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日,王烈和谢鲲亲自去尚书省下辖的吏部,核准了自己以及手下的身份,司马邺毕竟是至尊,他们这些外放的官员就算品级再高,也要先核准身份,然后再通过尚书省的安排,才能觐见。
否则,这天下想见皇帝的人多了去,就如今日之上~访一般,不设置一个接见办公室统一安排,长安城早就乱了套。
王烈对这种充满官僚风起的臃肿机构毫无好感,但毕竟自己是大晋官员,就要遵循这些规章制度,而且这是王烈第一次来尚书省,这个大晋最高的政务机关,却是想趁机拜见下尚书仆射麴允,却没想到被告知麴允已经患病,休养多日,不能接见外客。
王烈无奈,只好和谢鲲返回。
路上,谢鲲见王烈并无沮丧表情,却道:“阿烈,难道你不觉得那麴允是故意躲着我们不见么?而且都说他和索琳乃是盟友,他两共同人掌控尚书省,若他们也以为你昨夜已经投靠了南阳王,为此而对你不满,甚至想要为难你,你又该当如何?”
王烈却一咧嘴,笑道:“他鞠允是尚书省的老大,一国之重臣,若因为一点没有被证实的传言就为难我,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而且他不若不见我,我就拜见不了至尊么?今日那家伙许是真的操劳过度,病倒在床;若不是,就定然是想要我做出投靠举动,我就偏不如他所愿。”
谢鲲无奈苦笑:“你这家伙什么都看得明白,行事有时极其明理,有时却有如此倔强,哎,可能也是我老了,跟不上你的思路了……”
王烈道:“谢大人何出此言,你才四十不到,正是人生鼎盛之时,小可我还需要你多多帮扶我呢。”
谢鲲笑了笑:“呵呵,阿烈你少给我惯**汤,阿烈你聪明过人,很多事情根本不必问我,如此看重我,说来也是照顾我这张老脸。”
王烈却正色道:“谢大人此言差矣,你我第一次相见,烈那时不过是一负罪之人,落难山寨,您却依然和我平等相交,那时候烈就觉得谢大人乃是真正的英雄;后来,谢大人又为烈从江左王敦处求来赦书,我知道大人您当时虽名义上为王敦麾下长史,但实际上并不为他所用,但您却为我而折节相求,这份恩情天高地厚……所以,烈是真心感谢大人,也需要大人这等方正之士时刻提醒自己,大人万勿再怀疑烈之真心。”
谢鲲闻听王烈这肺腑之言,也是心生感慨,看着王烈那张充满朝气的坚毅面庞,叹道:“说起来,阿烈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怎样待你也不足报,罢了,你我之间又何必如此客气,我谢鲲这把老骨头今后就交给你了。
不过,说实话,我家孩儿都和你年纪差不多大,我怎么能不老呢?”
说完这话,谢鲲又仔细打量王烈,却是越看心中越满意,忽然道:“阿烈,你和阿璎姑娘准备何时成亲?”
王烈闻言,虽然有些奇怪谢鲲为何忽然关心起自己的个人问题,这话题转变的也忒快了一些。
但还是道:“准备及冠之后,等家师为我赐字,然后我就和阿璎成亲。”
谢鲲又道:“那你是准备立她为妻么?”
王烈道:“当然,阿璎对我情谊深厚,从下又青梅竹马,现在又为我贤良助力,难道我还能娶别人不成么?”
