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称王-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宾却表示,这个方向绝对没有错,而且正是直插掘鲤淀中心,已经经过他反复夜观星空对比。

    而且在这种细致的搜索下,王烈只要藏身淀内,就绝对没有可能漏过。

    至于第一日为何没有发现,那是因为王烈等人不可能藏身在掘鲤淀外围,所以没有发现却是正常。因此,只能说是王烈的营地在掘鲤淀更深处。

    于是,第二日开始搜索后,石勒就按照张宾的建议,把前锋的两万人马分成数百个小队。

    每一支小队都随着携带着烟火牛粪,只要发现敌情,立刻点燃浓烟,附近的百余只小队包括中军主力的四万余人都可以立刻赶过去。

    这样,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搜索效率,也避免被王烈的伏兵各个击破。

    果然,这样如渔网一般的细致搜索下,匈奴汉国士兵很快就发现了狂澜军的线索,那是一大片燃烧过的芦苇。

    虽然不能确定是野火燃烧,还是人为,但总归是一个线索。

    前锋搜索队立刻把这个消息上报上去,石勒等人得到消息,都来到那片被烧火的芦苇荡。

    石勒看了看那片被烧过的芦苇,转首问众将:“诸位有何看法?”

    夔安看了看却道:“主公,这些焚烧的痕迹并不规则,似乎更像是天雷野火所为,我军应该继续向前。”

    自从上次在军营内与张宾争执后,夔安似乎恢复了以前的性格,开始和张宾不断争执。

    果然,张宾立刻反对道:“不对,这些痕迹虽然看似没有规则,但在那些没有烧透的地方,芦苇有些许被砍断的痕迹,肯定有人故意而为。就是怕我们发现端倪。”

    然后张宾又问负责搜索的士兵:“可曾发现其他行军的痕迹。”

    那负责搜索的士兵惭愧道:“没有发现,只有这一片焚烧的痕迹,若不是天雷野火,就是敌军安营后所为,大人请细辨

    。”

    张宾却信步来到芦苇燃烧范围的边缘,仔细看了看,又叫过几个士兵,吩咐那些士兵飞马去其他几处被火灼烧过的芦苇边缘观察,几个士兵先后回报后,张宾却是计上心来,对石勒道:“主公,我们寻找的方向正对,敌人就在前方。”

    石勒忙问:“何以得知?”

    张宾道:“敌人几乎将所有痕迹都掩埋,但他们必然也有骑兵,而在这冰面上行军,骑兵的战马必须包裹棉布或者稻草,而他们焚烧芦苇的灰烬,必然会被棉布或稻草所沾染,然后遗落在苇叶上,我刚刚就是让这些军卒看哪一边的痕迹最多,哪一边就是他们撤退的真正方向。”

    石勒闻言,大喜:“好,命令全军,即刻出发,一定要在明日太阳落山前找到敌军。”

    决战,似乎就在眼见,石勒也一扫几日来的颓势,只要能顺利击败王烈,石勒相信这北地还是属于他的。

    至于这掘鲤淀内到底隐藏着什么,石勒不知道,这些匈奴汉国士兵也不知道。

    战斗一触即发,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更多到,地址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杀敌何用刀

