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啥?”

    张大安、张文瓘两人急匆匆的赶至吏部文部,长孙无忌见他们神色匆匆,询问之下听得长孙无忌目瞪口呆,手中的毛笔不知何时掉在桌上的纸上,已经完成大半的奏章直接作废,愁眉满目的叹道:“该来的始终要来!”

    张大安、张文瓘对视一眼,道:“尚书大人接下来如何做?”

    “还能怎么办,按照他说的去做吧!”

    长孙无忌很无奈的回答,面对李宽他是真的没辙,再说考课司已经让李宽负责,就算是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也不好过于插手下属决定,尤其是李宽名义上归自己管,实际上他的上官乃是当今皇上,思前想后长孙无忌还是进宫向皇上禀明一切。

    长孙无忌让张大安、张文瓘下去,这才低头看着自己写得奏章,心里一阵叹息,顾不得桌上写了一大半的奏本,急匆匆的出了吏部直奔太极宫。守城将士没有阻拦直接放他入宫,吴公公接到下属禀报说“赵国公要面见陛下”,疑惑不解的喃喃道:“赵国公面见陛下,难道是因为殿下吗?”

    吴公公心有疑虑,还是恭恭敬敬的迎接长孙无忌,带着他去了两仪殿面圣。吴公公虽有疑惑,却没打听长孙无忌进宫所为何事,直到两人抵达两仪殿,李世民还没开口,长孙无忌就一股脑的说了李宽今日所作所为,听得李世民、吴公公两人一愣一愣的,又见长孙无忌哭丧着脸恳求道:“皇上,臣着实无能为力,还请皇上您高抬贵手啊!”

    李世民亲自扶起长孙无忌,微微笑道:“辅机,汝真不知我之意?”

    “臣愚钝!”

    长孙无忌心里有些猜测,可他不敢断定,李世民意味深长笑道:“辅机,汝若不知,那何人能知?”

    两人君臣十余年,李世民尚是秦王之时就与他交好,长孙无忌猜不到李世民所想那放眼整个朝堂还真的没人能猜到。长孙无忌始终谨记他是臣,李世民是君,说话做事都是谨小慎微,就算李世民十分恩宠,长孙无忌也不敢恃宠而骄恣意妄为,反而更加小心谨慎。

    当初李世民将李宽从大理寺迁入吏部时,长孙无忌就猜测李世民是想让他好好管制一下李宽,也是想让他多多提携李宽。事与愿违,李宽的性子桀骜不驯,我行我素与长孙无忌的行事风格相反,别说管就连话都不敢说得太宗,只要李宽不惹事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臣恐殿下不听臣之言!”长孙无忌沉思片刻,苦笑的望着李世民,“辅机这些年你久居高位,倒是让你行事谨慎了些,反倒是少了当年那意气风发的气势。”

    长孙无忌自知这些年久居高位,让他如履薄冰,自然谨小慎微,李世民又接着说道:“宽儿的性子的确难以管教,又有那三人在背后支持,就连我这个皇上都拿他没辙。但是,我希望你能待他如同太子一样,凡是做错或有违法度该训斥就训斥,我想宽儿这点道理还是懂的,不必担心他会折腾,再怎么折腾还不是由你说的算么?”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慎重的说道:“皇上的意思是着重培养?”

    “辅机你以为宽而如何?”李世民没有回答反问长孙无忌的看法。

    “殿下聪慧且胆识过人,才华出众,放眼皇子唯有寥寥数人与之匹敌。”长孙无忌说出心里话,“然殿下的性子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又是一大弊端,若能改之必定是我朝之栋梁。”

    “宽儿胸怀天下,有你我当年之英气!”长孙无忌接着说道,“在殿下的身上仿佛看到当年的陛下,不论出身皆与之平等待之,这股豪气与风姿如出一辙。”

    李世民笑道:“当年的你又何尝不是如此?”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两人谈论往昔均是哈哈大笑起来,李世民开口道:“宽儿桀骜不驯,我行我素的性格在仕途之中绝不能有,依他的性子还不知闹出什么祸事来。我把他安排至吏部,正是想让你好好管教一番。一来让他明白自身中人,二来是想磨练磨练他的性子,让他懂得凡是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因小失大。”

