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又对胡大海道,那我让你办的其他事情你办妥了么?
“办妥了,我拿出大部银钱和刀枪分给了城外百姓,小郎君你这招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说什么为了保护得到的,他们就会有胆气反抗,这些手段能有用么?可惜那些金银了,乖乖,老胡我手里的钱第一次吐给别人啊……”
“有没有用,就看将来咱们大晋这些当官的如何办,或者说就算将来石勒打来,这些百姓起码不会再甘为屠戮。”
王烈感叹道,看了一眼面色冷漠的令狐艾。
“你野心不小啊。”令狐艾忽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王烈看了令狐艾一眼,笑眯眯道:“先生,饭可以多吃,话不能乱讲啊。”
令狐艾此刻却已然不再想能平安下山的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就破罐子破摔,一吐心中所想。
“若只为流寇,抢劫掠夺就是;可是你却要收买人心,授人予渔,将来谁若再想夺去他们的东西,必然要反抗,而你若趁势登高而呼,岂不是一呼百应?你自己说,你这是想做什么?”
令狐艾此言一出,苏良、冉瞻、白文三人面色都是一变,他们开始也不太明白王烈为什么要将这次劫掠的大多数银钱,甚至兵器都分给当地穷困庄户,现在听令狐艾一说,却明白了什么。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胡大海却是一拍大腿:“这么说我老胡就明白了,好比小郎君你给我一把菜刀一块金子,下次若有人来抢我的金子,我就会拿刀砍他。令狐艾,怪不得我家小郎君看中你,你能给老胡讲明白道理,有能耐!”
令狐艾不愧是沉浸在权谋之争中十几年的小吏,加之天生异乎常人的警觉和机敏,让他迅看出了王烈的本来目的。
王烈却是面色不变,嘴角轻扬:“令狐先生,你能穿我所思,果然配做我王烈的谋主!”
这番话说的虽平淡,但言语间流露的自信却让众人都感觉到了王烈的雄心壮志。
令狐艾却是不为所动:“我只问你一句,难道寒门出身的你,相信前秦陈胜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箴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烈摇摇头:“王侯将相当然有种,所以没种的才甘为人下、生死为人操控,委屈齐全于乱世;我虽非王侯出身,可一样有种,男儿之种,不屈之种,所以今日恳请先生襄助,成我王侯之志。”
王烈说完,忽然作揖拜倒:“先生大才,可愿为我出谋划策?”
身后苏良和冉瞻对视一眼,相互点头,也翻身拜倒,白文犹豫了下,噗通跪倒在地。
这一刻,既然他们已经选择了跟随王烈,那么王烈所走出的决定,就可以代表他们。
更何况,这个决定经令狐艾解释后,听起来是那般雄心壮志。
男儿登高,一呼百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男儿有种,敢为王侯!
胡大海看着眼前的情形,摸了摸脑袋:“你们都跪了,老胡我站着也不合适,那好,小郎君在上,请受老胡一拜!”
王烈这番话说出,令狐艾平静的脸色终现异彩,多少年,他看到过多少面对士族门阀的百态,有谄媚趋附、有傲骨风霜,但能真切认识自己,说出一句“王侯本有种,男儿之种”含义的之辈,却只有眼前这眼前这少年。
这少年心机深沉,几个手下相貌雄壮、皆有万人敌之相,却对其如此尽心尽力,将来未必不是一个人才,只是现在难道自己为了活命,真要落草么???
“你配做我王烈的谋主……呵呵,他这么说还真是高看自己呢……”令狐艾无奈苦笑。
但此刻情形也容不得令狐艾多想,王烈高大的身躯拜倒在地,他也至好伸手托住王烈,奈何力气不够,索性也长跪在塌上,曰:“小郎君,你虽年少,但眼光长远,且步步为营,完全断了艾之后路,我今日还有选择的余地么?”
