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称王- 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点却是他们和王导那种绝对精于算计的阴谋家的不同。

    而现在王烈刻意激怒刘曜,就是想速战速决,在自己伤口恶化前,杀死对手。

    否则一旦被那些剩下的匈奴骑士包围上来,有他们配合刘曜一起,那自己就凶多吉少了。

    再看刘曜,被王烈一枪刺中肩膀,也是鲜血汩汩涌出。不过看起来却要比王烈好很多。

    刘曜对王烈已经恨极,王烈辱他、伤他他不并在乎,他这半生奋发图强,从随时可能被人害死的一介无名小卒成为匈奴汉国国主刘聪手下数一数二的重臣。又怎么能被几句话就搅乱心绪?

    他真正痛心的是因为自己的一时侥幸,想要杀死王烈,却致使自己的兄弟被王烈刺死,如此就算自己全身而退,这辈子也会自责难耐。

    刘曜不是什么善类,但他父母早亡,就这么一个亲生兄弟,如今兄弟死了。却比杀死他自己还难受。

    他恨不得能立刻刺死王烈,为兄弟报仇雪恨。

    但刘曜有苦自知,自己肩膀的伤口看似不重,但却正好被刺中了筋骨关节。整条右臂此刻都不能发力。他只能用左手死死攥住枪杆,右手虚托枪尾,勉强保持一个进攻的态势而已。

    不过,再拖下去,狂澜军的骑兵大队就要杀到。那时候不但杀不死王烈,自己也必然死在乱军之中。

    这样白白送死,刘曜自然不肯,他死也要拖着王烈一起下地狱。

    可以说。王烈和刘曜担心的都是一样的事情,怕自己力竭前无法杀死对方。都想尽快杀死对方解决战斗。

    因此,下一刻。两个人都强自忍住了伤口的疼痛,用尽刚刚积攒起的气力,纵马提枪刺向对方。

    两个人,放在正面冲阵的战场之上,哪一个不是可以率军冲阵、千军辟易的大将,若正大光明的斗将,恐怕不厮杀上几场、花上上百个回合是分不出胜负的。

    但此刻,两人从最开始的交手、斗箭,到决死,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回合,却已经是身负重伤,危在旦夕。

    可以说,两个人每一招每一式都没有留一点厚手,这一点上他们都被王导所算计在内。

    王导期望的正是两人拼个鱼死网破,但两人的心思自不在乎这些。

    对于战士而言,在战场上杀死对手才是本分,就算是一军主将,也要有抛却生死的勇气,否则和行尸走肉何疑。

    “杀——”刘曜抢先出枪,他右臂现在不能用力,索性只用左手执住枪尾,借着战马冲刺之力,一枪刺出。

    这一枪虽不比开始那一式中平枪猛烈,但速度却更快一线。(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再看王烈,却似乎陷入了游离的状态,虽然是双手执枪,但大枪却始终贴在身前,并没有出枪的打算。

    似乎,他已经因为肋下的疼痛放弃了出枪。

    眼看双方距离缩短,刘曜长枪的枪锋就在眼前,王烈却猛的双腿用力,一夹马腹。

    王烈胯下的黑龙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嘶鸣一声,骤然加速,就在瞬间化作一道黑烟,冲出了数步的距离,下一刻巨蹄扬起,整个半身高高跃起。

    刘曜现在是单手出枪,虽然力道不比双手,但在延伸距离上反而更胜双手,黑龙若不跃起,他这一枪十之七八能抢先刺中王烈。

    可是黑龙一跃,他长枪直接冲马腹下擦过,带起一道血痕。

    而王烈却是由上及下,猛的一枪刺出——

    “杀——”

    刘曜只看见一道雪亮的光芒在自己头顶炸开,就仿佛那渐渐升起的朝阳,下一刻他只觉得脖颈处一阵冰冷刺痛,再看清楚时,只见一个无头的尸首正不断喷涌着鲜血,然后坠马落地。

    刘曜死了,这个历史上本来可以成为一国之主,亡掉了大晋在北方最后希望的枭雄,就这样死在了王烈的枪下。

    若不是遇到王烈,他那闻名北地的神射与长枪,不知道还要夺去多少汉人的性命。

    他不是一个善类,也算不上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视死如归的勇士。

    他本来有机会逃走,但他选择了战死……

    面对这样的结果,就算是身为敌人的王烈也是心神一阵恍惚,自己竟然就这样杀死了一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但此刻,王烈已经没有时间再多想,刚刚刺出的一枪让他自己给自己夹紧的伤口再次额崩裂开来,一股蚀骨的疼痛让他几欲昏厥。

