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处本来已经凝固的血液瞬间崩溃,黑色的血液不断溶出。
王烈身侧早就准备好了一个铜盆,不一会,血液就流了一盆底,众人皆是面露惊色。
“诸位勿惊,神医这是在给小将军刺络放血,这施针的手法实在太厉害了。”那个一直跟着众人的大夫一边对众人解释道,一边满脸崇拜的看着黄弥。
黄弥看年纪最少已经七十岁,但据那大夫介绍,他初来盛乐时就是这般模样,如今二十年过去,现在怎么也有**十岁了。
如此高龄的一个老者,施针的时候却手不抖来气不喘,针刺针出都迅如闪电,真可称的上是运针如飞。
如果说,当日在鸡鸣寨中,王氏姐妹花中的姐姐紫萍施针已经够眼花缭乱,尚能看清出针的动作。
但现在,众人根本看不清老神医的动作,等黄弥手指停住,王烈身上已经扎满了黄弥带来的银针,而那不断涌出的鲜血也由黑色变成了正常的红润。(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最为神奇的是,血衣变红,黄弥后一根银针正好刺出,鲜血顿时止住,比那止血药还要快速,的确是神乎其神的医术。
“旭儿,拿药盒来。”老者用生硬的官话道。
小大夫黄旭,也就是黄弥的孙子,忙捧着另一个盒子走上前来。
黄弥打开药盒,从里边拿出几片干枯的艾叶,黄旭放下药盒,接过艾叶放在药罐里捣碎后和药膏搅拌在一起,加热后递给黄弥。
黄弥迅速将混杂了艾叶的药膏敷在王烈的伤口周围,昏迷中的王烈似乎感受到了这灼热,眉头微皱。
王烈只感觉伤口处一阵灼热,但片刻却是一阵清凉传来,很快就又陷入昏昏沉沉之中。
然后,黄弥将艾叶撤去,王烈的伤口已经滴血不见。
黄弥这才用手指沾了沾铜盆内,王烈伤口流出的带毒的黑血,仔细看了看、又嗅了嗅,又要那射进王烈体内的弩箭仔细看了看上边的毒药。
最后,终于伸出手指搭在王烈脉上。
众人都看着黄弥,那大夫忙给众人解释:王烈毒血虽已经放尽,但中毒已经有数个时辰,毒性已经布满全身,黄弥这是在诊断毒药的成份。
片刻,黄弥收回了号脉的手指,一边比划着,一边对自己的孙子黄旭轻声说了些什么。
黄旭认真听了、看了半天,这才抬头道:“我爷爷说了,这毒非蛇毒也非蝎毒等兽类、昆虫的毒素,却是南疆某种名为“箭毒木树”所分泌的毒液,这毒液本来是见血封喉,中之无救,最快一刻内就会死去。而这位将军毒后又剧烈运动,造成毒血入心血,这才昏迷过去。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毒箭上的毒药因为长时间的存放,毒性已经挥发不少,而且有大巫用药压制,这才没有毒性攻心。现在看还不晚,爷爷已经给这位将军针灸放毒,只需再吃“箭毒木树”的药就会把身体内的毒性全部祛除,至于他的外伤,却不重,只需好好休息即可。”
此言一出,围观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悬在半空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这边神医黄弥,又要过笔墨,提笔在丝帛上写下了几个方子,却直接交给了黄旭,并说其中几味主药必须黄旭亲自调配,否则容易出错。
拓跋郁律忙命人快马带着黄旭去药铺抓药。
不一刻,药抓了回来,黄弥却是亲自动手熬制。
等药熬好后,黄弥又亲自拿特制的工具给神智依旧有些不清的王烈灌下。
等到一切忙完,屋外已经是雄鸡报晓,天光大亮。
这黄弥毕竟是岁数大了,这一夜被歹人劫持、又救治命人,忙完这一切,精神顿时萎顿下去。
拓跋郁律忙命人铺好床褥,将自己的寝室让给了神医,自己亲自扶老者休息。
这边程翯、卫雄等人都围在王烈床榻边,守候着他醒来。
又过了半日,王烈醒来,那黄弥似有所觉,竟然也在同一时间休息完毕,起身出来后看了看王烈,又为他号了号脉,然后沉声道:“好了。”
王烈已经知道是眼前老者救了自己,挣扎着想要起身拜谢,那黄弥却摇摇头:“不用,生死有命,老夫只是安于天道。”
王烈看着老者,须发皆白,一副漠然的神情。
至始至终,黄弥面无表情,也许在这位老者的心里,所谓治病救人不过是一种习惯,或者说他现在的他已经看淡生死,不介意救人,也不介意死人。
想及这点,一旁的卫雄却是一阵后怕,幸好他当时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暴怒想要动粗绑来这黄弥,如果真是如此,以这老家伙的脾气,怕是油盐不进,定不肯救王烈。
而如那些强盗一般用他的子嗣威胁黄弥治病,卫雄却还没有达到哪一步。而且就算真如此,那黄弥万一暗中做了什么手脚,他们也看不出来,将来王烈若突发疾病身亡,再去找谁算账?
