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统统玩死。
  数十名官员,连同他们的家属,统统都是以目无纲纪,结党营私,威凌君上的罪名拿下的,人数多达数百,几乎一下子便将刚刚组建没多久,地方本就不大的南镇抚司衙门完全塞满,完全就是人满为患。
  这在崇祯朝是根本不可能出现之事,崇祯皇帝这一辈子向来是多做多错,而且还完全分不清忠奸,能够依赖的几支军队,却从来都没有真正信任过。
  直到手中忠于他的队伍,基本上被他全部坑死,这才幡然醒悟,但却是毫无办法了。因为留下的全是刺头级别的,一个弄不好就兵变的货色,怎么能用他们来办事?
  而如今的朱聿鐭就完全不一样了,军队完全就是他一手创建而来的,除了打仗的能力比朱元璋差许多,地盘比起老朱也小了太多,但在这两广地带,有绝对忠于他的军队在后面站队,他就依旧是说一不二的强势存在,根本不再虚这些一盘散沙般的士绅们。
  这些官员的罪名都是真实的,包括不仅仅限于他们与大缙绅交流的书信。
  更令文官们不安的是,这次对于这些犯官的审理,并没有用惯例三司会审的名义,而是直接交予锦衣卫全权负责。
  这也是一种态度,那便是皇帝已经开始再次重振锦衣卫,而不再是之前那般,如同组建一支依仗队般的作秀。
  这一次虽然东厂依旧没有任何冒头的迹象,但是谁都看的出来,绍武皇帝重用厂卫,已经是不可更改的既定决策了。
  对于厂卫的重用,另一层意思便是对于‘正人君子’们的不信任表现,被玩的团团转的文官们,这才赫然发现,眼前的皇帝可不是当年少年继位的崇祯皇帝,并不是他们想要拿捏就能拿捏的。
  朱聿鐭没有让东厂出面,并不是他不打算用东厂,相反,他是决定更加重用东厂。不过不同于天启年间,东厂将锦衣卫压的如同走狗一般,而是让他们各司其职,避免权力重叠,最终如同天启年间一般厂卫不分家,成为一头恐怖的怪兽。
  在朱聿鐭的计划中,锦衣卫负责对外事宜,包括刺探机密,审理钦案,监察百官诸事。
  而东厂则不再负责对外事宜,专司监察锦衣卫,用来制衡必然会日渐坐大,权柄极重的锦衣卫,并且护卫自己的贴身安全。
  作为了解大明历史的朱聿鐭,早早的便开始深深的为自己的安全忧虑。因为历史上的正德、天启皇帝,都是因为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结果两人的下场基本上完全一样。
  都是在历史上被黑出翔,一个亲征小王子,双方十数万大军连续打了个把月,双方伤亡却都不过百,更是被文臣以此将其亲征视为笑柄。
  另一个被大明少有的大才孙承宗亲自教导着成长的皇帝,则是被文人记载成了一个不识字只会玩木匠活,被一介阉人任意摆布的傻子皇帝,更是何其的可笑。
  不过两位都曾打压过文官集团,一样被黑出翔的皇帝下场却是出奇的一致,那便是‘落水而死’,这就让人觉得甚是耐人寻味了。
  天启皇帝二十多岁,虽然正是年轻力壮之时,但‘落水’之时毕竟是寒冬时分,说不定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染病而亡。
  但武宗皇帝更是亲自上过战场,顶盔带甲亲自带兵冲杀过的存在,身体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在夏天的时候‘落水’,然后也快速暴毙而亡,这就让人分外不解了。
  至少朱聿鐭是真的不解并害怕的,如今在惹了文官集团之后,朱聿鐭更是恐惧自己也会‘落水而亡’,因此加强自己身边的安保,并且远离有水的地方,那便是重中之重了。
  对于东厂,朱聿鐭是寄予极大期望的,希望这个组织能够让自己避免过这个命运。
  但是朱聿鐭却是深深的明白求人不如求自己的道理,为了避免因为太医被收买,然后给自己玩阴的。他这些时日里还在不断的学习着中医,并不为了治病,只是为了看懂中药材之间的冲突,以及慢性毒药的各种组合,以备不时之需。
  在朱聿鐭为自己的安全殚精竭虑之时,远在赣州的任良朋却已经连破小溪镇,黄龙镇,青龙镇,快速杀至了新城镇。
  在新城镇风声鹤唳声中,并没有选择攻打这处坚固的据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绕过了新城镇,直接率兵突袭了南康城。
  虽然在夺取城门之时功亏一篑,但是以千骑横扫百里,连破数镇,更是差点袭取了赣州南大门南康城,这般嚣张的态度却是极大的震动了江西清军,更是令无数清军愤怒异常。
  若非金声恒之前有过严令,估计都有人要出城厮杀了。


第121章 重找一个主子
  事实证明,没有最嚣张,只有更嚣张!
