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朱聿鐭并没有压制激进攻击派的意思,而是将他们单独挑选出来,混编为一路军,由骑兵提督任良朋作为主官,给予了极大的自主权,至于他们能打成什么样,朱聿鐭就有些管不着了。
说起来,朱聿鐭觉得自己这个统帅当的完全不像个样子,八万大军在这么一个近似于军事白痴的统帅之下,能保持不败就已经可以称之为胜利了。
林察几人虽然长于军伍,但对于这种大兵团作战,却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就更别说提什么建议了,能够协助好朱聿鐭管理好军队,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在大军还在清江城休整之时,任良朋等一众好战派,便即已经遥遥看到了南昌城头。
当看到自南方出现大批打着红旗的骑兵后,南昌城头顿时爆发出阵阵的欢呼声。
援军已经到来,他们再不是孤军作战,这种心理上的振奋是绝对性的。虽然早就听说皇帝陛下已经御驾亲征,但只要援军一天还未到,那便让人心中一天无底。
当消息快速传遍全城之后,整个南昌城都开始沸腾了,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连南昌城外的清军都有些惊动了,人人凝神戒备,害怕城中明军可能发起突袭。
任良朋的到来,不仅受到了南昌城中如雷一般的欢迎,也收到了来自清军方面满满的诚意,近万骑兵自东、北两个方向缓缓压迫过来,似乎想要将他们一口吞下的模样。
因为之前的王得仁部的悍勇,这一次清军根本就不打算再公平一战,而是选择以势压人。
万骑齐动,显然带着巨大的气势和压力,但是以势压人的震慑性,却远不如一场公平对决时的摧枯拉朽,毕竟就算战胜了,也不会让对方心服口服,从心底觉得胆寒,只会觉得对方只能依多为胜。
远处明军骑兵最多三千余骑,虽然装备精良,旗帜鲜明,但人数比起对方委实少的太多,也许暂时避战才是唯一的选择。
虽然心中知道这只能是奢望,援军骑兵最好就是避战离去,但是城头观战的南昌守军,却是忍不住在心底暗暗期盼,希望这支援军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场震憾的表演。
接下来,震憾的场面果然出现了,援军骑兵并没有后退,而是开始调整阵形,他们竟然真的要战上一场!
这可是三倍于自己的敌人!就算胆大悍勇如王得仁,都不敢这般疯狂的啊!
不知道这批援军是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反正对方就是这样干了,而且干的十分坚决。
唯一不同的是,这批明军排的阵势也太过于紧密了,马马紧贴,远远看去,根本就看不到一丝缝隙!
也许是从来没见过如此有种的明军,远处清军万余骑却是寂然无声,人人似乎都有些看傻子一般的看着正在整队的明军骑兵,人人都觉得自己似乎是眼睛出了问题。
“冲锋!”
清军这边号角还未响起,远处明军骑兵的号角声与喊杀声却是先一步传了过来!
第161章 心中打鼓
明军骑兵虽然狂喝着‘冲锋’,伴随着的还有冲天的喊杀声。
但是他们的速度委实是太慢了一点,已经奔行了百多步,却依旧只是最多达到马速的小半,虽然还在不断的提速着,但内行人一看就会明白,至少还需要个一两百步,这批明军骑兵根本不可能达到战马的最高马速。
看着这马速,许多人都开始怀疑,这些骑兵是不是已经开始胆怯了,根本不敢打马前冲了。
但与其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这些骑兵整齐的如同一条线一般的队列,还有那制式一般无二的特制马刀。
这些骑兵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一个整体一般,一样的盔甲,一样的马刀,一样的齐头并进,就如同一堵移动的城墙,不可撼动的轰然而至。
首当其冲的清军感受到的压力是最强的,不过面对人数只有自己三分之一的明军骑兵的挑战,清军统军将领是不可能退却的,否则回去等待他的只能是军法从事。
