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称王-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阳刘佑,如今看,不过是王烈向上道路上一个跳梁小丑一般的人物罢了,若将来王烈真能掌控幽州,再与石勒和慕容廆开战,这样一个充满刺激的步步向上的攀爬过程,却好像比自己继承叔父卫操职位,在平城为鲜卑的辅相更有趣一些呢。

    ~~~~~~~

    晋建兴二年八月中,幽州章武郡治所平舒城里,和往日一般了无生气。

    章武郡作为王浚三年前才占据的新地盘,为了方便管理,才在幽州官方的文书立划归进了幽州,但实际上世居章武郡的老者基本上还是把自己当做冀州人。

    虽只有十几里之隔,但就算是口音,都与幽州大部不同。

    用那些老者自己的话讲:“幽州穷苦,岂能比的上我富庶的冀州。”

    然而,三年的时间过去,饱经战乱的章武郡,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也就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特产,才没有被石勒惦记,但每次石勒和其他胡人侵犯幽州,却无不要从这里经过。

    兵灾一过,百姓们就要逃进附近山林或者去西边的那一片湿地水泊避难。

    如此反复,本来足有五万余户的章武郡,如今只剩下两万余户。

    不过,自从一年多前,王浚麾下的大军开过章武,在司州与石勒开战。章武渐渐又恢复了几分生气,作为三州交界的地方,这里成为了幽州军主要征集粮草的场所,而多少当地的大户、豪强也趁机在这军资买卖中,大获其利。

    这些人,除了依附士族的那些豪强,大多数人虽有钱财,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多少人都想从他们身上榨取出一点黄白之物。

    尤其是这些日子,有一些传言在市井间反复流传,传言说:一年前勾结强盗土匪劫掠了城中大户的县令令狐艾要重新返回章武郡,而且这次是升职做了章武郡的太守。还要再次与他们这些大户合作,大发其财。

    其实这些商户对令狐艾的初始印象还是十分好的,至少令狐艾当日主政平舒令的时候,并不是对他们强取豪夺,而是“放下身段”,亲自指导他们如何做买卖,在收取一定钱财的同时,也让他们获利颇丰。

    可是,没想到令狐艾最后竟然勾结盗匪,将他们的银钱劫走不少,这就很让他们愤怒了。

    因此,一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对此呲之以鼻,认为这等谎话实在太低劣,一个勾结盗匪,逃回了江左的狗官,怎么还可能有胆子再返回幽州?

    甚至有人放言:“若这令狐艾敢返回章武郡,只要他一进入平舒城,定打断他的狗腿,再扔出城外喂狼。”

    甚至还真有几个当地闻名的游侠儿,收取了几个大户的银钱,放出话来,要在令狐艾入城时,代表章武百姓教训教训他。

    但对于这等传言和威胁,平舒城内的大户岑言,却是十分不屑:“先不说消息真假,若是真的,以那令狐艾的机警,会做上门送死的事情么?他身后若没有人仰仗,或者有精兵护送,还能这样大摇大摆的返回平舒么?你们这些破落户,还想打断人家的腿,怕是没等你们这些没眼光的家伙上前,就先被杀死了吧。”

    想到这些,岑言也是为自己的“多谋善断”而沾沾自喜,却是立刻叫来家人,让他们去准备数尺青布,上书:“恭迎章武郡守令狐元止先生上任大吉。”

    反正几尺青布,一点笔墨也花不了多少钱,就算这消息是谣传也没什么损失,可倒时候一旦令狐艾真来赴任,那么自己就也算“从龙之功”吧?

