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称王-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烈看中谢艾,谢艾也不负王烈所望,认真苦学,对王烈不藏私的教导更是感激涕零,心底早就发誓要为王烈鞠躬尽瘁。

    不过谢艾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自视甚高,性格实在太过桀骜,一张嘴更是能言善辩。

    别看平日里他一副少言寡语的温厚形象,可一旦进入状态,无论对上谁,却都是寸步不让,甚至颇为无礼。

    卫雄就曾当着谢艾明言:“谢家小儿如此桀骜无礼,他日定鞭之以儆效尤。”

    谢艾听后,也不气恼,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反而回敬道:“卫大人乃艾之上司,若要责罚,艾自领罚,但却心有不甘。艾所做作为皆为公务,大人若不嫌自己有公报私仇的嫌疑,就请动手吧。”

    说完,自己褪去长衫,露出脊背,跪在卫雄面前。

    卫雄一见,却是无可奈何,他又不能真鞭挞谢艾,只能当面扶起他,劝道:“我等皆是为公务所忙,又何必如此互相为难?我年长你几岁,今后就不与你计较了。”

    谢艾点头称是,可事后却依然如故。

    这样一个臭脾气,却是让狂澜军上下迅速见识到了谢大人的倔强脾气。

    不过谢艾平日里却是十分温和,既不媚上,也不欺下,王烈给他什么奖赏,他也一概分与众人,在那些年轻军官心里,如令狐泥、冉瞻、苏良,与谢艾都极其交好,觉得他是一个为人豪爽的好汉子。

    这样一个性格矛盾的谢艾,这样的性格,让使用他的王烈痛并快乐着。

    历史上的谢艾,中年时尚只是前凉张氏政权的凉州主簿,而如今王烈重用于他,年方十六却拔擢为狂澜军的队主,还兼任章武郡的行军参军。

    这样一个人名让谢艾感激涕零,跪倒在地曰:“主公一力拔擢艾为参军,诸君多有不服,艾定为主公大业尽心竭力、肝脑涂地,以报主公之恩。”

    但却也让众人颇有不服,王烈却也没有给出说明,只是等待谢艾给他做出成绩。

    谢艾也的确不负王烈所望,来王烈麾下不过月余,就学会了王烈的练军之法,每日亲自上军营训练兵马半日,下半日则和卫雄、樊坦等人求教、学习政务。

    卫雄虽不喜谢艾桀骜,但却很欣赏他的用心和聪慧,所以交起来也格外用心。

    而且卫雄教育谢艾的时候,皇甫旭和小冉闵往往也跟在身边,三人互相讨论,却都获益匪浅。

    令狐艾见谢艾如此用功,而王烈亦如此信任谢艾。

    却对王烈说:“主公喜谢艾大将之才,我却是十分理解,谢艾这个人的确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但现在他年纪尚幼,主公若一力拔擢,恐是拔苗助长。而且谢艾现在没有什么功劳,性格却有些倨傲,众将多有不服,若有人对其怨恨,恐对其今后发展不利,主公需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才好。”

    王烈听后,幡然有所悟,历史上的谢艾就是因为张重华对其开始拔擢过快,才引起那些奸臣的猜忌,最后更因为他自身不知道收敛,行事不拘小节,才为奸臣寻到把柄陷害。

    王烈也是实在太想尽快收服谢艾,并让其独当一面,这才一直扶植提拔他。

    如今看,却的确有些为过了,但补救的办法也不是没有,而且很简单——把一切问题摆在明面上,用事实去证明一切。

    自此,王烈对谢艾以平常心对待,却也对众人明言:“我提拔谢艾做参军,并不是个人好恶吗,而是因为谢艾他有这个谋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你们谁不服气,可以与他理论,若能说的过他,谋略上超过他,你们就是我的新任参军。而且,谢艾有错,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人有错,你们皆可当面指出,但若当面不言,背后议论,引发袍泽矛盾,我必重罚”

    众人闻言,见王烈首肯,有那不服气的,就当面去找谢艾辩论,却都铩羽而归。

    王烈知道后,心中暗乐,历史上的谢艾就是有名的能言善辩,放眼狂澜军上下,能说过他,恐怕除了自己,怕是没有别人了。

    自此后,众人对谢艾也都开始信服有加,在王烈的授意下,卫雄等人也是倾囊相授,五年后,谢艾成为王烈帐下主簿、领都尉之职,十年后,谢艾终成为王烈手下最年轻的大将。

    此刻,面对王烈的询问,谢艾再次迅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虽有不足,但却可见其智谋过人。

    卫雄和令狐艾也是暗自佩服,心道王烈到底是有识人之能,能从千万人中一眼就看出谢艾的潜质,要知道当日谢艾不过是沧县一小小兵卒,谁有敢如此提拔重用他呢?