  任良朋并没有因为突袭南康城受挫,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反而再一次绕过了南康城,杀至赣州城下!
  一千明军,竟然这般大模大样的杀至有着近万守军的赣州城下,而且还敢在城下耀武扬威,城头上的清军将领们,只觉得自己的脸似乎在不断被人抽着,左一下,右一下,打的那叫一个快意。
  什么时候一触即溃,望到清军旗帜就会猥琐的明军居然有这种气势了?
  “军门,末将请战!若不胜,甘领军法!”
  城头一片喝骂声中,一个年轻的将军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怒吼道。
  这人是上饶参将闵友容,生性勇悍,是金声恒的心腹爱将,本部两千精骑,更是金军中数一数二的精锐之众。
  同为骑兵将领,闵友容十分看城下千骑就敢耀武扬威的任良朋不爽,当下第一个站出来请战。
  被称为军门的人,名字叫王得仁,是金声恒最心腹的将领。他如今事实上并不是总兵职位,目前的职务只是副总兵,但作为金军中的第二号人物,金军上下见到都得尊称一声军门。
  这不仅仅是因为地位,还因为战功,和名声。王得仁骁勇善战,军中向来对之甚是敬畏。
  自跟随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后,他与金声恒并没有和其他同僚一样北上受封,而是选择南下经略江西省。
  在他们的兵锋之下,南康、九江望风下。建昌知府王域与布政使夏万亨、湖东巡道王养正等辅益藩起兵,拒城死守,急切之间,金声恒拿不下建昌府,得知建昌援军已经不远,都已经心生退意。
  不过却被王得仁给阻止了,因为城中守军中有与他有私交极好之人,而且也已经联系上了。
  果然在随后的大战之时,这些人纷纷阵前反水,以火箭阻击外地而来的援军。更是纵部在城中杀人放火,并打开城门,引金声恒等入城,建昌城遂破。
  另一个更骨头,临汝乡官吏部主事曾亨应,曾经一度倾家募兵,想要誓死拒守,但是王得仁听闻消息后,却是亲自夜率百骑突袭,当夜便将其执杀之。
  所有硬骨头都被杀了一遍后,再无人敢于撄锋金军的刀锋,抚州、饶州、吉安、广信,相继破。
  可以说,金声恒大军能在江西打开局面,这个王得仁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绝对不能说小。
  不过此时这个好战狂人,却是眼睛眯缝着看着城外还在耀武扬威的明军骑兵,似乎根本就没有听到闵友容的话语一般,丝毫没有回应其的意思。
  眼见最好战的王得仁居然一反常态,破天荒的选择对挑衅保持沉默,并没有大发雷霆,所有人都有些愣住了,根本不明白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一千骑兵便敢视我大军如无物,你们难道不觉得奇怪么?本帅行军打仗多年,这点诱敌的小伎俩还想让本帅上当,委实可笑!”
  眼见下面的将领们个个都讶然的看着自己,王得仁嘿嘿笑了笑,漫不经心的说道。
  这话说的既有道理,亦全是屁话,尤其这话是从向来最喜纵横冲击的猛人口中说出,更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
  那感觉就象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人,突然对一副书法大加赞赏,头头是道的夸奖着字写的如何如何之好一般。
  “末将愿意领军出城,试探一番贼寇!”
  虽然被隔应的不轻,但是闵友容却依旧是咬了咬牙,再次大声请令道。
  “试探个屁,听不到老子的话么?金大帅给本帅的命令是谨守城池,可不是出去和人打生打死,都给老子精神点,老子有些泛了,先回去睡一觉!有啥事,等老子睡醒了再说!”