    长孙无忌已然明白李世民心意,他的意思是想好好磨砺李宽,日后可堪大用。事实上,长孙无忌也不得不承认李宽确实有这样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李宽在大理寺虽然惹出祸事来,不过总归到底还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

    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过程中出了差错,未能将事情想的更加圆满。如果李宽学会懂得用一些方法,不仅目的可以达到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危机。在李宽的身上,长孙无忌承认看到了自己失去了的东西,那便是开拓精神。

    常年身居高位的长孙无忌也好,还是其他文臣武将,他们都已年过半百,有些更是半截身子埋在黄土中,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大唐江山必须后继有人,而李世民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李宽成为那个人,犹如现在的长孙无忌一样,成为文臣之首。

    长孙无忌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问道:“那太子如何?”

    李世民一言不发,对于长孙无忌想要问的事情,李世民倒是真没想过。两人都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明自己想法,毕竟这事牵连整个大唐江山的传承问题。若是正如李世民那样憧憬去走,待李宽羽翼丰满时,会不会走他一样的道路,谁都无法肯定。

    长孙无忌的担忧不无道理,李世民这一刻的沉默说明他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长孙无忌真的相助于李宽,也就是说他将站在李宽这边,这样的话整个朝堂的局势又会发生改变,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同时,长孙无忌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皇上是否有意换储君?”

    李世民认同李宽的才能与胆识,不代表他有换掉太子的心思,在他看来李宽乃是庶子,太子李承乾乃是他与长孙皇后所生嫡长子,再说长孙无忌也不会同意。

    思前想后,李世民沉声道:“不过,则随;若过,则惩!”

    长孙无忌的担心放下了,他最怕的就是李世民有了撤掉太子的念头,而且他的行为已经说明要重点培养李宽。现在为官时日尚短,真的在朝堂中站稳脚跟后的李宽将会是最具威胁得势力,这让长孙无忌不得不深思熟虑,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这才进宫目的就是试探李世民的意思决定自己如何做。

    :。:m。x

    全本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棋子

    长孙无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便从两仪殿离开去看望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走后,李世民倒是头疼了,心想:“把这小子放在吏部真不知是好还是坏!”

    吴公公同样低头沉默不语,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之间的对话听得清楚,也明白两人讨论的事情都与李宽有关。正如长孙无忌担心的那样,重点培养李宽的前提是什么?

    若是以未来储君身份,长孙无忌自然竭尽全力;如若不是,长孙无忌没打算这样做。长孙无忌乃是百官之首,一直都是支持太子李承乾,要让他竭尽全力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让他放弃李承乾,转而支持李宽,等于说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将不保。

    李世民当着长孙无忌的面回答也就摆正他的态度,李宽不会成为太子之位人选,或者说从一开始他就被淘汰出局,这是李世民的真实想法,也是为了安抚长孙无忌。

    李世民心烦意乱,站起身从两仪殿出来,吴公公急忙跟上,他明白李世民心里烦忧,亦是低着头跟在后面。半个时辰后,两人来到鼓楼上,李世民命骁卫军在鼓楼外面等候,只许吴公公一人跟着。

    “吴旭!”吴公公心里一震,此乃其本名,已经许久没人如此称呼自己,乍听之下有些紧张,李世民登楼望着远方,淡淡的说道:“你以为辅机是何用意?”

    “老奴以为赵国公是想知道皇上您的底线,以及对殿下的看法!”吴公公这次没有找借口避而不答,因为李世民喊的是他本名,这已经不是征求他回答与否,而是让他直言无妨。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冷笑一声:“若是我有废掉太子之意,那他是不是要以死相逼,还是说以他现在的地位迫使我改变主意?”

    吴公公低头沉默不答,尤其是这些年李世民这个皇上做的太辛苦,凡是都得遵从大臣建议,一代明君的代价便是失去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生怕因自己的错误决定而断送大唐江山未来。

    “他,当真不懂吗?”李世民阴沉着脸,道:“他不过是想探知我的意思,要是真不知又如何对宽儿视而不见,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绝非胆小怕事之人,他有私心我不反对,可他如此做着实寒了我的心。”

    吴公公说道:“兴许赵国公别无他意,皇上切莫多虑!”

