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轻车熟路的考课之中。

    毕竟有张大安、张文瓘两人在,哪怕是王德真被调离,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再说不熟悉的情况下,李宽绝对不敢肆意妄为,长孙无忌也是权衡利弊以后才如此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大理寺事情在吏部发生。

    李宽也没多想便答应下来,长孙无忌见他答应给王德真一个眼神,让他稍安勿躁,又吩咐张大安领着李宽出去了。李宽躬身告退,跟在张大安的身后去了自己的办公地方。


………………………………

第三百三十二章 你们辛苦了!

    “汝入司职,协助李侍郎,切记莫忘初心!”

    李宽走后,长孙无忌当即将王德真从考课司转入司职,协同李安期,此任命不必考虑王德真是否愿意,一纸调令便可以,仅需向皇上报备一声,不像与李宽说话时还得考虑考虑。

    王德真岂有不满,考课与司职、司勋相比就像市场调研员与审核相似,比如说考课司官员京城官员五品以下均由吏部考核,考核他们的便是考课司官员,必须实地考察,相当于战场上冲锋陷阵在一线的将士;司职、司勋则是通过考课司呈报上来的报告给予审批定级,再交由吏部文部盖印呈交给皇上批准。

    王德真在考课司勤勤恳恳,这些年长孙无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好李宽空降吏部郎中没有适合的职位,以此机会将李宽安排至考课司,王德真则成为司职官员,听从李安期安排,可以说王德真在吏部内职上升了,如何不同意。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原本长孙无忌是想着让张大安也调离至司勋,最后还是放弃这个打算,要是少了张大安,仅有张文瓘一人还真的无法制约李宽,两人在吏部做官多年,配合默契,深知吏部考课程序,一切按部就班绝对没问题。

    多了李宽一人,其中变数就多了无数种,长孙无忌不敢赌,更不敢以吏部名声去赌。若是他一人倒也罢了,要是被李宽搅得天翻地覆,那吏部以后如何成为六部之首?岂不是名不副实!

    司职虽比考课轻松许多,同样任务繁重,职责重大,长孙无忌叮嘱王德真要像之前在考课司一样兢兢业业,切莫做些有辱吏部之事,隐晦的意思就是让他守住本心,切莫因为升了官而做些假公济私的事情。

    “文瓘啊!”长孙无忌语重心长的叮嘱张文瓘,“你要记住时刻跟在殿下身后,切记切记不要让殿下改变现有的制度,尤其是在考课时千万要遵照吏部规定去做。”

    张文瓘点头称是,“一步错步步错,倒是悔之晚矣!若是殿下有任何风吹草动,你们要务必禀报于我,切莫帮他隐瞒。凡是涉及殿下之事,尤其是有关朝堂上的都要禀报。”

    张文瓘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没问题,吏部郎中比他官大,可以说是上下级关系。之前的事情张文瓘倒是能理解,至于后面的事情他是真的无法理解。

    “尚书大人,这是为何啊?再说殿下的身份摆在那,我一介六品官员如何管得了殿下!”张文瓘犯难了,长孙无忌意味深长的说着:“殿下在大理寺养成我行我素的性子,要是不想受牵连,你听我的便是!”

    长孙无忌不便明言,张文瓘倒是领悟的很快,他也知道李宽在大理寺惹下的祸事,以他的性子要是不监督还真不知会惹出什么事来。对于好不容易在吏部任职的官员而言,李宽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李宽真有事,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别说责罚了就是骂他两句就算了,可他们不一样,身家性命都在自己身上,要是被牵连那绝对是脑袋搬家,谁都不敢赌。

    直到此时,众人才知长孙无忌的难处,这个尚书真的不好当!

    以长孙无忌的身份来说,就算是太子李承乾见了他也得恭恭敬敬,甚至长孙无忌劈头盖脸的训斥李承乾,他连还嘴的勇气都没有。但是,李宽可不是李承乾,就算是皇上都敢反驳,长孙无忌自知与他非亲非故,要是真的训斥几句,还不知李宽如何反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长孙无忌只得顺着李宽,而他也明白李世民是想让他管教管教,偏偏长孙无忌对于李宽没任何信心,只要他惹出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殿下这里便是考课司!”

