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武元年二月十六,南昌城头绿旗尽去,大明的红旗再一次插上城头。
这一次金声恒针对的是满清文武官员,虽然夜间动手时,有不少百姓也被乱兵光顾过,但总体来讲,在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次兵变造成的祸乱却是极小,对百姓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天一亮,城中的变乱已经完全尘埃落定,当战战兢兢的百姓出门后,这才惊愕的发现,城中原本身穿青色官服,头带顶戴的官员一个也见不着了。
放眼望去,一个个身披大红官袍的,头带乌纱帽的官员,却是随处可见,似乎一觉睡醒之后,大明朝便神奇的重新回来了。
当一些识字的人,看到城头上迎风飘扬的‘明’字大旗后,再次狠掐自己的大腿,确认不是做梦之后,许多人都开始欢呼起来,情绪极为亢奋。
这倒不是这些人对大明有多忠诚,事实上这些能够读书识字的,大多都是士绅出身,此时之所以产生对大明的怀念,完全是因为章于天近来的大肆搜刮之下,所带来的怨愤之情。
普通百姓是不识字的,他们是最为害怕变乱发生的,本来大多数人都是战战兢兢的等待着未知的命运,此时眼见这些‘文曲星’们,一个个兴奋异常,欢呼雀跃,不由得个个大奇,纷纷涌上前来,希望能够得个明白。
‘劳苦功高,不惟无寸功之见录,反受有司之百凌。血气难平,不得已效命原主……’
正在城中人人迟疑之中,一队队士兵开始沿街巡逻,并且不断的敲打着铜锣,一遍遍的重复着这些安民榜文。
“哈哈!豫国公、建武候委实了得!杀的好,杀的好哇!”
无数的百姓士绅纷纷欢呼着,榜文将一切都说的明明白白,金声恒与王得仁遭遇百般欺压,无奈反正,尽诛南昌满清走狗,再次回归大明,令这些时日来备受章于天等官员蹂躏的百姓士绅纷纷欢呼雀跃,再不得之前的惶恐。
而此时,自立为公侯,新鲜出炉的豫国公金声恒,正在快马加鞭的将南明弘光朝大学士姜曰广迎入南昌城内。
姜曰广是江西新建人,罢官后居住在本县浠湖里,距离南昌城可谓咫尺之遥,金声桓、吴尊周认为他是先朝重臣,把他迎接到南昌城中以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的名义号召地方士绅投靠。
同时,豫国公对其他曾有明朝旧官的人员,也不歧视,另有明朝旧官刘思赉、余应桂等大大小小十余人也列名其间,全部准备请入南昌城共襄大事。
对外人如此,对自己人和心向自己的人更不用说。
金声恒自行任命麾下文武官员,以黄人龙为总督川、陕、山东、山西、河南五省兵部侍郎,金声桓的中军官宋奎光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得仁的妻弟黄天雷为兵部侍郎锦衣卫同知。
至于江西地方官,根本没有争取王得仁幕中书记陈芳本人意见的情况下,便即将之火速提拔为江西巡抚,金声桓的幕府书记吴尊周为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其他司道官也大抵是两家的幕客。
江西绝大多数府县都闻风而动,纷纷竖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吉安府守将刘一鹏、李士元率部归附金声桓,饶州守将潘永禧,袁州守将汤执中、盖遇时也据城反正。
事情发展的顺利程度,远远超过金声恒等人的估计,原本还以为要拿一两个不识好歹之辈立威,才能压服江西的吴尊周等幕僚,也完全有些目瞪口呆。
这已经不是作乱,完全是一呼百应,整个江西几乎完全就是传缴而定,眼前的这个金大帅个人魄力委实是令人啧舌之余,就只剩下五体投地了。
但出了省,金大帅的个人魄力就大大打了个折扣,岳州总兵徐勇二话不说,直接斩使,然后八百里加急通报清廷江西大变。
开封总兵高第还算是个实在人,并没有斩使,而是直接绑了交给了清廷。
当劝说反正的书信到了福建之时,李成栋却是在大发雷霆。
原因很简单,他擅自放弃福建沿海各地,让清廷委实有些愤怒,刚刚派来了天使宣读了圣旨。
除了申斥其丧师辱地的行径外,更是直接免掉其两广提督的职位,改任福建代提督,并严令他立即起兵讨贼,勿要再失地辱国之举,否则三尺军法为其而设!
