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王爷!”洪承畴行了一礼,然后面色再一次变得严肃了起来,“只是这般大肆抽调北军,陕西与山西会不会受到影响?”
  “豪格大军如今正自四川班师回京,陕、山二地稳如泰山!”
  多尔衮暗暗叹息一声,给了洪承畴一个坚定的回答。
  他当然明白洪承畴说的是什么意思,那便是北地嫡系军队抽调的太多,吴三桂与姜镶这两头狼,会不会因此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之前说吴三桂会出兵,也仅仅是为了一个脸面问题而已,只是向洪承畴表明,吴三桂是大清的臣子,是可以指挥的动的存在。
  但事实上吴三桂会不会出兵,连多尔衮都没有多少把握。
  对于吴三桂这人,多尔衮也觉得有些头疼,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才好。
  这家伙与其说是投降满清的明军将领,还不如说是与满清的合作者,毕竟这家伙手中的力量委实也太过于强大。
  包括多尔衮在内,谁都不愿意太过于逼迫于他,万一这家伙真的被逼急了,那绝对是一场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大麻烦。
  如今还能靠着满八旗的强悍战力震慑着他,但多尔衮绝对不想真的用武力解决掉这家伙。面对吴三桂这个和大清纠缠十多年的家伙,双方都十分明白各处的底细。
  多尔衮清晰的明白,与吴三桂开战,普通的绿营根本不是对手,除了满八旗,蒙汉八旗都无法让吴三桂及其麾下产生多少畏惧。
  虽然他自信满八旗可以彻底击败吴三桂,但是将要付出的代价委实太过于巨大,大到多尔衮只是随便想一想,就立即将这打算扔到一边不再去多想的地步。
  毕竟满族是一个小民族而临大国,本族任何巨大的伤亡,都会直接动摇国本,挥军入关本就是一场生死豪赌。这种冒险的事情一次都嫌多,更别说不停的冒险了。
  如今满清看似无比辉煌,已经占据了大明大半的国土,除了十数万的满蒙汉八旗外,还有数十万的绿营兵可供驱使。
  数十万的绿营兵看似不少,但需要驻防的地步也不少,不说别的,单单之前的大明九边之地,这数十万军队近半都被牢牢的限制在那里,动也不能动。
  在满清入关后,主要精力是放在关内的,对于关外蒙古,已经有些放养了。没有强有力的军队压制,如今关外的蒙古人,存着小心思的部落,也在迅速的增加着。
  另外,关内的明军降军的忠诚度,向来也是多尔衮的一块心病,尤其是这个吴三桂,与山西的姜镶二人,都是那种一旦出事,就会天崩地裂的存在。
  但好在,吴三桂兵马虽多,战力也强,但却始终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粮饷全部都需要满清供应,只要能够顶住他第一轮攻势,那吴三桂败亡就再所难免。
  而姜镶却是完全相反,不仅其部足有数万人,其家族盘踞于陕、山二地已经数十上百年了,这两地基本上都已经是他家的自留地了,若是短时间内不能平掉,那便立即成为一个遗患无穷的藩镇了。
  多尔衮最担心的便是吴姜二人联手,那就是天大的灾难了,若不能短时间内不惜代价的平定二人,那陕、山二省就彻底与大清说再见了,更是会在京城西边盘恒着一把随时都会刺过来的匕首。
  但是如今大清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北边强力压制蒙古人,西边威慑还在陕西趴着不动的吴三桂,姜镶二人,江南虽然还算平静,但那些士人们明显对大清并不算多友善,也需要强大的军队镇压当地。
  更别提东南的伪明小朝廷,那更是心腹之患,若非天佑大清,弘光、隆武两个小朝廷,都因内讧而被迅速击败,多尔衮现在估计最头疼的便是上哪找到足够的钱粮,养着北地这数十万的军队了。
  这便是小国临大国的尴尬之处,想要统治这么广阔的土地,单凭本族是万万不能的,只能大肆招降纳叛,利用叛军组成的军队,帮助满清稳固各地。
  但是不是同族,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放心。只能一边用着,还得一边提防着。
  越是能打的军队,就越是得提防着,但在天下局势没有底定前,又不能大肆清洗,需要让他们保持着足够的战斗力,更是让人觉得左右为难。
  如今的满清唯一的依仗,便是所向无敌的满八旗大军,只要这支军队战力还在,能够完全击败任何一路敢于挑衅的势力,那就还能将这脆弱的平衡保持下来。
  只是这种日子,何时才是一个尽头,想到内外无数的忧患,多尔衮只觉得脑袋都有些嗡嗡的了。
  PS:咱虽然不是多尔衮,但长期熬夜之下,也同样觉得脑袋有些嗡嗡的……咱是一个佛系的人,从没有求过票票,现在更没脸面去求,这东西大家看心情吧。今天就这一章了,祝各位书友晚安好梦。


