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众人再无怀疑,欢呼着离开。
解决了眼前的这一场小小的危机,众人也都十分欢喜,然而石勒城外大军并没有退去的意思,而且平舒城正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
如今围城已有七日,在前三日攻城战中,幽州军死伤在万人左右,而且基本上都是富有战斗力和经验的老兵。
至于那些新兵,除了第一日在城墙上诱敌、发射床弩之外,反倒是没有什么损伤。
死伤到是其次,相比较对面匈奴汉国几日来高达三万余人的死伤,尤其是致死率上,匈奴汉国没有王烈这边系统的战场救护和事先准备好的可以用来消毒的强烈烧酒和止血的金疮药,往往十个伤员能活下来三个就已经不错。
所以,现在看,只要能固守住平舒,石勒这十五万大军,在缺少了勇气和信心后,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
真正让这些幽州军高层头疼的是城内粮草的消耗。
正如石勒那边张宾所推测的那样,城内的粮草已经不多。
王烈初到平舒,在控制住了下边县城,消灭了渤海徐氏这样的反对势力后,就为平舒制定了大发展、大建设的计划,但没想到石勒忽然奔袭蓟城,幽州局势瞬间变化。
而王烈募兵扩军的同时,也利用手中的银钱,通过岑氏商行购进了一批粮草。
但期间,因为扩建平舒县城城墙,修葺房屋、街道。发放军饷,开垦荒地等等,王烈已经消耗了大量流动资金。
虽然那新式鼓风机、曲辕犁以及火龙烧,每日也算日进斗金,但也架不住王烈如此大手大脚的花销。
而且就算事先购买来的那批粮草,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王烈为春耕备下的种子。
所谓种子,却和那普通的粮食不一样,并不适合食用。
而自从石勒大军进入幽州,王烈也已经计划把幽州军大军招揽进平舒,所以又临时让岑氏商行通过江左的关系,直接用鼓风机这类物资,换取了大量粮草,可石勒大军来的实在太快,五日后就彻底包围了平舒,那些粮草全部被堵在了外边,现在据说已经全部运送道鸡鸣山一带隐藏起来。
可是如此一来,城内的粮草就愈发的紧缺。
六万余名精壮士兵,加上还留在城内的五六万百姓,这十几万人,每天所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几日,石勒大军围而不打,幽州军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冲出去与石勒决战,却是眼睁睁看着库存的粮草一点点消耗下去,甚至连那些准备用作种子的粮草,都开始有了消耗。
作为总管粮草分配的令狐艾,无奈之能下令,每日百姓和众军,除了当值守城的士兵和伤员外,全部改为两餐,一干一稀。
而守城的士兵和伤员则是两干一稀,甚至城内多余的骡马(拉辎车的马匹,非骑兵战马),也全部被斩杀,腌制风干,以备不急之需,也算减轻城内粮草消耗的压力。
不过,这些举措毕竟是治标不治本,如胡大海这样能吃能喝的家伙,已经开始大叫吃不饱,当然他也只敢背地里和韩云、孙安等人发发牢骚。
韩云和孙安看他饿的可怜,他两个人虽然坚持上阵,但是伤员,有伤员的伙食,却是好心把自己的吃食让给这憨货。
胡大海心下感激,后来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肯再吃孙安和韩云省下来的干粮。
这样的互助救济在城内百姓和军内袍泽也随处可见,一干幽州军高层见了,也是唏嘘不已。
谢鲲和段末坯等人也曾找到王烈,问他可有其他办法,解决平舒的粮草危机,王烈沉吟道:“现在上策就是固守,我部将谢艾出征已有十余日,若他能奔袭襄国城得手,我们就可化解眼前危机,至于被堵在鸡鸣山那边的粮草,冉瞻校尉他们手下五千兵马自保有余,进攻肯定不足;若想和他配合一起彻底击垮围城的匈奴汉国大军,除非石勒这边能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或者我兄弟拓跋郁律和家师越石公能派出人马来幽州解围。”
可是,就连王烈自己都明白,刘琨和拓跋郁律肯定想要帮他度过难关,可这期间远隔数千里,石勒又是突然发动袭击,那边从得到消息准备兵马、物资、粮草最少就要一个月,再加上诸多牵绊,没有两个月都不能抵达幽州。
而且匈奴汉国刘聪那边虽然被拓跋猗卢偷袭得手,无力进攻关中长安,但想要发兵牵扯刘琨和拓跋鲜卑却还是轻松。
尤其是现在看,江左的某些人已经和石勒乃至慕容廆都有了肮脏的协议,那么刘琨和拓跋郁律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刘聪的牵绊,更有可能是来自大晋内部的暗算。
所以,王烈相信拓跋郁律和刘琨会来救自己,但也知道这一等最少也要两个月。
两个月后,石勒怕早就攻下了平舒城。
众人闻言,都有些失望,谢鲲道:“现在看,所有的希望都在谢艾谢参军那边么?”
