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隗道:“若想让王敦不起加害主公之心,主公需速速接替大晋正统之位,而那时不用主公发话,自然有勤王之兵为主公效力。”
司马睿闻言,叹道:“年前刘聪本欲谋长安,大将刘耀已经屯兵河间,可是却被拓跋猗卢偷袭了左国城,现在刘聪被拓跋氏和刘琨牵制,根本无力进攻长安,我那位侄子却是春秋鼎盛的很啊,而且我们毕竟是一脉同胞,所以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再提了。”
刘隗想了想,道:“臣明白了。”
不要再提,却不等于不要去做,有些事情一旦走出第一步,就已经根本无后路可退。
~~~~~~~
很快,陶侃那边接到司马睿的密信,陶侃回信一封,心中满是感激涕零之语,并表示一定终于司马氏,为司马睿鞠躬尽瘁。
而对于司马睿让他做好准备,并说他已经想办法让王敦重新启用他一事,陶侃虽是将信将疑,但此刻也只能静候佳音。
江左一系列的暗潮涌动,必将要引出一段波澜,可是远在幽州的王烈现在却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江左的事情。
一方面,幽州初定,王烈要和谢鲲、段疾陆誉等人积极协商,选拔真正的能吏为官,否则难免又出现石勒大兵一到,州郡官员皆降的场景,毕竟不是人人都如阳耽那般是为了保境安民,而且阳耽也不是主脑,才只好屈身侍敌。更多的人分明就是墙头草,不但投降敌军,甚至帮助敌军残害百姓。
现在的幽州,自从王烈在蓟城外用心怀叵测之辈的人头树立起一座京观之后,那些大小官吏却没有一个敢违抗王烈下发的命令。
而且王烈还在各个州郡设置了监察机关,总负责人依旧是白文,并且广发布告,宣布万民皆可投诉官吏贪污、腐败之事。
当然,必须是属实才可状告,若为诬陷,则严惩诬陷之徒。
一时间,一批庸吏被人状告下马,而对于空缺,王烈却是让各个州郡父老推选贤才,统一到蓟城考核,考核合格后则任命为官,最高可至县令。
郡守和长史则还是由王烈、谢鲲他们上报朝廷后任免。
这期间,被王烈派往营州以北宇文部游说的阳耽也终于返回蓟城,他这次的拜见十分顺利,阳耽口才了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加之当日王烈入驻蓟城和慕容皝的那番对话很快被传到了宇文素怒延的耳中,宇文素怒延果然大怒,就此死心塌地归顺王烈,在放下了心理包袱后,这次更和阳耽一起回到蓟城,向王烈和谢鲲谢罪,表示自己一时糊涂,受了奸人蛊惑,所以才没有及时救援王浚。
王烈却是好言劝慰,又给了他一批粮草,宇文素怒延见王烈如此坦荡仗义,却是更加对王烈信服。
随后,谢艾和苏良带领的大军及近万俘虏,还有相随而来的万余户十几万民众,也回到了平舒,谢艾和苏良更亲自带着佛图澄等人来到蓟城拜见王烈。
王烈听谢艾禀告完一切,并说出让自己利用佛图澄来收拢人心的建议,果然欣然同意。
尤其是见到那十余万人的户籍后,更是十分欣喜。
幽州本就地广人稀,加之连年战乱,现在整个幽州,算上段氏、慕容氏、宇文氏,家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余万户、不足百万的人口。
现在一下子多了十几万,王烈怎能不高兴?
