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冯汝先并不是不明白这点,而是如今荆州城面临的危局实在太危险,若是不能一次性将东门也来一次狠的,只打了南门外的闯营对大局帮助依旧不大,算不得一锤定音!
  在战场上,想以侥幸的心态去作战,便往往会收到最坏的结局,这些精锐还没来的及攻击明显开始有所戒备的李来亨部,便听到滚滚的马蹄声轰然炸响在不远处。
  一队扛着黑色大旗的骑兵,呼啸着从远方而至,黑色的盔甲在尚红的大明军队中,是如此的扎眼,但却出奇的与这支骑兵十分的相配。
  这是一支数百骑的骑兵,但奔腾起来,却是给人一种惨烈的沙场气息,似乎全军都带着浓浓的煞气!
  铁骑不仅气势过人,更是锐不可当,根本没有任何花样,全速冲击而来,只是一个冲击,便将这近千清军一分为二,所过之地,死伤狼籍。
  眼见势不可违,冯汝先不得不咬牙命令出城军队火速回城,但出来容易,想要在这伙骑兵的追杀下回城,却是难上加难!


第139章 破城
  数百骑来回纵横,荆州城这一千锐兵很快便被冲的支离破碎,然后被骑兵雪亮的马刀直接斩成碎片。
  一千清军精锐,活着逃回荆州城的不足百人,甚至还差点被骑兵直接尾随入城。
  危急时刻,冯汝先直接下令城头无差别覆盖入城的自己人与闯营骑兵,这才让那群凶悍的过了份的骑兵收住缰绳,不敢肆意前突。
  不过这些锐兵也不是白白牺牲,在他们大肆捣乱之下,袁宗第先前登城的大昌兵,因为断了后续兵力支持,已经在城头清军的围攻之下,伤亡惨重,渐渐不敌。
  眼见全军覆没在即,后援却是断绝,城头的大昌兵们不敢多呆,纷纷甩出三爪钩,勾在城垛上,一手拉着绳子,一个个就这般飞身跳下城头。
  功溃一亏的袁宗第虽然不断的跺脚大骂,但却也无法改变战局,只能恨恨的让弓箭手一轮轮的对城头进行覆盖射击,以此发泄怨气。
  虽然很是射杀了一批来不及躲闭的清军,但南城的危局却是被解决了,毕竟南城外已经一片混乱,一时半会儿,袁宗第重新组织兵力都成问题,就更不用说攻城了。
  东门外的攻城进行的却是极为顺利,原本就已经有人陆续登上城头,再加上那数百骑兵摧枯拉朽一般击溃一千精锐,城头的上清军士气大跌,东门上反而明军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清军士兵一跌,闯军的攻势更加的顺风顺水,等到清军增援部队赶来,闯营已经在城头牢牢站稳了脚,占据了一段城墙。
  源源不断的闯营士兵不断涌上,随着人数超过了数百,清军便再无力将闯营赶下城头了。
  这里的战斗极为激烈,但是前来增援围攻的人多了,其他地方自然开始兵力单薄和无力,东门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闯营突破,不多时,城门楼上也响起震天的杀喊声。
  李来亨这次动了老本,这批上城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老兵,这些老兵与新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些老兵没有那么多的花架子,一刀一枪只讲究速度和杀伤力,更敢于直面最惨烈的场面,关键时刻更是敢于以命换命,一往无前。
  数百人结成的军阵滚滚而前,阻拦他们的清军纷纷波分浪裂,嚎叫声,死亡前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在他们不断推进的道路上,处处都是断掉的残肢断臂,还有那慢慢汇聚成小溪一般流淌着的血液。
  几乎是一个照面,他们就将原本防护在这段城墙上的清军杀的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与增援而来的清军相遇时,更是毫不含糊,直打的对方不断倒退,根本收不住脚。
  一位清军骁将挥动着一杆长枪,如同游龙入海一般,一枪便即刺穿了一位闯营老兵的胸膛,但还不等他嘴角弧度勾起,却见那老兵猛的一把紧紧抓住长枪,用力一拉,长枪直接透体而过,这位骁将还来不及反应,便被拉至近前,然后这位老兵直接一刀斩落,一颗带着一脸惊骇的骁将人头,便即滚落于地。
  另一个将大刀挥舞如同风车一般的悍卒,还没来的及递出一记杀招,便即被四五柄大刀笼罩,两声金铁交呜声中,数把毫不受阻碍的大刀,便即直接将之斩成数段!
