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称王-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这时,一向沉稳的石勒也有些坐不住了。

    毕竟如果此战能一战而下,那么他石勒就将成就伟业,拥有了更大的可以纵深的地盘,到时候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雄踞幽、冀、并三州,甚至可以提前实现那自立为王的理想。

    最少,能让和他联合的慕容廆和那些想要与他合作的大人物看看,他石勒手下的兵马是如此的雄壮,才是这北地独一无二的王者。

    而选择与他合作,将是他们最正确的选择。

    甚至,石勒甚至恨不得自己能代替那阵前的匈奴汉国指挥官,亲自领兵上阵,好一展他大帅的风采。

    此刻,匈奴汉国士兵已经冲锋到了距离平舒城一百步的距离内。

    一百步,不但是晋军步军弓箭可以完全发挥威力的射程,但同时也是冲锋者最好的加速范围。

    这个时候若能一股做气冲上去,只要再前进四十步,不,只要再前进二十步,石勒手写这些骑士手中的角弓就能对城墙上的晋军进行还击了。

    到那时,凭借常年骑射锻炼出的精准的箭术,就可以完全压制住对方这群无能的新兵。

    面对这种情形,石勒犹豫了下,对王阳喊道:“命令全军加速突击,随时准备反击城上敌军,先攻上城头者赏百金,官升三极”

    王阳闻言,令旗再挥,冲锋的前军大军爆发出一阵呼啸,接着开始了快速的奔跑。

    ~~~~~~~

    “兔崽子们,终于要上来了。”孙安低喝一声,却是摘下背后的一张长弓,和普通晋军步弓手的长弓不同,他这把弓箭和所有青山村的猎户一样,都是三石以上的复合硬弓。

    别看孙安长的瘦小,但那只是天生的身子骨,其实长年锻炼,营养充足的他力气也足矣开这张接近四石的硬弓,最少能连射十箭。

    而且若只论箭术,在青山村,除了程翯、王烈和林海外,就是他孙安。

    这也是王烈为什么把孙安安排在第一线的原因,临战前也交待他,可以择机射杀对方的军官,制造混乱。

    看孙安换了弓箭,韩云也看出这把弓箭的材质和弓弦都与自己手中的长弓不同,明显是张硬弓。

    却是一撇嘴道:“小哥,用咱们的长弓就足够了,何必换这种硬弓,射不上几箭没了力气,一会敌人扑上来,你可就吃亏了。”

    孙安却不理他,此刻他整个人都已经沉入王烈所传授的那种状态里。

    眼前,不再是人声鼎沸、刀光剑影的战场,而是山风呼啸、万物静赖的山林;对面也不再是凶神恶煞的敌兵,而是一个个晃动不停的标靶……

    孙安从箭囊中抽出一支特制的雕翎箭,一双鹰目死死的盯着移动的敌军中那个叫嚣不停的军主,他的目标就是他——

    一百步、九十步……这期间城墙上的狂澜军再次射出一阵箭雨,却还是只造成了寥寥两、三百人的伤亡,更多则被顶在最前边的盾牌给拦截下来。

    为了这次攻城,石勒特意给不擅长攻城战的手下骑军的一部分人配备上了如晋军一般的可以抵挡弓弩的大型盾牌,以掩护袍泽冲锋,现在看,效果很不错。

    于是,这些冲锋的敌军的怀疑彻底消失,甚至有些人索性脱离了前边盾牌的掩护,毕竟刚刚石勒已经下令,先冲上城墙可是有重赏的。

    而且,这些胡人骑士已经习惯了马上作战,和在马背上闪避敌人弓箭。

    就算现在是步行冲锋,他们也下意识的以为自己可以闪过晋军的弓弩。

    就在这时,一直瞄准着敌军冲锋队伍中正指挥战斗的那个军主的孙安,终于松开了手指,弓弦上的羽箭嗖的一声就飙飞出去。

    第一线的敌人距离城墙已经只有九十步,但那个敌军的军主,因为身处阵中的关系,却距离城墙还有一百三十多步,这本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

    但就是这样的距离,孙安手中接近四石的硬弓射出的羽箭,瞬间就跨越了这段超越生命的距离,把死亡送给了敌人。

    下一刻,只见那军主仿佛撞在了一个无形的墙面上,身形忽然一凝,接着胸口处插上了一枚羽箭,羽箭直接刺透了他胸前镶铁皮甲,在他的胸前爆出一朵血花。

    然后,他整个人直接扑倒在地。

    “好剪法”目睹了这一切的韩云和四周的幽州军齐声爆出一阵喝彩。

    四周正冲锋的敌军兵,本来并没有第一时间内发现自己的一线指挥官已经中箭身亡,但随着城墙上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很快那死去军主身边的亲卫就发现了不对,大声呼喊起来:“军主死了……”