    而此刻,那些刘曜的手下眼看主将身死,都疯了一般冲了上来。

    为了掩饰身份,刘曜这次带来的几百人其实大多数是汉人(与石勒手下的火鹤营类似),对匈奴汉国虽有忠心,但更多的事对刘曜个人的忠诚。

    他们这次肯随刘曜来冒险,也正是因为刘曜平日十分厚待他们。而且,他们的家眷老小如今都被拘禁在匈奴汉国的都城左国城,若刘曜身死,他们回去,刘聪肯定要拿他们的家眷老小泄愤。

    还莫若拼死一战,一则还了刘曜的恩情,二则就算身死当场,被刘聪知道了,凭刘聪往日对战死手下的厚待行为,还能为家眷老小搏一个安稳的后半生。

    他们搏命,王烈同样也要搏命,手下就在不远处,他怎么能甘心被这些残兵败将杀死。

    此刻,远处的王导一见刘曜数个回合间就被王烈刺死,脸色微变,这时他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那个被他蛊惑冲锋的中军都尉在他眼里也已经是一个死人。

    至于刘曜手下的反扑在他看来更不值得一提,

    王导悄悄对身边几个亲卫吩咐几句,下一刻已经消失在乱军之中。

    王导到底还是没有牺牲的决心,他也不甘心就这样死在这里。

    忙于厮杀的王烈此刻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整个战场已经乱成一团。

    王烈身边的敌人就跟疯了一般,一个被他刺死,另一个就会继续猛扑上来,全无以前战斗中那种主将一死,手下四散而逃的场景。

    王烈此刻浑身伤痛,每挥出一枪,肋下伤口都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

    但他的每一枪也同样会在对面的敌人身上,制造处一个更加恐怖的伤口。

    几十个匈奴汉国的骑士,转瞬就被他刺死了七八人。

    眼看就要冲出他们的包围,却听得有人惊喜道:“王烈受伤了,王烈不行了,大家快上去活捉他,莫让他跑了!”

    王烈定睛一看,却是一个中军都尉领着数千人冲了过来,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彩。

    王烈长啸一声,怒道:“哪个要跑?尔等当我软弱可欺乎!”

    王烈是那种骄傲到骨子里的性格,他可以接受呗刘曜这种英勇的战士杀死,但绝对不会忍受死在一群无能却只知道捡便宜的垃圾手里。

    他纵马提枪,向那中军都尉和手下迎去。

    那中军都尉一愣,却不惊反喜道:“冲,给我抓住他,抓住他我赏百金!”

    王烈再不废话,直接冲向了那都尉,两人之间不过几十步的距离,以黑龙的脚程转眼杀到。

    接王烈大枪连舞,身边的中军士兵根本阻拦不住这一人一骑,只能任他在战阵中往来冲杀。

    那都尉一见王烈如此凶猛,怒吼一声一带战马也迎了上来。

    但还没等举起长刀,就觉得眼前一暗,接着王烈的大枪就狠狠刺进了他的胸膛。

    好快的一枪!

    王烈顺势将那中军都尉的尸首挑起,任鲜血泼洒了自己一身,怒目圆睁看着四周面带惶恐的敌军,断喝道:“哪个还想上来送死!”

    这一刻,王烈已经忘却了伤痛,只觉得一股快意冲胸口涌出。

    不知道是谁先喊出一声:“跑啊——”

    敌人四散奔逃开去,这些人就和没了头的苍蝇,但经过王烈这一人一骑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躲开很远,反正只要没有王烈这样一个杀神的存在,跑向那里都没有问题。

    王烈将那中军都尉的尸首甩下,此刻一股疲倦涌上了他的身体,他用大枪的枪锋抵住已经被鲜血染红的地面,冷漠的注视着四周的敌人。

    这一刻,身心俱疲,但只要大枪在手,他就无所畏惧。(未完待续。。)
………………………………

第四百四十二章 ,斗法平士族

    这章算是对王烈思想的一个总结,对或不对,全在个人理解

    对于建康百姓来说,建兴四年初冬显得那般寒意袭人,就算身居在生着火炉的屋中,仍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寒战感。//高速更新 //