王烈点点头,心下却对谢艾充满了信心,他能做的一切已经都做到了,平舒能在自己手下坚守这么多时日,能杀得匈奴汉国大军胆丧心惊,他王烈的战绩拿到哪里都能叫世人钦佩。
“谢艾啊谢艾,如果你能不负历史上你的才气,如果你真有那诸葛再世之谋,我王烈今后定用你为谋主,而这六万幽州军和北地汉人的未来,现在可都看你全力一搏了。”
王烈的性格里有豪勇,但更有不怕赌的一面,在拥有一定实力和筹码的情况下,王烈不介意压上这一切,和对面那个想要活活困死自己的石勒去赌一把。
胜了,他就是北地新王者;败了,那就以这条命为这个时代的汉人做最后一点贡献
杀身成仁,舍身为雄,他王烈,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就没有畏惧过挑战。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谢艾的逆袭
第一百八十一章,谢艾的逆袭
晋建兴二年冬,大晋冀州襄国城,城南三十里侯马镇。
十一月的北风吹在脸上的时候,就如刀子一般,尤其是策马奔跑的时候,就算你身上穿着厚厚的羊皮袄,再套上一层棉服,也一样很快就会凛冽的寒风穿透。
自从石勒占据冀州西部和司州东部区域后,却是将大户和居民全部迁往襄国城城内及十里范围内。
一方面是为了积攒人口,另一方面却是要加强对属地的控制。
毕竟这一代在十几年前还都属于大晋的领土,民心也归向大晋,若分散开来,着实不好管理,甚至时有民户逃往他地的事情发生。
这一举措,让襄国城在断断几年内由一座快要废弃的城池变成了有户四万,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大城市。
围绕着襄国城十里范围内,村镇林立,表面上繁华了许多。
但同时,也让四周的乡镇显得更加衰败。
一出三十里,出了被匈奴汉国士兵驱使百姓强行开垦的土地,却是人烟稀少。
而本地的百姓要么被石勒强行迁进襄国城,要么就背井离乡,投往各地的汉人势力,根本不会选择留在这里。
侯马镇,这是一个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荒废村落,只是在村口残破的一半石碑上,谢艾菜努力辨认出了这三个字。
在残垣断壁间,一干身穿匈奴汉国服装,汉胡混杂的骑士正在休息。
这些人正是谢艾和苏良以及谢极率领的五千人马。其中两千骑兵大部都是拓跋郁律送给王烈的鲜卑轻骑,三千步兵则是狂澜军的老兵。
为了保证谢艾突袭襄国城的成功,除了卫雄带来的那两千部曲骑军,王烈几乎把所有的主力全部交给了三人。
(前文有一个读者提过,说鲜卑人的相貌接近中原,但小飞查到的资料是,鲜卑被人蔑称为白虏,相貌上更和羯族一样,都是高鼻深目,肤色雪白,接近欧洲人种)
那两千鲜卑轻骑却是假扮成石勒手下的胡人骑兵,三千步军则扮成火鹤营的汉人步军。
加上一路行来小心谨慎,却是一直没被人看破。
本来王烈准备给五千人无论步骑都配备上战马,但如果增加战马,势必要增加粮草物资的消耗,从而影响整只队伍的行军速度。
令狐艾却提出可以把在盛乐城用过的雪橇拿来运送兵马,在雪地上奔驰也不比战马慢;最主要的是那三千步军的骑术一般,雪地上骑马反而会因骑术不佳失蹄,耽搁行程。
于是王烈给两千骑军配备了双马,其余步军则另派出六百架大雪橇,每个雪橇坐五人,拉动雪橇的马匹则用骑军空闲的马匹替代。
大军一路从沧县向南绕行,经过十余日行军,晓行夜出,白日里就掩藏踪迹休息,这一日却终于到了襄国城的南面三十里处这个名为侯马镇的荒村。
