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称王- 第5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按照狂澜军今日的实力,又是有心算无心,埋伏一支匈奴骑兵,有两万兵马足够,可王烈要的不仅仅是击溃,他要完全的歼灭这支军队,一战立威,让固守左国城的匈奴人看看,什么叫做天威难犯。

    但王烈又不能带太多的人马,就算他有信心劝降石弘,哪怕石弘不投降,城内也自有狂澜军的密探协助攻城。

    但必须要保证围城大军的数量,否则调走太多人马,一旦匈奴人也有算计,比如那刘乂暗中再调遣别的人马来偷袭,那就情势危急了。

    毕竟刘乂手下足足有十五六万,而且全是骑兵,在野战中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而此次刘乂命手下大将章戎救援六壁城,虽然只给了章戎三万兵马,但却是刘乂手下的精锐之一,乃是南匈奴左贤王麾下的狼山骑,乃是为了纪念当年匈奴强大时占据的狼居胥山,也是为了铭记被霍去病率领的汉家大军杀的丢盔卸甲,封狼居胥的耻辱。

    这三万匈奴骑兵都配有当时匈奴少有的半身铠甲,匈奴冶炼技术并

    不发达,就算刘渊立国,掠夺了大量大晋工匠,前后二十几年也不能改变工艺落后的本质。

    当年刘聪手下号称有四十万控弦健儿,真正盔甲齐全的精锐也不过十万,而且都在他身为为禁军,

    因此,这些戍边的部落骑兵能有盔甲,已经是难得。

    而王烈手下的狂澜飞骑,虽然兵强马壮,盔甲整齐,但基本以幽州北地晋人为主,段氏、拓跋鲜卑为辅,还有其他各族战士万余人。

    这些人跟随王烈也几乎都身经百战斗,但除了那些异族骑兵,除了一些天赋卓越的人,大多数大晋骑兵却怎么也比不过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骑兵。

    对此,王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唯有更多铁与血的战斗,才是锻炼战士的根本。

    而今天他准备率领三万狂澜飞骑的精锐一会匈奴骑士。

    之前,王烈和匈奴骑士交手的经历一是石勒率领的匈奴铁骑,但其中匈奴人并不多,更多的是羯人和依附了石勒的汉人以及其他异族骑士;二就是在江左,假冒王导亲卫的刘曜率领的近千匈奴骑士,那可真是匈奴骑兵中精锐的精锐,差点让王烈战死当场。

    但王烈不怕,至少这一刻,他有信心击溃这所谓不可战争的骑士。

    跟随王烈一起出站的,却是王烈手下大将,现在的段氏鲜卑大单于,幽州之虎段末丕。

    王烈这次来前线,本来是想要带苏良或者冉瞻来协助自己,甚至是段文鸯,但段末丕知道王烈要和匈奴决战,却说什么也要出战。

    当年征北城下,段末丕只是一个军主,率军大战石勒手下大将孔长率领的匈奴铁骑,却因为中了对方的拖刀计,差点被斩落马下,一直耿耿于怀。

    而随后的数次战斗,段末丕都没有机会一雪前耻,今日自然不肯放过。

    其时,段末丕已经年近四旬,但勇猛不减当年,只是以他大单于的身份,王烈着实不想动用他。

    但段末丕于王烈如同师长,有救命和传送武艺双层厚恩,他的要求王烈还真不好拒绝。

    所以这次王烈带着段末、冉瞻两人来到了六壁城,只是为了保密,段末丕才一直没有出现在众人前,而是混杂在军营里。

    一直到大军出发,段末丕才领军做了先锋,冉瞻做他的副将,率军直奔埋伏地点而去。

    王烈自在中军压阵,不鸣锣不树旗,悄无声息,紧随而去。

    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左国城附近地形,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建为左国城,是南匈奴的王婷所在。

    也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刘渊当年建国之所以能发展迅速,也正因为他们是第一个在中原建国的胡人部族,颇有些精神先驱的意思,所以也才有各个异族的投靠与附庸。

    而刘渊建国后,在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的基础上,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扩建了左国城,让左国城形成了内外相依,易守难攻的地势。

