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甄兮闻言,怒道:“褚叔父,我是谢家的女儿,还轮不到你诸家来管;而且,兮儿自出生,带给陈郡谢氏的只有聪慧好学的名望,却从未给谢氏丢脸,就不劳褚叔父你操心了”
褚洽闻言,气得一攥拳头,甚至想高呼:“来人啊,把此等劣女拉出去,家法伺候”
但这是在谢家,他只能怒视而已。褚裒见父亲如此,却猛然站起身,走向谢甄兮。
一直在门口站着的那婢女一见,以为双方即将爆发冲突,想起了谢言的叮嘱,却立刻悄悄跑去通知谢言。
谢甄兮却是毫无畏惧,面对步步走来褚裒,目光冷漠如冰。
………………………………
第二百零七章 ,狂徒何惧万户侯
第二百零七章,狂徒何惧万户侯
昨天这帮人竟然没弄到火车票,今天才上车(要做十四个小时,累死),明天到哪里就要培训,奶奶的,我一定争取码出来……诸位祝我顺利吧,还有,既然寒门也有了盟主,怎么也该在更新的时候感谢下,小飞实在是后知后觉,现在才想到这点:)
~~~~~~~
褚裒站起身,走到谢甄兮面前,谢甄兮却一直看着他,眼神中满是冷漠。
“你要动手就尽管动手,也好叫叔父看清你们父子的面目。”甄兮心里暗想。
屋外,谢言已经赶到,那婢女想要进去告知,谢言却拦住她,站在屋外观察着一切。
屋内,面对谢甄兮冷漠的目光,褚裒心里也是暗恼,但却一拱手,彬彬有礼道:“兮儿,家父的话也是为你好,你就算不听,也不该和他冲突,这样,我们出去走走,不耽误长者叙话,可好?”
褚裒的温和言语和有礼态度,顿时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就连有些不快的谢裒也暗赞此子睿智,到的确比那些蛮横无理的江左纨绔子弟强很多。
谢甄兮看着褚裒那张俊秀如女子一般的面容,闻着他身上传来的阵阵脂粉气,听着他假模假样,彬彬有礼的话语,心头却没来由的一阵烦躁,忽然就想起了那个带着肆无忌惮的笑意,口称自己“小娘子”的北地少年郎。
那少年郎驯马时的男儿气概,和自己针锋相对时的坦荡,却怎么看都比眼前如女子一般的褚裒顺眼。
“那个坏人,竟然不让着人家,还抢去了自己的红裳……可是,他答应过,三年后就来江左送马的……那时候自己是不是该不让他进门呢?”
想到这里谢甄兮不自觉的露出了一抹甜蜜笑意。
这如花儿一般忽然绽开的笑意顿时让正面对他的褚裒一阵心神荡漾,就连褚洽都暗赞:“此女容貌、气质,就算为一国之母也不为过。”
(历史上谢甄兮和褚裒的女儿就是皇后,皇后的母亲当然不会差了)
而且,谢甄兮面对褚裒时露出如此甜蜜微笑,却让褚洽以为女已经为自己儿子相貌和气度折服。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懂得以退为进。”褚洽心里得意。
褚洽如此想,褚裒也以为谢甄兮是对自己笑,却是欢喜的伸出手,轻轻扶住谢甄兮的胳膊,语带欢喜道:“兮儿,我们出去谈,这里留给长者叙话。”
屋外的谢言看着这一切,却是冷笑一声,暗道:“不知死活的登徒子,你以为我家小姐会对你这样的人有意么?”
