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赟-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的祖宗啊,让你别惹事别惹事,你倒好三番两次的惹出大事来!”钱武无奈的感叹一声,“你可知我朝有严令,犯人不得当差,若有违者轻者发配,重则掉脑袋啊!”

    “有吗?”

    李宽寻遍记忆依旧没有发现,再说了现代的影视剧不都是这么演的吗?发配边关的要是有特长的可以留下来当差,将功折罪反倒是平步青云的不少,至于唐朝有此规定一说还真的没注意。

    赵谦解释道:“在前朝时期,就曾有犯人当差的先例。但是,那个时候是混乱的时期,犯人当差亦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只不过那个时候发生了犯人当差以后数年就发生暴乱,以致于前朝不得不派兵镇压暴乱,先皇也曾带着我们几人前去平定暴乱,可以说我们几人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宽将信将疑的问道:“真的假的,怎么没听说过?”

    “犯人当差皆因他的身份不一样,又是从牢房中走出来的,与牢中的犯人关系十分亲密,只要他们稍微给点恩惠,或是给予照顾就会得到他们的拥护,久而久之之下必会发生大乱。”

    王槐得知张冲、肖怡等人前去大理寺狱,又从他们口中知晓了一些事情。当时他们就觉得大事不妙,奈何李宽迟迟未归,三人急得直跺脚,来回踱步等待着李宽回来。

    直到李宽回府时,三人第一时间前去询问此事是真是假,听到李宽亲口承认,还若无其事的轻松模样,这让三人很是无语。他们三人担心了半天,未曾想李宽却丝毫不紧张,反倒是认为没什么事,这让王槐等三人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还有没有补救的机会?”武珝这才知道李宽捅了大窟窿,急切地追问王槐等三人有没有解决此事的办法,三人均是摇头苦笑,要是这事真的那么容易解决就好办了。

    如果此事传到皇上耳中,在朝堂之上引发争执,这事百分百会成为爆发点,以致于李宽深陷其中无法抽身而退。若是好的结果是那些人被否决,李宽自然没什么事,最坏的结果是李宽被牵连在内。

    “放心,不会有事的!”李宽信誓旦旦的保证,众人均是诧异地看着李宽等待他的回答,除非是有极其特殊的原因,要不然根本无法说通,再说了他们几人要入官籍,这身份背景不清楚如何同意入籍?

    王槐等三人见李宽丝毫不紧张,真不知说他胆大包天,还是无知无畏的好,总之这事要是不解决就像是点燃的炸药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杀伤力十足,绝对不是李宽能承担得起这份责任。

    三人忧心忡忡,武珝急得如同热锅上蚂蚁,反倒是李宽这个正主像是没事人似的,怡然自得吃着饭,仿佛做这些事的人与他无关。但是,李宽也低着头沉思应对之策。

    事情已经做了,话已经说出口,要是这个时候反悔伤害的可不仅仅是一人,连带着女囚的利益也会受损。因此,李宽决定寸步不让,与其被人弹劾,倒不如直接去找李世民向他当面说清楚,这样也不至于被动。

    于是,李宽趁着夜晚还未降临之前急匆匆的骑马奔赴皇宫。

    守城的门卫远远地看见李宽行色匆匆赶来,也不用等他开口,直接开门放他入城。进入皇城以后,李宽又迅速的前往太极殿,他知道这事早一天晚一天结果就会大大的不同。

    “皇上,殿下来了,是否宣他入内?”吴公公已经麻木了,李宽每次前来都是棘手问题,这次李宽又突然前来,肯定是有事,要不然他不会轻易入宫面圣。

    李世民见外面天色已暗,又见吴公公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李世民自然猜到来人是谁,除了李宽又有何人会在这个时辰入宫?若是没有事的情况下,李宽绝对不会踏进皇宫半步,而且皇宫也不是他王府,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这次又是什么事要与我说?”李世民笑眯眯的看着站在面前的李宽,对他的行事风格了然于胸的李世民,开门见山的询问李宽入宫的原因,心里一阵感慨:“这小子又来了看样子这事不见得是好的”

    “难道入宫非得有事吗?”李宽一本正经的说道,“我就是想念父皇了,这才进宫来!”

