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这些情报对他来说,已经属于早就知道的东西。
  不过身边其他几人在莫修伟低声解说之下,却是一个个脸色大变,许多人都是一脸的死灰色,目光中难掩绝望之色。
  情报都是满清内部下达的文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隆武皇帝已经在汀州被围困,十数万大军将汀州围的水泄不通,断无逃生可能。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满清大军分骑兵数千,一路西进江西方向,追击不肯投降的明军。
  另有一路步骑军近三万,则是掉头向东,过漳州攻向镇海卫,准备围剿不断收集郑家不肯投降的残兵的郑成功部。
  “这郑一官一家老小被押送北京,真是活该!这卖了天子的国贼!真希望鞑子能将他全家老小全部剐了!”
  所有消息中,唯一让众人脸上有点笑容的,便是满清统帅征南大将军博洛在彻底摧毁隆武朝廷后,便直接造反毁约,没有给郑芝龙两广藩王,反而将他一家打包先行送去北京。
  这一举动,造成的后果便是,原本在福建各地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郑家军,闻听消息后人人自危,瞬间便掀起了大范围的兵变和骚乱。
  不过满清大军却是早有预防,虽然没有料到如此多的军队反水,但是郑家军在海上也许纵横无敌,但在陆上的战斗力委实难有精锐。
  尽管一下子让福建各地处处烽烟,但在满清大军的攻击下,却是几乎听不到捷报,处处都是一触即溃,根本没有闹腾出什么浪花来。
  “郑家十多万的军队,被数万鞑子打的如此狼狈,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任良朋显然对于郑家没有任何好感,听到郑家军队处处被动之后,幸灾乐祸的说道。
  “确实如此。不过对于咱们也是有好处的,只要福建战事一日不宁,鞑子就不可能大举派兵入广东。本官倒希望他们能多支撑一些时日,多给咱们一点时间。”
  莫修伟显然已经充分消化了这些消息,从这些坏消息中找出了一些利好,不过他显然目的不在于此,说完这些,便目光炯炯的看向朱聿鐭,直看的朱聿鐭浑身有些发毛,这才突然大礼拜倒于地,扬声高呼道:“殿下,如今天子死于社稷!国不可一日无主,为天下苍生计,请殿下继承先帝遗志,弟承兄业,早登大宝,以安天下社稷民心!”
  “请殿下监国天下,择日早登大宝,以安天下社稷民心!”
  任良朋这些武将明显被打了个时间差,还依旧沉浸在一片坏消息之中,这时一听莫修伟的话语,顿时被提醒了过来,一边在心中大骂这酸丁太不讲究,一边迅速扔掉手中的肉食,全部拜倒于地。


第10章 监国
  朱聿鐭心中暗叹了一声,这一日终于是到来了。
  按照法理上来说,兄终弟及,他身为隆武皇帝的亲弟弟,自然是有继承隆武大宝的资格。
  但毕竟大明皇帝出自燕王系已经十数代,隆武登基为帝,也是因缘际会,并非合法的顺位继承人,本来就是名不正,他以这个名义继位,估计下面反对的声音定不会少。
  当然这一切原因都是扯淡,最重要的是,无论从国家大方向考虑,还是从个人利益来看,这个皇位最好都不要轻易招惹。
  毕竟这不是天启崩,崇祯上位的时期。
  若是换了穿成朱由检,他保证会假惺惺的推让几下,便会兴高采烈的坐上那个位置。
  但是如今是满清席卷天下之势已成,谁坐上那个位置,就表明谁会成为满清重点打击的目标,肯定会为了弄死那个位置上的人而不惜一切代价。
  从政治上考虑,他也不能如此,南明剩下的地盘已经无几了。
  若是他这个时候登基,便会立即造成南明内部的又一次分裂内讧,这对于风雨飘摇的南明,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再说了,推永历这个巨大的靶子顶在最前,在后面猥琐发育难道不香么?