  这惨烈的画面让所有清军都有些骇然,纷纷向后退却,根本不敢上前撄锋。
  但是这些老兵却毫无惧色,大步向前,但凡有人行的慢被追上,便即直接被乱刀分尸。
  守军被杀的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城门楼处,这才退无可退,只能放手一搏。
  但是差距就是差距,老兵也分为熬资历和百战老兵,在这些带着冲天杀意的百战老兵面前,清军这些原本只是打过两仗便敢号称老兵的家伙们,脆弱的就如同蚂蚁一般,随手都能直接捏死。
  数百人对数百人,清军却是一排排的倒下,虽然也给对方造成了一定杀伤,但是这点战果,却根本无法影响到那注定的结果。
  当伤亡达到近百人后,这些清军终于崩溃,发一声喊,直接四散而逃,任凭冯汝先将嗓门喊破,挥剑乱砍也无济于事。
  不仅仅是普通的士兵,就算身边最精锐的家丁,也根本无法招架住这惨烈的场面,直接涣散了大半。
  麾下溃散,城破就在眼前,冯汝先就如同受伤的野兽一般,绝望的发出咆哮声,带着最后十几个还忠诚于他的家丁奋勇向前扑来,但是他们的努力注定是白费的。
  一阵不算长的交手后,冯汝先的人头被一名闯营士兵系在腰带间,开始追杀逃散不敢投降的清军。
  城门楼上的战斗在这边分出结果后,也很快便分出结果,一百多个清军完全放弃抵抗,全部跪地投降。
  闯营老兵沿着城楼石梯快速而下,并没有费多少力气,便将知府大人好不容易聚拢而来的青壮驱散一空,拉着便即接管了已经空无一人的东城门。
  伴随着轰隆一声吊桥落下的巨响,厚重的城门也被缓缓拉开。
  早就等的不耐烦的闯营骑兵,快速沿着洞开的城门飞驰而入,沿着宽阔的大街行至十字路口,再次一分为三,向着其他城门狂冲而去。
  “城破了!”
  “冯副将死了!”
  “知府大人死了!”
  “逃命啊!”
  当看到打着红旗的骑兵呼啸而至,无数嘈杂的声音轰然响起,原本还在抵抗的清军一下子全部崩溃,无数的哭喊声响成一片,各种谣言也飞快的传播着。
  事实上,根本无需要任何谣言了,在看到明军骑兵都已经进城的场景后,再悍勇的士兵也完全绝望了。
  闯营的兵力原本就是他们的数十倍之多,眼下城墙的优势不在,他们还拿什么抵挡?
  这些人的逃命根本就没有引起这些骑兵的注意,除非这些败兵慌不择路来到这些骑兵近前,否则他们根本就没有兴趣追杀这些败兵。
  他们的目标是荆州城的粮库、武库、银库等物资地,保住这些地方不被败兵所破坏,那便是大功一件,对于普通的人头军功根本就没有多少兴趣。
  几个城门陆续被打开,无数的闯军兴奋的欢呼着,如潮水一般涌入荆州城中。
  不多时,四面城墙上原本的绿旗已经悉数被扔在地上,鲜艳的红旗事隔多年,再一次插在了荆州城头之上。


第140章 南下
  与闯营势如破竹之势拿下荆州不同,李成栋在仙霞关下,却是势成僵局。
  数以百门的火炮连绵不绝的轰击着仙霞关,但是对于仙霞关厚达十米的城墙的破坏力,却是微乎其微。
  仙霞关前,是一片崎岖的丘陵,这块地方想要展开优势兵力,那绝对是痴心妄想,每次以千人为单位的兵力攻击,就已经是极限了。
  而仙霞关守军足有近万,这点兵力就如同添油战术,虽然连绵不绝,但是对于守军来说,压力却并不大,根本无法撼动守军,更别说令守军疲惫了。
  这点兵力的攻击力度,只需要数百守军就能打退进犯之敌,大军可以从容休整轮战,根本无需担心军队疲惫。
  一连攻了十数日,仙霞关依旧巍然耸立,似乎根本无法跨越而过。
  当郑成功等的不耐烦,上前查看过后,也默默的将原本准备好的爆破队给挥退了下去。
  仙霞关依山而建,地面是坚硬的岩石,想要进行穴攻爆破,这穴攻就是一个极大的工程,并不比正面进攻要慢,甚至还会更耗时。
  似乎仙霞关完全就成了一个鸡肋,只能强攻,拿人命不断的向里添,直到清军慢慢将血流干,再无其他办法。
  “公爷,这样怕是不行,退兵吧。退向鸡呜口吧,在哪里重新再修一座关隘!”