    “希望如此!”李世民目视前方,沉默片刻又说道:“若是我真有撤掉乾儿的太子之位,你猜他会如何做?”吴公公摇头不知,他与长孙无忌私下接触的不多,对他不是很了解。

    “我猜他绝不会因为乾儿之事与我冲突,在他心里乾儿这个外甥也仅仅是外甥,真正最重要的是他的长孙家族。如果我真有意他绝不会阻拦,也不会支持只会保持中立,要是乾儿这个太子位置没了,他会在其他皇子中另选他人为太子,我敢断定绝不会在宽儿、恪儿中选择。”

    吴公公大吃一惊,他从未想过李世民会如此想法,从他的话中吴公公倒是觉得李世民在防着长孙无忌。一边是最信任的大臣,一边又要防着,以防他有其它想法,尤其是李世民所说的那样,要是长孙无忌真有此心,吴公公想想都觉得后怕。

    “这次他去皇后处,名义上说是多日不见看望妹妹,实则是另有玄机!”吴公公惊疑道,“什么玄机?”

    李世民冷笑道:“当然是追查宽儿身世!”

    “为何?”吴公公大惊,道:“殿下乃是皇子,此乃人所共知之事,还要追查殿下身份又是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李世民淡淡的说道,“宽儿的生母是何人,整个皇宫之中只有你、我以及皇后三人知晓,宫外则是三老知晓,其他人并不知道其生母是何人,如今我听到宫中有些传闻说宽儿生母乃是杨妃,我都知道了他如何不知?只是不愿意与我说起罢了!”

    吴公公想了想说道:“若是这样,为何您不阻止?”

    “大局为重!”

    李世民无奈的叹息一声,从开始到现在长孙无忌一直备受重用,朝中权力甚大,百官之首,这么多年来与他有交情或是他门下出来的官员不知多少,早已根深蒂固的势力,李世民就算想阻止已经无能为力,放眼整个大唐长孙无忌的身份地位无人敢撼动,一方面他是朝中重臣,又是皇后兄长、太子舅舅,还是大唐开国功臣之一,种种功绩已经让长孙无忌站稳脚跟,就算是李世民也不敢随意动他,至少目前来说长孙无忌不能动。

    另外,李世民不阻止的原因也是他三令五申严禁对外传播李宽生母的情况,这事长孙皇后心知肚明。纵然长孙无忌是兄长,长孙皇后也绝不会站在他身边,而是义无反顾的站在皇上这边,要不然长孙皇后也不会独得皇上恩宠。

    吴公公突然想到一种可能,可他自己又迅速否定,要是真如他所想的那样,恐怕真的会出大事。李世民瞥了一眼吴公公脸上的震惊,道:“没错,正是你想的那样,这才是我让宽儿入吏部的原因!”

    “皇上,您如此做不怕寒了殿下的心吗?”

    吴公公憋了半天还是说出口,李世民坚定地望向前方,肯定的回答:“家国天下当以国为重,就算他恨我又如何?朕之所作所为皆为大唐,何错之有?若是错也是他生错了地方,不该生在帝王家。既然生在帝王家,就要做好为大唐付出一切的准备。”

    吴公公哀叹一声:“以老奴对殿下的了解,他绝不是那种乖乖就范之人,恐会多生事端。”

    “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李世民微微一笑,吴公公心里除了叹息就是无奈,他无法左右李世民的决定,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一切只得看李宽自己的本事。

    因为李宽在李世民眼里既是儿子,也是一颗棋子,或许在李世民心中棋子更甚儿子。李世民要的就是吏部出现混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他的目的,要不然他为何要把李宽放在吏部?至于与长孙无忌的话,同样是半真半假,不论怎么说李世民始终是当朝皇上,一切皆以大局为重,此乃帝王之术。

    m。bqkan

    全本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有猫腻!

    此时在立政殿长孙皇后好不容易与兄长长孙无忌相见,兴高采烈的吩咐婢女准备吃食招待,长孙无忌从两仪殿出来就来到了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