说完,却是匍匐拜倒,口称:“见过主公。”
王烈忙起身,扶起令狐艾:“先生现在不用叫我主公,我知道先生心里有委屈,等先生想要真心追随我时,再叫我一声‘主公’不迟。自我朝八王内乱,大晋江山岌岌可危,如今乱世将至,正是英雄立功建业,匡扶社稷的大好良机,只要先生今日起能和我同心同德,共谋进退,我定保先生一个前程,就算那高高在上的‘王马天下’,也要正视我等。”
(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当时的第一世家琅琊王家与晋朝的统治者司马家,共有天下,当然只是这样一个说法而已,实际并非如此)
令狐艾看了王烈一眼,轻声道:“小郎君,你说要匡扶社稷,是真的么?”
王烈一咧嘴:“嗯,但我心中的社稷是百姓,是我汉家江山。”
令狐艾点点头:“原来小郎君却是要学前朝太祖。”
说完,两人相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着令狐艾的加入,王烈的班底里也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为他出谋划策,总揽山寨内务的谋士。而这一年的八月,经过了数月筹备,为了报复前一年石勒进攻幽州的战斗,王浚派手下督护王昌、中山太守阮豹等率诸军以及段疾陆眷、段末坯和段文鸯一同攻击在襄国的石勒。
这次出征,已经比历史上的那场战斗延迟了四个月。
历史的主线似乎并没有因为王烈的起飞而更改,这煽动翅膀的力量似乎还不够有力,但隐藏在乱局背后的脉络却也渐渐清晰起来,王浚、石勒,注定只能有一人称为北地的霸主,而王烈则拥有无限的未来。
………………………………
第三十九章 ,敌踪现
第一卷到此结束,王烈目前强劲的敌人即将出现,王烈和还不算强大的鸡鸣寨能否在乱世中展,敬请期待下一卷
~~~~~~~
晋建兴元年八月,西晋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王浚派手下督护王昌、中山太守阮豹等率诸军以及新任鲜卑辽西公段疾陆眷等人率八万兵马出兵襄国,直指石勒占据的平阳郡。
幽州督军谢鲲、幽州长史裴嶷、别驾裴宪,猛将段末坯、段文鸯兄弟皆随军出征。
此刻,王烈身在鸡鸣山上,透过树林的缝隙望着数里外官道上的幽州大军经过腾起的烟雾,却是心潮澎湃。
大战在际,风云起兮心正烈。
这一次王浚南伐石勒,除了自己没有亲自带兵出战外,幽州的兵力几乎调出一半。
而领军的将领王昌,也是历史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有名的不是他多么擅长指挥作战,而是因为他风神俊美,为时人所赏,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
后世的唐朝女诗人鱼玄机曾在诗中提到: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把王昌和屈原的弟子、美男子宋玉并列,可见王昌也是个风流潇洒人物。
但这样人物风流有名,统军能力却值得商榷。
王烈在幽州军中和王昌并无交集,甚至都没有见过他,在年前的那场幽州保卫战中,也没见王昌带兵。
这次王浚却忽然派王昌统兵,总不能是把王昌当杀手锏吧?也因此,王烈在通过来往消息探听到领军的大督护是王昌这个消息后,心下就更对这次王浚的南伐石勒有了几分担忧。
王昌在晋史中除了相貌俊俏、人才风流外,领军作战的声名实在不显,王浚用他为将,估计还是看在他的出身。
又或者晋时,富贵人家都有猥亵娈童的嗜好……
“难道大将军也好男风?”王烈暗自猜想。
历史的轨迹虽然因为王烈的出现有了一丝改动,但王浚后期刚愎自用、用人唯亲的性格似乎并没有更改,行军打仗非同儿戏,八万大军交给这样一个人指挥,怕不用和刘琨生内讧,就会被石勒击败。
王浚若败,幽州必有所失,王烈又将如何自处?
