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殿气氛变得很奇怪,谁都不敢出声说话,全都注视着李世民等待他的决定。
:。:m。x
全本
………………………………
第两百三十四章 一个不够吃
“皇上,臣以为此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一筹莫展,只得出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若是依我朝律例,误了时辰当以重罚之。然,今日非上朝,乃是宫廷家宴,又逢中秋佳节,本是一家团聚的日子,依律法并无此记载。”
长孙无忌的意思很明显,大唐律令都未曾规定的事情,就算李宽来晚了也不是亵渎皇上,谈不上欺君罔上的大罪,自然也就免去李靖、程咬金等人的罪犯。
李世民顺着搭好的台阶下来,咳嗽两声,笑着说道:“既如此,那杖刑也就免了!”
李靖、程咬金见状也纷纷退了回来,站在原来的位置上,对于这事他们倒是没有继续纠缠下去,仿佛四人像是约好了似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四人的行为是在帮衬李宽帮他免去责罚。
李靖因丧妻之痛回乡,匆匆忙忙的赶回京城,迟到合乎人情;其他三人则是驻守边塞的将领,又身居要职,均不在京城,也是匆忙回京,迟到合乎法情,李承乾出来迎接的几人便是他们四人。
论功绩四人都是战功赫赫,亦是开国功臣,反倒是李宽与四人相比除了皇子身份外,毫无建树更是一无是处。此事暂且告一段落,李泰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李恪给他使了眼色让他静观其变,眼下这情况看似四人帮衬李宽,实则是皇上有意偏袒他。如果换做其他人,下场肯定会惨,这事让李宽自己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整个人都懵的。
吴公公示意李宽干劲坐会自己的位置上,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出什么事来。或许李世民之前是愤怒的,不过后来因为某些事让他冷静下来,就算是惩罚除了杖刑外其它都是不痛不痒,李宽根本不在乎。
李宽躬身退下,这个时候他知道不是硬碰硬逞英雄的时候,该退缩的时候就得退一步。李世民见李宽退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就在他稍稍恢复兴致时,抬头发现李宽还站着,好心情瞬间消散,皱着眉头沉声道:“李赟!”
“臣在!”李宽迅速回答,李世民追问道:“为何站着不动?”
“回禀皇上,臣找不到位置!”李宽据实回答,李世民听闻一愣,狐疑道:“找不到位置?”
吴公公赶紧走下来来到李宽身边,四处看了看还真的如他所言,的确是没有多余的地方了,躬身回道:“回皇上,殿下所言非虚,的确是没有多余的位置可以坐下!”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满脸疑惑的看向吴公公,这些事是他亲自安排的,按照道理来说绝对不会出差错,吴公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是按照长幼顺序安排的位置,李宽是二皇子理应坐在太子李承乾下首。
吴公公仔细看了看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地方,这让他很是惊诧,一时间吴公公也不知作何解释。就在此时,程咬金高声喊道:“殿下要是不介意的话,就坐在我老程旁边。”
李世民转头看了过去,程咬金旁边还真的有多余的空座,吴公公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并未在武将的地方多留位置。武将则是以军中官职大小与资历排的,这些事情吴公公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怎么可能会搞错,可他又解释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宽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点头同意,这才悻悻然的走到程咬金旁边坐下来,而他的位置正好是中间,左侧坐的是李靖、李勣;右侧坐的是程咬金、尉迟敬德。
“虽说楚王晚了些,可是呈给父皇的献礼应该没忘吧!”齐王李佑微笑的说道,李宽闻言倒是有些傻眼了,他的献礼还真的没有带来,刚刚来的匆忙,两手空空也忘了这茬。
魏王李泰见李宽僵硬的笑容心知这是机会,连忙说道:“楚王怎么可能会忘了呢!”
李承乾接话道:“父皇,楚王的献礼的确带了!”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惊诧不已,李承乾继续说道:“献礼在母后那,乃是由楚王妃亲自带过去呈给母后了。”
李世民好奇道:“乾儿,你是如此知道的?”