第111章 大撤退
  相比于多尔衮的脑袋嗡嗡响,远在福建泉州的李成栋就不仅仅是脑袋嗡嗡响了,脑门上的青筋还在不断的跳动着。
  在上个月接到消息,郑成功拿下郑联,郑彩二人,完成郑家的统一后,他就开始跳脚骂人了。
  果然如他所料,郑家完成统一后,进攻的欲望空前高涨。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郑成功的进攻欲望比历史之中更加的强烈。
  不同于历史上,唐王系全灭让郑成功一下子没了底气与拼搏的欲望,这一次,唐王小朝廷数月来连战连胜,声势大涨,连带着郑成功的气势也开始高了起来。
  一个月不到,郑成功一口气发起了对福建沿海数十次的破袭战,沿海除了坚固的泉州与福州等地外,其他小县城几乎全部被郑成功祸害了个遍。
  但是更让李成栋痛骂不已的是,他就算想当救火队员,也灭不了这么多的火头。他的军队就算速度最快的骑兵,也根本跑不赢在海上的舰队,往往他赶到时,就会看到一片残破的城池,里面别说人影,鬼影都看不到一个。
  之前打鲁王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但是当他将鲁王几乎逼入绝境,鲁王麾下还剩下的两万余残兵败将退守定海所,但却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当数天后,李成栋多次试探之后,已经摸清这些残兵的弱点,准备对其军队进行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时,却是愕然的接到了同安,泉州相继被郑成功攻破的消息。
  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泉州乃是福建的赋税大城,每年上缴而来的钱粮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更重要的是,泉州还是一座极优良的港口城市,一旦郑成功以此为据点与厦门与呼应,向南可以辐射漳州,泉州府全境,向北可以辐射兴化府、福州府,整个福建的精华之地便全在郑成功刀锋之下,那福建局势就更加的不稳了。
  之前漳州府城海澄被郑成功偷袭袭破,佟养甲虽然帮他顶了罪,被押入北京处罚,而且他因为成功夺回海澄城,反而将头衔中代两广提督中的‘代’字成功拿掉。
  但这一次一旦泉州丢了,他可能就会成为任期时间最短的一任两广总督,这怎么可能接受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鲁王的最后残兵就完全不值一提了,李成栋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快速回师泉州府,希望趁着郑成功立足未稳之际,重新夺回泉州这座重镇。
  不过自从他去了分水关一趟后,他的倒霉运气就一直伴随着他,从两百多里外的福州赶回泉州咫尺之遥的南安县外时,却是突遭数万伏兵伏击。
  一番激战后,仰仗郑家士兵难堪陆战,虽然远程火力犀利,但是近战能力却是极差,因此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李成栋成功溃围而出,但他宝贝的如同眼睛一般的三千铁骑,最后剩下的已经不足千数,只能狼狈后退至惠安城落脚,等待后续大军到达。
  十天后,大军陆续抵达惠安,但这一路上显然不是太过顺利,一看就知道受到的骚扰不在少数。
  到了这一步,李成栋终于将之前的狂妄自大扔到一边,开始真正的重视其郑成功所部。
  双方近十万大军就在晋江两岸隔江对峙,有着强大的水师存在,李成栋想要突破晋江这道天然防线,完全就不现实。
  而惠安城又篦邻大海,一支郑家舰队一直游离于惠安城外不远的大海上,虽然始终不敢派兵上岸,但每日间例行的炮击却是始终不断。
  这种没有任何目标的胡乱炮击,虽然对李军造成的伤亡并不大,但是却十分有损李军的士气。
  李军中也有火炮,但那种小型的火炮,根本就无法与大船上面的巨炮相提并论,沉默的时候还好,一旦开口,立即就会被集火覆盖。
  在炮兵伤亡五六成后,李军便再也无人提及反击之事,战事似乎一下子就僵持了下来。
  但这种僵持明显对李成栋极为不利,十数日间,他连续的奔波于数府之间,粮草本就供应艰难,这种持久战,更是让他根本就负担不起。最多再这般耗个七八天,全军就得全部断粮,不战自溃。
  就在李成栋左右为难,进退不得之时,兴化府府城莆田遇袭陷落的消息随着溃兵被传了过来。
  不等李成栋脸色难看,噩耗便如同雪片一般的传了过来,平海卫,镇东卫,福清,长乐这些城池相继沦陷,福州更是一日内派出十数波求救使者,告知李成栋福州屏障闽县,连江相继告破,郑军舰队已经出现在福州城外江面上,大小战船数百,兵锋极盛!