此刻,众人看向黄弥的目光都充满了感激,不管他如何淡漠,但事实上是他救了王烈一命。
众人也不敢说话,怕恼了这个脾气古怪的神医,片刻大巫羊真道:“黄先生,当年你是和卫操大人一起来到盛乐的吧?”
羊真如今也是年近八旬,和这黄神医却差不多一样年纪。
黄弥正朝向王烈,仔细观察他苏醒后的表征,却仿佛没听见这话一般。
羊真摇摇头,以为黄弥是不愿说。
他孙子黄旭忙道:“大巫请勿见怪,家祖因为有耳疾,需要看人言语,才能懂您说什么。”
“啊,令祖原来是听障,如此医术,可惜可惜。”羊真忍不住喟叹。
这次黄弥却已经在黄旭的提醒下,看向羊真,见他如此说,却是淡淡道:“生死有命,各安天道,身为医者已经是逆天改命,何苦再求其他。”
这番话说出,却是让众人暗自赞叹老神医超脱不凡,就连病榻上的王烈也是连连点头。
逆天改命本身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再追逐细枝末节的确就是自寻烦恼了。
卫雄的眼睛却忽然眯了起来,因为结合这黄弥神医的气度和相貌,再结合这听障的特点,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一个本来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上的人。
卫雄忽然来到黄弥身边,躬身拜倒:“拜见皇甫大人。”
黄弥一愣,因为卫雄低着头,他并没有看清楚卫雄说的什么。
黄旭忙对着他把卫雄的话重复了一遍,
黄弥脸色不变,却也不否认什么,只是笑道:“我就知道瞒不过你。”
虽然这话已经等于默认了卫雄所言,但看其脸色,他显然并不想解释什么。
卫雄也不着急,恭敬的请黄弥留在府上继续为王烈诊治。
黄弥点点头,王烈毒性并未祛除干净,他身为医者自然不能就这样半路离开。
等黄弥再次下去配药,众人都围上了卫雄,拓跋郁律问道:“这神医究竟是谁?”
卫雄苦笑一声:“一个早已经死了的人。”
拓跋郁律一愣:“这是什么话?难道死人复活?”
令狐艾却捏着山羊胡子问:“假死避祸乎?”
卫雄点点头:“令狐先生说的有七分准确,此人正是假死,但非避祸,而是躲官。”
令狐艾一撇嘴:“躲官,当官有什么不好的。”
对于令狐艾这种官迷,自然无法理解黄弥的选择。
卫雄也是无奈苦笑:“他乃是前朝征西将军,太尉皇甫嵩之后,真名叫做皇甫谧。皇甫先生的确与常人不同,不太喜欢这等名利。”
拓跋郁律自然知道这个西晋著名的文学、史学、医学大家,有些惊讶道:“皇甫谧,不是早在太康三年8年)就身死仙去了么,难道还真是假死,这可是欺君……”
“嗯,那一年,太祖司马炎屡次征召士安(皇甫谧字士安)先生入朝,但士安先生生性淡泊,不肯为官,后来就传出他的死讯。
而我叔父德元公来盛乐时,曾有一陌生老者和两个中年男子随行,我曾偶然见过那人一面,今日仔细想来,就是这位先生。再结合他的医术和为人,我才判断士安先生是假死隐居,后来因为觉得幽州祸患将生,这才和我叔父一起来到盛乐,直到今日,一直隐居在这里,之所以不肯回中原,恐怕就是为了别人说他欺君。”
拓跋郁律闻言,叹息道:“如此,还真是天意,若非这皇甫神医在此,阿烈却是难逃此劫啊。”
众人皆感叹不已,看来世事无常,每一步都充满不解的玄机。但也正因为如此,未来才值得期待。
至于皇甫谧,众人知道他的身份后,对他充满了尊敬。
却不单单因为是历史上的著名医学家,救治了王烈一命。
而是敬重他的为人,和他的才华。
皇甫谧精通医学、文学、历史。编撰了逸士传等书。
而且他为人生性淡泊,不喜为官,这才有了假死隐居,却不想今日为救王烈,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再次出山。