    对于李宽得称呼,李世民还是忍不住暗自窃喜,在他看来任何事情都没有李宽对自己的承认重要,直奔主题的说道:“真的没什么事?给你一次机会,要是不愿意说出来,那就当成没有!不过我与你提前说一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整个店了。”

    李宽见李世民如此直白,干脆也不再隐瞒将自己招募罪犯当差事。李世民斜看着李宽,他就猜到李宽肯定有事,要不然也不会对自己如此尊敬。但是,听到李宽的话后让让李世民吓了一跳,他的反应与王槐等人如出一辙:“你说什么?”

    全本


………………………………

第两百九十三章 大唐律疏

    “你可知此行为乃是违背大唐律令?”李世民心理素质非常人能及,低沉着声音,皱着眉头盯着李宽,“开始不知道,后来王老他们与我说了才知道,我这不是前来认错了吗?”

    李宽讨好的模样,让李世民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何曾看过李宽如此模样?或许王老他们见过,李世民却不曾见过。看着眼前的次子,李世民真不知拿他是好。

    仅仅是让他去做个大理寺狱丞,这才几天工夫就折腾的够呛,主要还是他这个皇帝忙着擦屁股。这边刚刚放权,又再次惹出天大的事来,李世民实在无可奈何了。

    “宽儿,你能不能消停会?”李世民揉揉眉头,有气无力的说道:“你这样折腾,怕是不惹出天大的祸事就不消停了?”

    “怎么会!”李宽连忙摇头,斩钉截铁的回答:“臣可是安分守己的好臣子,怎会有如此想法?再说了,臣是真的不知道有此规定,大唐律法哪有看到有此一条?”

    李世民哭笑不得说道:“这么说大唐律法必须清清楚楚的记录才行?”

    “当然!”李宽掷地有声地回道,“律法严明乃是一国稳定发展的有力武器,亦是捍卫各级权利的工具。若想人人奉公守法,安分守己,恪守本分不做违法之事,理应让全国上下人人皆知大唐律法各个条款与注释。”

    “百姓知法、懂法才能守法,不知又不懂如何守法?那大唐律法岂不是成为摆设要之何用?既然不是摆设,我以为当以编撰成书,让其流传民间,就算是各郡县乃至穷乡僻壤都能遍及才是上上之策。”

    吴公公感叹一声:“此事谈何容易?”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李宽见状暗喜:“有戏!”

    他知道自己不会受到责罚了,说白点他之所以侃侃而谈不过是转移李世民注意力,避免自己受罚。接着李宽又说道:“我大唐沿袭前朝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再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出新,不拘一格降人才,每年破格升迁官员比比皆是,均是皇上治国有方。”

    李世民听闻此话,有些沾沾自喜,脸上付出一丝笑容,眼里满是自豪。

    “皇上治国有方,任人唯贤,何不在科举考试中添加法科呢?若是天下读书人皆知法,那私塾、学院等先生自然也得教授,如此一来岂不是人人皆知法?”

    李宽故意停顿片刻,仔细的观察着李世民的一举一动,很快便确认自己这次不会受罚。顿时,洋洋得意的说了一些不同的方法,比如最普遍的方式便是编撰成书,由大理寺、刑部、六部尚书等主持,切合实际情况编写一部完整的法律书籍。

    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便以此书中所述出题,不论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知道了律法,自然明白律法的重要性。李宽提出来的建议倒是让李世民陷入沉思,从大唐王朝建立之初到现在,高祖皇帝李渊攻占隋朝都城长安后,便废除隋朝律法,与民约法十二条。

    武德元年开始陆陆续续的颁布新的律法,史称“武德新律”,本质上还是沿袭前隋的律法。直到当今太宗皇帝,贞观十一年修定出律十二卷,五百条;令三十卷,一千五百九十条,最后又从武德新律中留下七百条编入格十八卷;又定式二十卷,三十三篇。

    可以说,直到现在大唐律法才有了自己的本色。但是,今天李宽提出的建议倒是让李世民耳目一新。虽说大唐律法已经颁布数年,远不及李宽所说的人人皆知地步。

    “此法可行?”

