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称王-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烈却笑而不语。

    司马邺却道:“这些鄙薄小人,死一万次也不足惜!”

    梁芬一听,却暗自流汗,今日若不是他见机的早,再次站对了队伍,又岂能有现在的风光。

    却是平复了下心情,拿着管家送来的礼单,对众人笑道:“这些家伙往日里连登门都不愿意,如今却如此谄媚,送来这许多礼金钱财,臣无德不敢贪墨这些,今日芬将这些钱财献给朝廷,充作国用,请陛下接纳……”

    司马邺听了,却是面沉如水,并没有立刻答应。

    王烈也是一脸笑意,不做表态。

    见两人这般模样,梁芬顿时汗如雨下,就差点哭诉出来:“臣真的冤枉口阿……”

    张寔在一旁见梁芬一副惶恐模样,却笑道:“梁司徒何必如此心慌,今日这些礼金却是你应得的,也算是对你今日正确选择的奖励,今后只要你走对路,又有何担心。”

    梁芬神色一凛,心下也暗叹:“今后自己的确要改一改这犹豫不决的毛病了,今日若走错一步,怕自己就要和荀组一般,落得个被抄满门的下场。”

    而张寔这番话,他却也听的明白,知道张寔是故意提醒他,今后跟准司马邺,不要再改变。

    梁芬的意志实在谈不上坚定,甚至颇有些见风使舵,但此刻却是毫不犹豫,跪倒在司马邺面前:“陛下,臣今日有罪,但得陛下宽厚,王将军大度,不追求臣的罪责。从今往后,臣惟陛下马首是瞻,绝无二心,请陛下一定接受臣今日的笑纳!”

    司马邺看着梁芬,心下其实略有些不满,今日若不是他开始的犹豫,王烈又怎会遭受如此屈辱,不过后来他毕竟选择了支持王烈,甚至可以说是今日反戈一击的最大功臣之一。

    司马邺本就不是一个杀伐激烈的性格,今日若不是为王烈也不会如此动怒,他却是看向王烈,王烈点点头。

    司马邺却是笑道:“司徒大人请起,今后你就是我的肱骨之臣,万勿与我如此客气,至于这些钱财,也都是这些混蛋吸取的民脂民膏,正好用来充实国库,你做的很好。”

    梁芬暗舒一口气,立刻再次表示了忠心,司马邺这才扶起他。

    众人此刻却是相视而笑,开始推杯换盏,交谈起各种趣闻。

    酒过三巡,众人都已经微醺,而前来梁府拜会的客人却依旧来往不断,但除了一些平日比较正直的臣子外,其余人司马邺却一概没有接见,对于这些趋炎附势之徒,司马邺甚至想把这些人全部撤职查办,而攻击过王烈的那几十人,司马邺却是问王烈道:“大哥可要真的惩罚他们?”

    王烈道:“陛下以为如何?”

    司马邺小脸一紧,捏着拳头道:“这等卑劣之徒,当枭首为大哥解恨,至于那些看热闹的人,也该降级罚俸,才能以儆效尤,否则朝纲都被这些**乱!”

    王烈忙道:“陛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任何一个时代,在这朝堂之上都不可能完全存在公平。

    大晋固然需要西平公、梁司徒以及宗侍中等这样的肱骨之臣支撑,但也需要一些能吏点缀,而这些臣子虽有能力,但却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品性高洁之人,甚至可以说一般,大多数人都有点趋炎附势。

    但他们同样也是我大晋辛苦培养多年的干才,若无他们,紧紧靠司徒大人他们肯定无法保证大晋政务的正常处理。”

    司马邺也是聪慧之人,想了想道:“可是大哥,这种人现在能为讨好荀氏父子而参与诬陷你,若将来敌人大军来袭,他们还得为了功名利禄绑缚我这个天子出城请降么?当然,如果是为万民牺牲,我也不会畏惧,可是为这样的人牺牲,我却不甘;而且我大晋立国多年,就培养出这般品德不佳的人才,这又是什么原因?”

    王烈笑道:“陛下你担心的没错,强敌来袭,他们是有可能起投敌之心,但臣有一句不当说的话,这恰恰是我大晋朝廷的失败?”