  连续观看了数日,郑成功便否决了强攻的想法,拱手对李成栋劝道。
  李成栋额头青筋不断的跳动着,紧抿着嘴唇,并没有说话,显然心中还是十分的不甘心。
  “国公爷,国姓爷说的有道理。仙霞关为天下雄关,强攻怕是难免伤亡惨重,还是退兵吧。陛下旨意只是要我等北上扼制浙江鞑子而已,并无要求一定拿下仙霞关!”
  杜永和也在一旁劝道,对于这雄关,他这种擅长野战破敌的悍将,对此是真的有些想绕着走。
  “候爷,陛下为何不令我等直入浙江?若按照你的主意,泛舟东海,直指杭州,浙江岂非可轻易拿下?”
  虽然不甘心,但李成栋却是明白,再这般围攻仙霞关也没有多少意思了,毕竟这样的雄关,只要守军还有士气,还愿意抵抗,那真的要拿人命去拼,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陛下自有考量。”
  对此,郑成功显然不愿意多回答,因为对李成栋这个擒杀一手提拔并赐他国姓的隆武帝的二臣,他本就没有多少好感。
  “唉!”
  李成栋心中轻叹一声,他当然明白郑成功的想法,甚至对于皇帝的想法,他也略有所得。
  如今攻打浙江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要远比攻打这仙霞关要容易的多。
  但是打下浙江容易,想要守住浙江却并不容易。
  北京的满清显然不可能坐视江南变天,恐怕镇压的军队如今都已经在路上了,南直隶还在满清手中,满清大军要过江显然并无难处。
  在浙江的土地上,满八旗的骑兵威力还是极为强大的,而且浙江亦是多山,更重要的是,浙江的山脉纵横,将整个浙江天然的分割成一块块难以联系的孤点,十分适合满清军队逐个击破。
  而在这福建就完全不一样了,满清大军在这到处都是大山的福建,战马就完全失去了作用,没有了战马,他们的战力就会直接废掉一半,容易对付的多。
  而福建省地势略微平坦的沿海地带,却完全是郑家舰队的天下,只要没有击破郑家之前,任何人想占据福建沿海地带,都将是一场永无止歇的噩梦!
  这大概就是绍武皇帝为什么只打算让自己封住仙霞关的初衷吧,只要封住这仙霞关,就轮到自己坐享地势了,双方攻守易位,今日自己受的苦,对方估计也会加倍吃回去。
  想到这里,对于绍武皇帝并没有将他当做后娘养的,强迫他与仙霞关死磕的情谊,多少有些感激。
  要知道他可是擒杀过绍武皇帝的兄长,对方没有给他穿小鞋,依旧给他信任,连铁杆心腹郑成功,绍武皇帝都能让其配合自己作战,各种物资更是从来不曾有丝毫短缺,足以表明了绍武皇帝的气魄和容人之量,令李成栋一想到,便即心中暖暖的。
  因此,对于郑成功的不合作,倒也并没有勃然大怒,反而只是哂然一笑,并不在意。
  李成栋轻轻叹息了一声,虽然不情愿,但他却不得不退兵。
  一来这仙霞关难以攻下,留下只会徒损兵力,得不偿失。
  二来大军久顿于此,粮草补给艰难,与其等到粮草接济不及时不得不退,还不如趁着如今还有余力,先行退兵为上。
  眼见郑成功并没有回答的意思,李成栋心中冷笑之余,也立即做了决断,采纳郑成功的建议,全军撤向鸡呜口,随军的夫子军则开始原地制材,开始重新修建一座新的关隘。
  仙霞关的清军显然不是聋子和瞎子,在李军退兵之后,便即尾随而来,当发现了明军的意图之后,自然不可能坐视。
  在修筑关隘的这段日子里,清军与李成栋完全掉过了处境,变成清军进攻,李成栋依托地形防守。
  几次下来,清军便完全明白了李成栋之前的憋屈,甚至还要更加的憋屈。
  毕竟他们只是死守不出,但兵多将广的李成栋显然不满足只是简单击退敌军,数次以优势兵力设伏,再狠狠吃掉几批不怕死的清军之后,仙霞关的清军便完全老实下来,再不做任何不切实际的行动。
  在福建战事已经趋近于平静之时,北京的满廷,也已经整理出南征的大军。
  这一次,不仅仅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