“楚王妃第一次进宫面圣,对于宫内的情况不熟悉,楚王亦是如此,故而儿臣亲自带路才前往立政殿。”李承乾简短的说明原因,实际上也是间接解释了李宽为何晚到的原因。
“禀皇上,皇后命人送来楚王的献礼!”吴公公接到消息连忙悄悄地说道,“来人还让奴才转述皇后的话,说此献礼乃是楚王亲手制作而成,务必让皇上您亲口尝尝味道!”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李宽,微微点头示意吴公公将那献礼呈上来,他要亲眼目睹才相信是不是真的。李宽正愁不知怎么办才好,李承乾率先为自己解围不说,又有长孙皇后派人送来的献礼,不用他自己说话,齐王李佑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当食盒被吴公公拿上来后,李世民亲自打开,看见一层又一层的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食盒内,又看见月饼上不同的样式图案,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李宽,惊疑道:“这是你亲手做的?”
李宽点头称是,李世民没有说话,取来筷子,夹着其中的一块月饼放入口中,那滋味让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来,看着咬过的月饼馅里包的是蛋黄,还有一层薄薄的油,不仅没有油腻感,反倒是入口顺滑,让人回味无穷。
“此宫饼真的是你亲手做的?”李世民吃过这味道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李宽郑重其事地回道:“回皇上的话,这些的确是臣亲手准备的吃食,皇上若是不信那也没办法。”
李世民说道:“为何此饼内有双蛋黄,有何寓意?”
“一个不够吃,两个刚刚好!”
李宽想都没想便回了话,他是实话实说,月饼有什么寓意他是真的不清楚。顿时,李世民无语了,没想到居然是因为不够吃才会多一个蛋黄,早知道还不如不问的好,至少还有盼头,问过之后一点兴趣都没有。
但是,这种蛋黄月饼李世民还真的是第一次品尝,就连宫中尚食局的人都做不出这样的味道。即便李世民不相信李宽能做出月饼来,事实摆在眼前让她不得不信。
:。:m。x
全本
………………………………
第两百三十五章 作诗,我不会!
“这饼真的那么好吃么?”
李世民不知不觉连续吃了四块月饼,众人时不时地偷瞄一眼,心里涌出无限遐想,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李世民而言,居然连续不断的吃了好几块,吴公公也十分诧异,看向李宽的眼神满是疑惑:“楚王是如何做出来的?”
皇宫内院之内美酒佳肴无数,只要李世民想吃尚食局就一定会做出来,而且月饼在彼时并非中秋才能吃得到,一年四季都可吃得到。即便是寻常百姓家也时常做些改改口味,并非什么稀罕之物。
李世民的确没吃过蛋黄口味的月饼,再说这是李宽亲手做出来的,仅仅这份孝心就让李世民很受用。根据惯例,身为皇上的李世民必须向在场的文武百官派发宫饼、赐美酒,皇子、公主等子女需向李世民献礼。
几乎每年的中秋佳节,李世民都会收到子女们的献礼,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奇珍古玩之类的,对此早已麻木的他见到李宽别出心裁的献礼,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欣喜,之前的事情早已被他抛诸脑后,眼里满是赞赏。
“根据我朝惯例,每逢中秋佳节乃是皇子、公主赋诗一首以示庆贺!”李世民见时辰差不多了,示意吴公公宣布接下来的活动,吴公公躬身上前高声说道:“以座次为先后,由太子殿下开始!”
太子李承乾站起身来,微微躬身施礼,又转身朝着文武百官微微躬身施礼,从容不迫地说道:“莫惭汉武赏汾中,翩联桂花坠秋月。中园几见梅花落,清秋欲尽客重过。”
众人均是沉默,听懂的人佯装不懂,不懂得人依然不懂,唯有李宽的目光与李承乾对视,两人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此诗蕴藏着“中秋”二字,又借助秋天的季节述说他的心境,如今一切都已过去了。
“人皆寿命得千秋,绣户徘徊秋月光。喜戴千年圣主明,灯火还同不夜城。”原本按照座位理应是李宽赋诗一首,奈何他不在皇子的位置上,反倒是成为最后一位,第二位赋诗一首的则是吴王李恪。
李恪刚刚坐下,魏王李泰就迫不及待的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高声说道:“圣人在上心不偏,穷秋旷野行人绝。九九中延九万年,暂留欢赏寄春前。露花滴沥月上天,缀玉联珠六十年。”
说罢,李泰很是得意的看了一眼李宽,后者根本没搭理他,自顾自的吃得津津有味。顿时,李泰怒火中烧,心不甘情不愿的坐下来,恶狠狠地瞪着李宽,暗想:“等会看你如何接下去!”