    李世民不确定的追问,他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李宽说的人人皆知让他满是憧憬,要是真的能达到那种地步,大唐律法才是真的深入人心,天下岂有不守法之人?

    “当然能行!”李宽信誓旦旦的回答。

    “那该以何命名?”李世民再次追问道。

    “律疏!”李宽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解释道:“大唐律疏顾名思义便是大唐律法的释义与阐述,各个郡县对于犯罪之人判罚皆以此为准。法不严则不治,令不行则不严,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低着头,喃喃自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吴公公悄悄地在一旁竖起大拇指,李宽很嘚瑟的仰起头,心想:“幸好还记得这句话,要不然真不好接下去!”

    李宽自己心里也在打鼓,只是箭在弦上,要是不主动出击,怕是迎接他的又是劈头盖脸的责备。说实话,李宽可不愿意被人劈头盖脸的骂,哪怕这人是当今皇上又是自己的父亲,李宽还是不情愿,要是小时候倒是没什么,如今他都已经成家了,还这样被骂多少有些拉不下脸来。

    同时,李宽想了想暗道:“如果真的追究的话,那岂不是把我自己也给绕进去了?”

    想到此处李宽顿时高兴不起来,不论他的出发点是什么,说到底李宽的确是违背大唐律法,要是违法必究他也难逃追究责任,心里又开始盘算着该怎么把自己的罪责给绕过去。

    沉默片刻,李世民没继续在此话题上谈论,淡淡的看着李宽,道:“你今日前来还有何事?”

    “皇上,臣的确是想念皇上这才前来的!”话已说出口,想改口已经晚了,李宽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之前说的观点,李世民不相信的看着他,李宽连忙又说道:“想念皇上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他们入籍之事,不知皇上能否给予方便?”

    如果不知道大唐严令犯人当差,李宽绝对有把握让他们成功入官籍,登记入册享受朝廷俸钱。但是,知道了以后李宽一点把握都没有,吏部那边要是知道了,必定会回禀尚书省,然后呈交给皇上御览,这样的话还得李世民首肯,要不然这事没办法完成。

    于是,李宽一不做二不休主动入宫面圣承认过错,顺便将这事办了。对于这个事情,只要李世民同意李宽就有办法蒙混过关。

    :。:m。x

    全本


………………………………

第两百九十四章 条件

    “你能保证他们不会与犯人合谋而发动暴乱?”

    李世民亲身经历,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犹如血液一样融入身体中,他目睹过犯人暴乱的后果,没有任何约束横行无忌,所到之处均是惨绝人寰的悲剧,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血案。

    “我以人头担保他们不会!”李宽斩钉截铁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以自己的性命为他们作保。吴公公闻言都有些诧异,“为何殿下豁出性命为他们作保?难道王老他们没有与殿下说过当年之事吗?”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可道:“原因!”

    “直觉!”

    李宽同样两个字回答,他有种感觉这些人之所以被重判,背后必有原因,如今他无暇追查旧案,待一切安排妥当以后,李宽就准备重审旧案,尤其是一些存在漏洞的案件一一细查,看看是否有错判的情况。

    现在他没有找到真凭实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唯一能回答的便是这句话。如果是大奸大恶之人,李宽也清楚有人懂得隐藏自己,就算隐藏的再深日常行为同样能发现,只要被发现便有办法解决。

    “你当自己还小吗?”李世民怒斥道,“我要的不是所谓的直觉,要的是真凭实据。若是无法拿出来,就无法证明你说的话,更无法保证他们不会有异心。”

    李宽据理力争道:“大唐国泰民安之下,此时谁又如此胆大妄为敢作乱?纵然大理寺狱所有狱卒与犯人加起来不到一千人,这么点兵力能与执金吾卫队相提并论?”

    “民以食为天,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日三餐都没有,生存艰难之下才会铤而走险,试可谁没事会去做十恶不赦的事情?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便足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