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我的新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25我的新大明-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李铁柱讨要个说法了。
  可是这些人还没开始行动,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就发生了。就在诸葛为道和他的助手郭小宝一块儿很低调的回到他们在海军情报局的办公室的当天中午,饭点才过,海军情报局就来了贵客!还不止一个,而是一群!
  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外交部尚书林则徐,然后是海军部尚书郑国安,军备侍郎诸葛为义,陆军情报局长李保义。。。。。。一大群人都带着副官秘书,呼啦啦的涌入了海军情报局的小会堂。
  而已经挂上了中校军衔的诸葛为道,则带着同样提了一级,已经当上上尉的郭小宝一块儿,也志得意满的跟着海军情报局长李铁柱,一块儿当着众人的面走进小会堂。这个时候,原本还打算向李铁柱要说法的那些人,忽然都意识到出了大事了!
  当会堂的大门合上,还挂上了闲人勿进的牌子,还有俩卫兵在门外守着的时候,一群耳目通灵的海军情报官员就开始小声的互相打听起来了。
  “喂,诸葛一百二,你家一百零八到底干了什么?怎么那么大动静?”
  “这个我也不大清楚,只是听家里的几个老头说要打英国人的脸,好像还和金国有关。。。。。。刚才你看见那个跟着林尚书的白面书生了吗?那是驻金国的大使。”
  “金国?金国的事儿也归海军管?”
  “刘老八,你在金国使馆干过你不知道?金国的事儿和海军没关系,但是和诸葛家关系可大了。。。。。。”
  “对,对,我一百零八哥还从金国带回来一个仙子,可漂亮了!”
  “别说仙子了,说正事儿。。。。。。是不是咱大明的国策要变了?”
  “这国策都稳了一百多年了,是不是该改改了?”
  “就是,现在英国越来越嚣张,还说咱是黄祸,拿咱和蒙古帝国相提并论。。。。。。”
  “国策怕是没有那么容易更改吧?不过。。。。。。我辈人等立功的机会恐怕要多起来了!”
  “那可太好了!”
  大明的国策的确没有那么容易改变,哪怕诸葛为道在自己的军师试上已经说服了部分诸葛军师,但一帮“诸葛一生唯谨慎”的老诸葛是不会被诸葛为道的三言两语就入套了的。
  他们不过是对诸葛为道鼓动道光打印的计划有点兴趣,这个计划既可以给英国人找麻烦,又能探一下英国人的底。。。。。。如果那个大英帝国收拾不了道光,那大明就理所当然的要谋求更大的势力范围了。
  如果大英帝国面对大明的扩张意图又退缩了,那么大明就会得寸进尺,继续蚕食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这个国策就会在步步进逼,缓缓蚕食的过程中发生改变。
  。。。。。。
  海军情报局的小会堂之内,一场有可能会最终改变大明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的谨慎国策的会议,正在进行当中。
  “。。。。。。诸位长官,诸位同袍,今日之世界,正处于一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这场大变局的起点,是肇始于一百数十年前之工业革命。自那时起蒸汽驱动之机器,开始逐步替代人力、畜力,乃是大洋之上的风帆之力。这场工业革命让世界之生产力为之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史无前例的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感。原本动辄以年计数的洲际旅行,现在乘坐轮船、火车,已经可以在一个月甚至一二十日之内抵达。譬如由英国出发乘坐蒸汽轮船,通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抵达我国的时间,通常在一个半月之内!而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跨越太平洋前往新大陆的时间,也可以控制在二十日左右。而由吕宋、婆罗洲南下澳大利亚的时间,更只需要十日或数日。而且由于排水量超过万吨的巨轮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建造,所以跨越大洋的航行也变得非常安全,海运的成本也足够低廉。
  这意味着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便利,将他们的陆军和海军投放到原本遥不可及的地方。。。。。。和依靠畜力、人力进行军事调动和后勤运输的时代相比,现在跨越一万海里进行远征的难度,甚至小于当年出兵千里的征战!