这是努尔哈赤时代便即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了,努尔哈赤可以接受打败仗,但却绝不会接受不战而逃。为此死的建奴可不在少数,这才让八旗上下没有退路,碰上谁都敢上前打上一场试试,最后就变得越打越强。
既然对方已经开始动了,清军当然也不会示弱,号角声声中,清军万骑齐动,因为相互之间缝隙极大,所以排列成更加庞大的阵势,远远一看,明军更显得弱小不堪,似乎只有对方一成数量一般。
清军的冲锋速度显然远远快过明军,在明军堪堪达到最高速之时,清军已经距离明军不足百步了,但此时前排的清军却是惊骇的发现,他们之前所有战阵经验都有些不够用了。
眼前的明军阵列之密集,令人恐惧无比,若是还如之前那般直接迎上前去砍杀,那铁定的结局就是战马互撞,大家一块儿玩蛋大吉。
但百步距离相比以最调整相对而来的骑兵来说,委实太过于短暂了,骑兵还没有来的及想出来该如何去做,战马便即代替主人做了反应。
对于战马来说,它们是很有灵性的动物,自己便会做出最安全的反应,比如躲避锋利的兵器,又譬如说现在,那即将会撞在一起的巨大危险。
百步内,清军战马便即开始乱了起来,左右躲避者有,开始收速等待者有,甚至发疯一般将马上骑士掀翻下来也有发生。
当明军冲近时,满清骑兵已经是一片大乱,无数的人惊恐的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无法控制住战马,它们自发的开始向左右转移,甚至有的已经开始掉头而逃,将后面的同袍给撞的一片大乱。
在这种混乱之中,只能全力控制战马,避免自己被战马甩飞出去,至于蒙古骑兵最擅长的骑射,此时也完全成了摆设,根本不可能再用的出来了。
清军的混乱,根本无法影响到明军的意志,相反更是将明军的兴奋给完全点燃出来,冲天的喊杀声如同惊雷震荡在大地上,滚滚铁流不断的汹涌而前。
三千铁骑呼啸而至,就宛如一道铜墙铁壁,直接将散乱的清军撞的人仰马翻,然后便是呼啸着践踏而过,在密集的马蹄下,任何倒下的人或马,都不可能再有站起来的机会。
猛烈的撞击,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但明军阵列更密集,碰撞之下,往往就会形成局部数对一的局面,直接将清军实行碾压!
剧烈的撞击之后,双方根本没有任何路可走,前进的话面对的是密集的明军骑兵阵,倒退更不可能,身后是源源不断的同袍在向前冲。
几乎是同一时间,雪亮的马刀与各种武器都有的清军便碰撞在一起,但是清军却是根本不敌,不断的惨叫着从马上坠落而下,前排的清军几乎一个照面便即被清扫一空。
在密集的明军骑兵阵面前,清军原本自傲的个人武力变得微不足道起来,松散的清军往往都要面对着数柄劈砍而来的马刀,挡的住一两把,根本挡不住其他人的合击。
整齐的明军骑兵,就如同一个三头六臂的怪物,密切的配合,让人根本反应不过来,直接就会被乱刀分尸。
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
连续前冲之下,当面的清军根本就没有一合之将,偶尔有几个悍勇之辈,也是拼掉一个明军之后,便即饮恨收场。
毫无阻碍的不断向前突进着,清军的队列混乱的越来越明显,如同荡起的涟漪一般,不断的向着外围扩散着,根本就无法阻挡。
驱赶着清军无主战马一路向前,终于眼前一空,却是已经将清军骑兵杀了一个对穿。
因为保持着齐头并进的阵形,哪怕战死的明军跌落马下,但在后排骑兵的补充下,明军军阵并没有变得稀薄,依旧保持着前排满员的模样,若不看其已经变得稀稀拉拉的后排,似乎这支军队根本就没有受到过任何损失一般。
唯一不同的是,明军前排的士兵基本上个个都血红一片,那些鲜血大部分都是敌人与袍泽兄弟留下来的,在这种骑兵对战的战场上,重伤就意味着死亡,在密集的马蹄践踏而过后,很少有人能够重伤而幸存下来的。
反观清军,他们的队列被冲击的更加松散,看起来似乎损失也不大,但战场上无数伏于地的尸体,却依旧告诉众人,清军付出的代价是极为巨大的。
但更大的则是心理压力,这支完全不同于他们见过的任何一支骑兵的明军铁骑,委实太过于邪乎了,似乎根本无法力敌一般,任何挡在他们前面的敌人,都会被他们如墙一般的阵列给碾成粉碎!
