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事多亏了太子殿下!”李宽更加诧异了,那人解释道:“若非太子突然出现,正好杀出一条路来,而且因为太子的出现吸引所有人目光,我们借此机会穿梭在人群中,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李宽回想起当日太子李承乾匆忙赶来刑场,拦他的官差等人均被他撞翻,京兆尹见状连忙躬身迎接,李承乾吸引众人目光使得他们才有机可乘。“另外,我等发现当时在刑场附近埋伏着很多杀手,我等涌现人前连忙动手。”

    冥冥中自有注定!

    若非钱武、张冲、冷锋等人混入人群,恰好他们率先一步发现,生怕李宽会有危险,毫不犹豫的从人群中杀出,顾不得其它先把李宽、崔仁师给放了再说。

    “你们可知是何人所为?”

    众人摇摇头不知,他们不知是谁暗中使绊子,就算被追杀也都是与官兵交手,实在是想不出有谁要置之李宽死地,李宽见他们不知也就没有追问下去,总之他知道了这些人为何迟到的原因便足矣,证明他没有看错人,而历史记载的轶事是真实的,至于想要他命的人李宽相信不久以后会查出来。

    “今日你们便入朝由皇上亲审,你们害怕吗?”

    “若是害怕,我们回来作甚?”

    众人相视一笑,他们回来前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心中已然没了遗憾,就算是死又有何惧?李宽对他们的信任,他们又怎么会背信弃义?即便苟且偷生,可他们无法与家人再相见,甚至因为自己而牵连家人,与其全家陪葬倒不如一人抗下所有,死得其所!

    李宽对他们虽死无悔由衷的敬佩,面对生死与承诺,他们选择坦然面对死亡,遵守自己的誓言,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大多数不都是选择逃出生天,承诺在死亡面前不值一提!

    “我想问下,你们为何犯下滔天罪行?”

    “往事已矣,不必再提!”

    李宽本着大理寺卿的信念,对他们犯下的罪过倒是有些好奇了。虽说不能翻案,也让他懂得这些人的犯罪心理。人,生来就不是恶人,生长环境与自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原本安分守己之人变成犯案累累的罪犯。

    李宽见他们不愿多说,也不想刨根问底,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虽说李宽好奇他们为何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就算知道他们是被逼无奈又如何,心生怜悯也无法改变他们犯下的滔天大罪。

    如果放了他们对那些已经死亡的人不公平,无法向他们的亲眷交代。如今仅仅处刑贼首已经是法外施恩,李世民登基称帝,大唐日益昌盛之下,重新编撰唐律时就曾言明,律法以宽仁为主,使得大唐律法制度上对于罪犯都会有法外开恩一说。

    流刑、杖刑、鞭刑、充军等处罚为主,死刑则是不可饶恕之罪才用,也凸显出李世民的宽仁治国的方针。李宽对于他们信守诺言,没让他失望很是感激,而他能做的也仅仅是在他们上路前送他们一程,众人对此感激不尽。

    另外,李宽叮嘱他们对于有人阻拦之事保守秘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算说了不仅没有用,反而让他们落上污蔑的罪名。此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后面的事情李宽自会处理。

    李宽从大理寺狱出来,冷锋、史锐两人在外等候,李宽抬头望着昏暗的天空,看不清多少云朵。入冬前后整个长安的天气都是阴沉沉的,气候越来越冷,走在路上没有起风的情况下都觉得寒冷。

    若是有风吹来感觉到脸上有一股冰凉的寒意,李宽双手摩擦了一会,感受着外面的寒冷让他觉得京城的水比想象中的还要深,尤其是有人想让他死,这事倒是激发出李宽的兴趣。

    “进宫!”

    李宽看着两人追备好的马,一跃而上,冷锋、史锐紧随其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渐行渐远,三人抵达皇城门前,李宽翻身下马转身说道:“王妃醒来后,告知我在皇宫,让她不必担心!”

    冷锋、史锐点头称是,冷锋则留在城外等候李宽早朝回来,史锐则回府将消息传达回去。其实他们两人都明白李宽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不想王妃担心,吃一暂长一智,李宽不想再让武珝担惊受怕了。

    辰时早朝开始!