  最关键的是,他是深深明白永历皇帝是一个完全扶不起的烂泥,号称明军士气粉碎机,朱聿鐭相信只要全靠同行衬托,他并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此地不是商谈此事之地,况且皇兄生死不明,并非没有突围之可能。不过,你们的拥立之功,孤记下了。”
  仔细的考虑了一番,朱聿鐭便十分委婉的将此事压了下来。
  这个地方确实不是谈这种事的所在,莫修伟、任良朋等人个个心知肚明,他们个个也没有想过能够一次就成功。
  他们最想要的只是拥立的头功而已,有了唐王这个保证,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便即十分识趣的起身。
  不过莫修伟还是承受了众多仇视的目光,这家伙有了这种出头的机会,竟然不拉着大家伙,自己一个人不声不响独占鳌头,成为拥立首臣,分外招人恨。
  不过莫修伟却是毫不在意这些仇视的目光,站起身时便已经有了唐王第一近臣的觉悟,拱手道,“殿下,眼下福建大乱,鞑子没有一年时间休想入广东一步,这是难得的机会!臣下与广东巡府苏观生为同乡,向来交好,与布政使顾元镜为同年,也说的上话。望殿下驾临广州,早登大位,安定人心,沫马励兵,北上收复祖宗之土!”
  这一番话出口后,任良朋等武将仇视的目光便消减了许多,这莫修伟关系这么硬,只要真的能够说服苏、顾二人倒向唐王殿下,那广东一境说不定就能全部倒向唐王了。
  任良朋等也不断的苦苦思索自己潜在的盟友,但是却是苦恼的发现,他们这些武将根本没有文人们这种变态的圈子,同年,同座师,同乡,甚至连同朝为官都能借力借势。
  广东境内也不是没有其他有份量的人物,比如广东总兵林察就是武将一系,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可言,甚至人家都不见得看的上他们几个小小的军官。
  “既然短时间内鞑子不可能兵发来此,那便无需过急离去。将士们连续征战,定然极为疲劳,大家休整一日再上路。对了,也得派人回大营通知一声,送些酒肉银子犒劳一番,免得留守将士们不安。”
  对于莫修伟的提议,朱聿鐭并不置可否,将话题转移开来。
  对此莫修伟虽然略略惊讶一番,但是再看到其他武将脸上释然的模样后,心中一动,便也没有开口再劝,对于这位王爷的评价更上了一层。
  这位王爷之前在看到军报之时,面对诸多坏消息,始终一脸的淡定和从容,根本没有任何急切,如今更是能够顶住满清大军在侧的压力,让全军能够休整一番。
  更是注意到留守大营士兵的心理,既有大局观,又能把握细节,这真的还是之前印象之中的那位平平无奇,只是勇气过人的宗室子弟么?
  与之前的朱聿鐭相比较,莫修伟觉得,除了这位王爷之前一直藏拙之外,再也找不出其他原因来。
  不过他并不在意,甚至反而极为欢喜,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主,能够给他带来的收益只会更大,也更加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这位英主推上大位!
  至于武将们,则是轰然应诺,个个抬头挺胸的出去将朱聿鐭有命令传达下去。
  在他们看来,朱聿鐭在如此大的助力面前,并没有急切的与莫修伟探讨细节,反而顾忌着他们的脸面,将此事压后处理,委实是给足了他们面子,让他们个个心中受用。
  两天后,带着这支连带俘虏也只有一千五百余人军队的朱聿鐭,也被眼前的经历所震憾到了,他的眉头也开始慢慢拧了起来。
  广东号称是南岭、五岭之地,顾名思义,这里山势连绵,与周边诸省存在在天然的屏障,任何大军进入广东境内,最困难的并不是作战,反而是行军。
  只要这里有数万精锐的军队,那任何军队想要镇平广东,那都是一场恶梦,这里可以设伏、阻击的地点实在太多了。
  除了自广东雄关‘梅关’向南,沿保昌、韶关、英德直指广州城这条大路外,其他路线,若是没有当地人带领,估计指望自身从山路中转出来,再精锐的军队也得被绕成残兵败将。
  此时他们行进的路线便是如此,地图上数十里的距离,就算有当地人带领,他们也用了三四天。这还是他们根本不用挖营垒,设营墙的情况下,而且还有充足的牲口和俘虏充当苦力运输粮草辎重。
  到达梅州时,已经是五天后了。
  他们一行人因为有唐王在,被当地官府客气的请入城中,不过军队却是依旧被挡在城外。
  朱聿鐭并没有为此争论,这个时代军队的军纪之松散,他根本没有信心让这些士兵入城后还能遵纪守法。
  虽然任良朋等人各个有些不忿,但转瞬他们便被另一个惊人的消息将这些小小的不快给惊的没影了。