原本李成栋退回内陆时,上书请罪只是一个过场而已。毕竟因为水师力量不足,官兵疲于奔命,只会被个个击破,退回内陆伺机而动,这本是战略退却,谁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但却是没想到,朝廷下来的惩罚是如此之重,显然这是带着一些公报私仇的味道。
哪怕用屁股想,李成栋也明白之前那个因为丢城失地的搭档,被带回京城问罪,最后却只是挨了一顿鞭子,别的屁事没有的佟养甲,在其中肯定不会有什么好话给他。
此时眼见江西大变在即,他满心都是天人交战。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待遇让他怨恨想要报复,一方面却是因为强大的满清八旗的威慑在眼前,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李成栋阴晴不定的表情,也落入身边一个女人身上,便是刚刚从松江赶来的爱妾赵氏。
“无事,只是一些小事罢了。夫人舟车劳顿,还是多休养几天为上。”
一见到这个女子,李成栋原本的愁云立即烟消云散,轻轻拉起对方的小手,一脸疼爱的说道。
这一刻,似乎他再也不是什么杀人如麻的将军,更多的象是一个坠入爱河的毛头小子,天下除了眼前良人,再无他物。
“军国大事,妾身本就不懂,夫君也莫要太过于劳神。”赵夫人嫣然一笑,顿时满室生辉,再端详一阵李成栋,轻轻拂过李成栋结实的胸膛,捂嘴轻笑道,“夫君似乎最近一切都安好,人都似乎壮上了少许了。”
“哈哈!这月余来,一阵在这大田城,没有跋涉之劳,没有行军打仗之苦,倒是轻松了不少。”
李成栋笑着,这月余来,确实是他少有的空闲时间,整个人精神都好上了许多。
“只是这根辫子,却委实的不好看。我夫君是何等英武的男子,这条辫子委实配不上您……”
赵夫人抚摸着李成栋的脸庞,目光最后转到李成栋脑袋后面,看着那一小撮金钱鼠尾,幽幽的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她没有看到的是,听到这话时,李成栋身体却是猛的一震。
第128章 第128 使者到来
对于郑成功的劝降,李成栋是不屑一顾的,毕竟郑成功还没有那个份量让他低头。
虽然郑成功在沿海把他弄的灰头土脸,但是并不是真刀真枪的打赢他的,毕竟那只是因为郑成功有着海运优势,外加上地方士绅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才可以每次都击在他最薄弱处。
尽管处处被动,但是郑成功的士兵战力委实太差了,就算他是这样摊开兵力处处被郑成功优势兵力痛揍,但是对方的损失却反而还要超越于他。
对于绍武皇帝,他还是有着好感的。
而且这好感还是打出来的,相比于弘光、隆武两位皇帝,绍武皇帝的军队战斗力明显强上一筹,分水关一战,对方士兵那明显区别于其他明军那股韧劲与亡命精神,已经得到了他的尊重。
这还是他自投清后,第一次碰到的大明军队,之前碰到的完全可以说是一群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尽管如此,但是对于投降绍武皇帝,他依旧是心有顾虑。
原因很简单,那便是满清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在这种席卷天下,得其七八的情况下,绍武皇帝想要重新翻盘,困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赵氏这话语的意思,他哪里会不明白,他更清楚赵氏一直心向大明,只是这等事败就会九族尽没的大事,又岂是儿女私情能够左右的?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忍一时一世憋屈,退一步越想越气。
屡立大功,却因为客观情况不得不退兵固守,就被清廷这般苛责,辛辛苦苦挣来的两广提督一职,屁股还没坐热,就这般被人收走,给了福建提督这么一个鬼都不愿意干的职位。
福建这里有什么好的?没有水师,收个税都做不到,难道自己堂堂的福建提督,想捞点私房钱都还得和郑成功合股不成?
做人做到这份上,真是人生了无生趣了。
更可怕的是,这还只是退兵,还不是战败,就已经如此苛责了。
一旦他战败了,那等他还有什么好的?还不得抄家灭族?