    文武百官分别站列两旁,手拿玉圭躬身等待传诏,随着一声高亢的“朝见!”大臣们纷纷躬着身子一步步的向前迈着,此时谁都不敢抬头,只得低头看着脚下,迈着小碎步直至太极殿,行拜礼口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道:“众卿平身!”众人这才抬头望着李世民,又听他说道:“传楚王李赟、崔仁师进殿!”

    众目睽睽之下,李宽躬身走进太极殿,这是他第二次出现在早朝之上。第一次是被押来的,这次他是昂首挺胸的走来的,不同的情况却是同样的漫不经心,躬身施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李世民面带笑容的点点头,示意李宽、崔仁师站立一旁,又接着说道:“再传十八名死刑犯进殿!”

    十八人被押至太极殿上,身穿囚服的他们被五花大绑,他们双膝跪地施礼拜见李世民后并未起身,随后李世民高声说道:“他们便是楚王私放的十八名死刑犯,众卿可有话说?”

    众人沉默不语,之前还与李宽发生争执的官员纷纷羞愧的低着头,他们着实没想到这十八人真的回来了。其实,昨日刑场发生的事情已经传遍整个京城,他们心里清楚李宽必定无罪释放,就算有罪也罪不至死。

    “汝等虽信守诺言回京伏法,然国法难容,罪无可赦,故明日午时三刻明正典刑!”吴公公见没人说话,躬着身子宣读李世民的诏令,就连审问都没有直接宣布罪行。

    十八人没有丝毫意外,他们本就是回京伏法的,再说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何时斩首示众都已经不重要了。众人纷纷拜谢李世民这个皇上给予他们一天存活,又朝着李宽磕头谢恩,李宽面无表情的点点头,目送着他们离开太极殿。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坑儿子的皇上

    “原大理寺少卿崔仁师因此事而牵连入狱,今真相大白特官复原职,擢升大理寺卿之职,特赐绢布百匹、金百两。”接着吴公公又宣布崔仁师的判罚,崔仁师闻言自己因祸得福,躬身答谢皇恩,“楚王宽,私放囚犯虽情有可原,然国法难容,故削其大理寺卿之职以示惩戒,特命汝闭门反省己过。”

    “谢皇上!”

    李宽躬身答谢,没有争辩,心安理得的接受这样安排。或许远离朝堂不见得是坏事,留在朝堂之上才是真的坏事。当初他就与李世民言明,若他们信守诺言回来了,就让他远离朝堂,如今这份诏令不过是遵守承诺,亦是李宽最希望得到的结果。

    崔仁师闻言大吃一惊,他因此事而官复原职,为何李宽不升反贬?众人纷纷疑惑不解,李宽并无任何怨言,这事怎么看都觉得有些怪异。如果李宽被削官职,那崔仁师这官复原职又是怎么回事?

    “当初此事发生之时,楚王曾提及大唐律法之事,朕不以为然!”突然李世民开口说道,“然今日众卿所见,那些被私放回家探望囚犯如约而至甘愿伏法,朕以为大唐律法则需改善。”

    “臣等附议!”

    朝中要臣昨日已经被传诏一次,李世民亲口说出要改变大唐律法之事,要不是李宽不愿意参与,怕是昨日已经有了眉目,今日旧事重提,众人自然不会反对。

    “辅机、玄龄!”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房玄龄,道:“汝等乃是编撰大唐律令之人,今日朕再命你们二人重新编撰一部大唐律令的释义,将我大唐律法逐条解释,完成之日昭行天下。”

    “臣遵旨!”长孙无忌、房玄龄躬身回答。

    “大理寺卿崔仁师、刑部尚书唐临,朕命汝等参与其中,将大唐各郡县的案例写入其中。若是日后有此类相似案件,均已此案为准判罚。”唐临、崔仁师躬身答应。

    李世民又看向李宽,正声道:“楚王宽,朕命汝监督此律编撰之事宜!若有意见不同,汝可自行定之。”

    众人听闻李世民宣布李宽担任此次律法改革总监督官员,就连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均以他为首,纷纷目瞪口呆,这个官职除了当年尚是秦王的李世民有过外,自此以后再无他人有此权力,以王爷爵位稳占鳌头,就连当朝一品大员、国公等俯首称臣,这绝对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荣耀。

    “皇上,臣可不可以拒绝?”