    张大安带着李宽来到写有考课司的楼宇,说是楼那是因为考课司官署是一座庑殿建筑。由于庑殿建筑是传统建筑等级中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使得庑殿建筑在封建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坛庙等重要高级建筑上才能使用。

    李宽抬头看见考课司庑殿建筑,猛然想起整个六部官署机构都是使用这样的建筑风格,这也是他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路的原因所在。在皇城内的建筑几乎都是同一种建筑风格,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

    张大安走在前面,李宽跟在后面进入考课司,进了门抬头便是一座三层高的木楼,而且左右两侧的房子都有两层高,而他们办公地方仅仅是北侧的一处两层楼。

    “这里就是办公之处?”张大安点头称是,李宽指了指旁边的建筑,“那这些是干嘛的?”

    张大安躬身道:“回殿下,这些都是考课司的卷宗,记录着五品以下至九品所有文官的档案卷宗,包括他们政绩考评等!”

    “用得了那么多地方吗?”

    李宽皱了皱眉头惊讶的看着这里每个楼层大约有上万平米的地方,一共十几个楼层加起来足足有十几万平米,就算每人一本也用不到这么多地方,再说了他是现代人流行的都是电子档案,一个硬盘就搞定的事,现在档案归类实在是太繁琐太麻烦,这工作量想想都觉得可怕。

    “不多不多!”张大安连连摇头,道:“在吏部四司中,考课司算是最小的,要是以吏部文部而说的话,咱们这里完全不能比,只有人家的一半都没到,您想想那里的卷宗又会有多少?”

    李宽闻言一怔,现在他觉得还是有电脑好啊,至少电脑操作既能节省时间成本还能减少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效率,查阅任何档案只需要搜索即可完成。

    再想想如今知道的一切,两者对比,简直天差地别!

    “你们辛苦了!”

    李宽唯一能说的这句话便是这句,还是真心实意的有感而发,张大安却觉得职责所在没觉得辛苦,没有体会科技文明的好处的他们如何能明白李宽话中意思,对此李宽也没解释太多,就算说了他们也不见知道,还不如跟在后面就当是参观人事档案馆。

    :。:m。x

    全本


………………………………

第三百三十三章 练字很重要!

    张大安笑笑不说话,李宽跟在张大安身后先去了左手边的楼阁,开了锁两人进去以后,李宽看着书架上堆满了厚厚的档案,着实吓了一跳。他去过东宫的崇文馆,这里的档案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宽随意看了看书架上的标签,写有“河南道”,随手拿了一本档案,翻开第一页“河南府”,又翻了一页没有记载事迹,更像是目录,上面记载着河南府五品以下官员名单,每个人名字后面都写有第几卷第几栏第几本。

    “这里不会是河南道官员档案吧!”李宽连续翻了几页都是一样的结果,猛地抬头看向其它书架上摆放着档案,一阵诧异的望向张大安等待他回答:“殿下说得没错,这里存放着就是河南道五品以下官员!”

    李宽惊道:“五品以上官员又放在何处?”

    “在吏部文部存放!”张大安回答,“我朝五品以上官员皆有皇上任免,五品以下官员任免由吏部拟定再交由皇上定夺。”

    李宽又去了另外一个书架,取下一本随后翻了一页,上面记载:“书不能目,难登大雅之堂,故不合格也!”李宽心里一惊,好奇的追问:“这又是什么意思?”

    “喔!这是该官员考课没通过!”张大安看了一眼耐心的解释着,“这上面说的是该官员书法不行,字迹不工整,歪歪扭扭着实难看。至于其它考课项目倒是没问题,唯独书法不行。”

    李宽瞪大眼睛吃惊地望着张大安:“写字不好看不能升官了?”