    这其中固然有气温持续降低的原因,但更有持续的兵灾战乱带来的心里恐慌,让人失去了安全感。

    江左不比北地,就算再五胡乱华最盛时,这里也能勉强保住一方安定,相对的在这里生存的百姓,也就要比北地的百姓缺少一股悍勇,承受能力也相对更脆弱,也更容易在战乱下失去镇静。

    尤其是昨夜,从子夜时开始的动乱,一直持续到了第二日清晨才慢慢平息,这些撕杀人和惨叫声,让躲在家中的百姓如身在地狱一般,对未知的一切更加充满了恐惧。

    并不是他们不想出去查看下详情,但因为大将军王敦早就下了宵禁令,酉时就不准踏出里坊大门,违者以奸细论处。

    因此,大多数的梁山百姓根本不知道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听得街道上兵马不断奔走,偶尔还会有砍杀声冲进耳膜。

    最让这些百姓赶到恐慌的是,身边不少邻里的房屋在这个夜晚都被意外引燃,就在他们中的某些人大着胆子出门救火的时候,透过紧紧关闭的里坊大门,赫然发现,街道里到处都是倒伏在地的尸体。

    目睹耳闻了这一切的建康百姓瞬间失去了基本的判断,有人甚至开始传言:“王烈要屠城了……”

    也因此,一到早晨,听得街道里喊杀声渐停,这些百姓立刻起身收拾包裹,准备等到天一大亮,就趁城门打开的时候出城避难。

    但还未等他们走出家门,就听见了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梆子声,接着就是自己里坊内里长熟悉的声音传来:“镇东将军、武功侯王有令:吾代至尊巡视江左,昨夜平定叛乱。已擒住逆首王敦,其余逃窜流逆正抓紧追捕,望城中父老安心。士农工商皆可正常出入;我狂澜军将士约法三章,不入民居,不掠民财,不伤民命。如有违令,百姓尽可举报,一经查证严惩不殆!”

    如此传告,在建康城内各个坊间不断响起。

    这些百姓当然不会因为一个通告就相信平安无事,可现在看。这建康城已然变天了,他们也不可能逃出去了,只好躲在家中,祈祷平安。

    又过了半日,的确没有任何兵马进入民居的里坊,反到是里长的声音再次在外响起:“镇东将军、武功侯王有令:昨夜平叛,有误伤百姓、误毁民居者,三日内可去建康郡守府备案。官府统一出资修葺、赔偿;家有病患、断粮者可去建康郡守府申请资助……”

    随着这一道道命令的发布、传达。建康城百姓内心的惶恐总算慢慢消去。

    而随着第一个大胆的百姓去郡守府备案,一个时辰后就领着银钱高兴返家的消息传出,更多的百姓走出了家门。

    随后,开始有狂澜军士兵进入各个里坊,这些士兵也多是在里长的带领下,主动帮助那些房屋被毁的百姓进行整修。修葺之后不但不要一文钱,甚至连水都不肯喝一口。

    王烈生活的后世有一句话。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晋的百姓显然也更相信自己亲身所见所闻。眼见狂澜军如此亲民爱民,不出三日,城内百姓的惶恐尽去,街市里也慢慢恢复了正常的交易。

    建康,这个大晋最大的都市之一,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气象。

    而随着王烈正式控制住城内局势,一条条满载北地粮草、物资的舰船也开进了码头,这些物资的涌入,更是极大的平稳了建康百姓的担忧——原来,王烈将军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百姓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战乱之后予其温饱,他们往往就感恩戴德。

    而在街头巷尾的酒坊、茶楼等地,也开始出现了关于王烈、关于狂澜军的各个故事。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狂澜军到底是如何进城,又如何战胜了江左中军,很多人都并不知晓,但这并不妨碍大晋百姓对八卦的热衷。

    于是,在某些人的刻意引导下,关于王烈和狂澜军种种美好的形象被顺利树立起来。

    什么王烈是神仙下凡,手下将士也尽皆天兵天将;什么王烈一直爱民如子,本不想与王敦动干戈,但是王敦等人却步步紧逼,王烈无奈还击芸芸……

    而这些百姓不知道的是,在看似平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