毕竟刚刚的场面委实太过于震憾了,之前挡在他们前面的三千蒙八旗,与两个牛录的满八旗骑兵,如今剩下之人已经不足千人,其他人此时都基本上永眠于战场之中了!
这种杀伤力已经不是震憾,而是惊悚了。
要知道以往他们经历的骑兵对冲,就算势均力敌,那没有六七次的冲锋,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杀伤数量!
但对面这支明军骑兵偏偏就做到了,只是一次冲锋,就有与这支骑兵数量相当的骑兵葬身战场,那他们这里的骑兵,还能经的起对方几次冲击?
眼看着对方骑兵再次开始排列队列,满蒙骑兵只要脑子还算灵光的,都已经开始心中打鼓了。
晚上应该还有一章,我还在码字,但估计会有点晚。
第162章 鞑子,可敢一战
在明军骑兵开始再次奔驰起来之后,满清统军将领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伴随着冲天的号角声,令旗不断的挥舞着,将将领的军令传达了下来。
满蒙骑兵各部将领看到令旗代表的军令后,纷纷松了一口气,开始依令快速的向两翼靠拢,将明军冲撞而来的正面给让了出来,准备在两翼进行侧击。
满清刚刚立国,军中并不缺乏久经战场的宿将,明军虽然一个出其不意将清军骑兵重创,但是清军将领的反应也十分的及时,他们的指挥官战场分析能力更是远远超出朱聿鐭这边的明军将领。
虽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立即意识到正面与这一股邪乎的明军碰撞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并且十分敏锐的发现这伙明军只要还保持着这种阵形,那他们一旦开始冲锋,再想调整方向就会变得极为困难。
满蒙骑兵依令开始做出调整,大军开始向两翼集结,准备自两翼夹击而来。
虽然南昌城下的战场空间并不算大,但容纳两万骑不到的大战,却还是绰绰有余的,面对着已经开始做出调整的清军,任良朋心中一叹,明白这种手法也只是可一不可再的。
不过既然无法占到便宜,那就来一场真正的硬碰硬的战斗就是!
清军的阵势变了,应对明军之前的阵势可谓占着极大的便宜,但是却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便是将之前攥成一团的拳头变成了手掌,虽然手掌合拢之下,始终是十分致命的,但却是给了任良朋各个击破的可能!
根本没有任何犹豫,任良朋便即选择了之前便被重创过的清军左翼,在号角声中,明军原本如墙一般的阵势,在任良朋一骑当先后,便即立即开始转变。
从铁墙而前,不断的调整而行,慢慢变成以任良朋为首的锋矢阵,阵形越拉越开,最终在左翼清军目瞪口呆之下,轰然撞向了对方。
左翼清军中箭矢只是射了两轮,便即不得不投入肉搏战之中。
漫天的箭矢在明军精良的盔甲面前,与之前的王得仁部一般,根本就没有多少杀伤力。
任良朋已经将马刀回鞘,抽出战马身侧挂着的马槊,如同猛虎归笼,直接杀入敌阵之中!
做为朱聿鐭手下数的上号的悍将,任良朋在解除了束缚之后,完全成了一头噬人的猛虎,一个好战狂人。
手中打造精良,韧性十足的马槊,在其手中更是如虎添双翼,直如咆哮的猛虎杀入羊群,马槊寒光闪过,一具又一具死尸不断的坠马而落,挡者披靡!
在他的身后,百多名老兵组成的亲兵队,牢牢护在他的身后,将一柄柄侧面攻来的兵器格挡,并且不断的扩大着任良朋所打开的缺口,一往无前。
在亲兵队后面,则是无数赤甲,满脸血污的骑兵。
这些人论起个人武力,比起清军完全就是新兵蛋子,正常情况下根本就是一合便即落马的命。
但是这些人也有一个强项,那便是他们自从军以来,就没有学过任何的战术格挡等手段,他们唯一学过的招数,便是以攻对攻,以命换命,置之死地而后生!
以攻对攻,原本就是近代墙骑兵的专利,墙骑兵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大放异彩,便是因为他们都是如同死士一般被培养出来,这样的军队在战场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唯一可惜的是,谁也承担不了这种几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军队,若是再加上武器装备,那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