若是之前,他根本就不可能想到会战败这种事情,毕竟南明军队的战斗力,委实弱的可以。
李成栋甚至怀疑,这些明军就算将他引到绝地,最后能不能堆死他,都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但分水关一战后,他这种目空一切大明军队的想法,就得到了重大的打击。事实证明,他并不是无敌的,明明只是一群一眼就能看出来完全新兵蛋了组成的军队,连训练都没有多长时间,却是死死挡住了他五天时间。
更可怕的是,这些军队仅仅只是绍武皇帝麾下一支普通的军队,这样的军队绍武帝最少还有数万!
事后他也备感侥幸,若不是因为在分水关前面被阻,再敢象之前盘算的那般,只带三千骑兵便即嚣张的杀入广东腹地的话,估计匹马都难以退回。
虽然与郑成功分享着福建省,但双方都是守有余,攻不足,他更可以借口粮饷不足,向北京伸手,同时打一下小仗,今天收复一座镇,明天拿下几个村,就可以给北京交待过去。
强度不大,还可以练兵,对清廷也有交待,现在的状态,则是刚刚好。
至于反正回大明,那还是先看看金声恒反正后的效果吧,看看各方动静,以及明廷会给予什么样的待遇再说。
……
广州城。
对于金声恒反正回来,朱聿鐭是有心理准备的。
因此在得到对方使者到来后,他虽然脸上假装欣喜,但实际上内心并没有多大的情绪波动,但无论如何,这对于他来说,显然是极大的好事,值得庆贺。
但满朝文武,还有广东的普通百姓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当消息传达到广东后,几乎听到的人都会惊喜莫名,沿途各地更是不断有欢呼庆祝的声音响起。
尤其是普通百姓,更是发自内心的为绍武朝廷不断壮大而欢呼庆祝。毕竟自绍武皇帝坐了位后,第一时间便即废除了三饷三派,更是对各地全面取消收税完成度的指标,不将其计入各地官员考成之内。
另一方面,本来各地官员若要横征暴敛,就算士绅想出头为乡亲说话,也得看地方官员给不给这个面子,而自从议会成立后,士绅们根本就不需要再管官员给不给面子了,反过来官员还要求着他们莫要找他们的麻烦。
倒不是士绅们真的有多爱民,而是因为这些年见的多了,自然要为普通百姓出头。
毕竟若是官员太过份,闹腾的地方百姓都要起事了,那他们肯定会受到乱民的冲击,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两个方面入手后,广东各地原本被沉重的赋税压的喘不过来的百姓们,一瞬间觉得腰杆子都挺起来了不少,日子明显好过了不少。
虽然这种好过,只是从以前喝稀粥变成如今的半稠粥,但这已经足以令百姓们感恩戴德,迅速向着绍武政权靠拢了。
如今听闻绍武皇帝威名远播,掌管一个省的清廷大官都要主动投降,那还怎么会不拍手称快?
唯有朱聿鐭的绍武政权越是强大,他们的好日子才能过的更久。
因此在金声恒使者入城之时,整个广州城万人空巷,所有人都愿意见证这场盛事。
二月初二,在万众瞩目与喝彩声之中,金声恒与王得仁的使者陈芳终于到达羊城,直到使者一行人被带入驿站休息后,云集而来的人山人海这才慢慢散去。
政治上的事情,从来就没有一锤定音的,基本上都是私下先反复商讨利益分配,等到大家达成一致后,才会在公众面前再演上一场一团和气的好戏。
这一次也不例外,陈芳并不是如同电视上一般,在大殿当筳奏对,而是先一步被绍武君臣小范围内接待一番。
这一次接待,只有内阁首辅苏观生、兵部尚书莫修伟,吏部尚书何吾驺、户部尚书顾元镜,礼部王应华、刑部曾道唯等朱聿鐭的心腹,人数虽然不多,但规格却是极高。
“草民陈芳,叩见吾皇万岁!”
因为事情紧急,他们根本不顾舟车辛苦,当天便即前来拜见朱聿鐭。
“爱卿无须多礼,起来吧。”
对于这位使者,朱聿鐭当然不会有什么下马威之类的玩意,因为他始终觉得这玩意只是心虚的人才会去做,因此语气十分温和。
感谢爱看书的小伙汁,棣兰两位小伙伴的打赏,鞠躬感谢。
第129章 不能寒了人心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