谢言是个爽利的性格,更喜欢当日在幽州时,王烈那种坦荡无私,气度胜人的少年;面对脂粉气浓烈、言语间有些虚伪的褚裒十分不喜。
果然,被褚裒一扶,谢甄兮立刻从甜蜜回忆中惊醒,一看眼前褚裒拉着自己的袖口,猛的一甩袖子,冷声道:“褚家大兄,莫学那登徒子,请自重。”
那褚裒相貌俊秀,才学也不算差,可是身子骨却羸弱了些,谢甄兮又是常年锻炼,这毫不留情的一甩,却也有数十斤之力,竟然直接把褚裒掼倒在地。
褚洽一见爱子倒地,再也忍不住怒气,喝道:“谢甄兮,你好无礼,你不但目无尊长,还殴打我儿,是何道理”
谢言在屋外听到褚洽这话,却是大怒,暗骂:“好大胆,竟然想要讹诈我们谢家么?谁殴打你儿子了,明明是他身子弱跌倒的。”
心下却决定,如果褚氏父子再有什么举动,立刻进去把他们哄走。
哪怕谢裒为此责罚他。
那边褚洽忙扶起儿子,又对谢裒道:“谢幼儒,你以为我褚家就非要高攀你们陈郡谢氏么,今日之辱,我记在心里。”
褚洽愤怒,但褚裒却拍拍身上的灰尘,起身先安抚父亲几句,又对谢裒一拱手道:“叔父,没有什么,适才是我不小心跌倒,家父也是一时心疼而已;今日兮儿妹子可能有些不方便,那我和家父就先告辞了,来日我会再来拜访。(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谢裒本就是个脸皮薄的人,刚刚褚裒跌倒,心里就有些过意不去。
此刻听褚裒这样说,更觉不好意思,忙道:“褚小郎君大度,不与我家劣儿争执,你真不愧是江左的少年英才,我很喜欢,希望你下次再来我们谢家做客。”
褚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欢喜,却对谢甄兮又拱拱手,转身和父亲离开。
窗外,看着这一切的谢言却悄悄转身离开,他必须写一封信通知谢鲲,因为他已经看出,忠厚老实的谢裒已经被褚裒言语所欺,说不定就真会把大小姐下嫁给这样的虚伪之徒。
在谢家,谢言看重的只有三人,自己的兄长谢极,谢鲲,还有就是谢甄兮。
谢言甚至把甄兮当做自己的女儿一般,容不得她受一点委屈,谢言甚至比谢鲲还了解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姐,褚裒如此预言可以哄骗住谢裒,却一定只会让小姐更加厌烦,若褚裒真敢再来,谢甄兮就会想办法让他吃更大的亏,到时候谢家和褚家就会交恶。
而且,这件事情上,谢甄兮自己并不想做,谢言就要帮助她解决难题,谢言本身就旷达潇洒,不太在乎大家族的繁缛礼节,否则当时也不会为了哄谢甄兮高兴,就带着她去幽州给红裳配种。
今日之事,他虽不是谢家主事,做不了主,但却一定要想办法通知谢鲲,让谢鲲出面解决。
谢甄兮见褚氏父子告别后,却是和谢裒道一声后,也转身离开。
谢裒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一看甄兮眼中的那抹委屈水色,有什么狠话却是说不出来,只能叹息一声,挥挥手让她离开。
这个家,大哥谢鲲和大嫂刘氏如今都客居幽州,甄兮一个女儿家却独自留在江左,身边又没有年龄相仿的玩伴,自己又谨遵大哥叮嘱,小心周旋在各个势力间,也没有时间去管她。
“也许,是该下狠心让兮儿收收性子了,否则真被那褚氏传扬我谢家教女无方,却是让整个陈郡谢氏蒙羞……”谢裒暗想。
这边谢甄兮跑出屋子,却看见谢言正笑眯眯的看着他,谢甄兮委屈道:“三叔,那个谢裒看似有礼,实际上虚伪、阴险,裒叔却还说他让他有时间来府上。”
谢言点点头:“二老爷敦厚,与人为善,一时没有察觉而已,而且这褚裒如此能忍,跌倒后还能神色不变,笑颜应对,若不能结交,将来必为祸患……”
说完,眼中闪过一丝戾色。
和他大哥谢极相比,谢言更善的是江湖武功,甚至是刺杀之道,他如此说,却是动了杀心。
他既入了谢家的门,就自然要为谢家考虑,在他心目中,第一就是谢甄兮的安危幸福,第二就是谢家的安全,第三才是自己的死活。
谢甄兮才不会管那虚伪褚裒的死活,不过现在谢言却绝对不能对褚动手,否则谁都能猜出几分,就算猜不出,也会有人以此为借口对谢家下手。
毕竟谢裒和谢广还都在琅琊王手下为官。
她一看谢言眼中的狠辣,就知道自己这个三叔是想要对付褚氏。
却忙道:“三叔兮儿刚刚只是一时气闷,并没有受什么委屈,而且就算那褚裒虚伪可憎,但毕竟还是个十六岁的少年,暂时成不了什么气候,等他将来鼎盛,我谢家也必然已经崛起,用不着畏惧他。”
谢言闻言,爱怜的看着这个懂事的丫头,却是摸了摸甄兮的头,转身去写那封给谢鲲的信笺。