    司马邺看了王烈一眼,却道:“大哥你尽管说,我知道你不是信口开河之徒。你为何说他们品德不佳是朝廷的失败,就算真是朝廷的不对,那今后又如何不让他们起投敌之心?”

    张寔也道:“这种人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会投靠谁,我觉得陛下担心的很有道理,阿烈你却不改推到朝廷的身上,而且你却如何让这等鄙薄之徒不起投敌、变节之念?。”

    王烈面对一脸严肃的张寔,却忽然正色道:“烈斗胆问西平公一句,您觉得这天下去谁家的天下?”

    张寔看了一眼司马邺,犹豫了下道:“某以为这天下就是司马氏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

    王烈闻言,点头道:“司马氏建国,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我等身为臣子,食君禄,忠君事,自当尽心。可正是因为很多人,甚至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天下只是司马氏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天下只是陛下一人的,所以当大敌来到时,才会想‘既然不是我之天下,我又何须为一人或者这司马一族拼命!’,这就是大的环境让人没有忠君爱国之心。

    而且,烈一直以为,这些人并非天性如此。人之本性,本无善恶,后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受到何种影响这才有了善恶之分。因此,孟母三迁,只为他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圣人尚且如此,我等自不能免俗。其实说实话,在朝堂上时,我也恨那些人趋炎附势,为了讨好荀组就甘心颠倒黑白、污蔑于我,甚至我都想过事情结束后提兵杀之……但我后来却想明白,他们也非本性如此,说句让陛下你不高兴的话,若从上古圣贤角度说,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但若从臣子角度讲,朝政如此,人心涣散,难道不正与朝廷孱弱,用人不当有关么?朝廷无德,才失天下口阿!”

    张寔闻言,想要反驳,司马邺却一挥手,喝道:“大兄说下去,我不怪罪!”

    王烈点点头,司马邺如此大度宽厚,从这一点来讲到的确有明君的潜质,却是继续道:“自曹魏以来,长文公(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我朝以之为选拔人才的根本,只看出身,不看品德与能力,如荀组那般狼子野心之徒,只因为他出身颍川荀氏,年少时得到过所谓琅琊王氏的好评,就可一路高升,直到太尉之职;但是却没有人在乎他一贯投机取巧、不尊超硬,而陛下和您的兄弟却为了安其心,却一再对其封赏,这难道不是朝廷对他的一种纵容么?

    也正是因为有了荀组之辈的前车之鉴,所以我朝这些官吏才能被其蛊惑,认为朝廷不会责罚这等行为,甚至以投机取巧、出卖朝廷为荣。说到底,这不正是朝廷自己种下的恶果么?若我大晋强盛,重用贤臣,那我想这些人中的大部却都会是中兴天下的能吏吧?

    陛下,烈以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如西平公这样忠心耿耿,也许大多数的官员和百姓都只会在表面高呼大晋万岁,可只要有人肯给他们吃喝,他们就会效忠谁,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能为我大晋效力;只要朝廷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强大,任用官吏不再只是看家世、出身,而是举才惟贤,能者上、庸者下;同时开启民智,让人人对这个国家有真正的归属感,而不是觉得这朝廷是某一个家族或者某一人的,而是大家所有的,那么我大晋就永远会为这些人所支持。”

    王烈一口气说完这些,却是认真的看着司马邺和张寔等人的反应,他这番话虽然有些超前,但其实大多都是拣司马邺他们可以理解的话去说的。

    司马邺和张寔等人闻言都是一愣,这种理论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不过司马邺到底是少年人,而且又没有被那些圣贤之说洗脑,如今又极端崇拜王烈,片刻却激动道:“天下人的天下,大敌来临前,天下人才会主动维护、保卫?大哥,你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烈点点头,欣赏的看着司马邺,这一刻,王烈心底甚至有一种养成天子游戏里才会有的快感。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更是王烈想要开创的一个崭新天下!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三章 ,王者之交

    新的一月了,诸位那个有保底月票的就给小飞吧,拜谢:)

    ~~~~~~~

    见王烈肯定自己,司马邺却是小脸激动的通红,却道:“大哥,你今日之言真是振聋发聩,而且是这般与众不同。我知道你是怕我不肯听,但你放心,你说的话不管我现在能否明白,我都会记在心里,仔细斟酌。