谢鲲闻言,心下一叹。
程翯如何,他自然清楚,更曾听谢极说过当日初到青山村,程翯那番苦等三年,盼军相归的痴情言语。
而且程翯在王烈之下,即为贤妻,更为良将,对王烈这些手下、兄弟也极其有理,从不以王烈爱人的身份自居为大。
平日里,对谢鲲更是极其尊重。
面对这样一个可爱的姑娘,谢鲲心里却有些复杂。
此刻他怀中却有一封他随王烈离开幽州前,来自江左谢家的信笺,本来他还想择机交给王烈,现在看却又有些不知道是否应该拿出手了。
那封信却是来自他的长女谢甄兮,内容无非是关心父亲近况,但言语里却多次提到王烈的名字。
虽然在谢甄兮信里,并没有明确表达对王烈的爱慕,但那言语里的关切,和要求谢鲲看管王烈,说什么“此子顽劣,占据咱家宝马红裳,爹爹需看住他,莫让他被贼人所害,将来不能实现诺言还马”;还有诸如,“若他不肯来江左还马,父亲一定要把他带来,女儿亲自责罚他”芸芸。
如此种种,以谢鲲过来人的观点看,这分明就是心里已经有了王烈。
而且之前谢甄兮也曾来信,或隐晦、或直接提出要谢鲲帮扶王烈,免得他为别人害了性命,不能让自己报仇。
如此欲盖弥彰的说辞,谢鲲这样的精明之人自然一眼看穿,心下又好笑又担心。
好笑的是自己那个爱疯爱闹没有一点女儿家风范的丫头,却终于肯为男人动心、改变;担心的却是自己女儿未来的幸福。
正因为谢鲲觉得程翯为人识大体,有能力,而且和王烈情投意合,他才担心自己女儿这一番单相思不会有好结果。
如今王烈更是直接说出要娶谢甄兮为妻一说。
晋时,还没有什么三妻四妾的说法,而一正妻、两平妻更是后来才有的概念。
妻子,只有一个;其余女子,就是妾身。
他陈郡谢氏虽不比琅琊王氏那般大族,但也是一流的世家,若自己那女儿谢甄兮真垂青于王烈,那自己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她给王烈做妾不成?
而且甄兮的性格骄傲,就算自己答应,她会答应么?
若不答应,以自己女儿那种有点偏执的想法,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来。
谢鲲忽然觉得很头疼,他到不是愁自己嫁不出女儿,想自己那女儿虽然年纪不过十五岁,但已经出落的像花儿一般,而且才学更是名满上虞,多少江左子弟垂涎不已。
自己女儿如此优秀,当父亲的自然骄傲。
可问题的关键是谢鲲很了解自己女儿的秉性,正因为太过出色,所以分外骄傲、倔强,甚至有一些偏执,一贯看不起江左那些有些脂粉气的男儿。
想来之所以垂青王烈,也是为王烈身上的男儿气概所吸引。
但王烈已经心有所属,自己又怎么替她说和呢?而如果自己不回信,或者不按照他信上所说,让王烈带着黑龙和红裳去江左见她,那么她就真有可能如前几封信上所说那样,从家中跑出,来幽州寻王烈。
若真发生那种事情,就算谢鲲可以接受,可也要担心女儿的安危;而一旦谢甄兮来到幽州知道了王烈和程翯之间的事情,怕又要凭生一段波折。
想他大晋堂堂四品官员,陈郡谢氏的族长,却要为嫁女忧愁,传出去恐怕要让一群人惊讶。
而这件事情的主角王烈却似乎毫无所知,依旧一脸笑眯眯的看着谢鲲。
………………………………
第二百一十章 ,少女心思
第二百一十章,少女心思
这个时候,谢鲲还不知道自己的二弟谢裒正在家中为自己的女儿做媒,而谢甄兮已经为此事动怒,甚至公然顶撞褚洽,引起了褚洽的不满。
而且,此刻谢言也正有一封急信在通往长安的道路上,信中会如实禀告一切。
但就连谢言也不知道的是,性格刚烈的谢甄兮此刻竟然已经起了自己赶赴北地的心思,一方面是找自己的父亲谢鲲做主,一方面却是要找王烈履约。
只是谢甄兮什么事情不爱对别人讲,外人只是看到她有些娇蛮的性格,却不知道这个姑娘心中的锦绣与坚定。
若是知晓谢甄兮要来北地,谢鲲恐怕会更焦急万分,想办法安抚自己女儿。
毕竟现在的北地不同往日,虽然王烈初定幽州,石勒被暂时压制在襄国城,无力骚扰周边,但各方势力暗中波谲云诡,一个少女若孤身前来北地,一旦落在其他势力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无论谢甄兮如何反应,就算她来到了北地,谢鲲也不可能拉下脸面对王烈说:我有一女名甄兮,乃是和王家小郎你赌马的那个小娘子,生的才学绝伦、如花似玉,心中有了小郎君你,小郎君你一定要娶我女儿为妻。
天下的父母,都要为儿女担忧,谢鲲亦不能免俗。但就算谢鲲豪放旷达,不拘小节,也是做不出直接替女儿求婚的事情。