谢甄兮却缓步走回后花园,廊桥的案几上,谢鲲写来的信还在,谢甄兮素手拿起那些信笺,仿佛在文字里看到了一张咧嘴欢笑的坚毅面庞,那人正骑着一匹黑马,身后还跟着一匹红马,行走在上虞的街道上。
“混蛋,坏蛋,你虽比这等小人要好不少,可是为什么就不肯来江左看我?王家小郎,听极叔说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娘,而且还是那般的巾帼英雄,那你,还会记得和我的约定么?”谢甄兮心底五味杂陈,望着远方,但那个马背上挺拔的身影却仿佛越来越远。
~~~~~~~
晋建兴三年三月末,大晋雍州京兆郡大荔县。
大荔县西乡寨通往长安县的官道上,王烈正纵马疾驰,黑龙奔跑起来,如风一般,远远把那些北地好马全都甩在了身后。
身旁也只有程翯的红裳和苏良的青骢马能跟上王烈。
猛然,王烈勒住黑龙,黑龙嘶鸣一声,停在原地,王烈道:“这一路行来,属今日跑的最畅快。”
程翯嗔怪道:“阿烈,你把北宫大哥他们都落下了。”
过了一刻,北宫纯等人终于赶到,北宫纯却道:“将军,你这匹黑马看似像粗苯的挽车马,如此善行,竟然比我见过的凉州骏马还要厉害?”
黑龙一听,却是昂起大脑袋,得意的打了个响鼻,大嘴巴一咧,雪白的牙齿一露,如果能言,定要说:“什么凉州好马,什么河套良驹,什么乌孙天马,哥秒杀一切战马。”
一旁的红裳却是一摆马头,不屑的瞪了黑龙一眼,这个风骚的家伙立刻没了傲气,把大脑袋蹭了过去,不断发出讨好的声音。
众人一见,都笑了起来,北宫纯更是赞道:“如此良驹,能懂人言,将来若有后代,将军请赐我一匹吧。”
众人一听,都道:“哪里轮得到你,我们都等着要呢”
王烈闻言,哈哈大笑,心底却蓦然想起一个娇小身影,那身影在他心底喊着:“王家小郎,三年后你若不来,我自来北地寻你”
“三年……再有几个月,就是三年之约了,自己竟然都快忘记了,如果红裳产崽,自己总说一诺千金,那自己说什么也该去江左一次,把马驹给她送去”
王烈这边暗自琢磨,其他人却不知道,围着黑龙和红裳说笑。
休息一了一刻,众人继续上路。
因为着急去长安拜见司马邺,不能在大荔县耽搁太久,昨日王烈看这些兵卒已经能行动,和北宫纯商量后,留下十几人照顾他们,这边却先陪王烈入长安拜见司马邺,他也好从朝廷那里为这些凉州军的勇士要一个说法。
这些人则等着他们从长安返回时再与他们一起回幽州。
从大荔县到长安县只有一日多的路程,王烈他们一路疾奔。
就算有新加入的西凉甲士,他们也还是在一日半后,在城门关闭前抵达了长安县的东门宣平门外三里处。
从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那一道黑线开始我,王烈的心就止不住的激动起来。
与四周断断续续的丘陵不同,那是一道连绵十几里的黑线,就如一条巨龙盘桓在大地之上。
长安,在中国的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池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强盛的伟大象征。
在长安最鼎盛的时期,它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万邦来朝。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
长安的历史可追寻到西周,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开始修筑新城立名”长安城‘。
其意取之“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而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逐渐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随后,历经数百年,长安数次为都。又数次为战火侵袭,却始终屹立不倒。
曾经的王烈,对这个时代的归属只来源于对自己身边亲朋的关心,后来是对步步向上的追逐,现在却第一次觉得,身为这个时代的汉人是一种荣耀。
但此刻,亲眼看到了眼前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庞大城池,前汉旧都,现在大晋的新都城,王烈忽然对这个时代有了一种别样的归属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