    终于确定了狂澜军的方向,匈奴汉国全军却是士气大振。

    多日的搜寻有了结果,就好像立刻就能取得胜利一般欣喜。

    虽然在这荒如大漠的掘鲤淀上行军并不困难,可毕竟天寒地冻,尤其是这样空旷的四野中,每一时每一刻,吹在身上的寒风,都和刀子一般叫人难以忍受。

    尤其是在没有希望的奔走下,更容易让人心生懈怠。

    但现在不一样了,听说那可恶的王烈和他的几千狂澜军就在前方,这些敌军顿时有了追赶下去的信心。

    而且石勒说了,谁能擒住王烈,直接奖其食邑三万户;就算是只拿到尸体,也奖其食邑千户,并奖黄金千两。

    虽然大多数的匈奴汉国士兵都知道王烈的勇武,但谁不希望平白获得这样丰厚的奖励呢?而且石勒是个极好面子,说到做到的性格,却不怕他不给封赏。

    最主要的是,身边这么多袍泽,这些人蜂拥而上,只要能耗光王烈的气力,总有一人能拣到便宜的。

    王烈,等于黄金万两,等于几辈子的衣食无忧,堪比唐僧肉。

    但就算没有这些奖赏,石勒手下的某些将领也恨不得立刻杀死王烈。

    尤其是石勒手下的另一员猛将孔长,更是心怀怒意,只盼王烈就在眼前。

    不说他自己先后两次被王烈射伤,单说支雄之死,就足矣让他与王烈有了血海深仇。

    他和支雄都是西域月氏胡人出身,一直互相交好,亲如兄弟一般,平日里更是互为同盟,共进共退。

    而这次信都之战,支雄被俘,到现在都生死不明,却让孔长憋着一口气,就算没有石勒的奖赏,他也誓要斩杀王烈为支雄报仇,否则岂不是败了他勇士的名头。

    匈奴汉国的将士正是怀着这样那样的欲望与愤怒,开始更加仔细的搜索经过的地方。

    时间到了第二日的午后,匈奴汉国的前锋搜索队果然遇到了进入掘鲤淀后的第一次阻碍。

    但敌人并不是狂澜军的士兵,而是一处陷阱。

    陷阱是挖在一处堤岸上的,粗看就是一处平地,可人一踏上去就整个陷了进去,里边深达四五丈,插满了竹签。

    等石勒他们赶到的时候,看见的是两个倒霉的匈奴汉国士兵正陷阱在里边不断垂死挣扎着。

    随后,越来越多的陷阱被触动,不过是一刻钟内,匈奴汉国的前锋搜索队就损失近百人。

    而此刻,敌人却根本连影子都没出现,就算这些匈奴汉国的其实悍不畏死,想要与敌人拼命也是无可奈何。

    重拳打在棉花上,偏偏这棉花里还藏有致命的武器。

    这样的结果让这些匈奴汉国骑士大为光火,不过这出陷阱的出现,却无疑是证实了张宾的判断,这里距离王烈藏身的地

    方已经越来越近。

    因为只要和王烈交过手的敌人都知道,王烈在战术上也许没有定式,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你越用所谓兵法上的东西去判断他,反而越不对。

    可是王烈却有一点,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将领都不同。可能是猎户出身的原因,王烈对机关陷阱分外喜欢。每一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几乎都要设下陷阱,尤其是在自己的营地或者城池四周,更是要设下这样的陷阱。

    当年平舒城一战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王烈设置的陷阱,以及后来连夜掩埋的火药,扭转了整个战局。

    有时候,杀敌真的不需要用刀子,一处不起眼的陷阱,往往就是摧毁一个敌人士气,进而造成整个大军恐慌的开始。

    因此,从那以后,石勒就分外重视王烈的陷阱,更不敢把这看成是无用的奇技yin巧。

    可是,今日百密一疏,还是再次吃了暗亏。

    而根据以前火鹤营密探传回的情报,更清楚的显示,王烈只要安营扎寨就会沿路布置各种陷阱,防止敌人偷袭。

    因此,当匈奴汉国的前锋斥候把消息传回中军的时候,张宾迅速就判断出这里距离王烈的营地已经不远,或者说至少王烈曾在这一片区域活动过,而这些陷阱就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

    为了防止被狂澜军的暗哨发现,石勒实现让十几名火鹤营的汉军士兵打扮成本地土著的模样,装作进入掘鲤淀凿冰捕鱼的渔夫和乡农,一路搜索先探路而去。

    因为担心有陷阱,无论是假扮成当地土著的探子,还是前锋斥候,又或者匈奴汉国大军,行路都极其小心,但就算这样,一路下来,还是又触发了几个陷阱,死伤了数十人。

    石勒恨得牙根发痒,若不是可以断定王烈就在前边,早就气得再次吐血了。

    但此刻石勒亦知道不能心急,命令中军暂时停止前进,静待前锋的消息。

    又等了约一个时辰,远处大片干枯的芦苇荡中传出一声尖锐的哨音,而这哨音正是约定的前锋斥候遭遇到敌人后发出的信号。

    这信号并不绵长,只响了一声,代表敌人在百人左右。

    石勒一听到这哨音,立刻对环绕在身边众将道:“诸位,敌人已经出现,哪一位将军愿意抢这个头功?”

