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
  在朱聿鐭点头的时候,一边的赵士元却是抱拳行礼,并不那么的乐观。
  “攻城的问题不需要尔等忧心,朕自有主张。”
  朱聿鐭并没有对攻城战担忧什么,在他眼中,这个时代任何城池都只是渣渣而已。
  “陛下可是要分兵?难道鞑子真的要撤退了?可是他们明明还是占着上风的啊!”
  任良朋此时终于察觉出来不对劲了,大着胆子上前问道。
  作为朱聿鐭麾下第一心腹爱将,问出这个问题来,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也让其他将领都树起了耳朵,对于这个问题,显然他们早就弊着一肚子的问号,只是不敢如同任良朋这般直接问出来而已。
  毕竟眼下虽然明军野战中占据了上风,但是这只是从战术上看赢了一手而已,从战略上看,缺乏骑兵的明军如今还是处于被动之中。
  虽然断了鞑子后路,是一步好棋,断了粮草的清军自然需要好好掂量一下,再在江西瞎混后果会有多严重。
  但是清军如今的粮草充足,而且还在江西内肆虐着,怕是短期之内不会有粮草缺乏的问题,真要把他们逼急眼了,甚至可以拿下几座城池,血洗一番以供养大军。
  甚至退一万步来说,他们还可以向西退入湖广,与洪老贼合流湖广,断绝其粮道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一句话,清军并不是简单断掉粮道就能逼迫其退兵的,甚至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将鞑子的凶性全部激发出来。
  “也是时候告诉尔等了,因为鞑子会不得不退兵!”
  朱聿鐭十分轻松的笑着,环视了一圈如同好奇宝宝的诸将,更是将所有人的胃口调了起来。
  “请陛下明示!”
  众人再次行礼,齐声开口说道。
  “其实很简单,因为应天府马上就不稳了!一个月前,大木便已经沿海路南上,除了本部两万精锐外,还有惠国公李成栋三万精锐随行,他们的目标便是应天府。
  如今算算日子,只怕已经差不多入了大江之中了!就这几日,五万精锐兵临应天府南京城下,只要消息传来,不怕鞑子还能在江西跳腾多长时间!
  朕将鞑子主力牢牢牵制在江西境内,就是为了给大木一个一剑封喉的机会!如今南京城兵力薄弱,正是夺取之的最好机会!
  若是南京城被拿下,只要大木能够用水师隔绝大江,鞑子在江南的统治必将土崩瓦解,整个大江之南,再不复鞑子所有!”
  朱聿鐭畅快的大笑着,这一番谋划虽然是抄袭郑成功十数年后的手笔,但毕竟还未发生,也算是他的手笔。
  这种大手笔,这种大规模的迂回登陆,向着强敌发出封喉一剑的精彩战略,朱聿鐭心中极为得意,只等着众人如虹一般的马屁恭维声到来。
  但是令他意外的是,帐内众将听完之后,却是一个个呆立当场,许久才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却都没有人开口说话。
  这一下倒是让朱聿鐭迟疑不定了,难道这战略中有什么差池不成?按他的认知来看,这次登陆战的赢面可谓极高的,毕竟这一次不仅仅是郑家的本部,还有李成栋麾下的野战军团,更有已经成功实施过的爆破手段,理应万无一失才对。
  “陛下三思!”
  依旧是任良朋第一个开口了,他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噗通一声跪倒于地。
  “为何?”
  朱聿鐭心中的疑惑更深,但依旧是动声色的询问道。
  “劳师以远,又无后方粮草辎重支撑,基本上算是后路断绝!攻打的更是天下坚城第一的南京城,若是有个闪失,只怕大军,大军……”
  任良朋哼哧了半天,但依旧还是不敢将大军全军覆没说出口,毕竟这种话也实在太晦气了。
  “请陛下三思!”