  福州城是福建省首府,福州城若是丢了,整个福建省就会不可收拾了。
  如今福州城虽然有他留下的精锐三千,外加原有的乡勇数千,但李成栋却是明白,这些人是根本无法抵抗住郑成功数万大军的围攻!
  甚至再按照之前海澄城陷落的速度,福州城根本就等不到自己救援,便会陷落,若是等自己大军拼掉最后的粮草才杀至,然后却是看到福州城已经陷落,那他的大军就会万劫不复!
  因此对于福州城的求援使者,李成栋均是好言安抚,告诉他们自己立即起兵救援,更是当着使者的命,下令全军集结,收拾粮草辎重,准备拔营。
  这一番操作,很是令这些使者们满意,纷纷千恩万谢的离去。
  不过李成栋真正的想法,却并不是救援福州,单单只是让城中的福建巡抚能够安心,多守几日。
  李成栋却根本没有火中取栗的打算,如今的他已经完全看明白了局势,在没有强大的水师配合下,单靠他本部这两万余兵马,根本就不可能守的住福建这般偌大的海岸线,更无力守护住这么多沿海城池。
  处处分兵把守,只会被郑成功各个击破,然后全军覆没,对于他最好的选择不是尽力驱逐郑成功的大军,而是将所有沿海城池全部扔给郑成功,自己退向福建内陆,依靠福建复杂的地形,诱敌深入。
  只等郑成功拿下沿海各城,便轮到郑成功兵力分散了,无论他是膨胀的敢于深入大陆,或者分兵把守各城,他都可以给这些嚣张的郑军来一记狠的。
  绍武元年正月底,已经快要粮尽的李成栋尽起大军,全军自涂岭强行突破洛阳江,全军杀入延庆府内,彻底将沿海让了出来。


第112章 围城
  在李成栋大跑步后撤至福建腹地之后,福建沿海已经基本上是对郑成功不再设防了。
  在郑家庞大的舰队所过之地,沿海个个被抽空兵力的城池相继陷落,但令郑成功忧心的是,这些城池肯主动投降的并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进行了绝望的抵抗之后,这才被人多势众的郑家拿下。
  但这些城池中,官员基本上全部都在梁上悬着了,宁可自杀,也没有选择投降郑成功。
  这种场景,虽然看起来是节节连胜,满清的沿海府县一个接一个被攻陷拿下,形势一片大好,更成功的将因郑成功杀兄夺岛,而引起的内部分歧一扫而空。
  这些海盗出身的人本来就没多少忠义可谈,他们信的过的,只有手中的刀,和能够带他们打胜仗,抢来好东西的头领。而郑成功做到了郑联,郑彩没有做到的壮举,自然令他们心悦诚服。
  但是这种胜利,却是让接到报告的郑成功都有些说不出话来,只觉得心头格外的沉重。
  作为始终忠诚于大明的郑成功,虽然他完全理解这些官员们的作法,但却对这种官员极为的痛恨。
  因为拒不投降,这不仅仅是这些依靠大明体系上位官员们为臣不忠,更显然都不看好大明的未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满清失地则斩的严令的缘故。
  满清入关后,吸取了大明的教训,开始对地方官员施行严厉的问责制度。更是立下严令,地方官防守一地,失地者本人及其家属则必死无疑!
  但这些官员若是丢了城池,人也跟着殉了城,那便人死债消,他们在满清治下的家属还能保全。但若是投降的话,那么满清就会将他们满门杀的一个不剩下。
  以凶残著称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