一边算计着形势,一边目送幽州大军远去,王烈慢慢走下山去。
大军刚刚远去,守在山下的苏良却传来消息,说有一个上次跟随谢鲲一次来过山寨的汉子要拜见王烈。
王烈一听,也有些摸不到头脑,因为谢鲲随军出征的事情他并不知道。
很快,那名为谢极的汉子被苏良带上山来,一件王烈恭敬的一拱手:“小郎君,我家大人有信让那个我交给你。”
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封书写在丝帛的信笺递给王烈。
王烈接过信,打开一看,却是谢鲲告诉他自己已经随军出征,而且他已经详细了解过了王烈在幽州惹下的祸端,并说此事他会为王烈尽量解决。同时,他劝王烈找个机会来寻自己,争取在这场对石勒的战斗中立下功劳,他将亲自表本上奏琅琊王,给他一个好出身,那样就算是南阳刘家也不能轻易动他了。
王烈看完,心下颇为意动,但这时他并不是抛弃下山寨的基业再为人所用,而且他在听说谢鲲随军出征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把王浚和刘琨可能出现的矛盾转达给谢鲲,相信以谢鲲的眼光可以看出这其中的重要性,再利用他的身份和名望周旋干涉,王浚和刘琨也许就不会反目成仇,毕竟双方之前有过良好的合作,并非世仇的关系。
既不成仇,石勒也就没有了窥探幽州的机会。
但这话却不能直接对旁人说,王烈随口问谢极:“谢大人如此劳苦,还要随大军远征,真是辛苦他了。”
本来王烈说完这句客气话,就准备立刻去写信,好让谢极带给谢鲲。
但谢极下边的话却让他立刻认真起来:“是啊,这次也是我家大人自请督军,因为此去攻打石勒的襄国城,要路过中山郡,而我家夫人的老家就是中山刘氏,大人也是顺便去那里替夫人祭祖。”
中山郡,中山刘氏?王烈一凛,因为他忽然想起了在《晋书·刘琨传》上明确记载:“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而这里的中山魏昌正是指的西晋时候的中山郡魏昌县。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历史上刘琨会让自己的族弟刘希去中山郡募兵,因为那里根本就是人家的老家嘛,子弟兵,子弟兵,自家的子弟用起来才顺手。
而谢鲲的夫人既然是中山刘氏,那也肯定和刘琨是一家,这么一来让谢鲲去说服刘琨不要和王浚生冲突,再让谢鲲为刘琨和王浚调节,这一场晋朝的内讧岂不就化为无形。
想及这些,王烈咧开了嘴,冲谢极一拱手:“谢大哥,你稍微等一下,我也有一封信要麻烦你转交给谢大人。”
说完,回到后堂,拿起一块棉帛,想了想,在上边写道:“大人这次去征讨石勒,石勒虽残暴狡诈,但在大兵压顶之下并不足畏惧,难处理的是自家之事。我这些日子听来往的中山百姓诉说‘中山刘氏子弟正招兵买马,高举义旗反对胡人苛政’,这本是件好事,可中山地处幽、冀、司三州交汇,地理位置重要,一直为王浚大将军所重视,刘刺史此举无异于拔大将军的虎须,如果因为此事让刘家与王浚大将军交恶,最后恼了并州的刘越石大人(刘琨,字越石),得利的只会是石勒。小子不才,所想的这些都是个人的建议,若大人能感觉到我的真心,希望大人考虑一下,以您的身份当可化解这一场危机。”
本来王烈还想简单写写,让谢鲲自己去理解,后来一想这件事情几乎关系到北地汉人的生死存亡,更让大英雄刘琨在后来背负上一个见死不救的污点,所以还是直接挑明的好。
相信以谢鲲刚直多谋的为人,会处理好这件事情。
然后,王烈郑重将信封好,叮嘱谢极一定要亲手交给谢鲲,又拿出五金要赠给谢极。
谢极婉言谢绝,笑眯眯道:“大人很看重小郎君,小郎君不必多礼,大人还说,若小郎君你这次还是不肯下山,就一定有良策赠他,这就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了,至于这黄白之物我更不敢接,告辞了。”
说完一拱手,也不停留,立刻去追幽州军的大队人马;见他不要钱财,王烈特意给他装上一包烤肉,谢极连声称谢,却是收下。
信已出,王烈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到,却不知道是否能改变这个时空汉人的命运,而且以谢鲲的聪明肯定会从这信里看出自己知道的得太多,毕竟自己的身份在哪里摆着,但一想到挽回这一场内讧,甚至改变整个北方汉家儿女的命运,王烈觉得值当。
各种思绪纷乱,一时间王烈却想得痴了。
此时,苏良走了进来,看着王烈呆坐在垫子上,自己也一屁股坐了下去。
两个人就这样并排坐在一起,也不说话。
期间胡大海这憨货进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