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算再胖我都喜欢!”李宽柔声安慰,“我不介意的!”

    “我介意!”

    武珝闻言直接怒了,现在已经比之前的身材要胖了一些,要是再胖下去那就是水桶腰,走起路来山崩地裂的,就连漂亮衣服都穿不上,想想都无法接受,狠下心一定要与三老好好商量,以这个速度发展,那些美美的衣服都离自己远远的。

    :。:m。x

    全本


………………………………

第三百三十章 旷工?

    王槐三人对武珝的照顾无微不至,李宽既是欣慰的同时又有无奈;武珝既是享受又是折磨,两人都感觉浑身不自在。两人最后商议决定,还是武珝出面与三人商量商量,她是真的不想一直跟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废人一样生活。

    当天晚上武珝梦见自己胖的跟个球似的,圆鼓鼓的像是白花花的猪,吓得她猛地睁开眼睛,李宽也被武珝惊醒,看着她惊恐的模样,将她搂在怀里温柔地拍着她的后背。

    “一定要争取自己的自由,绝不能胖成个球!”武珝在心里暗暗发誓,明日醒来第一件事就要与三人商量商量,这样下去绝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想着想着又睡着了。

    李宽被武珝惊醒没了睡意,抬头看看门外没有人影,提着的心放了下来,温柔地在武珝脸颊上亲了一下,将她的被褥盖好,满脑子想的是武珝怀孕第一天自己遭受的待遇,心里满肚子委屈,又想到了今日前去吏部报道,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难以平静。

    倏尔,李宽猛地想起今日是那死刑犯处刑日,看了看身边熟睡的武珝,犹豫片刻还是悄悄穿好衣服起身,蹑手蹑脚的推门出去。片刻后,李宽来到厨房看了许久都没发现多准备的吃食。

    “奇怪了,放哪了?”李宽轻轻地翻个遍,愣是没找到,自言自语时冷锋忽然说道:“公子,您这是?”

    “找吃的!”李宽知道自己动静肯定会引来府中侍卫注意,冷锋闻言半晌不语,“我问你今天吩咐厨房多做的吃食放在哪?”

    冷锋摇摇头:“厨房之事都是阿依努尔负责,我去问问李歙他应该知道。”

    李宽点点头,冷锋转身出了厨房便去找李歙,让他去问自己的母亲,没想到阿依努尔却说前日开始厨房就已经不是她负责,由王槐总管亲自负责,李宽只得硬着头皮去了王槐房间。

    敲门以后,房间的烛火亮了,王槐急匆匆的穿好衣服开门,开口便说:“是不是王妃饿了?”

    “王老,您就不担心是我饿了!”李宽哭笑不得,王槐没好气的回答:“你这身体会饿才怪!是不是王妃饿了,我这就安排人送吃食过去!”

    顿时,李宽有些无语了,只得解释道:“不是,今天我吩咐厨房多备些吃食,那些吃食放在哪?不会是没做吧!”

    王槐这才反应过来,摇摇头道:“做了,一直放在火炕房里热着呢!”

    “咱们府上什么时候有了火炕房?”

    李宽身为一府之主居然都不知道王府中什么时候多出了这么一个房间,王槐解释才知道他是担心武珝晚上会饿,这才寻了房间专门用来准备热吃食的,现在这天气吃食凉的快,要是立即做又怕来不及,王槐这才自作主张。

    对此李宽倒是没说什么,王槐带着他来到火炕房,位于王府西北角的一处房间,看着前面一层层的蒸笼还冒着热气,李宽立即让冷锋带人将准备好的吃食装上,又从库房中拿了几坛酒便出了王府直奔大理寺狱走去。

    大理寺狱上下对李宽十分熟悉,直接放他入内,当他再次出现在那十八人面前,所有人再次跪地道谢。他们彻夜未眠一直等着李宽出现,本以为李宽忘了,没想到他还是出现了。

    李宽率先道歉,接着又将食盒中的吃食全都拿出来,又将自己的藏酒拿出来亲自为他们倒酒。为了不惹人注意,他们默默地举起酒碗敬李宽一碗,一饮而尽。

    李宽遵守约定亲自为他们送行,他们已然了无遗憾。由于今天还要去吏部报道,总不能浑身酒气的前去,李宽也只是浅尝辄止,余下的酒菜全都让他们自斟自饮。

    天微微亮起,李宽从大理寺狱出来便去了吏部!

