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令堵胤锡觉得不妥的是,清军的数量明显有问题,按照情报推算来看,清军的数量在十四万人上下,包括湖广兵五万余,满清中央汉八旗两万余人,还有江南绿营近四万人,陕西、山西抽调的边军一万左右,还有山东、河南绿营兵两万余人。
但如今在战场上,清军的数量只有十万上下,还有数万人根本没有出现在战场上,除去武昌汉阳两城留守军队,最少还有两万余的军队不知动向,不知道洪老贼又打的什么主意。
日头越升越高,不知不觉间,明清两军厮杀已经近一个时辰,但是这种白刃肉搏战,却始终没有分出胜负出来。
明军左翼的闯营战力彪悍,骑兵已经开始隐隐压制住汉八旗骑兵,而步兵更是开始将湖广绿营压的步步后退。
虽然一时半会儿湖广绿营还能顶的住压力,但是谁都看的出来,湖广绿营颓势已成,若没有足够强力的增援到达,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而明军右翼则是厮杀正酣,两支实力差不多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分出胜负。
而明军中央,则依旧在冷眼旁观着战局,根本没有出动的意思,双方如今拼的就是承受伤亡的忍耐力,只要明军能够稳住如今的战场局面不动,那清军的失败就不可避免。
在战场上打的如火如荼之时,数十条清军战船已经沿江而进,向着上游逆流而行。
大江对岸,无数骑兵如同一阵风一般刮过大地,由汉阳城出发,奔腾向全口方向。
一个半时辰的急行军,过万骑兵已经奔袭到达了全口镇对岸,此时清军的湖广水师早已经开始发起了对全口镇的猛烈进攻。
仗着船大坚固,清军在明军的小船间如入无人之境,弓箭手居高临下,压的明军水兵根本抬不起头来,大船横冲直撞,几乎以碾压的姿态将明军水师打的崩溃四散。
在水师的接应下,清军骑兵轻松渡江而下,只用了一个冲击,便即拿下了毫无防备的全口小镇,将镇内的千余守军一网打尽。
在派出小股骑兵追杀漏网之鱼的同时,万余骑兵开始疯狂的大兴土木,构筑防御阵地。
这万余骑兵才是真正的三顺王嫡系,作为一直驻扎在辽东的军队,他们的作战意志还远远没有到达,那些入关之后被富贵荣华迷昏了眼的同僚的地步,依旧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
在辽东,能骑马只是标配,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合格的骑兵,起码比起满蒙八旗,他们只能算是骑马的步兵,步兵作战才是他们的强项。
亲自带兵袭取全口镇的尚可喜,在全口镇并没有缴获太多的物资,毕竟这里只是一个转运站而已,虽然物资不多,但位置却是极为重要。
从这里出发,到达纸坊的距离最短,物资补充最为便捷,而明军就是依托纸坊为物资总后方基地,向北进攻江夏这个桥头堡,进而攻击武昌城。
全口镇的失陷对于明军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危机,毕竟长江之中合适的停靠港口实在太多,但若是清军以此为据点,四面出击打击明军的后勤线,那要不了多久,明军就得重新调整兵力,将众多的兵力用于保障后勤运输。
这不仅仅会严重削弱明军在前线进攻的兵力,令大军作战更加的吃力,更会因为大批军队参与维持粮道,而让后勤压力变得更加的巨大。
计毒莫过于绝粮。
只要明军后勤出了问题,那前方没有粮草的军队,顷刻间就会变成一群毫无斗志的散兵游勇,会被人兜着屁股追杀至全军覆没。
当文安之、堵胤锡、李过等大明在湖广的最高层,得知清军已经出兵骚扰粮道的情报后,已经是当天的夜间时分。
这一天的大战,虽然明军看似占据优势,但却始终无法真正击败清军的抵抗。
尤其是清军的庞大骑兵队伍并没有参与混战之中,明军以近二十万的兵力压迫六七万清军步军,却依旧打成这个样子,无论文安之、堵胤锡这些文官,还是李过为首的武将,都对拿下武昌,彻底统一湖广的前路出现动摇。
明军的攻击不可谓不英勇,一天下来,战死负伤的将士足有近万之多,但在清军优势的火炮火铳的打击下,军队伤亡巨大,但却难以寸进。
若是这样的仗再来个三两次,估计明军自己都会因为流血过多,而先撑不住而倒下。
“粮道受袭,大军顿于坚城之下难有寸进,该如何行事,诸位拿个主意吧。”
三人小会议上,文安之先开了口,有些疲惫的说道。
“如今之计,唯有暂时撤兵,等武昌有变,再寻良机吧。”
堵胤锡摇摇头,这回是他对清军的实力估计有误,也高估了湖广明军的实力。
“不可,阵前撤兵,兵家大忌。当年……”
李过却是郝然变色,急忙起身劝阻道,原本还想举便当年孙传庭郏县之败就是在闯营面前临阵撤兵,但却及时醒悟不是这个时候该提到的事情,顿时打住不说。
虽然李过收住了口,但文、堵两人是何等人物,自然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好在二人都是大局观极强之人,也没有人戳破这层窗户纸。
“那如之奈何?”