王烈此刻却是毫无所知,他心里却只有程翯一人,不是没有想到过谢甄兮,可对于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少女,除了觉得对方古灵精怪,王烈就实在对她没有什么感觉。
不是印象不深刻,谢甄兮虽然只和王烈见过两面,但无论言谈还是举止都是那样特别,有些娇蛮,但却不失可爱,敢爱敢恨,超乎这个时代大多数女子的洒脱,而她当时只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娘。
但印象虽深刻,却不等于王烈就要爱慕她,也许会欣赏,也许再次相见会有微微的激动,但至少不会是爱恋。
而谢鲲显然也很清楚这一点,却是觉得头疼万分。
两人各怀心思回到郡邸时,众人早都在等着他们。
大家也都希望王烈办事顺利,众人也好能早日返回幽州。长安再好也是别人的地盘。
王烈却是决口不提今日在尚书省遭遇的冷淡待遇,却请郡邸的官吏找了一个大的院落,足能容纳千人,把众人全部叫出,又去买来好酒好肉,请众家兄弟吃酒。
王烈就是这种性格,不论事情办的成功与否,都不能亏待手下兄弟,也因此王烈才受到众人的爱戴。
随后,王烈带着程翯、谢鲲、苏良、谢艾和北宫纯等人去城内闲逛,既然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就不能错过,正好趁等待尚书省回复的时候,这属于华夏的伟大都城。
王烈本想带上葛洪,但葛洪不喜好太热闹的地方,却是要在郡邸内静修,黄野人和腾升见师父不去,也都选择不去。
王烈也不勉强,反而答应黄野人,给他带回几斤上好的羊肉,让他下酒。
王烈几人也不骑马,信步走出郡邸,郡邸在长安城的城南,距离最繁华的城北距离颇远,但刚出郡邸不久,王烈他们就已经感受到了长安城的繁华,不断涌入王烈眼帘的是一条条人群拥挤、摩肩擦踵的街道。
街道宽阔、整洁,两边的房屋样式各不相同,但却透着同一感觉,大气、整齐,来自各国、各地的旅人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中间的时候,神情中似乎都带着一种虔诚,一种对伟大文明的敬仰。
王烈心中暗道:“这长安真不愧是上邦天朝的都城,尽管大晋已经没落,但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亚洲中心。”
几人中,王烈和程翯、苏良等人都是第一次来长安,所以基本是两眼一摸黑,莫说想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算是刚出郡邸,都觉得眼前混乱不堪。所以,现在是王烈走到哪里,他们就跟着去哪里。
北宫纯到来过长安数次,但根本无心观览,都是为了入当时的都城洛阳复命匆匆而过;谢艾却是小时候和家祖前往幽州时,路过长安一次,但那时还小,却早就没了印象;唯有谢鲲,之前数次来过长安城,对这里还算熟悉。
因此,谢鲲自然义不容辞的成为了众人的导游,一边行走,一边介绍长安的人文、历史。
谢鲲博学,见识也多,口才更好,一路行来,众人听着谢鲲的介绍,看着眼前保存完好的矗立了数百年的古老建筑,却仿佛梦回数百年的时光,在历史的河流中逆流而上。
这长安共有八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达十余里,乃是真正的十里长街。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后世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
如今,司马邺也正在那里处理政务,据说还很勤勉,全无那些亡国之君的昏聩。
长安的居民区则大都分布在城市偏北,划分为一百六十个“闾里”。
而长安城的市场则建设在城市的西北角上,毗邻最北的咸宁枋。
与中原那些小城市场的混杂相比,长安城的市场则按买卖物品的不同,分为九个主要经营区域,简称为“长安九市”。
王烈他们的目的却是城市西北的铁器市场。
虽然晋室衰微,但来自各地的,尤其是西域诸国的物资,在进入中国后,还是首先会集中在这里,再行销大晋各地。
而且,长安的九市也按照买卖物品不同分为不同里坊,分类却是极有条理。
还没等进入市场,就已经从路两边越来越多、来往不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