王烈和谢鲲及段疾陆誉商量后,却直接把这些民户迁徙到了营州、辽东、辽西,尤其是原来的慕容鲜卑一部。
哪里虽然寒冷,但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适合开荒耕种,王烈一方面要用这些人真正同化支持自己的鲜卑氏族,一方面也是要把那里建设成未来幽州的粮食基地。
至于佛图澄,王烈见到这老者后,觉得他的确是一心向佛,也想利用他的名望,更好的吸引中原百姓来投,却是好言相劝。
当然,王烈的内心里却绝对不会把佛教树立为国教这样的级别,只是他也觉得佛图澄不想自己想象中那般是一个醉心名利,助纣为虐的家伙,而且他还帮助了谢艾夺取襄国城,那么自己善待他也是应当。
王烈更是立刻拨款在蓟城开建佛寺,规模要比洛阳的白马寺更胜一筹。
而且明言:“大师可再幽州广招信徒,但只有一点,不可强迫,我幽州各族百姓人人平等,绝无强权为先的道理。”
至于佛图澄要苏良为护法金刚的事情,王烈也是点头应允,当然苏良现在军籍在身,还是要以军队的事务为主,只是佛图澄有需要的时候去帮他撑撑场面,听他讲讲佛经就可以。
苏良虽步喜欢,却也只好答应。
至此,苏良在军中也多了一个外号“苏护法。”
佛图澄见王烈如此真心帮助自己在幽州传播佛教,却是满心欢喜,就此安心留在了幽州,日后却也的确帮助王烈吸引来不少百姓迁来幽州。
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不甚艰难,但无论大小,哪一样都需要王烈的参与,因此王烈却是忙碌不堪,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什么江左的反应。
期间,谢艾到时下功夫研究了一下江左的心理,得出一个结论:“主公势大,江左现在当以拉拢为主,主公只要不明确投靠一人,就不会引起反弹打压。”
而就在王烈忙于处理这些事务的时候,辽西公段疾陆誉的病情却日益的严重起来。
段疾陆誉的身子本来就羸弱,而这次又长时间在外征战,回程的时候受了些风寒,期间又为段氏一族的事情忧思、操劳,初始还是清咳,期间皇甫方回给他号脉,开了几副药,吃了以后虽然见好,但这些日子因为操劳却旧疾复发,竟然直接一病不起,连床榻都难下。
按照历史上的轨迹,段疾陆誉的确没有长寿,但也要在数年后才会病故,可眼看现在段疾陆誉的病势,似乎随时可能亡去。
与段疾陆誉相处这么多时日,王烈还是很欣赏、喜欢段疾陆誉温和的性格,这样一个人其实更适合做相交的知己朋友,而不适合做一个操劳过度的可汗。
段疾陆誉这一病倒,所有的担子也就都压在了王烈、谢鲲和裴宪的身上。
卫雄和令狐艾现在都在平舒,专心为王烈经营那里的石炭和粮食基地,还要处理岑氏商行的业务,也没有时间来继承帮助王烈。
期间,王烈特意把一些政务交给阳耽和荀崧处理,两人却都完成的不错,这才减轻了些许压力,
至于谢艾,本就无心处理政务,一门心思全在军务上,王烈也不想浪费他的才能,就任他每日转眼兵法战略,也顺便为王烈下一步的发展筹谋划策。
随后,王烈在和被段疾陆誉任命为右贤王、暂管段氏一族大小事务的段末坯商量,准备对所有麾下的幽州军官兵进行整军,去芜存菁,完全按照王烈的新式练兵方法训练。
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发展经济、民生,而强大的武力才是保障这一切的基础。v!~!
………………………………
第二百章 ,遥望长安
二百章了,转眼本书写到二百章了,就不开单张写感想了。昨天看某本书的书评区,有读者说那作者,每天两更,每更三千字是正常,但总是拖欠,结果所谓的爆发就是还债……小飞忽然自我感觉还是很厚道的,哇哈哈,有点自鸣得意了:)那个弱弱的问下,这月月票能达到五十票么,现在是月底,还差几票?
~~~~~~~
王烈想要练兵,段末坯却是鼎力支持,他现在已经是段氏的右贤王,段疾陆誉又病重不起,却掌管了大部兵权,加之段文鸯兄弟几个都很支持他,所以段末坯的意见也就等于整个段氏的意见。
而且,在平舒时,段末坯就已经对王烈的练兵方法十分欣赏,今日王烈一提出要训练所有管辖下的幽州军,段末坯却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段氏鲜卑和其他鲜卑一样,基本采取的全民皆兵,即成年男子皆要参军入伍。
段氏在击败慕容氏后,现在控制的户籍、包括汉人、其他各族共约在二十万户,六十余万人,去掉其中新归附的汉人和老弱,算上慕容一族投降的三万多骑军,共可组织起控弦之士近十万人
而段末坯除了在辽西老家留守两万骑兵外,其余八万骑军全部调到了蓟城附近新建的一个超级大军营里,准备让王烈进行整编。
王烈首先要求将幽州军编制取消,全部改名为狂澜军,今后狂澜军就是幽州的第一军事编制,而且不再区分什么晋军、鲜卑军,而是统一以狂澜步军、狂澜骑军称呼。
对于这些要求,段末坯也一一答应。
段末坯现在已经认定王烈是神人天授,没看王浚都主动把自己的一切让给王烈了么?