    孔长刚想说他要去,那边支屈六却道:“末将愿往”

    孔长想了想,前锋斥候肯定不会是与王烈遭遇,毕竟王烈是狂澜军的主帅,应该隐藏在掘鲤淀最深处,不可能在前边犯险,那么这个功劳他抢也没意思,闪身让在一边。

    石勒点点头,拨给支屈六五千精骑,让他快速前往信号发出的地点,并告诉他:“此战稳重为先,以能纠缠住敌人为上,切莫贪功冒进

    ,否则出了差池我拿你试问而我率大军随后就到。”

    可以说是石勒非常小心谨慎,斥候发出的信号表示敌人不过百人,但还是派出大军,以免中计。

    支屈六自然不敢懈怠,石勒也正是了解他性格粗暴冲动,才会又这样的叮嘱。

    但看他一副立功心切的模样,石勒挥挥手,支屈六随即率领五千骑兵而去。

    而石勒的中军随后开拔,紧随支屈六而去。

    那边,支屈六率领五千骑军迅速向哨音的方向奔去。

    支屈六的战斗经验十分丰富,带军奔出后,根据声音和方向判断,立刻判断出敌人是在西南六里左右。

    支屈六等人不敢耽搁,马不停蹄,一刻后终于来到那片芦苇荡前。

    可是,让那个支屈六失望的是,这里的战斗已经明显接近了尾声,四周的百余只搜索队都已经先后靠拢过来,匈奴汉国士兵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数千人,而地上除了十几具身穿狂澜军军服的尸体外,其余敌人已经四散逃窜,只剩下枯黄的苇叶在眼前摇曳。

    “将军,您来了您看这些没骨气的家伙,竟然做了汉妇儿的走狗,该死”有一个匈奴汉国的军主指着一句尸体对支屈六道。

    支屈六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倒伏在地上的那具尸明显是高鼻深目,典型的胡人相貌,但身上却穿着晋军特有的筩袖铠

    这里出现身穿晋军军服的胡人其实并不奇怪,若真算起来,石勒麾下很多胡人将领和士兵原来还都在晋军编制呢。

    而且据说在狂澜军中,胡人所占比例更是非常高,除了段氏鲜卑的数万骑军外,更有其他种族的士兵万余人。

    那个军主接着道:“这些人只是一部分,兄弟们开始也是先发现了几个身穿百姓服装的家伙,这些家伙还妄图蒙骗我们,自称是被王烈俘获的我军将士,但属下很警惕,很快就发现他们身后还有狂澜军的士兵出现,于是将他们当场击杀这些人真没骨气,竟然为汉妇儿做事,丢尽了我们草原勇士的脸面。”

    听着这军主得意的自吹自擂,支屈六也是连啐口水,心底却有些暗骂自己还是速度太慢,否则这功劳应该是落在他的头上。

    不过,现在看敌人并没有跑远,于是他命那军主带人在此等候迎接石勒大军,他则又收拢起数千兵马,加上他率领的五千骑兵,共约万人,直奔狂澜军奔走的方向而去。

    支屈六相信凭借手下这一万精锐健儿,一定可以取得一场开门红!

    这掘鲤淀的湖面广阔,深入深处后更是大片的冰封湖面,极其平坦,大军奔跑其上,竟然也有了几分纵马塞外的快感。

    只是,身边不时会有大片干枯的芦苇出现,那苇叶如刀,在不经意间划破了战马没有

    马铠保护的肌肤。

    和晋军的战马都在要害处身披马铠不同,因为资源的缺乏和技术的落后,还有对速度的极致追求,让匈奴汉国乃至所有草原骑兵的战马除了马鞍、马镫和必备的缰绳外,其他就什么都没用。

    也因此,很快这些战马的身上就被划出一道道细微的痕迹。

    但因为这伤口实在太过幼小,所以几乎所有的匈奴汉国骑士,包括支屈六都是毫无察觉。

    而且一路追击下去,狂澜军常见的陷阱、障碍却也不见一个,开始支屈六还不以为意,以为敌军猖狂逃窜时来不及搞什么小动作,可是冲出不足两三里,就开始有匈奴汉国骑士不断落马,落马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中了陷阱,也不是他们骑术不好,而是最简单的马失前蹄。

    可是一匹、两匹,甚至十几匹战马马失前蹄都不算什么,但这近万大军,忽然有数千战马同时马失前蹄,就是一见可以祸及全军的大事了。

    很快,支屈六他们在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一个的情况下,就已经乱成一团。

    不断有战马四蹄发软跌倒,当支屈六发现问题不对的时候,自己胯下的战马也是四蹄一软,好在他反应及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