邦交关系目的没达到,反而起到反作用,这事使得李世民十分生气,故而削其王爵,贬为郓州刺史。
:。:m。x
全本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怼皇上
沉默许久,李世民终于开口:“明日让她入宫,朕想见见!”
“诺!”李道宗躬身领命,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欢喜,李世民的话表明他赞同李诗远嫁于吐蕃,这门婚事算是板顶上的事实无法改变,至于明日见李诗不过是亲眼看看她。
“承范,这些年为何你不与我说道玄还有女尚在人世?”
李世民提及李道玄时心里一阵感叹,要是知道他有一女在世,不论怎么说李世民也会给予照顾,奈何他真的不知这事,自从李道玄战死且无子嗣而让其弟继承淮阳王爵位。
“皇上日理万机,且道玄之女在道明照顾下无忧无虑的长大,也算是对得起道玄!”李道宗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以后李诗还能否像现在这样安静的生活,兴许早已嫁人,李道宗有私心,李宽知道却不点破。
“这些年宗室的事情都是你与孝恭两人打理,实在有些难为你们了!”李世民突然的话让李道宗又是一阵沉默,曾经并肩作战的好友一一去了,不知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片刻的沉默,李世民又说道:“若是她愿意远嫁吐蕃,那朕便信守诺言封其为文成公主,至于陪嫁之礼均已最高规格,算是朕弥这些年不管不顾的补偿。”
李道宗点点头,又从袖口递交一份奏疏:“皇上,此乃臣拟定的陪嫁之物礼单,还请皇上过目!”
李世民接过只见上面写有:“锦缎垫被百匹,金银玉器十箱,医学著作四种,诊断辨别之法五种,治疗用具六种,谷物与茶叶十车……”简单地看过以后,李世民又说道:“一切遵循其喜好去办吧!”
“诺!”李道宗点头称是,突然李世民凝望着李道宗、李宽,郑重地说道:“既然其不是道明之亲女,不再大不孝之列。道玄虽是其亲父,未曾养育之恩;道明虽是其叔父,却抚养起长大,此恩不得不报,故嫁于吐蕃未满三年之期则大不孝之罪论处!”
“皇上!”
原本胸有成竹的李宽、李道宗两人,突然被李世民的这番话给吓住了,这完全就是翻脸不认人。李世民话里话外都说明他已经同意李诗远嫁吐蕃,怎么突然话锋急转而下,搞得他们两人有些措手不及。
“你们真是胆大包天!”李宽本就如此,李世民狠狠的瞪了一眼便不再看他,反倒是目光停留在李道宗身上,“承范,你是朕的堂弟,又是礼部尚书如何不知大唐律法有此规定?纵然道玄之女又如何,然道明确确实实抚养其长大成人,此恩大于天她必须守孝三年!”
李道宗急了:“皇上!”
“住口!”李世民冷喝一声,训斥道:“你如此做可想过朕的颜面置于何地?若是吐蕃赞普知晓其是个不孝之女,那又该如何处置?前车之鉴,莫不是你忘了?”
李道宗无言以对,李世民说的正是吐谷浑的事情,事实正如他所言,两国关系不仅没有向和平方向走,反而误会越来越深。当初,李世民一再拖延就是因为没有嫡系女儿,他也担心吐蕃得知非亲女又会发生战乱,只得选择拖延;后来吐蕃使团的提议正中下怀,吐蕃也不会找借口发动战争。
李诗是皇室宗族之女证据确凿,但她在守孝期未满便嫁于吐蕃赞普为妻,那绝对是大不孝之人。若是被吐蕃赞普得知,又是新的一轮战争,李世民不敢去赌。
“那吐蕃使团如何交代?”李道宗关心则乱,说出了自己的底牌,李世民冷冷的说道:“朕自由安排,至于你们俩欺君之事,朕暂且记下他日再犯一并处罚。”
“呵呵!”压抑的气氛下,李宽却是笑出声来,李世民正欲动怒,却听李宽气定神闲的说道:“皇上,我敢保证放眼整个大唐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李诗来,名字可以一样,人却没有一模一样之人,除非李诗还有姐姐或妹妹。”
“大胆!”李世民怒吼一声。
李宽怡然不惧,不紧不慢的说道:“为君者当以国事为重,百善孝为先此乃品行,若国之有难当以国为先,孝义之道能与国相提并论吗?李诗是吐蕃使团认准之人,此乃天意如此!”
“身为一国之君的皇上,却顾及自身颜面枉顾朝政大事。吐蕃与大唐结亲,此乃与民同乐大事,于国于民都是百利之事。若是皇上以此判我与王叔之罪,敢问皇上我们是欺君还是有违法度?”
李道宗、吴公公均是愣住了,李宽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再次出现,这次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怼李世民,对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