    出乎意料的是李宽不愿意,他的心已经不再官场上,再说监督官之职又是出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的事,李宽觉得不划算,保不准又出什么事来,那岂不是又要让武珝担心受怕的,所以李宽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拒绝。

    “不行!”李世民像是早知道李宽会这么回答,不假思索的拒绝李宽的提议。

    顿时,李宽呆住了,看着李世民阴谋得逞的笑容,李宽怡然不惧道:“皇上,这您就不对了!”

    “朕不对?”李世民笑容僵硬了,皱着眉头压低声音,目不转睛的盯着李宽,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同时,他的目光瞥向了魏徵,心想:“难道是他带歪的?”

    魏徵苦笑不已,他可以对天发誓,李宽此言与他绝对毫无干系。与其说是被他带歪的,倒不如说李宽本性如此,这与他有个屁关系。魏徵只得在心里叫苦不迭,可他嘴上却不敢说出来。

    “当然不对了!”李宽昂首挺胸,直视李世民,一本正经的说道:“臣没有任何官职,只不过是纨绔王爷,年纪尚幼、资历尚浅,如何监督当朝一品大员?即便臣遵旨赴任,又有谁真的心服口服?再说了,皇上之前有旨在先,臣闭门思过,臣是奉公守法的好人,自然奉旨办事,绝对足不出户。”

    李世民被李宽说的一愣一愣的,感觉自己真的错了似的。李世民沉默片刻,思索着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最后的结果是李宽是在借此推脱,他不愿意参与其中。

    李世民听到李宽居然拿出刚刚颁布的诏令说事,顿时一阵哑口无言,这事倒是真的。毕竟这圣旨刚下,如何能做得了假?看着李宽洋洋得意,一副你拿我怎么样的模样,李世民从容的笑道:“吴中监,接着宣读!”

    “诺!”吴公公笑眯眯的样子,真的拿出刚刚宣读的诏书又重新摊开,李宽见状顿时傻眼了,心里暗骂李世民居然跟他玩阴的,沮丧着脸听着吴公公继续宣读诏书:“然,朕深知楚王宽之性子,故特赦其罪,命汝入吏部任吏部侍郎兼职监督唐律释义之事,随时听候差遣,入宫奏议之权。”

    “吏部郎中?”

    李宽闻言张大嘴巴,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世民,本已做好准备远离朝政的心就像是被一颗冰冷的水淋了一身,让李宽遍体生寒,搞了半天居然是从大理寺调入吏部,甚至给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不受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制约,一切听候皇上差遣,这样的郎中绝无仅有。

    之前还在疑惑的大臣在这一刻明白了,虽说李宽的大理寺之职被削,可他进入吏部以后才是真正的步入朝堂之中。并且,李世民故意留有后手就是猜到李宽会拒绝,所以他特意让吴公公宣读诏书时只读一半,还有一半等待李宽谢恩接受以后再宣读,摆明了就是让李宽入坑。

    “皇上,有您这么坑儿子的吗?”李宽欲哭无泪,他居然被身为皇上的父亲给坑了,知子莫若父果真不假。李世民对李宽太了解了,要不是这样还指不定李宽会想出什么奇怪的理由拒绝。

    李世民看见李宽吃瘪且没辙的模样,心里一阵舒爽:“这感觉不错!”

    众人见李宽哭丧着脸与李世民满脸春风的样子,均是抿嘴偷笑。对于李宽这个不听话的主,别说这个坑他的方法还真管用,如若不然还真的没办法治他了。

    李宽进入吏部担任郎中之职,长孙无忌又是吏部尚书,想到此处长孙无忌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李世民不仅坑了李宽,还把他也牵扯在内,偷偷看了一眼李宽的脸色,正好两人四目相对,长孙无忌的笑容僵硬了,心里升起一阵寒意:“麻烦来了!……”

    :。:m。x

    全本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拒之殿外

    从大理寺迁入吏部担任郎中之职,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虽说大理寺卿从三品官阶,吏部郎中从五品上,两者相差六个官阶。但是,从长远来看吏部比之大理寺要好得多。

    吏部乃是尚书省管辖官署机构,更是当朝大小官员必经之路。不论是升迁或降职等都需要经过吏部,使得吏部成为人人争相进入的官署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