  诸位想想,如果我们和大英帝国的距离不是一万海里,而是一千里。。。。。。我们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现在的诸葛为道是战略级的军师了!
  虽然他的小算盘打得不如原来那个诸葛为道,智商、情商看上去都低了不少,但他有战略!他现在的一番话,就让与会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了大明和大英必有一场大战了!


第50章 预测一下,战争何时爆发?
  会堂之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思考诸葛为道所说的这番话。
  大明虽然“怂”了一百多年,但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大明毫无疑问还是世界的一极!
  大英帝国的尾巴虽然翘得很高,还把爪子伸得很长。但是欧亚大陆的中、东部和北太平洋的霸权,依旧被大明牢牢控制。英国对印度、马六甲海峡的控制,也是在保证大明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的——这种控制实际上是英国人用真金白银“买”来的,不是靠坚船利炮打来的。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大明一直通过英国、荷兰在输出手工业品和工业品,同时输入黄金白银。这意味着大明发展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根本不必通过掠夺和殖民,就可以轻松获得。。。。。。由于欧洲人从新大陆掠来的大部分白银和相当一部分黄金都流入了大明,这就意味欧洲本身才是大明工业品、手工业品外销的最大市场。
  而大明发展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比如棉花、大豆、橡胶、棕榈油、煤矿、铁矿、石油、锡矿、木材、大米等等,要么可以从辽阔的本土获取,要么可以从海外省和暹罗、安南、阿瓦等东南亚的藩属国获得。
  当然了,印度也有庞大的市场。但是印度在被欧洲人征服之前,一直都是商品输出的顺差国。外部商品很难输入印度。。。。。。在历史上,工业革命后的大英生产的洋布都很难在印度本土打开市场,最后不得不用行政手段摧毁印度的土布生产。
  而大明的国策一直是扩张本土不搞殖民,看到印度这种人口比大明还多(目前印度的人口已经没有大明多了)的地方,当然得绕着走了。
  所以大明也就没太在意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扩张——就算在意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帮助印度反抗英国看起来很蠢,万一印度崛起了又当了白眼狼,那大明不要哭瞎了?
  而和英国去争夺印度似乎也不符合大明的国策,抢下来也不殖民,当本土就更亏了!
  而且当时的海运还处于风帆向蒸汽过度阶段,而大明的风帆战列舰还是玩不过大英(诸葛武忠王不懂帆船和航海,没有金手指可以开),再加上双方的本土距离足够遥远,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下足足有一万五千海里,用帆船运兵的话,是根本不可能对一个那么远距离上的工业化国家构成威胁的。
  因此大明就选择了维持和英国的“共赢关系”——对于工业化后生产有些过剩的大明而言,实在没有和自己最大的市场开战的理由。
  但是这样的和谐局面,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和英国全面实现了工业化,即将,也必将宣告终结!
  不过这个“即将”在什么时候变成现实,依旧是个问号。
  “道子,”海军情报局长李铁柱头一个发问了,“和平还有多少时间?”
  站在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的诸葛为道回答道:“当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什么时候告一段落,和平就会在那时终结,世界性的战争就将不可避免的爆发。因为当技术进步告一段落后,世界经济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缺乏增量,从而让各个强国转向存量竞争。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原材料的供应能力不匹配,生产将会在技术进步暂时停止后出现大幅过剩。而对于市场、原料的争夺,必将会推动大明和大英走向敌对。
  此外,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实际上‘缩小’了我们的世界,使得一个超级列强主宰全世界海洋成为可能!
  最后,由于军事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包括大英、罗刹在内的列强,都产生了一种自己很厉害的错觉,这也会让他们变得空前好战!”
  “道子,”李铁柱又问,“你能不能算一算,和平到底会在什么时候终结?”