    谢艾的话虽然有不足,但王烈还是决定以其为蓝本进行处理,却是立刻命令费辰布置人手去蓟城监视石勒议和人马的动静,但却一定要小心为上,同时派人提醒前线的谢鲲等人,要他们也小心提防。

    建兴二年十月初,王烈正在章武郡内亲自率领众人修建城池,一骑快马却来到了平舒县城。

    来人正是王烈的老熟人,谢鲲的手下谢极。

    本来谢鲲在接到王烈请他代理岑氏商行在江左的业务时,就曾答应尽快派谢极前来,却没有想到直到一个多月后,才见到谢极的踪影。

    谢极一下马,就与王烈紧紧拥抱在一起。

    两人自永嘉七年晋阳一别,已经一年多没有见面,再次相见,却是感慨万分。

    随后,谢极向王烈传达了谢鲲的问候,并告诉王烈,石勒已经正式上书向王浚请和。

    求和书先发到了前线的督军王昌手中,谢鲲、裴宪等人都已经知道,随后发往蓟城。

    但裴嶷进言,说石勒狡诈,恐是诈降,因此王浚并没有把前线大军撤回,反而再次将已经回到幽州的段疾陆誉等人派往前线,以防石勒再次反攻。

    而在十几天前,王烈曾派人去通知谢鲲小心石勒动向,因此那边一有动静,谢鲲就立刻派谢极前来通报,顺便来商谈合作事宜。

    王烈闻谢极言说这些情况,却是忙问:“既然王大将军肯将辽西公大军再次派往前线,那想来段氏鲜卑和慕容鲜卑的争执一定是有了结果吧?”

    谢极点点头:“小郎君说的对,一月前,段氏鲜卑和慕容鲜卑在王浚大将军的调谐下,正式签署了协议,划割了领土,段氏鲜卑因为侵掠在先,赔给了慕容鲜卑一万头羔羊,慕容鲜卑却在慕容廆的率领下,正式向王浚大将军称臣。”

    王烈闻言,眉头皱起:“称臣?王将将军想称王么?”

    谢极一听,面现难色:“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是听我家大人说,慕容廆上书,说王大将军身负天命,所以他才归顺。”

    王烈闻言,没有更皱,又问:“段氏赔偿慕容氏一万头羔羊又是谁的主意?如此段疾陆誉岂能甘心?王大将军如此处置恐有不妥……”

    谢极闻言,却是敬佩道:“正如小郎君所想,我家大人也是这般说辞,可是长史裴嶷却说慕容廆好不容易肯归附,而段氏是王大将军的儿女亲家,所以这件事情上若是偏向慕容氏一点,别人才会觉得他处理公平,将来慕容氏也才好归心”

    王烈听到这里,却是忍不住骂了句:“怎么裴长史也如此糊涂,难道有好处不给自家人,却偏要送给敌人的么?敌人就是敌人,若真心归附你,就算没有这些,他也会归附,若只是假意投靠,就算王大将军把整个幽州给他,他也不会满足,真是老糊涂了。”

    王烈忍不住骂了句老糊涂,谢极却装做没有听见,无奈道:“我家大人也不同意,奈何他一直在前线,没有办法及时进言,等他得到消息,双方的协议已经签订。

    现在,辽西公又到了前线,大人也是看出辽西公心有怨言,怕他临阵作战不利,他正想办法安抚辽西公。但现在慕容廆已经上书称臣,王大将军就算为了沉底收服他们,也不会更改这个决定了,所以辽西公那边已经必然有所不满。”

    王烈摇摇头,想了想道:“这件事情上,刘佑可有什么意见?”

    谢极一听刘佑的名字,却不屑笑道:“那家伙自从被小郎君在范阳国灭了威风,现在几乎不问政务,只是固守在城内,和谈他却是去参加了,但却没说出什么意见。”

    王烈点点头,心下却疑虑更甚,以他对刘佑的了解,这家伙绝对是那种不甘寂寞的类型,怎么这次却如此安静?