堵胤锡虽然被李过反驳,但却也明白对方所虑极为可能,并没有生气,叹口气道。
第187章 求援
营帐内一片寂静,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文、李二人相互看了看,却是有些无奈。
眼前的形势虽然算不上绝境,但也绝对算不上好,相互对耗虽然看上去算是一个勉强的权宜之计,但却无法长久。
毕竟清军成功在明军后方镶了一根钉子,那明军想要对耗,就必须维持粮道安全,那就必须投入重兵维持粮道,必然会减少正面的明军数量。
正面的军队数量减少,本就是势均力敌的双方,必然会出现倾斜,到时无论清军是选择真正的决战,还是选择坚守并再次分兵,将大部分骑兵派出去骚扰粮道,那明军的末日就会真的到来了。
“撤兵是必须要撤兵的,只是现在却不能大军全撤!必须要做出调整!”
沉默了良久,紧紧盯着地图的李过抬起头,沉稳的说道。
“计将安出?”
文安之眼睛一亮,快速的问道。
“我等必须做出姿态,派遣足够数量的大军回军维护粮道安全,同时明日大军再次猛攻清军,显示我等已经急眼了,摆出先行击败鞑子主力的态势。
派出的大军明为维护粮道,暗地乃是先侦查一番地形,我等大军在三日后撤至咸宁城!
只要到达咸宁城,那形势就会完全颠倒过来,变成我守敌攻,而且咸宁靠近西梁湖,又紧临嘉鱼城,鞑子再想断我后路,就完全不可能了。
只要我等能够安全到达咸宁,有坚城可依,鞑子若敢大举来犯,那便是对耗,我等也能耗到他们粮尽退兵之日,到时想要破之,便易如翻掌!
只是江夏距离咸宁足有百里之遥,非一日可至,就算连夜撤军,也会被鞑子骑兵快速追上,究竟如何安全撤至咸宁,却是困难重重。”
李过仔细组织了一番思路,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倒是个难题,根本无法成行。”
堵胤锡脸上的憧憬之色全敛去,再次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一日之内撤退百里,骑兵或者问题不大,但是带着众多辎重物资的明军步兵,却是无可奈何。
鞑子骑兵占忧,步兵想要全身而退,根本不可能。
一旦大军开始撤退,军心士气定会受到极大动摇,一旦被骑兵咬住,一个不好,就是全军崩溃的结局。
“鞑子骑兵占忧,临阵撤兵不现实,水师又是鞑子占优,想要乘船离开也不可能。难道我等就真的要被困死在这江夏城下?洪老贼,真该杀千刀,这老贼难道也不怕死后无颜见列祖列宗么?”
文安之气的胡须都在颤动着,根本不用想,这样的毒计也只有洪承畴这老狐狸才想的出来。
“或许,我等也可以按兵不动,静待救援!两位都听到陛下已经亲征江西的消息了吧,陛下亲征向来无往不利,若是等陛下灭了苏克萨哈这跳梁小丑,然后回师湖广,洪老贼就算再有惊天谋略,只怕也是挡不住一力降十会!”
