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父尚在人世时,就曾提及过大唐律法沿袭前隋稍作修改完成,尚不完全,此乃皇祖父一大遗憾。”李宽说起李渊时,淡淡的哀伤让李世民无话可说,“皇上您与贞观十一年重新编制新的律令,算是弥补皇祖父遗憾。但是,大唐律令尚未完全推广开来,百姓不懂法甚多,犯罪逐日累计,长此下去那要律法有何用?”
李世民狐疑道:“难道百姓懂法就不会犯法了?”
“非也!”李宽摇摇头回道,“懂法不代表没有犯罪,而是为了百姓明白大唐依法治国,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若是有任何冤屈,皆可依法办事,百姓得到应有的赔偿,违法之人得到应有的惩罚,那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宽遵循后世的观念,想要改变大唐律法现在的弊端。虽然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李世民身为皇上,他明白真的按照李宽说的那样,最后的结果是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李世民也曾考虑过李宽的提议,在大唐律令的基础上编写注释,让百姓更容易明白。至于彻底改变现有的律法,实现人人平等,这事别说众臣反对就连李世民自己都不会同意。
大唐律法的初衷便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真的按照李宽所说的那样实行改制,不仅仅是大换血甚至会动摇国之根本。虽然李世民常常把百姓挂在口中,然而治理国家百姓无能为力,唯有借助世家大族子弟以及培养读书人,要是失去了高人一等,势必会打破这个平衡。
李宽想法虽好,李世民不得不从大局出发考虑,自然不会赞同李宽的建议,彻底改变现有的律法规定。但是,李世民可以按照李宽之前的提议,重新编撰出注释的律文,然后昭行全国还是可以的。
李宽见李世民沉默不语,低头沉思的样子,心里也清楚自己提议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这些都只是他的想法,并不是真的要去这么做。只是不想与李世民相顾无言,找个话题这才深入讨论。
大唐王朝不论怎么繁荣昌盛,依旧是个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就像是扎根土壤的树根,想要拔出根本不可能,只得将其慢慢的磨平,直至看不见就行。
“皇上,臣有个请求!”李世民抬头看着李宽示意他直言不讳,李宽沉声道:“若是臣度过此难,还请皇上准许臣从大理寺卿的位置上退下来,安心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李世民说道:“理由?”
“臣不想为我担心的人整日提心吊胆,再说臣的性格您也清楚,着实不适合官场。仅仅是做官一月,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与其继续留在官场还不知惹出什么事来,倒不如放我一马!”
“你也知道啊!”李世民瞪了一眼李宽,见他还有自知之明,心里也算有些安慰,“真的不担心他们不会回来?”
李宽直言道:“肯定担心他们不会回来啊!”
“那你为何敢私放他们离开?”李世民见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宽终于怕了,很是奇怪他当初怎么有那个胆子私放死刑犯。
李宽回道:“他们再怎么说也有牵挂,临死前的愿望我能不满足么?若是他们不回来,那我就白死了;若是他们回来,那我也就解放了。法不外乎人情,既然已经定罪,那就给他们最后的尊严,总不能让他们带着遗憾赴刑场。”
顿时,李世民哭笑不得,他不得不说李宽的胆子忒大了些,仅仅是给他们最后的尊严,让他们不留遗憾,以身犯险不说还搭上自己的性命,他真不知道说李宽是真傻还是蠢。
在这一刻,李世民深深的感觉李宽这个儿子与众不同,不仅仅是行为举止就连想法也与人不同。
“若是他们回来了,那我就答应你的请求!”
李世民无奈的叹息一声,他自己都无法确定那些人回来,更别说李世民了,眼下答应也不过是权宜之计,而且这次谈话以后,李世民决定就算是拉下老脸也要想办法减轻李宽罪罚,不至于让他真的判处绞刑。
“谢皇上!”李宽笑呵呵的答谢,李世民看着他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一刻也是呆了,沉默不语的站起身来,径直离开牢房。吴公公见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出来了,还没等他开口,就听见李世民厉声道:“无论如何要保他一命!”