    至于荀组这件事情,朝廷的确有错在先,我其实一直知道他暗通江左,可是琅琊王毕竟是我兄长,我一直不忍斥责,封赏他本是想让他回心转意,今日听你一说才知道自己想的太过简单,其实这样做是等于纵容他一般,还给群臣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至于这九品中正制,乃是我朝选拔人才的根本,我一时也不好改变,但请大哥你放心,若今后真有出身寒微,但有能力品德高的人才,我一定会重用,有我长安一朝,这未央宫上就始终会有他们的位置”

    王烈闻言,忙拱手道:“陛下有此决心,烈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中兴我朝。”

    司马邺却是把住王烈的手,眼中满是信任和期待,君臣二人却是执手而笑。

    此刻,张寔、梁芬、索琳等人虽有些还不明白王烈话的含义,甚至有些抵触,但司马邺既然赞同王烈的说法,他们也不能说什么。

    而且王烈在他们心里也一直也是一个坦荡之辈,今日说出这番话也是发自肺腑,并不是为自己私利。

    大家也多少听说过他那些奇思异想的传闻,心下却只是暗道王烈这话大胆,想法却与他人不太一样。

    谢鲲看到他们惊讶的表情后,在那里暗自思量:“这些话算得什么,若把王家小郎在幽州说出的那些话都舀来与你们听,怕你们都要惊骇死;不过阿烈也幸亏是遇到陛下这般信任他的主上,若是换成司马保那般的残暴肉丘,怕是容不得他说这样的语言了。”

    一旁的索琳却是暗道:“世人都说我索居秀行事不拘小节,今日见王烈,我却算得正常了,只是他这般说法究竟师从何人?刘越石却绝不是这般模样。”

    但谁也不知道,当几个月后,王烈这番话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大晋各地的时候,会在大晋民心中激起怎样的波澜。

    开启明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人一族之天下;改善九品中正制,举才惟贤,不论出身;随着这些观点的传播,这天下却是谁人不识幽州王。

    惊讶、支持、争议、非议,各种声音就如王烈手下的狂澜军一般,在这土地上不断掀起波澜。

    不过,这一刻,尽管王烈劝服了司马邺不要为难那些见风使舵的臣子,但那些闻风而来的官吏,还有没有几个能得到拜见司马邺的接见,基本上都被拦在了外院。得以拜见的也基本都是中立派系,支持了王烈的。

    但这些人却已经很是满足,若他们知道自己的脑袋险些被司马邺舀掉,在鬼门圈上走了一遭后,怕是要更感谢王烈的仗义执言。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司马邺对王烈的重视,凡是今日恶了王烈的,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如果王烈提出自己的建议,哪怕是这般惊世骇俗,司马邺也能在细细思考后,欣然接受。

    在酒宴进行中,胡崧那边也前来复命,表示已经将荀组在长安城内的太尉府完全抄查,因为荀组的家眷大都在阳城,因此这里不过是百余名偏支远方,以及奴仆。但却从荀府的地窖中竟然搜出了黄金近万两,棉帛数十万匹,铜钱千万贯以及各种珍宝、玉器;还有大量的兵器铠甲。

    看着那厚厚的几十页财产名录,司马邺却是怒道:“索大人,你身为尚书台仆射,有监管百官之责,可知道荀组老儿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家财与兵器?”

    索琳一听,忙惶恐道:“臣愚钝,不知;而且荀组一向很少来长安,臣真的不了解他。

    司马邺又看向王烈:“大哥以为如何?”

    王烈却笑道:“一是贪墨、受贿;二是江左有人相赠。”

    司马邺闻言,沉默片刻,才道:“那大哥觉得该如何处置这些不义之财?”

    王烈道:“一半用训练军士,我愿为陛下在这一月内训练一支如我幽州狂澜军一般的新军;另一半充实国库,用做长安城建设之用。”

    司马邺闻言,点点头:“大哥所言正和我意,我正想开口让你为我练军,想那幽州军在你的调教下,能硬撼石勒而胜之,可见你练军之法得当,你却先开口了,真是知我心也。”

    众人也都称赞王烈忠义能干,并说要看看一月后王烈的练军成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