  似乎约定好了一般,几乎所有的将领全部拜倒于地,齐声劝道。
  这一下,倒是让朱聿鐭真的呆立当场了。


第173章 空虚
  在朱聿鐭与苏克萨哈鏖战之时,郑成功的庞大舰队已经开进长江口。
  并且第一时间将准备拦截的苏松水师打的溃不成军,郑军的巨船大炮,根本就不是清军这些长江之内的福船改制的战舰能够抵挡的,哪怕只是撞击就足以令之舟倾船沉。
  一个多月才抵达崇明岛,完全出乎于郑成功的预料,原本以为东南风正急,舰队应该可以十数日间便到达,但是半路上风向陡变不说,还有巨浪台风相阻,若非是靠着海岸而前,只怕半路就得损失惨重。
  不过好在一路上虽惊险,但大半舰队都还无碍,只是运兵船上,李部士兵这些没经历过大海浪涛的半旱鸭子们算是倒了大霉,几乎连隔年饭都给吐了出来。
  当大军在崇明岛上登岸之时,李军上下都如同喝了几斤烧刀子一般,包括李成栋在内,几乎就没有几个能站的稳脚的,若是不是郑家士兵先行隔离了安全区,估计崇明县一队衙役就能以一敌千的将他们全部弄死。
  但是军情紧急,根本就不可能给李军上下恢复的时间。
  在崇明岛短暂的休整了三日后,虽然依旧对海船极为畏惧,但是李军上下如今全部都是软脚虾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强忍着不适再次登船,向着南京城进发。
  崇明岛上的苏松水师提督张天禄,提心吊胆的看着数清的明军战舰上,下来数不清的明军士兵,然后再战战兢兢的看着对方在崇明岛上肆无忌惮的休整,但却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
  他的苏松水师只是一个照面就差点直接被打的只剩下番号,三千水兵如今剩下的还不足一千人,这点兵马别说攻打数万之众的明军了,就算自保都是极为为难之事。
  他甚至都在考虑,若是明军派人前来招降,他是直接选择投降过去,还是假意谈谈条件先敷衍一番。
  但是明军却是根本不给他这天人交战的机会,甚至直接将他完全忽略过去,由始至终,就根本没有任何人前来交涉,完全把他当作是透明人一般。
  完全被无视后,他心中先是窃喜,但等到郑家舰队远远离去后,一股被羞辱的愤怒便又一次涌上心头,但他却只能忍着。
  一面以八百里加急,将明寇浮海来攻的消息用仅剩下的几条舢板送至大陆,并且将自己拼死奋战,始终保得崇明岛无损的请功奏折递上后,张天禄便将崇明县城四门紧闭,再不冒头。
  事实上,根本无需他再传达什么消息。
  明军如此浩大的舰队,只要不是瞎子,谁都看的清清楚楚。
  在明军还在崇明岛上休整之时,镇海卫、常熟等地的清军便已经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舰队,一时间无数的告急文书如同雪花一般的向着南京城而去。
  郑家舰队在进入长江口后,终于赶上了好风向,庞大的海船在呼啸的东南风推动下,平稳快速的向着南京城直逼而来。
  这一次,郑成功根本就没有理会沿途任何一座城池,他的目标很明确,那便是南京城。
  除了这是皇帝的强烈意愿之外,也是他郑成功洗刷家族耻辱的最好机会!
  只要为大明再次夺回南京,并且隔绝南北联系,在这种泼天功劳之下,还有什么人能够再敢以其父卖了大明之事,对他指指点点?
  但海船毕竟是海船,不比轻快位小的江船,它的吃水极深,哪怕如今是风向正顺,在江面上的航行速度,却是依旧快不起来。
  在郑成功舰队还在江阴江面上之时,作为第一目击证人的张天禄的奏章便以最优先的速度,送达到了两江河南总督马国柱的手中。
  对于张天禄自吹自擂如何奋勇厮杀,全城军民一心创造出来的一千破十万的壮举,马国柱直接将之忽略了。
  为官多年的他,当然明白这些都是吹嘘之词,他估计是张天禄水师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而明军估计是对小小的崇明县没有兴趣,或者说他们只对自己的南京城感兴趣,这才根本懒的理会小步的崇明县。
  他要看只是明军的兵力,以及统兵的将领。
  好在张天禄虽然在漫天扯谎,但还是不敢完全睁着眼说瞎话,他交待出来,明军大小船只数百,看到的旗号有郑家的,亦有李字的,看规格,李字大旗甚至比郑字大旗还要尊贵一些,只不过那面朱字大旗似乎气派最足。
  这些情报才是马国柱需要的,既有郑字旗号,又有朱字旗号,还有如此众多的战舰,那其人根本就不用猜,谁都知道是被隆武皇帝赐名朱成功的郑森。
  至于另一个李字大旗,显然是绍武朝廷新晋国公李成栋,这两人相携而来,显然所图非小。
  起码也是奔着南京城而来,至于他们的军队,张天禄虽然不敢虚报郑成功的船只数量,但是却用每只船只都是吃水极深,上面密布着士兵,至少有十数万之众。
  毕竟多虚报明军的数量,这才能为他水师战败脱罪,并且为他自己虚构出来的崇明攻防战加分。
  但马国柱根本就不相信他这说词,这船上如果全部装着士兵,那他们的粮草又如何获得,他们难道都是一路上喝西北风挺过来的么?