吴公公期盼许久终于等到了这句话,只要李世民想救下李宽的命,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吴公公清楚李世民这个皇上做的有些憋屈,一些事情还得得到大臣的同意才行,这也是李世民有意为之,怨不得旁人。
距离十月十一仅有三天时间,这三天时间里武珝寸步不离的陪在李宽身边,生怕一觉醒来人就不见了。王槐等人迫不得已,瞒着李宽毅然决然的前往皇宫面见皇上。
此时李世民也将朝中重臣召进宫,与众人商议改判李宽之事,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商讨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王槐等三人焦急万分等待结果,他们三人直接表示愿意以命抵命换取李宽的性命。
李世民何尝不想救下李宽,事态紧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距离约定之期近在咫尺,焦头烂额的李世民满眼血丝,面色苍老了许多,一夜之间整个人就像是老了十几岁似的。
纵然三天三夜得商议,结果始终不是李世民想要的。若是他一纸诏书释放李宽,不足以平民愤,所以必须寻找个合理的理由。偏偏李宽在朝中做官只有短短的一月有余,尚未立下功绩,也无法适用于将功抵罪,就连流放、杖刑等都不适用,使得李世民这几日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发怒,众人如坐针毡,就连长孙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若是再不想出好的对策,那李宽的命就没了,而且面对的是钱武等三人直接放话要是不放人,他们就会劫法场,哪怕是杀头也要保李宽一命,眼下的情况已经到了再不解决就会出大事的地步。
:。:m。x
全本
………………………………
第三百一十五章 转机
十月十一日子时,李宽、武珝两人都没睡着,武珝忧心忡忡,眼眶湿润的依偎在李宽怀中,李宽温柔地拍打着武珝的后背给予最大的温暖。此时此刻,两人均是沉默不语。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入秋后的最后一天,夜已深了,肆虐的冷风呼呼地吹着,武珝蜷缩在李宽怀中犹如弱小的动物,她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于李宽的呵护。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对于武珝而言简直就是度秒如年,让她心中备受煎熬。
李宽依然如故,没有丝毫的恐慌,就像是没事人似的安抚着武珝。此时任何言语都已经无法表达,唯有手心的温度温暖着武珝坠入冰窖的心房。两人竖着耳朵聆听外面的风声,武珝多么希望时间能在这一刻停留,多么希望天不会再亮。
没有黎明到来,没有阳光出现,也就表示着李宽陪伴的时间将是永远。武珝下定决心,李宽真的被押赴刑场,她绝不会独活于世,生死相随至死不渝,此乃她两世为人的誓言,始终有效。
丑时,远在长安城核心地带的皇宫中,李世民来回踱着步,脸上的忧愁始终不曾散去,心急如焚的不知摔了多少东西,依然无法平复内心的暴躁与不安;长孙皇后陪伴左右,她也不知该说什么安抚。
因为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因李世民而起,想说已经晚了,大局已定她又能做什么?长孙皇后对李宽、武珝两人是打心里喜爱,太子李承乾站在一旁,愁容满脸的看着自己的父皇,懊悔之情浮现在脸上,李承乾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为什么在朝堂上向父皇求情,为什么不好好看住李宽,以致酿成的大祸!
长孙无忌、魏徵、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马周、褚遂良等大臣纷纷听诏入宫,自十月九日起他们入宫以来,就不曾回府歇息过,整整三天三夜都在商议决策。
或许以前所有人都觉得李世民对李宽有偏见,这一刻他们都清楚,就算李宽再怎么不好始终都是他的亲生儿子,哪有父亲真的眼睁睁的看着儿子押赴刑场而什么都不做。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李世民始终没有商量出一个好的方案,挽救李宽的性命。现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李宽私放死刑犯的罪乃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不再特赦之列,而且身为楚王的李宽不仅没有以身作则,反倒是成为人人笑话的对象,造成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
京城百姓、文武百官、全国百姓,无数双眼睛盯着李世民看他如何抉择。如果下诏特赦一来没有具体缘由,无法服众不说,还会让百姓及文武百官对他这个决定深表怀疑,日后还谁遵纪守法?