  诸葛为道当然不能算了。。。。。。他还没有公开自己的军师身份,理论上也没得到祖传的“算法”。不过在场还是有人会算的!
  海军军备侍郎诸葛为义已经在哪儿数手指头了,数完之后就插话道:“十五到二十年吧!战列舰的吨位将会在十五到二十年后翻一番,届时大型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将会超过三万吨,四百毫米口径的主炮也可能会出现,新式的燃油主机将会为战舰提供十万匹以上的马力。在这之后,想要继续进步就很困难了。毕竟战列舰造得太大,吃水会变得很深,舰体也会变得很宽,许多港口不能停靠,水浅和航道较窄的地方又难以通过。而且要保持较高的航速又必须开发超大功率的船用主机。。。。。。”
  这就是能掐会算的好处了!
  一战时期的战列舰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虽然二战那时候技术又进步了,但进步的速度明显放慢,和一战前的战舰技术进步速度根本没法相比。
  而在军事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陆海军的军官们都会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所以大战反而不容易爆发。而一旦技术进步明显放慢,军官们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最厉害的武器。。。。。。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这时诸葛为道接过话题道:“十五到二十年也不算太长久,我们现在就可以为这场必将到来的战争进行准备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挑起战争,而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一场战争!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将来可以稳操胜券!”
  会堂之内的人们又将目光移到了“能掐会算”的诸葛为义身上,这位“造船侍郎”捋着胡须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备也!”
  诸葛为义是诸葛家的军师,他的话当然代表军师团!
  在场的官员们早就习惯了被军师团指导着办事儿,虽然他们有时候也觉得军师团有点怂。但是这一百多年来跟着这帮怂军师去投资的都赚得盆满钵溢。。。。。。所以听他们那是没错的!
  “道子,”问话的是海军部尚书,延平郡王郑国安,“我们要怎么准备?”
  “回禀尚书,”诸葛为道说,“下官以为,我们的准备应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自己要好好准备。。。。。。不要寄希望于速胜,而是要准备打一场持续十年的战争!”
  十年是诸葛为道对这个时间线上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的预测——在另一个时间线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持续了四年多一点,就因为同盟国耗尽了资源而不得不有条件投降而告结束。但同盟国拥有的资源和大英、大明这两个世界帝国是完全不能比拟的。而且大英、大明的本土相距遥远,几乎不会遭到对手的直接进攻,所以都能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后方,就更不可能轻易认输了。
  诸葛为道现在说“十年”,还是一个相当乐观的预期。如果悲观一点,三十年战争都是有可能打出来的!
  而在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可能持续十年的大战有多可怕,一个个反而有点跃跃欲试。
  诸葛为道接着往下道:“我们所要做的第二个准备,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尽可能的疲敌、弱敌。。。。。。现在我能想到的具体办法有三个,一是设法挑起英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使英国陷入中亚的战争泥潭难以自拔,从而空耗国力、损失威信;二是利用开展限制海军军备谈判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对英国进行诱骗和误导,让他们在无效的军备项目上消耗有限的财力。
  依着我的估计,咱们和英国的这一战打到最后,恐怕还是到不了他们的本土,胜负要靠耗尽他们的财力,剥夺他们最有价值的殖民地来分出!”


第51章 大明海军的“一千舰计划”
  “道子,你打算怎么诱骗和误导英国人?”
  提问的是外交部尚书林则徐,一提到骗英国人、打英国人、抢英国人这点事儿,他就特别的来精神。英帝国主义太坏了,怎么欺负都是对的!
  诸葛为道听了林则徐的提问,就笑着对诸葛为义道:“十哥,咱们的弱英之计可是您的手笔,要不还是您请自来讲吧。”
  这个“弱英之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虚假的造舰计划,所以该由海军部的军备侍郎诸葛为义来提出。
  “少穆,我来说吧,”诸葛为义笑着接过了问题,“我已经让海军军备局开始准备一个‘一千舰计划’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