    后来岑言又一想,这青布还是有些简陋,索性又招来一块上好的楠木,叫人把那些字刻在上面,就准备等令狐艾真上任的时候拿出来讨好这位曾经的平舒令。

    岑言想的好事,竟有些期盼起令狐艾赶快上任,却好像全然忘记了就在一年多前,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鸡鸣山上的代王假冒令狐艾抢大户的同时,也抢走了他几百金。

    当时,岑言也曾恨得牙根发痒。但岑洋也算拿得起、放的下,金子算什么?只要人在,那金子就能赚来,令狐艾既然敢抢这些大户,敢在抢完后再次大张旗鼓返回这里,那么这家伙就是有过人之能,和这样的家伙合作,总比好过和现在的那位根本看不上这些商贾的代理太守谋皮强很多。

    ~~~~~~

    晋建兴二年八月中,幽州章武郡治所平。

    这一日,一大早,平舒县城的城门就大敞四开,久未露面的章武郡内史樊坦却是亲自出城迎接新任的太守,他曾经的下属令狐艾。

    这内史一职乃是秦设,到了西晋作为太守的替代,就如今日的代理市长一般。

    樊坦在这位置上已经做了三年,但这内史的身份却始终不曾转为太守,这也是他决心要离开章武郡的原因之一。

    而且,这樊坦在历史上虽然名声不显,但却实在是一个懂得见机行事的妙人。我们今日所持的黄瓜,就来源于这个家伙。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就和樊坦有关。

    在王烈所在的那个时空里,石勒后来占据了幽州、冀州,建立了后赵。他在襄国登基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十分不满。

    因为石勒自己也知道是篡夺了汉家的江山,心里有鬼,却偏要以正统自居,自然就怕别人揭露往事。

    于是,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在后赵,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有违反的人立刻获罪处死。

    有一天,石勒在都城襄国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时任章武郡内史的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十分不满。

    一个堂堂地方大员,却如此衣着破烂,莫非是要说他石勒后赵的穷苦么?

    于是,石勒怒道:“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我?”

    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啊,路上我遇到了一队胡人骑士,他们把我的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

    樊坦这说的其实是实话,那时候汉人的地位在后赵就是很低,几件衣服被抢还是小事,但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石勒的忌讳,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认错,加之也知道是自己这边的胡人不对,也就不再指责。

    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樊坦知道石勒这是因为他刚刚所说的胡人之事,故意为难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石勒听后,这才放过樊坦,自此胡瓜也就名为了黄瓜。

    不说这樊坦在民族道义上如何,单就这份机智,却是难得。

    可是这等乱世,光凭借几分机巧反应,却是在难成大事,这樊坦一直没有转正,却正是因为他太机灵。

    樊坦早就看出这章武郡乃百战之地,留在这里实在太危险,所以对政事一直不太上心,而且章武自被王浚攻占下,虽名义上划归了幽州,在官方上还是属于冀州,王浚对他这个原属于冀州的人马也不重视,三年内无论考核成绩如何,都没有转他做太守。

    因此,心灰意冷下,樊坦才一直有去他地另谋高就的想法,哪怕只是做一平安富庶之郡长史、别驾什么的,也比在章武这等百战之地苦守的好。

    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小命留在了这里。
………………………………

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衫入边城

    第一百四十三章,青衫入边城

    小飞这本书对角色塑造的还可以吧?今天一直在忙,所以才更新,求两张月票耍耍:)

    ~~~~~~~

    艳阳高照,今日又是一个好天气,大晋幽州章武郡内史樊坦抬起头,但马上又把头低了下去,也许是阳光太过刺眼,也许是对自己的前途渺茫,樊坦轻轻叹息了一声。

    当官是为什么?樊坦不是那上古圣贤,对于他来说当官就是在治理好地方,博取一份清名,造福一方百姓的基础上,让自己获得利益和名声。和那些身后有权贵依附,或者有家族支持的官员不一样,樊坦出身平民,能做到一郡的内史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本事,为官之初,他也曾有雄心壮志,甚至向过位列三公。

    可如今,身在平舒城外,准备迎接新任太守的他,却真的有了一种无力感。

    一郡之内史在大晋也能算上是五品的官员,可如今却说被撤换就撤换,虽然樊坦本身早就想离开章武,但此去蓟城卸任,却真的有一样前途未卜的感觉。

    当然,樊坦对取代了他位置的令狐艾并没有设么么怨言,甚至有些怀念。

    不说这家伙上任来颇知进退,从不插手不属于自己的事情,而且在上供金钱、谦让功绩等方面都做的面面俱到,而且此人也的确可以称的上是能吏。在任一年多,也他着捞到不少政绩。

    对于这样一个能上供,能给自己带来政绩的下属,又有哪个上官不欣赏呢?