    左国城东面靠山,西为大河,南北两面却是平原、丘陵地势。这也是为什么王烈联军入匈奴,不直接攻打左国城,而只能选择先绕路六壁城,从北方攻打此城的原因。

    而六壁城也当之无愧是左国城一道坚固的门户。

    如果石弘不降,联军强攻六壁城,怎么也要付出数倍的伤亡才可能实现,这也是王烈等人不想看到的。

    同样,刘乂派出的援军也只能从北路支援六壁城,而那官道两侧虽无大山,但也是丘陵密布,给了狂澜军一个绝好的偷袭机会。

    王烈打仗,向来以奇为主,这是是他为什么偏爱骑兵的原因,骑兵的机动灵活,千里奔袭正适合他的风格

    而这次他给段末丕布置的任务也不是直接歼敌,而是截杀。歼敌的任务他留给自己。

    王烈并没有将埋伏地点选在丘陵山区,而是即将抵达六壁城的一处平缓坡地。

    官道到这里正好有一个近二十度的上坡,而道路两侧百步内都是密林。

    这里距离六壁城不过十余里,再往南五六里则是一个山谷。

    王烈让段末丕和冉瞻率一万人埋伏在山谷出口,让过匈奴大军。

    匈奴大军一过山谷这种容易被埋伏的地点,加上距离六壁城只有十余里,心里肯定会放松警惕。

    但一旦战事开启,段末丕等人只要稳守山谷,就绝对能保证一个匈奴人逃不回去,而王烈就可以专心厮杀,将这些匈奴彻底歼灭。

    王烈的计划就是这么简单,攻其不备,断其后路,不留一个活口!(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六十五章 ,噩梦

    匈奴骑兵的大队人马是在午后的时候进入王烈的视线的,王烈的视力一直很好,四月的北地晴空万里,在高处望去,十几里外腾起的烟尘已经映入眼帘。

    “怎么样,此战能杀敌多少?”王烈一边细数着那烟尘,判断着敌人的具体人数,一边对身边的亲卫杨彦之道。

    虽然早就有埋伏在左国城附近的密探把敌人的情况传递过来,但王烈还是习惯性的自我算计一番,知己知彼,才能保证最大的胜利,赌博是一回事,能更好的了解对手底牌,操控牌面才是王烈赌博信心的所在。

    杨彦之自从在幽州成为王烈的亲卫,如今也有两年时间,这个少年成长迅速,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王烈数次想把他派入军中建功立业,将来也好封侯拜将,杨彦之却一直不肯,他总觉得跟随在王烈身边才能学到更多。

    此刻听王烈问他,少年的脸色一红,想了想才道:“杀敌不知几何,惟愿护得主公平安。”

    其实,以王烈今日之地位,本不应该再亲自上阵杀敌了,至少不需要他再统帅骑兵冲阵,但王烈却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甚至觉得自己如果不上战场发挥勇武,而只是在后方运筹帷幄,实在是无聊之极。

    他想做韩信,也不拒绝当刘邦,但更希望能做楚霸王,当然是指在战斗中。

    但自从江左一战,王烈为引王导入彀,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虽然其后险胜,但他却险些被刘曜围杀在阵中。

    回到幽州后,王烈手下无不上书、出言抨击他这种冒险行为。

    王烈杀的过瘾,心情大好。也不在乎这些评价,只说以后一定注意芸芸。

    但幽州上下官员哪还不知道他的性,劝解无果后。索性给王烈配备了一支三千人的亲卫骑兵,杨彦之只是其中一名幢主,只是他一直跟在王烈身边。(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这三千骑兵的目的只有一个,在战斗中保护王烈安全。

    王烈此战率领的三万兵马。就囊获了这三千人。

    杨彦之如此说,也是得了谢琨、令狐艾等幽州大佬的授意。

    王烈一听,心下好笑。故意一瞪眼:“我还用得着你小保护?你说说你能在我枪下走几招?”

    杨彦之一听,脸色涨红,沉默半天才道:“我武艺是不如主公,但主公就算是万人敌,也有力竭之时,我若力竭不过是一人之安危,但主公若力竭。不但我要追随而去,北地百万百姓也要同随而去!”

    王烈听完此话,陷入沉默,片刻拍了拍杨彦之的肩膀道:“彦之,我知道你们都关心我安危。我也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人,但我保证我杀敌不只为自己痛快,而是主将在前,将士焉能不尽命?再说,我相信你们,我以后就把命交给你们了!”