  但马国柱无论如何乐观的想象,都觉得对方人马起码会在数万人左右,而且因为乘船而来,需要的辅兵数量必然不用太多。
  也就是说,这次对方起码是带着三万甲兵而来,这已经是一支极其强大的力量了。
  起码以如今南京城内不足三千守军,外加两千的驻防八旗,别说野战了,就算攻城战,也根本不可能是其对手!
  “科石奈将军,依本督看,此次明寇数量甲兵起码在三万以上,江宁城内外守军连同驻防八旗,亦只有五千不足,敌众我寡,当如何是好?”
  马国柱将张天禄的急报递给了一旁的驻防八旗统领,忧心重重的将自己的分析讲了一遍,有些艰难的问道。
  科石奈是南京城驻防八旗的昂邦章京,也就是俗称的江宁将军,是整个江南地区驻军的最高指挥,隶属于正白旗,与镶白旗的马国柱是老搭档了。
  “江宁城断不容有失,马大人当速速调集江南各地兵力共卫江宁!”
  对于自身的安危,科石奈自然是极为上心的,皱着眉头看完这奏章附本,毫不迟疑的说道。
  “江南各地的兵力并不多,大半都被苏克萨哈大将军征调前往了江西,如今就算尽数抽调而来,怕是也不足八千!而且各军分散各地,若是被明寇围点打援,只怕匹马也不得进江宁一步!”
  马国柱摇摇头,这个提议显然是不适合的,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会令整个江南完全空虚。


第174章 不同的心境
  对于这个问题,科石奈怎么会不明白。
  但是若是只靠南京城的防御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除了江南的本土军队,临省还有江西的大军,以及浙江的马逢知,马部倒是兵力雄厚,但是浙江就算收到消息,然后立即起兵来援,到达江宁时,最快也是一个多月之后了,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也要调!江宁是断不容失的!若是江宁不保,这些绿营兵还留之何用,等他们全部投降明寇么?全部抽调江宁吧!哪怕全部死绝在路上也无所谓。另外,再派出信使八百里加急将急报送向江西,京城,向朝廷和大将军求援!”
  科石奈亦备感头疼,如今的局面,委实是最糟糕的场面。
  南京城兵力空虚,明军却是突然浮海而至,而且一路放任诸城不理会,直奔南京而来,连给他们过多的准备时间都没有。
  马国柱当然明白科石奈的意思,江宁若是不保,他二人甚至全族都会被清廷收拾干净,因此哪怕还有一点希望,他们就不能放过,至于因此会枉死多少人,根本就不是科石奈的关心的。
  别说这些人都是些不值钱的汉人,就算不是,在身家性命危在旦夕之时,那死再多的人也无所谓。
  池州、安庆、镇江这几地距离南京最近的绿营,第一时间便即收到措辞最严厉的调兵公文,严令他们必须第一时间立即带军协防江宁。
  听到江宁遇险,池州安庆守军根本不敢怠慢,一边安排快马立即向江西告急,一边尽起大军,几个时辰内便即拼凑出来三天的粮草,便即急不可耐的打发他们立即乘船顺流而下。
  但是镇江这边却是犯了难,他们可不是池州、安庆等城,眼皮底下可是明军大军将至,城中只有一千五百人马,还得全部送到南京,那镇江城这座江宁的东大门还要不要了?
  江宁城固然重要,但是若是军队全部送走了,镇江若是丢了怎么办?失地之罪,你马国柱担不起,难道咱们这些小官就能担待的起了?
  眼见身死族灭就在眼前,镇江城的武将还好,他们只是奉命而行,只要按照命令到达江宁就好,就算他们刚拍拍屁股走人,后脚镇江就丢了,也完全降罪不到他们头上。
  但是文官就不一样了,他们一样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