    “那是自然!”张大安一本正经的解释,“我朝考课选人有规定:凡选授之制,每岁集于孟冬。去王城五百里之内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旬,千里之外以下旬。尚书、侍郎,分为三铨。尚书为尚书铨,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也。凡择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实。四才,谓身、言、书、判。其优长者,有可取焉。三实,谓德行、才用、劳效,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劳必考其实而进退之。”

    张大安提及的“四才”中的“书”说得就是为官者的书法,在唐朝升官均已“四才”为准,即:体貌丰伟、言辞辩正、书法遒美、文理优长,简而言之就是长相英俊过得去,又会讲话,书法工整文章通顺且思路清晰就可以进入次轮。

    “四才”也就是选人的第一关,通过者才会进行第二关筛选,也就是“三实”,考评的便是德才兼备、作风扎实、政绩优劣,进行综合评价。如果是在唐朝做官,你的字要是写得不好,文章也不行,那这升官发财与你无缘。

    文官与你无缘不代表没机会入朝为官,可以参军立下战功便可进入兵部,甚至留在军中成为一方将领也不失为一种收获。李宽猛然想起一句心灵鸡汤:“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你失去的一种东西的同时必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

    突然,李宽回想起幼年时为何祖父李渊一定要让他练好毛笔字,心中一阵感叹:“字如其人,果然有些道理!”直到现在他的毛笔字才稍稍好点,至少过得去。

    如果真的字迹潦草又不成章法,就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李宽算是明白祖父李渊的良苦用心,也不怪李渊当初见到自己那字满脸的嫌弃,现在他算是感激当年祖父下死命令练好字,要不然他连个机会都没有。

    李宽将手中的档案放下在原处,不用张大安解释他也明白这里都是考课不通过的官员名单。如果是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的官员档案就会放在最下面一层,有些则是放在最后面,可以说这些官员的命运被烙上了“出局”二字,百分之九十九的机率没有出头之日,升官与他们无缘了。

    若是有紧急情况,才会想到他们,不过这样的机会更少。即便政绩在突出,依然没办法升官,除非是遇到贵人相助,在皇上面前推荐才有机会改变现有的命运。

    若是通过初步考核,进入第二轮的官员被淘汰出局,可他们的机会比之前者要多出不少,只要政绩表现良好就有升职机会。李宽又是一阵感慨:“人脉很重要啊!”

    河南道辖有一府、二十九州,共一百二十六县,大大小小的官员加起来有上千人,这里存放的所有五品以下的官员,李宽随意扫视一眼少数也有万卷以上的档案,要是堆放在一起绝对就是一座山。

    至于其它楼阁李宽没有再去了,张大安与他说过这些楼阁里存放的都是一样,不过是按照每个道每个州县划分不同。李宽从楼阁中出来,看向前方的三层楼阁,这里存放的便是关中道官员名单,而他的档案也从吏部文部转移至此地。

    六部乃是中央行政机构,要是地方同样设有行政机构,不过名称改动较大,以“曹”代之,比如吏部则是功曹。这些档案全都是地方曹部官员记录下来,然后再递交至六部。

    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收受贿赂以致无法公正记录,开始之初各州县都会有朝廷委派的监察官员不定期的前往各地视察。现在六部官员也不必前往各州县,就连监察官员这个制度也被废止,除非是发生天灾或是发生动乱等大事才会派官员视察。

    视察完毕以后,张大安带着李宽再次回到之前办公楼,又向众人宣布李宽是上官的消息。众人纷纷躬身施礼,对于李宽的身份身为吏部官员如何不知,就算张大安没有说他们也清楚,自然不敢不敬。

    李宽躬身回礼,两人再一问一答间,李宽基本了解吏部做事流程以及考课司的职责,接下来李宽便要了解考课司具体工作事项,这也是重中之重。

    “请问考课司具体做什么?”

    张大安回道:“咱们做的事情比较多,而且分工不同,这个待张文瓘大人回来再与您一一说明!”

    李宽满腹疑虑的看着张大安,心想:“直接说不就得了,怎么那么麻烦还要等人齐了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