    众人这才醒悟过来,那军主身边的一个幢主,惊惧的抬头看向城墙上寻找敌人踪迹的时候,却见瞳孔中一支羽箭的锋芒越来越大,下一刻眼中一片血色,倒地身亡。

    接着是第三箭、第四箭,孙安一共射出了五箭,每一箭都射死一名幢主以上的军官,箭无虚发,城墙下的敌军终于陷入了恐慌,尤其是那些正指挥的军官,都开始下意识的躲避起来,就连一直在前军后方的,指挥冲锋的匈奴汉国校尉也下意识的被亲卫们包围起来。

    没有了指挥官,冲锋的队伍顿时在一瞬间形成了指挥的空白。

    于是,本来很有秩序的冲锋队伍,竟然出现了相互拥挤的情况。

    尤其是已经冲到了最前边的兵马,此刻他们身前所承受的箭阵已经越来越猛烈,手中的盾牌只能一刻不停的举在头顶,只听见上面噼啪不停的回想着金属入木发出的沉闷乐曲。

    而就在这时,在他们的脚下,看似平坦的大地,也出现了一个个吞噬他们的陷阱,不——是壕沟。

    一片隐藏在浮土下,足以阻碍他们前进的壕沟。v!。。!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战告捷

    第一百七十二章,初战告捷

    有月票的给几张啊,拜谢,就是这样,不多数:)

    ~~~~~~~

    奔跑中的匈奴汉国士兵,在瞬间失去指挥官的指挥后,本来就已经有些茫然,此刻最前边的人马忽然觉得脚下一沉,手舞足蹈间,却是直接陷入了地底。

    仔细看去,本来平坦的、覆盖着积雪的地面,此刻却忽然坍塌下去,仿佛变成了一个择人而食的怪兽之口。

    而有些反应快的,侥幸跨越过去这壕沟的,却悲哀的发现,要么自己已经脱离了盾牌和重甲步军的保护,被城墙上的幽州军射死,要么就是奔跑几步后,直接冲入了下一个陷阱里。

    而且,这些陷阱似乎并不是那种小范围的,与其说是陷阱,不如说是壕沟。

    这壕沟基本上是狭长的一道,一般长约十数步到数十步不等,宽约在三步,上面铺垫这茅草或者苇席,然后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泥土,泥土更用水浇过冻住,风吹不走,但一旦人踩踏上去,就会吃不住重量,整个人都掉了下去。

    一道壕沟后的三四步外,就是另外一道壕沟,纵横交错,而且看眼前这情形,后边可能还有更多这样的壕沟陷阱。

    这些壕沟深约两丈,里边插满了竹签和木桩,中间还铺着碎石。

    匈奴汉国的士兵掉进去,最轻是骨断筋折,更惨的则是直接被穿透身体,一时却还死不了,在沟底哀号不止。

    冲锋中的匈奴汉国大军顿时如集体撞在了墙面上一般,以平舒城城墙七十步左右的距离,嘎然而止。

    这只带着疯狂血腥的巨大的野兽,在奔跑了数百步后,终于被看似不起眼的一道道壕沟拦截下来。

    “好”城墙上的卫雄看到这一切,兴奋的捶了面前的墙垛一下。

    王烈却面无表情道:“现在只是开始,后边才更重要,传令外城墙的兄弟们,做好更换的准备。”

    王烈所说的更换,是用幽州军的老兵尽快替换下原本顶在第一线的狂澜军新兵,至于为何这样做,却是要用幽州军老兵善用弓弩的优势进一步延缓敌军进攻的速度,而那些狂澜军的新兵则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们。

    很快命令被传递下去,城墙上却先零零散散的竖起了巨大的盾牌,似乎幽州军的士兵要开书防备敌人弓箭的反击一般。

    而城墙下的匈奴汉国士兵现在根本没有反击的心思,脚下的陷阱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

    匈奴汉国后阵的石勒看到这一切,再次从胡床上起身,此刻就连张宾也微微动容,和石勒一起站起。

    “这是什么东西,陷阱么?”石勒问身边众将,但这一刻就连最博学的张宾都没有办法回答他。

    毕竟那一片土地,在刚刚看起来还和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昨日明明看见王烈他们从城中奔驰而出,为什么他们没有掉下去?