  梅州这边刚刚接到肇庆府的公文,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府翟式耜、巡按王化澄、吕大器等,已经闻听汀州之事,正在等待最后的消息,随时准备推举崇祯皇帝的堂弟,桂王朱由榔登上监国之位。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凉水将莫修伟一行人浇的透心凉,个个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第11章 拿下
  丝竹悠扬,吹吹打打,一众梅州府官吏将朱聿鐭一行人迎进了梅州城。
  朱聿鐭带着两百铁卫,其他人大部分都只能停留在城外。一来是为了防范军纪涣散,祸害平民,第二也是因为俘虏太多,需要主力留在城外,随时弹压。
  若是太平年间,朱聿鐭并不需要用这两百铁卫彰显身份,但在这个人心思变的年代,他必须让身边有足够多的保卫力量。而两百经历过战场厮杀,人人手上数条人命的军队,足以让他应对梅州城内可能出现的任何威胁。
  南明时的梅州城,原不及后世那般巨大,城墙只有五六米,周长也不过二十余里,放在后世,最多也只是一个乡镇级单位。
  此时的街道两道,梅州城内但凡有点身份的人全部到齐,人人带着满满的笑容,一见唐王车驾到来,便即如同风倒麦浪一般,齐齐拜伏于地,唱着肥诺。
  朱聿鐭并没有坐车驾内,而是策马而前,沿途所观,个个锦衣绫罗,果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与城外那黑压压东一群西一伙的难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城内并非没有衣衫褴褛的百姓,而是全被赶出主街道。朱聿鐭就扫眼看到,一个个小巷子里,或蹲或躺着无数的百姓,人人眼神麻木,面黄饥瘦,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有点见识的还会跪在地上,但大多都是双目无神的四处观望,甚至连唐王见城这种难得的热闹事,也没有兴趣多看上一眼。
  梅州城大明各地的城池没什么两样,南北东西两条四马并驾的主干道,将城池不均匀的分割为四块。两条主干道交汇处十字路口,便是县衙以及梅州府库与各个衙门所在地。
  一行人在知县郑文秀的带领下,鱼贯进入衙内。
  酒菜早已经备好,朱聿鐭毫不谦让的坐于主位,文武坐于他的两侧,梅州知县则陪于末座,看起来就象是一个陪酒的。至于其他地方士绅,只来了两个上了岁数的老翁做为代表,同样陪在末席招呼。
  这些年来,战事不断,文官若没有上位者撑腰,已经再难以回到过去雄视武将,视之为奴仆的时代了。
  相反,对于手握重兵的将领,文官们已经开始陪着小心,要小心的应付着。
  “王爷一路辛苦,下官略略备些酒菜,虽然只是一些地方特产,但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这酒更是本地著名的乌董山纯山泉酿成,入口回味悠长,必能稍解王爷旅途风尘……”
  梅州县令郑文秀捧着一杯酒,开始洋洋洒洒的开席祝酒话,话语又多又好听,听的朱聿鐭额头青筋一阵阵的跳动。
  “敬王爷!”
  在郑知县的带领下,两位老翁也颤巍巍的起身,共同向朱聿鐭举杯致意。
  “行了,孤是来听实事的。”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朱聿鐭对于这些如同裹脚布般官面文章,向来都是没有多少耐心。
  郑文秀顿时被噎的不轻,心中多少也有些不快,但却根本无法发作,只能悻悻的住了嘴,尴尬的笑笑落座。
  “陛下蒙尘,被鞑子围困于汀州。不知如今广东如何布防,可有大军北上痛击鞑子,何人能够主持大局?梅州处于两省边地,不知郑县尊有何安排,可有钱粮召集青壮,重新编练军队备敌?”
  不等郑文秀缓解一下尴尬气氛,朱聿鐭便即连珠炮般的问出众多的问题。
  郑文秀顿时目瞪口呆,哪有在酒桌上便这般毫无遮掩的大谈公事,他根本没有任何准备,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殿下也太心急了,民以食为天,万事也得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商议嘛!”
  眼见朱聿鐭言辞间颇为严厉,莫修伟同为文官,此时不得不站出来,打了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