而且王烈又重情重义,自己现在选择追随他,将来段氏鲜卑真正融入汉家主流就不是一个梦想。
王烈将八万段氏鲜卑骑军以及原来的三万幽州军步军,共十万余人,全部打散原有编制,编入狂澜军体系。
这些士兵虽然基本都是百战老兵,但身上固有的恶习很多,全部要按照王烈撰写的新兵训练办法重新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训练时间依旧为三个月。
而王烈自然不用事必躬亲,无论是卫雄、令狐泥土,还是胡大海,甚至是孙安,都已经是合格的军训教官。
而这期间,王烈也正式把卫雄调到蓟城,因为他有在代部鲜卑为右相的经验,常年和鲜卑人打交道,所以很快就和手下,无论是汉家军士,还是鲜卑官兵,都打成一片,而卫雄也早就明了了王烈训练新军的办法,这次却被王烈任命为幽州狂澜军督护,总领十万新军作训。
当然,总教官还是王烈,这一点王烈必须明确,而且各级军队序列里也要设立军纪官,其实就是经过白文训练的,王烈亲自面授机宜,为王烈洗脑这些士兵的军官。
而这些原来的幽州军士兵,在见识过王烈的谋略和勇武后,早就对他十分钦佩,相信在这些遍布军内各层的“军纪官”的影响下,很快一支对王烈忠心耿耿的狂澜军就会屹立北地。
安排好这些,王烈也开始正式准备前往长安的事宜。
要去长安,虽然有谢鲲的同行,但王烈还是要先和刘琨会知一次,至少要让刘琨知道这件事情。
毕竟刘琨是他的老师,而且刘琨是大晋的大将军,在司马邺那里也更有威信。
而且王烈也需要通过刘琨把自己准备拜见司马邺的事情传递给司马邺,否则若无司马邺批准,王烈擅自入京,很容易给政敌落下口实。
为了节省时间,王烈提前半个月就已经把书信发出,在安排好训练幽州军事宜,与官兵一起训练十日后。
准备率领狂澜军的两万人马返回平舒,随行的还有已经被他软禁的慕容皝。
慕容皝本自从见到王烈与自己一副笑眯眯模样,背后却有这霹雳手段后,就已经有了觉悟,至少在几年内王烈不会放他回辽东慕容一族了。
却是更加卑躬屈膝,甚至还称王烈为长。
王烈若不是穿越人氏,十分了解慕容皝在历史上的所为,也许早就放慕容皝归山了。
但现在不一样,慕容皝的父兄都死在他手里,就算慕容皝肯学那卧薪尝胆,为夫差吃屎的勾践,王烈也不会相信他。
当然,表面上王烈对慕容皝依旧十分客气,甚至和谢鲲一起请奏长安朝廷,封他接替慕容廆的可汗位置。
王烈不想逼迫慕容皝鱼死网破,至少辽东那些慕容一族的遗老遗少还是支持这个世子的。
既然暂时不好杀掉这个祸害,那就要把他放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所以王烈更是任命慕容皝为随军的参军,让其一直跟随狂澜军行动。
同时,王烈告诉段末坯,一旦发现有慕容一族的异动,不要留情,要以霹雳手段解决后患,必要是甚至可以灭其全族,也决不能因为妇人之仁贻害北地。
但就在王烈准备出发的前一刻,噩耗传来,一直在病中的辽西公段疾陆誉却终于没有熬过这个冬天,与世长辞。
本应该在318年,祖逖占据豫州大部时去世的段疾陆誉,也许是因为王烈的加入,在这一场幽州之战中屡遭风寒、忧思过度,却提前了四年离开人世。
期间,王烈把皇甫方回父子和王氏姐妹花全部派去给段疾陆誉诊病,但终究是病入膏肓,还是没有挽救他的性命,但段疾陆誉却已经是分外感谢王烈厚待。
而在临去前,段疾陆誉却把王烈、谢鲲乃至裴宪等人都请到病榻前,对众人认真道:“匹磾多谋,但此次幽州之难,被贼人谋害,不得继承为位;文鸯勇猛,性格却太过急躁,可为大将却不可为我段士卒长;而末坯智勇双全,又深得诸君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