虽然挂着一个镇的名头,但实际上荒村的面积并不大,村内百姓早已四散各地。
而且看村内建筑有被火烧、摧毁的模样,显然是被石勒的人吗劫掠过,甚至还有十几具枯骨散落在村子各处,更显整个村镇的破败。
众人抵达村子后,谢艾指挥人马,先把村内遗骸都收敛起来,简单掩埋在一起,又挑了十几间还算完整的房屋,清扫出积雪,把屋顶简单用茅草覆盖后,勉强还能遮风挡雪。
其余人马则进入村子内寻空地扎营。
至于村口的道路旁,苏良自按照王烈的教导,在五里外就设置了暗哨,在村口更是设置了大量陷阱,以防止敌人突袭。
在荒村安定好后,谢艾把军主以上的军官叫来商讨进攻事宜。
按照苏良的意思,就要连夜奔袭襄国城,免得夜长梦多,平舒城被石勒大军攻克,那就前功尽弃了。
谢极也表示,如果耽搁时间太长,一旦平舒有失,不但王烈危险,连后撤的幽州军大部队也将覆灭。
这个时候,因为一直在路上奔波,而且专拣无人小路行军,所以谢艾他们一直没有收到来自平舒城的战报。
自然,也就不知道战况如何,甚至不知道幽州军大军是否去了平舒。
不过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不负王烈所托,攻克襄国城。
到那时,就算是石勒彻底占据北地,众人全部牺牲,也算是一次可以写进史书的英雄壮举。
但此刻,面对苏良和谢艾的立即出战的要求,身为主将的谢艾却否决了他们的意见。
虽然在他们临走前,王烈已经传告祖逖、曹嶷,请他们进攻石勒,但襄国城内军队是否被调出,还不确定,如果一旦事情有变化,就必须另想它策。
就算石勒大军已经被调走,可如果城内戒备森严,同样需要采取谋略骗城而入。
强攻,对于只有五千人马,缺少物资、军械的谢艾他们绝对是下下之策。
尽管心下焦急,但因为从平舒离开前,王烈特意叮嘱苏良,凡事要多加商量,一切都要按照谢艾的命令行动,不可擅自做主。
也因此,苏良却只好耐下性子等待。
期间,谢艾一方面派人带队去襄国城打探消息,一边派人在路上设伏,想办法拦截几个匈奴汉国的斥候,以搞清楚目前的情况。
在等待的过程中,果然有数队匈奴斥候路过。
选择一队落单的敌军,谢艾命人假扮百姓,引来了队伍最后的两个敌军,然后抓住他们、严加审问。
那几个敌人颇为嘴硬,但最后还是交待:襄国城内已经没有多少人马,大概是三千左右,其余人马已经全部派出,但是否是祖逖和曹嶷他们已经发起进攻,却是不得而知;至于关于幽州前线的战报,他们所了解的也只是幽州大部已经为石勒所控制,目前石勒大军正围攻平舒城,具体情况仍然不得而知。
苏良听到这些,更加心急如焚,再次请战,谢艾却让他再耐心等待派去襄国城附近侦查的侦骑回来后再说。
因为谢艾并不是是完全相信这几个匈奴汉国士兵的交待。
而一日后,派去襄国城的几个鲜卑侦骑也终于顺利返回,却说现在襄国城城门紧闭,无法进入,但他们却带来一个老者和几个奴仆,那老者自称是幽州军的旧人。
原来这老者就是拓跋鲜卑安插在鲜卑的密探尹力,也正是现在还在盛乐城帮助拓跋郁律的蒙浑的祖父。
一见到尹力,谢极却是欢喜异常,忙拱手拜见,两人是老相识,当年拓跋郁律的父亲死后,继任者铲除异己,尹力虽然远离草原,却被人追杀,流落到了关中洛阳一带,不幸被人掳走卖为奴隶。
谢鲲买下了尹力,尹力一度奉谢鲲为主,后来谢鲲了解到尹力的故事,感念其忠义,主动放尹力回去。
尹力一直怀有感激,当日王烈、谢极他们奔赴晋阳,正是求尹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