    王烈这话故意气沉丹田,大声说出,四周几百步范围内的将士都听的仔细,众人闻言都面露激动之色,却比什么样的动员话语都更有力量。

    此刻大战在即,众人不敢喧哗,但眼里流露的激动和热忱,却告诉了王烈,他们将誓死捍卫自己的主公。

    王烈见军心高涨,心下高兴,却拉过杨彦之,小声对他道:“杨幢主,一会我有一个任务交给你,你可能完成?”

    然后,不待杨彦之回答,就仔细说了起来。

    杨彦之初始听来还有些犹豫,片刻却面色激动,等王烈说完,想了想道:“那主公可要保护好自己。”

    王烈一咧嘴,笑骂道:“我还不用你操心,去吧,这次好好干,别丢我的脸!”

    ~~~~~~~

    章戎,本是南匈奴部左贤王刘劷麾下大将。

    刘劷在血统上算是刘聪的远支,没有什么机会继承大统。

    但他见刘聪死后,匈奴汉国各方势力群起,而在他控制区域内的刘乂平时表现的十分低调,就起了野心,表面上和其他几个匈奴部族推举刘乂为帝,实则想要把刘乂当做傀儡自己当太上皇。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刘乂当年将皇位让给刘聪,是审时度势,知道自己比不过刘聪的雄才大略,若强争皇位,只有死路一条。

    但和刘劷相比,刘乂却又强上百倍,在刘乂眼中,刘劷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跳梁小丑一般。

    果然,在起兵后不久,刘乂就迅速勾结了其他几个部族首领,杀死了刘劷,尽数收编了他的人马。

    而章戎就是在当时“弃暗投明”,归顺刘乂的。

    章戎身高九尺,手使一杆狼牙槊。乃是左贤王部有名的勇士,这

    次却是主动请命来解六壁城之危。

    章戎心里清楚,自己虽然投靠了刘乂,但还寸功未立,将来刘乂真的登基后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还不如趁这个机会建立功勋,也好让刘乂高看自己一眼。

    但同时,章戎也明白,自己带领的这三万狼山骑虽然是精锐,但毕竟数量有限,联军的鲜卑骑兵也不是纸做的兵马,因此只要一到六壁城,章戎就会选择稳固防守,等待刘乂大军前来,夹击联军。

    而这一路行来,章戎也处处小心,斥候探马撒出十里外,遇到两边有险要的关口,都是分兵而过,绝对不让大军一起通过。

    章戎甚至一反兵家行军常态,将运送物资的车马都放在了前军,打的就是一旦遭遇伏击,前军可以依靠这些车马就地结阵,而如果战事吃紧,他们甚至可以果断放弃前军,直接调头后撤。

    眼下,刚刚出了抵达六壁城前最一个谷口,章戎一直高悬的心总算放下不少。

    此刻,远天晴朗,四处视线良好,派出的斥候也没有发现异常,章戎心下暗道:“看来鲜卑狗和汉妇儿是准备和我们在六壁城决战了,还说什么敌人通晓兵法,刚刚那些山谷都不设伏,眼下一马平川,只要安全通过,与石弘汇合一处,五万兵马守一个六壁城,功劳唾手可得。”

    正想着,前边大军行动却忽然变得缓慢起来。

    章戎人在中军,却高声喝道:“怎么回事,还有十几里路就到六壁城了,因何磨磨蹭蹭。”

    一个裨将拍马而来,忙到:“将军,前边有一道缓坡,人马通过无碍,但我们携带的物资车马却要费些力气。”

    章戎听了点点头,叫那裨将立刻去亲自指挥,让车马快些通过。

    那裨将走后,章戎又仔细想想,现在己方兵马距离六壁城不过十里,根据斥候事先所探,前边已经没有可以设伏的地点了;而且刚刚斥候才回报,说六壁城内已经有兵马出来迎接,那么自己索性率领大军先行一步,至于车马就慢慢赶路吧。

    否则这么耽误下去,万一联军开始攻城,再想入城就难上加难了。

    想到这些,章戎一声令下,前军车马立刻停步,让出道路,章戎亲率中军和后军冲出,准备直接冲过那段长约半里路的上坡,直接冲向六壁城。

    大队骑兵向前,此时道路上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