    吏部乃是六部之一,亦是朝廷官署机构,故而三省六部均不在宫城外,全都在皇城内办公。吏部归于尚书省,李宽骑马来到安上门,就算他是吏部官员,每日上班都必须经过守城军检查方可通行。

    尚书省在承天门大街东侧,六部便在皇城四大部分中占据其一,六部官员相隔不远,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至于中书省、门下省则在皇宫太极殿东西两侧,那是真正权力核心地带。

    从安上门进入皇城,尚书省便在安上门与朱雀门中间的部分,六部以吏部为首,亦是重中之重,故此官署地在皇城最北侧,距离皇宫仅有一街之隔,依次而下则是户、礼、兵、刑、工五部官署机构。

    皇宫布局李宽不熟悉,除了自己去过的宫殿外;皇城更别说,李宽压根就是路痴,完全找不着方向,皇城不像外面,可以随意骑马穿梭,没人阻拦。在皇城内可以骑马,却有限制。

    皇城内的守卫森严,不可随意穿行。若是尚书省官员,可以沿着承天门至朱雀门大街及安上门大街,超过此地界就会被守卫军当场擒拿问罪,李宽骑着马又不能飞驰,只得缓缓地向前走着,看着街道两旁均是守卫军,他总不能询问他们吏部位置在哪,要事传扬出去那他的脸不就丢尽了。

    至于迟到,李宽倒是不在意,总比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路要强。原本一刻钟的路程,李宽愣是找了大半个时辰才找到吏部官署所在地,吏部的确是在皇城最北侧,可它不在街道两旁,要不是入城摸索半天才看见写有“吏部”的匾额,李宽真准备打退堂鼓。

    李宽将马系在旁边的马厩内的木桩上,看了一眼马厩内并排拴住的马匹,他猜测这里就像是现代停车棚一样,接着他便来到吏部大门前,随意扫了一眼感叹一声:“不愧是官署机构,果然不一样!”

    现在李宽哪有心思仔细去看吏部大门建筑,加快步伐朝着大门走去敲了许久不见人影,自言自语:“难道没人在?”此时,大门没开倒是旁边的小门开了一道缝,从里面出现一人疑惑不解的看着李宽,“我是新上任的吏部郎中!”

    那人打量一眼李宽见他穿着的确是吏部官服,对他的身份倒是没有怀疑,奇怪道:“郎中大人,这个时辰您不是在太极殿吗?”

    “吏部郎中要上朝?”

    李宽愣住了,这事没人跟他说过啊,那人肯定的点点头道:“此时怕是早朝已经开始,您还是先入内待尚书大人回来再与他说!”说完便打开门放李宽入内,李宽呆如木鸡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真不知道吏部郎中还要上朝,还以为自己仅仅是迟到,不曾想直接来了旷工,这让李宽着实尴尬。

    m。bqkan

    全本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权衡利弊

    “尚书大人,郎中大人正在殿内等您多时!”

    “来了多久?”

    “一个时辰!”

    “快快随我前去!”

    长孙无忌听闻下属汇报李宽久候一个时辰,心下大急,小跑至正殿映入眼帘正是李宽,此时的他等了太久,实在是无所事事直接倒在椅子上睡着了,故而长孙无忌看到的正是酣然入睡的李宽。

    “殿下!”

    长孙无忌躬身施礼小声喊了两声,李宽沉浸在梦中根本没听见,只得提高声音再次呼喊,李宽方从梦中苏醒,睁开眼睛看着长孙无忌等人直盯盯的看着自己,猛地起身施礼:“尚书大人见谅!”

    “殿下言重了!”长孙无忌连连摆手不敢当,躬身道:“臣让殿下在此久候,实乃臣之疏忽,还请殿下责罚!”

    “下官岂敢!”

    李宽可没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个当朝王爷就高人一等,或许在其他官员面前摆摆王爷的架子,唯独在长孙无忌面前不能摆,他的身份地位绝非一个王爷就能压得住,再说他现在是吏部郎中,长孙无忌则是吏部尚书,自己是下属他是上级,要是真的责罚那岂不是乱了礼制。

    长孙无忌之所以如此礼遇并非因为李宽是楚王,而是担心李宽在吏部惹出什么祸事来,要是吏部出事他这个吏部尚书难辞其咎。若是按照吏部规定,李宽在公务时间睡着是要责罚的,哪里还会给他好脸色看。

    “尚书大人,下官有事相询!”李宽说着。

    长孙无忌回答:“殿下请问!”