  但王得仁就是这样说了,而且还是这样做的。吩咐一句谨守城池之后,便即施施然的下了城墙,似乎真的准备回军营睡上一觉。
  王得仁是轻松的走了,但是却是让其他清军将领人人大眼瞪小眼,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谨守城池?怎么守?难道还怕这些人骑马冲上城墙上来么?
  虽然王得仁说是去睡觉,但他却是不可能这个时候去睡觉的。
  一来明军的行为确实诡异,二来他的烦心事还真不少,根本不可能睡的着。
  自从选择南下经略江西以来,他与金声恒所立之功不知凡几,几乎整个江西省都是他二人打下来的!
  按理说,这样的功劳,给一个封一个爵位应该不算什么吧。尤其是那些跟着多铎北上的同僚们,屁功劳没有一个,却是有好几人都被抬了旗,还被封了爵位,虽然只是芝麻大小的爵位,但毕竟也是爵位啊!
  这种十分巨大的区别待遇,早就让金声恒与王得仁心生不满。
  金声恒好歹还得了一个提督江西军备总兵官的封赏,虽然距离爵位还远,但总算有些封赏。
  但轮到他王得仁,却是一个屁封赏也没拿到。
  不过他却并没有任何办法怨恨老上司金声恒,因为金声恒对他已经完全是够意思的了,几乎每一次报功,他王得仁的名字都紧随着金声恒之下,从来就没有给过他任何小鞋穿,更别说拿他的功劳了。
  但是每一次上报战功之后,都让王得仁望眼欲穿之后,却是依旧什么也没得到,这个副总兵的职位,还依旧是数年前投降满清时在左梦庚军中的职位,一点点提升都没有。
  虽然王得仁也多少有些明白,他们之所以被满清如此刻薄,也是因为之前为了捧他上位,金声恒矫杀王体忠这事。
  但王得仁自己觉得,在上位之后,他这几年可谓兢兢业业,立下的功劳多不胜数,已经足够将之前不光彩那一段给揭过去了。满清这种一直揪着不放的态度,委实让他失望之余,更是产生了浓重的怨恨。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绪,近年来王得仁对于战功的渴求已经减轻了许多,更多则是抱着一种混日子的打算,能挨一天是一天。既然无论如何玩命,都是在原地踏步,那与其在战场上亡命搏杀也无寸进,那还不如舒舒服服的花天酒地,享受一下这些年来从来没有过的轻松舒适。
  也许之前的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的做的。
  但是在唐王快速崛起之后,他的想法也开始慢慢转变起来,满清这边既然容不下他,而这个唐王看起来委实不错,很有前途的样子,那他又何妨再重新找一个主子?


第122章 动心
  既然心中已经有了这个想法,王得仁肯和任良朋打起来,那才是见了鬼。
  而且他还不是与南明没有联系人,反而是正儿八经被唐王系屡次相邀举事之人。
  早在隆武二年春,督师阁部黄道周眼见郑芝龙操纵皇帝,全然一派军阀作风之后,想要恢复中原,委实指望不上这种人。
  既然不能指望郑芝龙,这位对大明无限忠诚的老大人,便准备自己单干,散尽家财,募得数千青壮,带着隆武皇帝精神上的勉励,便准备由福建进入江西。
  黄老大人虽然脑子一根筋,但却并不是蠢人,他当然明白自己这点人,又没有懂得军事的将领,想要击败满清大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因此就先后三次写信给金声桓,劝他改弦易辙,建不世之功。
  当时,金声桓等轻取全江西,还在得意之时,黄道周的兵力非常有限,招降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据守赣州的南明督师万元吉在崇祯后期曾任督师阁部杨嗣昌的主要谋士,同左良玉部将领有较多接触。他凭借过去的老关系,亦曾派密使带着亲笔信件规劝金声桓反清。
  金声桓、王得仁二人虽然不写回信,却接待了使者,私下殷切讯问万督师的情况,秘密放回。
  不久,黄道周、万元吉先后兵败身死,金声桓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但隆武朝廷大臣亲自致书劝说,许以高官显爵,对金声桓、王得仁等一众难封爵位的人,委实具有一定的诱惑力。
  何况南昌的一些明朝遗老耆旧还不时给金声桓传递一些真假莫辨的消息,如隆武帝、杨廷麟、万元吉尚在人间,“隆武屡有手诏,许公能以江西归明者,即举江西封公,亦尝达一二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