堵胤锡沉默了半晌,开口说道。
“这……”
文安之,李过二人顿时有些愣了,想反驳又觉得是诽谤圣躬,而不方便开口。
虽然皇帝领兵来救,这倒不是不可能,毕竟这里有着大明二十万的忠勇将士,只要脑袋没问题,又力所能及,谁也不会蠢到放弃这么一支大军。
但是谁又能知道绍武皇帝这次,到底还能不能保持他的不败记录,或者就算依旧可以战胜对手,但此次双方军队数量相差无几,就算能够战胜,估计也是一场惨胜,到底还有多少余力前来救援也是一个问题。
就算本部损失不大,但一场二十万人的大决战,想要短时间内分出胜负,根本不太现实,谁知道皇帝大胜之后而来后,他们这支军队还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咳,允锡公,陛下大军若至,洪老贼自然只能伏首就擒,但陛下毕竟远在江西,对垒的又是满蒙八旗大军,就算取胜也必然迁徙日久,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吧!”
文安之轻咳了一声,不着痕迹的提醒道。
“如今进退两难,大军进难言胜,退则溃败有期,如今唯有外援到来方能解忧,本督对陛下有信心!”
但是堵胤锡却是根本不理会这一茬,语气十分坚决的说道。
“允锡公三思!”
文安之大惊,忍不住上前劝道。
这里的官是堵胤锡为最大,为四省经略督师,比之文安之的湖广总督又大上一级,既然堵胤锡说要静待援军,文安之也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除非他肯冒着明军分裂的危险,而且还是阵前擅自撤军导致兵败的严重后果。否则也只能上前劝说,而不能左右堵胤锡的决断。
“铁庵公,本官又如何不知此计凶险。但如今之况,能由我等选么?本官也不是一意孤行,军中粮草还能支撑月余,如今派使者前往江西一探,若是陛下已经大胜鞑子八旗兵,那便顺势求援,若是陛下仍在鏖战,左右不过多耽误撤兵十数日,届时你二人如何决留,本官并无二话。”
堵胤锡长叹一声,向着文安之解释道。
这话说的十分有理,多耽误十数日,于大局并无影响,但若是绍武皇帝真的逆天这么快的击败了苏克萨哈的满蒙八旗兵,随时可以入湖广前来救援他们,那他们这个时候冒险撤军,岂不是自找不痛快?
听了堵胤锡的解释,文安之便再无话可说。
甚至就算是李过,也觉得堵胤锡的办法是稳妥之策,在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李过内心也不愿意这般冒险后撤的。
毕竟现在可不是李自成纵横中原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明军粮饷从来没有足额过,打仗向来都是得过且过,这才能让闯营在缝隙中挣扎壮大。
而如今的清军却不一样,他们粮饷充足,军纪森严,一旦主帅下令追击,那可真如附骨之蛆,很难摆脱。
闯营就剩下这么多的精华了,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对不能这般的随意消耗。
就在堵胤锡满怀期望的派出数波求援使者远赴江西时,朱聿鐭已经离开南昌,踏上大孤山一线,准备对苏克萨哈大军进行最后一击了。
第188章 冲阵
湖口方向,是明清主力对决的主战场。
无边无沿的清军骑兵,不断的奔驰着,向着湖口守军连绵的冲击而来。
防守湖口的是刘永鹏、赵士元及丘士诚等部,作为朱聿鐭王府护卫长出身的他们,可谓是最根红苗正的一批人,因此军队的装备普及率最高,换装率也是全军之最。
刘永鹏部作为朱聿鐭组建军队的实验田,火铳兵已经占据总兵力的六成,剩下四成一半是长枪兵,一半刀盾手,完全就是按照近代军队的配置进行组合。
赵士元及丘士诚部,则是参照纪效新书编练而来的军队,两部人数合共九千人上下,在经历过南昌城外之战,再加上这数日鏖战,已经成长了赶来,已经有了当年戚家军的几分风采,无论攻守都是极为犀利可怕。
三部以刘永鹏部为中军,两翼铺展开来,将整个湖口全部挡在身后,就在这野地之中硬撼满清号称无敌的满蒙八旗骑兵。
刘永鹏部排出的数个大小不一的空心方阵,火铳兵在外,刀盾手列于其后,长枪兵在刀盾手之后。最外侧的数个空心方阵两角,则是十数门火炮压住阵脚,黑洞洞的炮口令人心底发寒。
这种大阵极为简单,但威力却是不俗,尤其是这种防守作战中,更是将火力发挥到了极致。
在他们两翼则是赵士元及丘士诚两部列于左右,摆出的依旧是防御的鱼鳞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