    “吏部郎中要上朝么?”

    李宽第一时间询问这事,长孙无忌顿时犯了难,这话真的不好解释,脑筋飞速旋转,道:“依照我朝官制,吏部郎中乃六部官员,凡六部五品官员者均上朝。”

    “真的要上朝啊!我去,那我今天没上朝不就等于旷工了?”李宽心里一惊,长孙无忌见他哭丧着脸,又接着说:“不过殿下这个吏部郎中乃是皇上钦封,故不在此列之中。”

    李宽闻言大喜,随即想了想又问道:“尚书大人没诓我?”

    长孙无忌肯定的点点头,这事说来也巧,要不是今日早朝点名时,长孙无忌直言李宽未到时,李世民对其说过此事,李宽不必上朝,有事可直接进宫面圣。

    如若不然长孙无忌胆子再大也不敢假传圣旨,李宽倒是没在意自己为什么不必上朝这事,总之他今天不算旷工就有工资,有工资比什么都好说。接着,长孙无忌又与他一一介绍吏部官员,也就是同僚。

    “这两位是吏部侍郎!”李宽躬身施礼,“下官拜见二位侍郎大人!”

    “臣拜见殿下!”

    吏部侍郎有两人,一人名为李敬玄,另一人则是李安期,李宽得知两人与他同姓,猜测两人身份不简单。事实上,只有李安期才是出身名门,他的父亲乃是前隋礼部尚书李百药,祖父是前隋内史大臣李德林,他们均是博陵李氏,而博陵则是崔氏世家大族之地,可见彼此间相识。

    至于李敬玄则是因为得到中书舍人马周赏识而进入崇贤馆,后得到李世民赏识迁入吏部担任侍郎之职,亦是晋王李治的侍读。

    与李宽同级的另一位吏部郎中名为王德真,出身名门望族,乃是岳州刺史王武宣之子;员外郎两人,分别是张文瓘、张大安,两人均是出身清河张氏家族,清河以崔氏闻名,可以说两人也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长孙无忌一一介绍众人后,又与李宽谈论吏部,吏部下设四司,即:吏部,别称天官、文部,掌管天下文官选授、武将勋封、考课之政令,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人数是吏部四司一半;司封,掌封命、朝会、赐予等级;司勋,掌官吏勋级;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整个吏部大小官员总计在两百二十人。

    吏部尚书执掌吏部文部,执掌吏部大印,余下三司则由两名吏部侍郎统管,吏部郎中、员外郎分管三司。现在的情况是李宽空降至吏部郎中之职,也就是说除了吏部本部外其它三司都要熟悉。偏偏这个情况就是李宽每日不必上朝,有事可单独禀奏于皇上,这可把长孙无忌难住了,要是让李宽熟悉其它三司的情况这个比较简单,问题是李宽具体工作事项则无法确定。

    李宽未来之前,吏部郎中只有王德真一人,故长孙无忌将三司重新改制,命吏部侍郎一人掌管司封、一人掌管司勋,吏部郎中王德真与吏部员外郎张大安、张文瓘掌管考课。

    “尚书大人,下官在何处办公?”李宽突然一问倒是难住了长孙无忌,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身为吏部尚书总不能带着这个问题询问当今皇上,问问他怎么安排,那他这个吏部尚书也就白做了。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反问一句:“殿下想去哪个司?”

    “这个下官不敢做主,还请尚书大人言明!”

    李宽想了半天也不知哪个司好点,除了吏部文部外,其它三司都可选择,要是有人与他说过吏部哪个司好点,那他肯定去好的司,没人说只能请长孙无忌自行安排,反正对他而言哪个司都是一样的。

    “考课如何?”

    长孙无忌第一次任命下属如此为难,不确定的看着李宽等他回答,要不是担心李宽惹出麻烦事来,长孙无忌绝对会在司职、司勋中任选其一,因为多出一人正好可以重新调整各司官员。

    偏偏李宽桀骜不驯,就连皇上拿他没辙,长孙无忌可没有那个自信能拿得住李宽。再说李宽是从大理寺迁入吏部,任职时间尚短,太多的东西李宽不知道,与其放在司职、司勋上让他有了实权,倒不如将他放进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