    若说是一夜之间挖出则更不可能,现在天寒地冻,幽州军除非有神仙帮助才能一夜间在平舒城下布满壕沟。

    而且,就算能挖掘,那么石勒这么边也不是瞎子和聋子,必然会发现。

    他们却不知道,这却是王烈早就准备好的,“奉献”给匈奴汉国大军的一份厚礼。

    在石勒大军来到前的五日,王烈指挥人马把平舒县城城墙前四周八十步内,挖出了无数条纵横交错的沟渠,一则是可以避免敌人迅速奔跑至城下;二来是防备敌人挖掘地道偷袭城墙;三却是因为平舒没有护城河,这些沟渠和里边堆积的碎石、坚木、竹签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延缓敌人的进攻。

    然后又在上边覆盖上草席和一层薄土,在淋洒上少量的谁冻结实,一场冬雪后,从表面上看就与其他地面没有丝毫不同。

    可以说,王烈这个计策一是来自后世的工事,更是把在青山村的陷阱知识的一个放大。

    只不过陷阱是暗中的,这个却是摆在明面的,反正挖掘沟渠的土都被运进了城内,另有妙用,石勒你再能耐一时半会没有泥土也填满不上这些纵横没有规律的沟渠。

    最主要的是,王烈在挖掘的时候,边挖掘边浇水,现在这些沟渠附近冻得跟磐石一般,滑的跟冰面一样,就算石勒想要取土填埋也没有办法。

    至于王烈他们昨日为何能纵马而出,却是王烈在沟渠之间留出了一条通道,只是这通道七拐八拐,石勒他们看不出罢了。

    虽然这壕沟陷阱对石勒大军的实际杀伤力并不大,但对延缓他们的进攻,混乱他们的秩序却是再好不过。

    于是,冲锋中的匈奴大军前线出现了奇怪的景象,本来就已经被孙安五箭,射杀了五名幢主以上的军官,惊的开始混乱的敌军,在冲到七十几步外,更加混乱不堪起来。

    在第一线的人马掉进壕沟后,后边第二线、第三线的人马立刻有了警觉,下意识的放慢速度,开始小心的跨越沟渠,这些沟渠其实并不宽,一般都没超过三步,可对于手执兵器、身披铠甲,尤其是前几线铠甲厚重、手举盾牌负责掩护袍泽冲锋的匈奴汉国士兵来讲,总需要助跑才好跨跃,而且沟底密布的尖锐木石,也对人的心里是个极大的压力。

    正常人离远了,看着三步宽的壕沟,可能不觉得什么;可一旦靠近。望见沟底尖锐的竹签和木桩,还有自己袍泽坠入其中的惨状,却都会下意识的减速。

    而后边的人马却不明就里,甚至还叫喊:“快冲啊,先冲上去的有重赏;你们不冲,就不要挡大爷的路……”

    于是,这第二、第三线的人马直接被后边的袍泽推进了壕沟内。

    等他们好不容易跨过这道壕沟,三四步远的地方再次出现了另外一道藏在浮土下的壕沟。

    毫无准备的他们再次掉入陷阱,而前方却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壕沟陷阱在等待着他们。

    不断有匈奴汉国的士兵惨叫着跌落沟底,也不断有后边的人马叫喊着冲出,步上同伴的后尘。

    没有人敢提出退军,在石勒亲自督战的时候,如果没有退兵命令擅自后退,死的不是那个退兵的人,而是一队,甚至一幢的人马。

    这也就造成了,石勒手下士兵在冲锋的时候,除了要对付敌人,还十分自觉的监督着身边的同伴,若有谁敢逃跑,不用长官下令,身旁的袍泽就会一刀剁去,免得他贻害全体。

    于是,前边的敌兵尽管心下惊骇,但却不敢后退,而后边的兵马虽然发觉了不对,却被更后几线的战友推向前边。

    一时间,以城墙七十步为界限,石勒大军拥挤成了一团。

    石勒看到这种情况,却是心急如焚,看向张宾,但张宾纵然是再世诸葛,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对策。

    他很想告诉石勒,现在应该退兵了,但此刻退军,若敌人如第一日那般,派出一支骑兵随后掩杀,两万人必然会演变成溃败,甚至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