纵然李宽是皇子不假,可他所犯之罪当以抄家灭门,李世民仅仅宣判他一人之罪已经是格外开恩。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地私放死刑犯的事情,直接上升至国家大事。
偏偏那十八人回乡以后犹如人间蒸发,李世民不是没派人追查,奈何所有相关卷宗悉数被烧毁,就连蛛丝马迹都没有。魏徵暂代大理寺卿时,特意调查此事,也是一无所获。
期间魏徵曾询问过李宽,李宽笑而不语,还是从崔仁师口中得知,那十八人的卷宗被李宽当场销毁了,为得就是不留任何痕迹,让他们安心的回家探望亲眷。
寅时二刻,李世民皱着眉头打开窗户望着黑漆漆的夜晚,他的心是空洞的,眼里的哀伤谁都看得见,李世民不止一次后悔为什么要下那样的诏令,要不然也不会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太子李承乾绞尽脑汁,实在是想不出到底有什么方法能救下李宽一命,最后迫于无奈之下说出李宽与他的约定的秘密,道:“父皇,臣的腿疾乃是二弟所治,算不算一大功绩?”
李世民连忙转身,长孙皇后同样侧目看向李承乾,“当初二弟认祖归宗不久,我便邀请他来府中一叙,后来二弟说我的腿疾可治,那时我根本不相信他的话,以为他是在取笑儿臣!”
李承乾不得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与众人听。
“整整半个月时间,我的腿疾在二弟的治愈下逐渐好转,一个月我的足疾已经痊愈。若非二弟,我又如何能重新站起来?”李承乾自嘲的说道,“我曾许诺,从此以后二弟有我保护,然而今日我身为兄长无能为力,儿臣叩请父皇下诏绕二弟一命。”
长孙皇后猛然想起李宽也治好自己,要不然她早已烟消玉陨,连忙说道:“皇上,治好太子足疾要是不够的话,宽儿还将妾身治愈。若非宽儿千里迢迢的赶往京城,怕是妾身早已不在人世。”
众人恍然大悟,以李宽任职尚短的确没有什么功绩,可他在未上任之前就已经先后治好长孙皇后、太子的病,这绝对是大功一件。太子李承乾尚未继承大统,兴许算不上大功一件,可是治好长孙皇后的意义十分重大,自然不能忽视。
同时,李世民也想起治好长孙皇后的病以后李宽便匆匆赶回荆州,而他给予的赏赐也不过是褒奖之词,加上一些赏赐。但是,李世民曾经下诏说过:“凡是治愈皇后之人皆加封一等国公爵位,食邑三千户……”
“辅机、玄龄汝等以为可行否?”李世民忽想起这件事,连忙追问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等人。
长孙无忌、房玄龄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大唐律令是他们等人编撰而成的不假,不代表他们自己现在还记得律法中的规定条款,只得硬着头皮回答:“待臣翻阅唐律再议!”
“愣着作甚?快点去找啊!”
李世民见其他人一动不动,立即呵斥众人一起帮忙找到相关律法,能不能以此将功折罪,奈何太极殿根本没有藏书,全都是公文奏章,要想查阅唐律还得前往史馆,一行人行色匆匆的赶往史馆,李世民连夜下诏命长史进宫,远水救不了近火,为了赶时间李世民直接下令命认识的宫女、太监、骁卫军全都过来帮忙翻找,而他自己与长孙皇后两人更是亲自翻找。
:。:m。x
全本
………………………………
第三百一十六章 生是你的妻,死亦是!
与此同时,楚王府内同样发生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王槐、赵谦、钱武三人今夜并未入睡,他们迟迟等不到宫中传信,已经私下决定劫法场,他们绝对不会让李宽有任何闪失,哪怕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并且,王槐亲自带头召集整个王府上下所有人,合计有两百来人,真正有战斗力的仅有一百三十人。
“多余的废话我也不多说了!”王槐开门见山的高声说道,“现在刻不容缓,殿下正在危急时刻。我等三人决议巳时劫法场,你们若是愿意追随前去营救殿下,我王槐来世自当做牛做马也要报今日之恩!若是你愿意前去的,我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