    因此,就算当日令狐艾勾结匪盗抢劫大户这样的事情传出,樊坦也是阳奉阴违,对于通缉、抓捕令狐艾的事情很不用心。

    前些日子,樊坦就已经听蓟城那边传来消息,说要有新任太守接任他的位置,而让将去蓟城候命。樊坦派人一打听,接任自己的竟然就是自己曾经的下属令狐艾。而且让这位内史大人在意的是,和令狐艾一起被任命的据说还有一位是刘琨弟子的王烈。

    惊讶之余,却也暗自感叹这小子家世雄厚,勾结匪盗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升官发财?他自然不会如城内那些没有见识的大户一般,真的相信令狐艾是什么江左令狐家族的的长房嫡子,他虽然不清楚令狐艾不过是令狐家族的一个偏支,但至少明白这小子绝不像人前那般风光。

    否则当日怎么会被王浚发配到章武这种苦哈哈的地方做县令。

    不过如今令狐艾连升数级,背后肯定是有能人支持,根据樊坦的推算,应该就是那个还未出现的新任章武郡长史——王烈。

    王烈是谁,樊坦作为一郡的首领当然有所了解,光是那刘琨入室弟子,鲜卑辅相卫雄与可汗拓跋郁律的结拜兄弟的名头,就已经让他这种背后无人的官员高山仰止了。

    也因此,樊坦觉得自己面前出现了一个良机,自己若能巴结上令狐艾身后的王烈,那岂不是升迁有望?至少,在去蓟城卸任的时候,如果王烈肯为自己说些好话,那王浚怎么也该卖他些面子吧?

    尤其是这其后几日,一条来自蓟城的消息,更坚定了樊坦的信心。

    那个据说曾经和王烈作对,江左南阳刘氏的刘佑,手下悍将刘孜和一千多人马竟然被王烈率兵马全部斩杀,刘佑去蓟城找王浚告状,不但没有告倒王烈,最后竟然乖乖认错。

    这说明什么?说明幽州已经有一股新的势力在崛起,那就王烈。如果他樊坦能攀上这个正在崛起的大树,前途岂不是就会变得一片光明?

    所以,却是对令狐艾的到任,樊坦充满了期待。

    只是,樊坦实在拿不准令狐艾现在变成了什么模样,是否还如当日一般,虽然贪财但却不失仗义。

    而且,王烈又凭什么会帮他谋取官职?樊坦也多少听说过王烈之前在鸡鸣山聚众流民的事情,虽然谢鲲和刘琨都先后明文宣称,那是王烈按照他们的命令,在鸡鸣山驻扎,为朝廷驻防。

    可樊坦却明了,王烈他们就是当日和令狐艾“勾结”劫掠了章武郡大户的强盗。

    这样一个人,真的值得托付么?樊坦心中患得患失,却是无人可知。

    但该做的事总要做,不努力到了将来更会后悔,从三日前,樊坦接到了来自蓟城的命令后,就开始筹备迎接事宜,力求要给令狐艾留下号印象。

    樊坦决定,一定要安安稳稳的把这两位大爷迎来,安排满意,自己好能尽早离开这四面强敌环伺的章武郡,至少要在王浚那里留下个知进退,明事理的好印象,这样自己好能去蓟城谋个更好的前程。

    这一日,五更天刚过,樊坦就率领章武郡大小官员迎在平舒城外,在城外等了大约一个时辰,太阳爬过了头顶,阳光愈发刺眼的时候,令狐艾一行终于出现在官道的远方、。

    樊坦一眼就看见了令狐艾身后相随的数千大军,旌旗招展间人马威武雄壮。

    晋时,一郡一国是没有这么多兵马的,但西晋末年,国事颓废,谁还在乎这些?只有手头有兵有将,就能做个草头大王。

    因此一见令狐艾这些人马,樊坦羡慕的连声叹息,恨不得自己能换而处之。

    其他参加欢迎的官吏本来还不明白樊坦如此重视一和和他几乎平级的官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