    石勒求和,王浚大军却听裴嶷进言,再次将大军调往司州前线;慕容氏在石勒求和前闹事,引段氏大军回蓟城,然后又议和称臣。

    虽然幽州内乱得到解决,但王浚却无意中伤了段氏之心;刘佑却反常的对一切不闻不问……

    到底是哪里存在问题,又或者一切都存在问题?

    但一切都还未发生,王烈就算心有怀疑,说出来恐怕连谢鲲都未必相信。

    谢极见王烈陷入沉思,却忽然道:“小郎君,我这次来,大人曾多我说,若你担心幽州局势不稳,切不可参与其内,需修身养性,巩固自身。章武乃三州交界,石勒就算有什么阴谋,也会选择由章武入幽州,所以您若经营好章武,他日定可为幽州之中流砥柱,到那时,莫说一个章武,整个幽州都会因你而变。”

    谢极说完,却是一拱手,定定的看着王烈,眼中满是期盼之意。

    王烈明白,谢鲲这番话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请求。

    请求王烈现在安心发展,在将来幽州最需要他的时候站出来,逆天改命。

    而且,谢鲲仿佛已经认识到王烈的崛起不可阻挡,更默认了他在章武所做的一切,甚至有一丝希望他未来能统辖幽州的意思。

    “可是,谢鲲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吧?”王烈暗想,心下却也有几分自得,却冲淡了对石勒之事带来的忧思。

    却是双手扶住谢极,正色道:“烈尽力而为。”

    随后,谢极告诉王烈,他将作为陈郡谢氏的全权代表,与王烈商谈商业合作的事宜。而且此次来,不但是作为商业代表,也正式代表谢氏加入王烈的狂澜军,在狂澜军中求得一军主之职。

    谢鲲为人性格坦荡、多思,擅于接受新思想,因此谢氏在他的带领下,家族旁支有一些产业经营,毕竟陈郡谢氏几百口人也要吃饭、穿衣,若光靠谢鲲他们兄弟几个的俸禄,这一大家子早就饿死了。

    至于让谢极以个人身份带领几百名谢家子弟加入狂澜军,就是明确看好王烈未来,相与这个少年有更多的联系了。

    王烈却是欣然同意,能和谢氏多多联系,将来才好同辱与共,休戚相关,却是当场任命谢极为军主,协助统领狂澜军一部。

    这时的谢氏虽然还不是未来那个一等一的,“王谢”并称的大族,却正好适合结交。

    若真等人家到了天下第一世家的地步,王烈再去结交却是不易了。

    晋建兴二年十一月中,大晋幽州章武郡平舒城。

    凛冽的寒风在荒野上席卷而过,但却无一例外的被阻挡在平舒县县城刚刚建好的高大城墙外。

    曾经周长不过十里的平舒县城,如今已经出现了一道周长近二十里的外城城墙。

    新的城墙一改大晋普通州郡城市用粘土夯造的习惯,完全采用石块垒就,配以王烈调配出的石灰、砂石、粘土、米浆混合,中间还夹杂了大量的钢条,形成了最简易的钢筋结构。

    这种古今中西混合的结构,使得整个县城的牢固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烈甚至有信心,就算敌人能弄到后世所谓的“回回炮”和攻城车,也不会对这样的城墙造成多大的破坏。

    城墙高四丈,十余米,已经比幽州首府蓟城还要高;城墙底部宽四丈,分内外两个城门,甬道内设有藏兵洞;城墙顶部宽两丈五尺,宽约六米,可让双马并骑,更利于迅速调兵。

    城墙上共设置了十六个角楼,每个墙角都内凹,互为犄角,更利于拱卫每一侧的城墙。

    四面城墙,排列了足有一百架经过铁匠周兴改良的小型床弩,相信有了这些床弩,可以让大多数敌人铩羽而归。

    全部算下来,就算是人力大多使用的是狂澜军将士,城内大户也多有捐赠,却也花费了王烈五万金,已经把王烈在草原摸金得来的家底倒弄的差不多了。

    但当王烈带着众人站在城墙之上,手扶坚硬城墙,极目远眺之时,却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

    站在高大的城墙上,冬日的天空晴朗无比,远远看去。几十里外的鸡鸣山都隐约可见,大地阡陌之上,苍茫一片。

    北地的冬天来的很早,刚进入十一月,田野上的冬小麦上就挂上了霜寒。

    单看着长势喜人的小麦,还有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