齐王李佑接着说道:“碧玉搔头落水中,桂花成实向秋荣。组紃常在佳人手,主人持节拜荆州。薄暮赏余回步辇,一月相思如七年。”
“晋王殿下,您也来一首如何?”出席此次廷宴的皇子只有九人,而晋王李治便是李世民第九子,年仅十二岁的他怯怯懦懦的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施礼,涨红着脸支支吾吾半天一个字都没说出来,众人哑然失笑,李世民眼里满是忧心忡忡,面色不变的看着李治,这让后者更加心惊胆战。
李治为人太过羸弱,知书达礼不假,可是这样的性子着实让李世民很是担心。生在帝王家,注定李治必须独自面对眼前的困境,李治求助的看向太子李承乾,李承乾鼓励道:“九弟,放开胆子尽管说!”
李治与李承乾是真正的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李承乾的鼓励还是让李治有些担心,又朝着长孙无忌求救,后者同样鼓励他尽管开口,李治想了又想还是开了口:“共荷神功万庾积,夏聚流萤冬映雪。回头一顾一相思,美擅东堂登甲乙。终须愚谷中安致,魂腾腾兮惊秋波。惟有读书声最佳,红锦靴柔踏节时。”
说完没有立即坐下,小心翼翼的偷瞄着李世民脸色,见他没有说话这才稍稍安心,又微微躬身施礼这才坐了下来,紧张的心情许久未能平复,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有长进!”
一直沉默不语地李世民,在李治坐下以后终于开了口,给予他的评价,在他看来唯唯诺诺的李治能开口就已经不错了,还能完整的赋诗一首绝对出乎意料之外。
原本平静下来的李治听到李世民的声音立即变得紧张起来,满是担心的看着李世民得到答案后这才兴高采烈的笑了起来。紧接着,便是长公主襄城公主,一袭紫红色长衣,落落大方,轻声细语的说道:“中园几见梅花落,春秋方壮雄武才。正怜佳月夜深坐,每逢佳节何曾坐。征人岂不思乡国,二十长游醉乡里。几人经此无秋情,今日天涯夜深坐。”
出席的公主同样是九位,一直到新兴公主为止,不过有些受冷落的公主并未出席,这也使得排行第十五位的新兴公主占据公主末席。李世民对于子女并非一视同仁,对于皇子的赋诗他听得十分认真,对于公主的诗倒是心不在焉。
并且,李世民的目光时不时地注视着李宽。除了太子李承乾作诗时,李宽放下手中的吃食、美酒全神贯注地听完,其他人的诗一律都没听过,别说开口就连看都没看,更别说认真听了。
“你是早上没吃?”李世民强忍怒火,就算是不喜欢这活动也至少做做样子,偏偏李宽连样子都懒得做,依旧我行我素的吃着东西,就连身旁的李勣、程咬金都拦不住,不过他们两人也没阻拦。
李勣、李靖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不假,同时也从武官变成文官,肚子里还有些墨水。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完全就是武夫,听不懂那些文绉绉的诗句,在他们眼里还是食物最重要,依旧耐着性子听下去。
李宽吃得正起劲,也没听见李世民的质问声,要不是程咬金看不过去碰了他一下提醒道:“殿下,皇上叫您呢!”
“哦!”李宽拿着鸡腿狼吞虎咽的吃着,还没咽下去说话有些不利索,程咬金顿时觉得李宽这个王爷有些不同,反倒是喜欢这样的性子,吴公公出声提醒道:“楚王殿下,该您了!”
“什么?”
李宽迅速站起身子,一边说着话一边咀嚼鸡腿肉,就连嘴上的油也忘了擦拭,看上去有些滑稽,吴公公哭笑不得,他只得重复一遍,李宽这才知道到了自己,想都没想就说道:“作诗,我不会!”
:。:m。x
全本
………………………………
第两百三十六章 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