王烈躺在病榻上,虽然不能多说话,当他听程翯过来告诉他皇甫谧的真实身份后,立刻想起来历史上对这个大家的记载,心下却是感激皇甫谧救命之恩,但同时却想:“如此良医却隐居世外,实在可惜。”
皇甫谧虽为皇甫嵩之后,但其实皇甫嵩死后,皇甫家族就一代不如一代,尤其到了皇甫谧这一辈,他生性淡泊,不愿为官,至此皇甫家就绝了官途。
而自从他假死后,皇甫氏一族更是彻底衰落下去。
对于这种要能力有能力,要品德有品德的能人,王烈自然心有所属。而皇甫谧的两个儿子皇甫方回,皇甫童灵,尤其是皇甫方回虽然在医术上没有皇甫谧的造诣,但却继承了乃父的眼光与文才。
当日皇甫方回避乱荆州,刺史陶侃十分敬重他。每次拜访皇甫方回,都身穿素色的士子服装,在刚刚能看见皇甫家的大门的时候就下车马步行而去。
后来,权臣王敦遣从弟王暠代替陶侃为荆州刺史,迁陶侃为广州刺史,陶侃接受了王敦的任命。皇甫方回知道这个事情后,劝谏曰:“吾闻敌国灭,功臣亡。足下新破杜彛δ攵尬#淇傻煤酢
陶侃不信,坚决上任,期间王敦削去陶侃兵权后,果然要谋害他,全仰仗周访的周转而幸免。
一想到如此眼光卓绝的人才,将一直屈居于盛乐,至少是在皇甫谧死前不会离开,这岂不是好大的损失?
想到这点,王烈望向皇甫谧为其熬药的背影,却愈发的炙热起来。
程翯却没想道王烈躺在病榻上还在想着如何挖掘人才,只是细心的喂他吃着汤药,然后扶持他休息。
皇甫谧却更想不到,自己刚刚救治好的这个少年郎,日后竟然会将他皇甫家重新带入辉煌。
~~~~~~~~
三日后,皇甫谧最后一次为王烈施针,终于拔除了他体内最后一点余毒,而王烈的体质更是要比一般人强上很多,加之有皇甫谧的良药内服外敷,几处外伤很快都结疤生肉。
而且在治疗中,王烈惊讶的发现,皇甫谧给他敷用的药膏和王氏姐妹花配置的金疮药有很大的相似,心下有些奇怪,难道王氏姐妹花会是这皇甫神医的学生?
但又一想,皇甫谧十几年前就来到了盛乐,那时候王氏姐妹花才是几岁的小儿,怎么可能和他学医。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王氏姐妹花的父亲和皇甫谧有过交集。
当年皇甫谧在幽州和卫操结伴而来,说不定就在那时候见过两人的父亲呢?
当然,这些暂时不能得到证实的东西,王烈是不会说破的,这几日却是尽力交好皇甫谧。
皇甫谧有耳疾,但却能看懂唇语,也能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出生硬的官话,偶有听不懂的,少年皇甫旭就会在身边加以解释。
王烈虽然没学过医,但当年为了讨好那个友,背过汤头歌,也了解过一点针灸之术。
这皇甫谧乃是中医历史上有开创性的人物,在普通人眼里,他虽然没有上古的扁鹊、前朝的华佗,以及后来的孙思邈、李时珍有名,但对于中医人士,尤其是针灸一道,他撰写的十二卷的《皇帝针灸甲乙经》就是针灸的圣典,更奠定了现代针灸学科理论的基础。
甚至,这位超越了时代的医学巨匠,还从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方面,对医学和人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著述。
如此人物,不单单在医学上是巨匠,在文学和历史学上同样出色,甚至在小时候就能指挥邻家的孩童,一起排兵布阵,手舞木棍当长枪,互相攻击。
而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是一个好学不倦,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